#心衰竭

七夕陷熱戀、心臟跳不停?小心是「心衰竭」警訊!

七夕陷熱戀、心臟跳不停?小心是「心衰竭」警訊!#心衰竭

七夕將近,你是否時常有心跳加速的感覺?這可能並非是因為遇見了心動的另一半,反而是心衰竭警訊!台灣約有70萬人患有心衰竭,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心臟內科王宗道醫師指出:「心衰竭就像是身體的幫浦動力不足,無法供應足夠血液給器官。」這容易使心臟出現代償作用加速跳動,造成「心動」的錯覺。醫師表示,臨床上近9成心衰竭患者合併患有2-3種共病,常見包括腎臟病與糖尿病等,因此「共病共管」成為目前心衰竭治療的重點趨勢,近年也陸續有兼顧心衰竭、糖尿病及腎臟病的藥物問世、能有效幫助患者控制共病。為呼籲患者注重共病危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今年推出《愛心大冒險》雙衛教手冊,鼓勵民眾積極自我紀錄,一同對抗心、糖、腎風險! 心跳加快跳不停?戀愛感受潛藏致死風險 心衰竭五年死亡率逾50%超危險! 心衰竭造成心臟血液輸出量與身體器官需求量無法達成平衡,導致患者容易疲倦、心悸、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如果持續惡化,最終連講話、坐著、躺平都會氣喘吁吁。除了這些常見症狀,心跳過快更是一項容易被忽略的重要表徵,王宗道醫師指出:「民眾對『累喘腫』的症狀表現有一定認知,卻常忘記心跳過快也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之一,如果民眾時常有感像是陷入愛河、心臟不斷蹦蹦跳的狀況,要注意可能是心衰竭在作怪。」 心跳加快的症狀是因為心臟收縮力道不足、需加快跳動以供應足夠血液給身體器官,久而久之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或心律不整,導致患者猝死,資料統計,心衰竭五年死亡率逾50%,致死率比多數癌症更高,所以醫師建議,民眾如發現自己有心跳過快、累、喘、腫四大症狀,應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醫曝9成心衰患者有2-3種共病!「共病共管」成新趨勢 治療兼顧心、糖、腎一次到位 心衰竭致病因子與多數心血管慢性病相同,患者常見併發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王宗道醫師分享,求診患者中近9成都有2-3種共病,統計數據亦顯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顯見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共病共管」成為當前治療強調重點。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王宗道醫師指出:「能兼顧心、糖、腎控管的藥物成為目前一線的治療選擇,例如SGLT2抑制劑近年即被正式列入心衰竭治療指引中。」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26%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醫師補充,過去就有位40歲上班族求診,檢查後除了確診心衰竭,射出分率僅28%,更意外發現他的糖化血紅素高達9%、腎功能低下,用藥治療三個月後,不僅心臟收縮指標射出分率恢復一倍、糖化血紅素降至6%、腎功能也恢復正常,足見共病共管重要性。 鼓勵自我照護不間斷!心臟基金會推《愛心大冒險》雙衛教手冊 籲患者重視心、糖、腎危機 醫師提醒,有別以往僅要求心衰患者監測體重、水分攝取與血壓,現在醫師也會開始關注心衰竭、糖尿病、腎臟病的共病風險而提醒患者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自我照護上除了定期紀錄、定時服藥、注重飲食與運動、禁菸禁酒等,其他共病患者更分別有需要注意的照護重點,包括:心衰竭與腎臟病共病患者更需注意包括飲食中鈉含量與蛋白質攝取,心衰竭及糖尿病共病患者應注意五穀根莖類、乳製品與水果這類直接影響血糖上升的食品攝取量等等。 今年為鼓勵患者積極自我監測以利治療評估,心臟基金會於6月與10月推出兩本衛教手冊「愛心大冒險1-護心戰腎之旅(https://reurl.cc/WGblGO)」、「愛心大冒險2-護心控糖之旅」,以繪本形式轉化新知,衛教患者心衰竭與糖尿病、腎臟病的關聯性,此外該手冊也延伸出版衛教簡報素材,鼓勵醫療團隊下載利用並投入病友教育。王宗道醫師也建議,有需要的患者可上網下載作為日常自我照護的提醒,並積極與醫護討論合適治療選擇,共同預防心、糖、腎危機。

持續胸痛⋯心臟肌肉恐正在壞死!醫曝「這種胸痛」最致命

持續胸痛⋯心臟肌肉恐正在壞死!醫曝「這種胸痛」最致命#心衰竭

平日有抽菸習慣的55歲謝先生,近日因持續性胸痛被送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室。經12導程心電圖檢查,判斷為左心室側壁波段上升之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於完全阻塞的冠狀動脈實施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手術,在70分鐘內使阻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

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

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心衰竭

66歲的蔡女士近年常感到疲累、呼吸易喘、下肢水腫症狀,就醫確診心衰竭後,舉凡日常爬樓梯、追垃圾車都很吃力,就連夜晚睡覺躺臥時也會喘不過氣;又因擔心造成家人負擔及在意他人眼光,連出遊頻率都減少,大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常擔心自己一個人住,若在家突然發病恐沒人發現,造成內心壓力沉重。

心衰竭難承受高強度化療 血癌標靶藥納健保助延命

心衰竭難承受高強度化療 血癌標靶藥納健保助延命#心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7月健保有條件納入血癌標靶藥給付,嘉惠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的血癌患者,同時減輕經濟負擔,已有心臟病變病史的血癌病患受惠,爭取到持續生存的機會。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 不治療恐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66歲沈媽媽白血球、血小板偏低及貧血,年初骨髓切片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是俗稱的血癌。沈媽媽為了控制病情,採用自費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兩次療程後,骨髓芽細胞與各項血液指數恢復正常值,雖然成功完全緩解病況,但昂貴的標靶藥也帶來沉重負擔。「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年齡常介於60歲至70歲間。」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冠博表示,年紀越大基因改變也越多,容易引發骨髓芽細胞變異導致白血病,患者會倦怠感、貧血、發燒等症狀,通常急性血癌病程發展快,若不治療會在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健保有條件給付 每月省20~25萬元醫藥費黃冠博指出,年輕血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標準引導性化療,但考量沈媽媽有嚴重心臟病變病史,改採副作用低的標靶藥物治療,但標靶藥多半自費,不是人人能夠負擔得起。還好7月健保有條件的將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納入給付,估計一個月約省20~25萬費用不等,嘉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沈媽媽也因此看到一線曙光。經健保事前申請,沈媽媽已完成健保第一次療程,病情控制理想。黃冠博解釋,依健保給付規定要與低劑量化療合併使用,健保核准後最多可給付四次療程,讓患者經濟負擔得以喘息。建議75歲以上或未滿75歲血癌患者且有嚴重心臟衰竭、慢性肺病或肝功能異常,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可以跟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爭取生存機會。

戴口罩可以運動嗎?醫:肺阻塞、心臟病患不宜

戴口罩可以運動嗎?醫:肺阻塞、心臟病患不宜#心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陳每天下班後會去河濱公園跑步,面對Covid-19三級警戒偶爾還是會戴上口罩出門運動,但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他想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戴口罩運動又不缺氧昏倒。健康成人就算做高強度運動也沒差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孟廷醫師表示,新聞中未提及男子是否本身剛好身體不適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暈厥。根據美國胸腔學會年鑑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戴口罩運動的所有心跳、血壓、呼吸等生理指標,與運動者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此,戴口罩並不會影響一般健康成人的運動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若是想要從事健走、跑步或騎腳踏車等戶外運動,民眾仍要遵守三級警戒規範,戴上口罩運動。出門前多帶一、二個備用口罩,在運動汗濕後,勤加更換口罩,以確保口罩仍有保護作用。但若是本身是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為疾病所造成的呼吸阻力較高,戴口罩運動,確實可能因為呼吸阻力增加與通氣的下降,造成持續性缺氧與血中二氧化碳濃度累積,進而刺激了身體產生呼吸代償而更喘,影響運動表現;同時也因為隔了一層口罩使得呼吸散熱較差,進而影響呼吸的效率與通氣。另一類則是有心臟疾病如心衰竭或冠心病的患者,心臟代償的能力較差,可會因為戴口罩運動的呼吸效率不好,進一步加速心率代償,增加心臟的負擔。因此建議三級警戒時刻,這類心肺疾病患者還是留在家中,不要外出運動,避免戴口罩運動增加身體的負擔。每天持續同樣運動卻出現頭暈、胸悶 小心疾病上身居家個人運動,建議可以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安排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攝取足夠水分,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林孟廷醫師提醒,如果每天持續同樣的運動強度,發現自己出現頭暈、胸悶、喘、嘴唇發紫等不適現象,就要小心是否有任何急性肺炎或心血管疾病的狀況,若本身有心肺疾病或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建議運動前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方式,才能確保安全的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