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健康大部分與「飲食」有關,若平常用餐時間不規律、常喝酒等,久而久之就會對腸胃造成影響,進而造成體內發炎,最終導致衰老。擁有國際3項專科認證,東京風采整形外科醫美中心院長張大力,於《減齡.抗發炎》一書中分享降低慢性發炎與延緩老化方法,幫助讀邁向健康長壽。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類的健康大部分與「飲食」有關,若平常用餐時間不規律、常喝酒等,久而久之就會對腸胃造成影響,進而造成體內發炎,最終導致衰老。擁有國際3項專科認證,東京風采整形外科醫美中心院長張大力,於《減齡.抗發炎》一書中分享降低慢性發炎與延緩老化方法,幫助讀邁向健康長壽。以下為原書摘文:
現代人常因飲食、生活作息不健康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其實未來的健康,有70%以上取決於你的「抗發炎習慣」,而不是DNA。擁有國際3項專科認證,東京風采整形外科醫美中心院長張大力,於《減齡.抗發炎》一書中分享降低慢性發炎與延緩老化方法,幫助讀邁向健康長壽。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常常生病的人嗎?那可能是你的「免疫系統」作祟!美國功能醫學醫師、免疫學家希瑟.莫得(Heather Moday)於《為什麼你容易生病?》一書中,以簡單易懂的方法,解釋免疫系統運作、發炎的機制與預防發炎的方法,幫助讀者修復免疫系統,重回健康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也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明明有睡飽,卻還是感到疲勞?常會感到身體不舒服,但找不出明確病因?或是突然冒出大顆痘痘,擦什麼保養品都沒用?其實,那是因為身體呈現「慢性發炎」狀態。醫師提醒,定期清理身體的垃圾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便能確保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使身體有足夠的空間容忍發炎反應。
黑米和紫米顏色相近,兩者有什麼不同?要怎麼選擇?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何孟芬指出,黑米又稱黑秈糙米,是秈米的一種,而紫米屬於糯米,所以黑米比紫米更好消化,對腸胃負擔比較小,且花青素含量更高。
26歲Tina從高二起就偶爾會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曾是籃球校隊,單純聯想為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後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背痛問題越發明顯,看了幾家醫院也未釐清出病因。直到因爲胸悶、胸痛趕緊掛急診,她忍不住吐露「莫名痛10年」困擾,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完中秋連假,國慶連假又將展開,放假時開懷吃喝,紓緩工作壓力,小心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而攝取過量糖分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糖分讓人振奮 大量攝取造成情緒不穩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進行,分析幾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攝取過量糖分會引發與憂鬱症有關的代謝、發炎的身體反應。研究者表示,冬季因為減少陽光照射而打亂晝夜節律、影響睡眠,全美有5~10%人口可能產生憂鬱症,而引發冬季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想攝取更多的糖分。因為糖分一開始會讓人振奮情緒,讓患者更想尋求,但大量攝取會造成情緒不穩、炎症加劇,也會讓體重增加;其中的「炎症」正是飲食中的糖與心理健康與憂鬱症相關的重要生理作用。另外,我們身體擁有超過10兆個微生物,許多寄生微生物都依靠添加的糖分而茁壯,產生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焦慮、壓力及沮喪的狀態。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指出,上述研究提到兩個重點,憂鬱症患者如腦內血清素功能失調,短暫攝取糖類的確可促使血清素上升,對於初期是可改善的,但長期高量攝取,將會導致腦類發炎的現象,而影響情緒。冬季憂鬱症與日照長短有關聯,通常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台灣為亞熱帶國家,罹患冬季憂鬱症個案較少,預防憂鬱除了多運動外,吃對食物也能改善情緒,建議減少食用會造成三高的飲食如高糖、高脂或高鹽等,以含有omega-3的魚類、高纖維、植物性食物等為主。驟然不吃糖難持久 可漸進式減少攝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中秋過後日照漸減少,若有失眠現象,加上攝取大量的糖分,容易形成威脅心理健康的「完美風暴」。從上述研究指出,糖分的作用會促發體內發炎,而發炎的荷爾蒙會直接將大腦推向嚴重的憂鬱狀態。糖分不僅存在於糖果或甜品,食物中也多含有蔗糖或果糖,若能減少糖、減少發炎機會,就可以降低憂鬱症發作的機率。但原本嗜好甜食、飲料等,突然嚴格減糖,或不吃糖,反而無法持久執行,建議採分段漸進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吃的頻率或量遞減,例如天天享用甜點改為二至三天吃一次;一杯珍珠奶茶減為七分或半糖,蛋糕切一半或選小的杯子蛋糕等。挑選低GI的水果像蘋果、芭樂、奇異果,循序漸進地減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國醫藥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研究探討憂鬱症之生物機轉有重要成果,當憂鬱症患者攝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時,這種天然抗鬱物質會代謝成脂質媒介物小分子,且這些小分子在血液中的含量,首次被發現與人體發炎反應的減輕與憂鬱症狀的改善有密切相關,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國際頂尖期刊《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醫學研究所Carmine Pariante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蘇冠賓教授共同主持的「台灣科技部與英國皇家學院交流合作計畫: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探討憂鬱症之生物機轉」,該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Alessandra Borsini提到,藉由結合實驗室與臨床研究,我們對於Omega-3脂肪酸的抗發炎效果能改善憂鬱症的原理有了令人興奮的新發現。Borsini博士表示,我們已經知道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及抗憂鬱的效果有一段時間,但對於這些效果在人腦中如何作用缺乏更進一步的了解,因此難以發展為新療法。我們的研究為相關的分子機制揭開了一層面紗,也為使用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憂鬱症新療法提供了發展方向。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主持人、目前擔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客座教授的蘇冠賓教授表示:「先前研究已經指出,重鬱症患者相比於一般人有較高程度的發炎反應,而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兩種重要的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已經在我們的臨床研究中證明具有抗發炎以及抗憂鬱效果,但具體的作用機制仍然未知。」蘇冠賓教授說,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檢驗Omega-3脂肪酸代謝後的特定媒介物是否能夠保護腦部免於發炎反應的傷害。研究者們使用海馬迴神經細胞的神經新生做為體外人類細胞的實驗,也就是他們戲稱為「培養皿上的憂鬱症」的研究模型,來深入探討EPA和DHA在防止細胞激素所導致的細胞死亡與神經新生減少之機轉。由於海馬迴是大腦中與掌管情緒、認知、記憶與學習的腦區,因此海馬迴神經新生也被認為在憂鬱症的病理和治療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難能可貴的,這項研究利用臨床試驗去驗證「培養皿」中的發現,台灣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共募集了22位重鬱症患者參與實驗,每位病患被給予每日3公克的EPA或1.4公克的DHA,持續12周。並分別於療程前、後量測病患血液中EPA和DHA的脂質代謝物的濃度與憂鬱症狀的評估分數。在兩組病人中,EPA或DHA治療皆能顯著地改善憂鬱症狀,並使對應的代謝物增加。這個結果與研究者們在培養皿實驗中得到的結論相符:這些特定脂質媒介物的濃度越高,發炎反應與憂鬱症狀就越輕微。蘇冠賓教授強調,可應用於人體的生物標記物的新發現對於這份研究而言相當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研究中所使用的EPA與DHA濃度較難透過攝取深海魚或其他日常飲食來達到,而是需要接受治療性的補充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