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糖分是發炎元凶 少吃甜食收假不憂鬱

糖分是發炎元凶 少吃甜食收假不憂鬱#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完中秋連假,國慶連假又將展開,放假時開懷吃喝,紓緩工作壓力,小心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而攝取過量糖分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糖分讓人振奮 大量攝取造成情緒不穩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進行,分析幾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攝取過量糖分會引發與憂鬱症有關的代謝、發炎的身體反應。研究者表示,冬季因為減少陽光照射而打亂晝夜節律、影響睡眠,全美有5~10%人口可能產生憂鬱症,而引發冬季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想攝取更多的糖分。因為糖分一開始會讓人振奮情緒,讓患者更想尋求,但大量攝取會造成情緒不穩、炎症加劇,也會讓體重增加;其中的「炎症」正是飲食中的糖與心理健康與憂鬱症相關的重要生理作用。另外,我們身體擁有超過10兆個微生物,許多寄生微生物都依靠添加的糖分而茁壯,產生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焦慮、壓力及沮喪的狀態。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指出,上述研究提到兩個重點,憂鬱症患者如腦內血清素功能失調,短暫攝取糖類的確可促使血清素上升,對於初期是可改善的,但長期高量攝取,將會導致腦類發炎的現象,而影響情緒。冬季憂鬱症與日照長短有關聯,通常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近期雖有明顯氣溫改變,但台灣為亞熱帶國家,罹患冬季憂鬱症的個案較少,他表示預防憂鬱除了多運動外,吃對食物也能改善情緒,建議不食用會造成三高的飲食如高糖、高脂或高鹽等,以含有omega-3的魚類、高纖維、植物性食物等為主,在生活中均衡飲食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驟然不吃糖難持久 可漸進式減少攝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中秋過後日照漸減少,若有失眠現象,加上攝取大量的糖分,容易形成威脅心理健康的「完美風暴」。從上述研究指出,糖分的作用會促發體內發炎,而發炎的賀爾蒙會直接將大腦推向嚴重的憂鬱狀態。糖分不僅存在於糖果或甜品,食物中也多含有蔗糖或果糖,若能減少糖、減少發炎機會,就可以降低憂鬱症發作的機率。但原本嗜好甜食、飲料等,突然嚴格減糖,或不吃糖,反而無法持久執行,建議採分段漸進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吃的頻率或量遞減,例如天天享用甜點改為二至三天吃一次;一杯珍珠奶茶減為七分或半糖,蛋糕切一半或選小的杯子蛋糕等。挑選低GI的水果像蘋果、芭樂、奇異果,循序漸進地減糖。

減醣不可不知:補好油保護身體細胞!

減醣不可不知:補好油保護身體細胞!#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執行減醣飲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總熱量的攝取,適量的增加蛋白質以及油脂的攝取,特別是脂肪的部分,我們的身體需要優質的脂肪來提供細胞修復以及運作。不同的脂肪酸在我們體內扮演不同的角色,好比飽和脂肪主要提供我們能量,Omega 9 相對穩定,具有極佳的抗氧化作用,Omega 3 及Omega 6 是細胞膜的原料,在免疫系統中也扮演的重要角色,它們分別負責啟動發炎及消炎的免疫反應,保護身體不受外來物的侵害。因此,藉由平衡體內油脂,可以使全身細胞代謝變佳,反而可以養成不易發胖的體質。低醣高脂飲食的實際案例減醣好油的飲食方式,國外一般稱為LCHF(低醣高脂飲食法),有別於高葡萄糖飲食,對腦部的運作有著極大的貢獻。最早源自於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對癲癇兒童的治療。多年來,眾多的癲癇兒童已經藉由這種飲食法,得到非藥物的有效控制。由於著重於脂肪的攝取,正好彌補了幼兒於胚胎時的發育缺陷。當今常見的幼兒精神疾患,如過動、自閉、亞斯伯格、癲癇、妥瑞氏症等,皆可藉由高脂低醣的飲食方式,獲得極佳的改善。並可進一步解決此族群兒童,伴隨產生的皮膚過敏、腸黏膜、鼻黏膜缺損及腎上腺亢奮等外胚層相關症候群。相較於美國1993 年的錯誤飲食金字塔政策,造成了廣大的慢性病效應。瑞典政府當局經由飲食營養專業機構,歷經2 年,檢視超過16000 篇相關研究論文,率先於2013 年10 月27 日,正式宣布拒絕實施美國既有的飲食金字塔政策,改以高脂低醣的飲食方式,為最新瑞典國民飲食政策方針。高脂低醣的飲食方式,使得瑞典國家選手在2014 及2015 兩年,世界腦力錦標賽中皆奪得亞軍。由此可看出,一個成功的公共衛生政策,可帶來民族智力地的全面提升。使用油脂當身體的能量來源,能讓細胞產生最少的垃圾,且減少細胞內氧氣的耗損,進而能有效的支援心臟及肌肉的運作,可大大提升了運動員及特種軍人的體能表現。從實驗對象觀察,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高優質脂肪飲食的馬拉松選手Tim Olsen,於2012、2013 連續兩年贏得美西馬拉松總冠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此外,低碳水化合物及高油脂的飲食,也大大降低了潛水者上岸後,常見的癲癇症狀;因此,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部隊(Navy Seal)隊員,更是全面性的執行減醣好油飲食。(本文摘自/減醣‧好油‧綠拿鐵:四階段減醣步驟,3個月瘦14公斤,三餐最方便迅速、能量滿分的飲食計畫/常常生活文創)

癌被稱不癒的傷口 放任發炎就是促癌

癌被稱不癒的傷口 放任發炎就是促癌#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各種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在自由基傷害與發炎反應不斷累積之下造成的。發炎是為了組織修復,而修復又與細胞增生、組織移動、血管生長息息相關(跟癌症很像)。癌也被稱為「不癒的傷口」,這是由於持續不斷地發炎,不斷糖解作用交互作用。癌症治療上,若配合一些抗發炎或是改善粒線體功能的藥物,都能夠增加療效!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如羥基(OH•),過氧自由基(ROO•)和超氧陰離子(O2•)不斷於細胞中代謝反應產生,自由基細胞中的兩個主要來源,一是由粒線體電子傳遞鏈在傳送電子的過程中滲漏產生,另外是由細胞膜上的NADPH氧化酶產生的,自由基不全然都是壞的,他是細胞訊息傳遞或控制非常重要的媒介。但過與不及(不平衡)總是不行的。因此哺乳動物細胞內正常生理組成有許多抗氧化物質,如蛋白質(超氧化物岐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尿酸、肌酐、多胺、視黃醇等,以及膳食抗氧化劑如抗壞血酸、生育酚和類胡蘿蔔素等等,能避免活性氧(ROS)傷害細胞膜、脂蛋白以及去氧核醣核酸。幾乎所有的病,包括動脈粥狀硬化、癌症、炎症、關節炎和衰老的退行性變化都跟活性氧誘導和自由基的氧化與傷害各種病理的最終發生原因有關。炎症是哺乳動物組織一種局部的反應,對應於各種有害因素包括寄生蟲、致病性微生物、有毒化學物質和物理性組織損傷。發炎反應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發炎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持續數分鐘至數天,主要特徵是血漿蛋白質或液體的滲漏和白血球進入血管外區域,藉由細胞或血漿產生的化學因子,導致炎症的典型症狀,如:腫脹、發紅、疼痛、發熱和功能喪失。急性炎症反應包括增強血流到發炎區域,血管舒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從微循環中洩漏,吞噬白血球遷移到周圍組織。急性是好事,慢性就不是好事了。炎症期間第一個改變是血管流動的變化和小血管口徑的改變,內皮細胞逐漸改變促進微血管的血管通透性,導致體液滲漏到血管外區域;血管腔中流體體積的減少改變血液黏稠度並降低流速,使得白血球得以黏附在內皮細胞然後穿過血管壁進到細胞間質到達受損區域。大部分研究顯示活化的中性球(多核球)、嗜酸性球、單核球及巨噬細胞在炎症部位會產生活性氧及溶酶體水解酶,在炎症部位產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活性氧代謝物可直接作用於膜脂,並增強膜的流動性和滲透性。H2O2 導致ATP 的量急劇下降,誘導線粒體腫脹和膜損傷,並導致DNA鏈斷裂。在炎症反應期間,吞噬細胞分泌多種酵素(組織蛋白酶G cathepsin G、彈性蛋白酶elastase、膠原酶collagenase和明膠酶gelatinase)。 這些酶可以分解細胞外基質蛋白,並導致炎症過程的擴增。氧活性自由基還可以通過增加趨化性和血管通透性蛋白吸引更多的巨噬細胞或白細胞到發炎部位。炎症也會產生熱,此為內生源熱。內生源熱代表正在產生很強的免疫刺激,與由體外給熱、泡溫泉完全概念不同,外在給熱不會引起發炎反應,也沒有太大效果。外在熱只能幫助內生熱的發展,所以治療癌病要以透過局部產生發炎的反應為主,「熱」只是輔助工具。電熱治療給熱比較會激發免疫反應,一般熱療給熱,只是幫助免疫反應。發炎反應表面上看似「增加」免疫力,「殺死」非我族類,但事實上,發炎的目的是為了修復,修復的機轉與癌化很像,都有細胞增生、組織移動、血管生長等機制。所以放任發炎是「促癌」,癌也被稱為「不癒的傷口」。癌之所以不癒,就是因為持續不斷的發炎,持續不斷的糖解作用。假如能用上抗發炎加上粒線體功能改善的藥,傷口的復原就會加快,癌症的治療成功率會因為抗發炎及粒線體功能改善而增加。針對粒線體而發展的抗氧化劑目前正積極發展中。Omega-3 魚油、蘿蔔硫素、薑黃、白藜蘆醇、有機硒及許多種常用的抗發炎及抗氧化劑會改善癌病治療的效果,原因也在於此。(本文摘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時報出版)

驚!糖上癮加速發炎、癌細胞增長

驚!糖上癮加速發炎、癌細胞增長#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糖其實是很毒的。它會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我們每人每年平均吃下68公斤以上的糖,由它所衍生的健康問題而死亡的人,比古柯鹼、海洛因、或其他類似物質更多。有一項研究報告恰到好處地形容糖為「癌細胞的糖果」。它會加速細胞老化與體內發炎的狀況,接著就會促進癌細胞的增長。時至今日,我們已能篤定地說,只要減少糖的攝取量,就可以減低得到癌症的機率。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研究,發現即使是比正常值高一點的血糖(82~110mg/Dl),長期下來都會對你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高於正常值的血糖與大腦的萎縮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吃下越多的糖,體內的發炎情形也會更嚴重;這會讓你整個人由裡至外都老化得更快速。除了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的糖分外,攝取任何額外的糖分,都不是好事。糖,就是下一個尼古丁人們曾經認為抽菸是舒服、放鬆的,它能釋放壓力,滿足渴望,帶來短暫快速的愉悅。(聽起來是不是跟「吃甜食」很像呢?)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抽菸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導致癌症、讓人變老、且會消耗體內的能量。雖然非常不容易,但人們終於慢慢開始戒掉這個壞習慣。糖也是很容易上癮的,這點與尼古丁相當類似。每一次攝取甜食,它就會誘發大腦釋出多巴胺,讓你想吃更多。有位著名的腦神經學家是這麼說的:如同酒精跟毒品,糖會「觸動腦中掌管獎勵的區域」,大腦甚至會逐漸提高糖的攝取量。因此,只要開始攝取糖分,你的身體就會一次比一次需要更多的量,來得到相同的愉悅感受。這就是為什麼藥廠現在都爭先恐後地研發能降低糖分攝取量、戒掉「糖癮」的藥物,以期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機率。但這就像尼古丁貼片、或尼古丁口香糖一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暫時解決方案。最終,你還是必須徹底戒去攝取太多糖的習慣。一夜之間就要你完全不吃糖是不太可能的,就像要一個抽了一輩子菸的老菸槍馬上戒掉這個壞習慣一樣,而且可能更難。因為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糖,各種天然食物、加工食品中都有它的存在,許多活動和慶祝的場合更是少不了它。最不公平的是,糖還會持續控制我們的大腦,要求攝取越來越多的量。然而,你還是必需要好好保護自己。你可以先從停止攝取人工添加的糖分開始。所謂人工添加的糖,並不只是你倒進咖啡或茶裡的糖而已,大部分你在外面買到的食物裡也都添加了糖。瀏覽營養成分表時,請看一下糖的總量,它的克數越接近零越好。任何比10克更多的數字,都表示它含有太多不必要的糖分。美國心臟疾病協會建議,女性應降低每日糖分攝取量至25克(六茶匙),男性則應降至38克(九茶匙),你甚至可以嘗試達成每日只攝取個位數的目標。請記得,我們的身體完全不需要人工額外添加的糖分,它對營養一點幫助也沒有。(本文摘自/你的生活只能這樣嗎?/本事文化)

到底該冰敷還熱敷?關鍵在是否發炎

到底該冰敷還熱敷?關鍵在是否發炎#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相信許多人在疼痛發生時,會對於該冰敷還是熱敷十分地迷惘。原則上,對於腰痛、膝痛等骨外科領域的急性疼痛使用冰敷,對於慢性疼痛則使用熱敷,其判斷關鍵在於患部是否有發炎反應。.扭傷、閃到腰、跌打損傷、挫傷、肌肉拉傷、脫臼及抽筋舉例來說,腰部忽然扭傷、閃到腰,必須馬上休息並冰敷患部,不可進行熱敷。因為扭傷時患部出現發炎、發熱的反應,導致該部位的血液循環惡化,造成肌肉僵硬。如果此時熱敷患部,發炎情況會愈發嚴重,肌肉變得更加僵硬,扭傷的狀況就更趨惡化。若要減輕發炎症狀,首先必須用冰敷袋等工具冰敷患部。等過了一、兩天後,若發炎和疼痛狀況減緩,再用簡易的熱敷工具熱敷。跌打損傷、挫傷、肌肉拉傷、脫臼以及抽筋等受傷的情況也一樣,在受傷後馬上冰敷,能有效消炎止痛。.牙齒和牙齦疼痛我想大多數人在牙齒和牙齦疼痛時,應該都會選擇冰敷,這種情況也因為患部有發炎及發熱症狀,所以藉冰敷來消炎,便能有效緩和疼痛。若必須接受牙科醫師治療,則絕對要使用冰敷鎮靜患部。.頭痛此外,一般人頭痛時會冰敷額頭,不過其實冰敷或熱敷都可行。將浸過冰水的冰毛巾放在額頭上,會讓人感覺舒暢;若以熱毛巾取而代之,仍然很舒服。.突然發生劇烈疼痛然而,突然發生劇烈疼痛的情況,有時也需要熱敷。例如,長期處於激烈運動和勞動狀態下以致肌肉疼痛時,肌肉組織會累積乳酸等化學物質,這時要捨冰敷改熱敷,以增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慢性疼痛另一方面,針對慢性疼痛,原則上需對患部進行熱敷。因為患部的血液循環惡化,導致肌肉僵硬,若熱敷該部位,不但能改善血液循環,也能讓肌肉恢復柔軟狀態,大幅減輕其產生的症狀。.內臟疾病引起的疼痛至於導因於內臟疾病引起的疼痛,不能冰敷。一般來說,此時熱敷比冰敷對人體好,但若罹患胃潰瘍等疾病,即使熱敷能得到暫時的效果,但之後也許反而會有疼痛增強的情況。所以無論是冰敷或熱敷,最好都不要有使用的機會。總括來說,內臟疾病很可能導因於各種疾病,所以必須嚴加注意。(本文摘自/『圖解疼痛與治療』/世茂出版集團) 

從夏季阻過敏!遵守333原則就對了

從夏季阻過敏!遵守333原則就對了#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冷氣房坐久了,偶爾會突然感到鼻子癢癢的,有時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當心可能是隱性過敏現象!夏季人體陽氣較旺,因此過敏症狀通常不如冬季來的明顯,打噴嚏、咳嗽比起冬季過敏喘咳也較不受重視。許多患者輕忽隱性過敏威脅,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導致病氣累積,影響免疫系統,許多症狀才會在入冬後一併發作。夏季錯誤行為恐導致冬季過敏頻率增加許多民眾忽略夏季抗敏的重要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任顏宏融表示,夏季的許多錯誤行為可能會導致冬季過敏頻率增加。根據2015年資料顯示,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約26%,氣喘盛行率約11.9%,兒童則是超過一倍以上的盛行率,因此想要阻斷過敏症狀,從小就要預防。近來天氣炎熱,許多人喜歡吃冰喝冷飲,頻繁出入冷氣房的情況之下也特別容易感染鼻炎,導致過敏發生。另外,由於台灣氣候潮濕,加上高溫環境容易使塵螨大量孳生,時常鼻子癢、打噴嚏,許多民眾都會放著不管,久而久之反而會加重過敏症狀。「333」原則 從夏季顧好過敏體質大暑將近,長期體內正氣失衡可以透過三伏貼讓免疫力機能變得更加健全。顏宏融醫師表示,三伏貼能「冬病夏治」,在一年當中最熱的3天溫經通絡,補益人體元氣,想要努力達到身體平衡,就要從夏季有計劃的調整體質。另外提醒民眾,三伏貼對於逐步調整體質有良效,但卻無法使急性感冒馬上復原,對於幼童也應該等到1歲以上再敷貼為佳。除了三伏貼之外,多種免疫調節方式可以讓免疫力更多元化,顏宏融醫師更提倡結合中西醫免疫同源理論的「調節過敏體質333原則」,「三」伏天搭配「三」伏貼,平時更要補充含有「三」種益生菌的優酪乳,每天服用降低過敏頻率,才能避免體內長期發炎。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塵蟎,大概是許多人一提到過敏時,第一個想到的過敏原。根據報告,塵蟎確實是臺灣最重要的急性過敏原,會引發各種上呼吸道症狀,例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氣喘,導致呼吸困難。據統計,有高達80%的氣喘患者對塵蟎過敏,至於其他過敏疾病如結膜炎、皮膚溼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也都可能因為接觸塵蟎而被誘發。塵蟎的分泌物、蟲卵都可能引發過敏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溫度約20到30ºC,溼度約60%到80%的環境,最適合塵蟎生長,而臺灣的氣候正好是塵蟎所愛,所以塵蟎可說是無所不在。塵蟎體積小,重量輕,可能飄散於空氣之中,牠的分泌物、蟲卵、屍體碎片、排泄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難怪是引發許多人急性過敏症狀的兇手。但是,你以為塵蟎只是這樣嗎?只會影響呼吸道?頂多讓你難過半天、擤擤鼻涕、打打噴嚏、吃吃藥就沒事了?那你就太小看塵蟎了!根據2016年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腸胃學》(Gut)的研究報告,塵蟎並非只在我們的呼吸道被發現,也不只影響我們的呼吸系統。研究證實,在我們的腸胃道裡,也發現了塵蟎過敏原的存在!更糟糕的是,牠並不是相安無事地從糞便中被排出來,而是會破壞腸道黏膜細胞的緊密連結,造成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形成腸漏,還會引起發炎反應。過敏症狀的人塵蟎可能是共同元兇我們周遭的環境到處都有塵蟎,正因為它無所不在,又散布於空氣中,我們可能不經意就吃進肚子裡,或者吃到被塵蟎過敏原附著汙染的食物。從研究看來,塵蟎的過敏原能夠通過腸胃道消化液的重重考驗,在我們的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甚至直腸都發現得到牠的蹤跡!學者還認為,這項發現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許多有過敏症狀的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症或腸躁症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高,因為塵蟎極可能就是共同元兇。而無所不在的塵蟎,可能也是造成氣喘及發炎性腸道症盛行率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既然塵蟎不只影響呼吸道、誘發氣喘和鼻炎,還可能影響腸胃道,造成腸漏,而腸漏又會增加體內發炎,罹患慢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影響健康甚鉅,那到底該怎樣避開塵蟎呢?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有助防治過敏既然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我們反其道而行就是了。例如將室內溼度控制在50%以下,讓塵蟎無法生存;或是利用高溫的熱水清洗,60ºC的熱水大約30秒即可殺死塵蟎;或是定期清掃室內,避免人體的皮屑、室內昆蟲的排泄物或屍體、發霉的食物等,成為塵蟎的食物來源。夏天的溫熱潮溼可謂塵蟎的最愛,最好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若有飼養寵物也要格外注意,貓狗的皮屑同樣是塵蟎的食物來源,定期清洗打掃更顯重要。以上各項措施,都有助於防治塵蟎,避免誘發過敏及發炎疾病。(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17年4月,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登載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空氣中PM2.5的汙染,在2015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的各項致病危險因子中高居第5位,估計約造成全球共420萬人死亡,而其中近6成(約250萬人)在南亞與東亞135。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空氣汙染是近來的熱門議題,愈來愈多民眾重視空汙,許多人的手機裡都會下載空氣品質通報 App,隨時掌握目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PM2.5程度、霾害嚴重度、空氣汙染指標等,也可以知道哪些地區紫爆或紅爆,空氣品質極差。要是空氣品質下降,App還會提醒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呼吸道敏感者甚至應該避免外出。 直觀來想,當我們吸入遭受汙染的空氣時,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導致咳嗽、氣管分泌物、誘發過敏氣喘、影響肺功能等,長久下來將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但如果你以為空氣汙染只會影響呼吸道、鼻子、眼睛,那可是大錯特錯!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 恐誘發「心病」許多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廣泛且深遠,除了呼吸道之外,還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心臟衰竭、中風、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著名的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曾經發表聲明,表示空氣中的懸浮顆粒(particular matter,PM)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數小時到數星期,可能就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引發死亡,長期暴露更是會減少餘命。 另一份《刺絡針》的研究報告分析了歐洲長期追蹤空氣汙染影響的22個世代研究計畫(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ion Effects,ESCAPE),結果發現,即使PM2.5濃度在歐洲允許的濃度範圍內,但在長期暴露之下,依舊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除此之外,我們更難想像的是,空氣汙染還會影響腸道的健康。「什麼?怎麼可能?空氣跟腸子?應該八竿子打不著吧?」慢性發炎會影響腸道健康空氣汙染當中的懸浮顆粒和化學物質,除了被我們吸入呼吸道,也可能被我們吃進去,因為它們可能會汙染我們平常吃的食物與水源。這些化學物質一旦進入腸胃道,就會改變腸道菌叢的組成,腸道菌也會利用這些化學物質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造成腸道發炎。 懸浮顆粒在腸道會增加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引起發炎、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緊密連結的結構,導致腸道屏蔽的受損,增加腸道通透性而形成腸漏。一旦造成腸漏,就更容易讓腸道菌產生的有害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循環,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身體的慢性發炎又進一步影響腸道健康,形成惡性循環。我們已經知道,慢性發炎與現代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更應該盡量減少可能的發炎來源。空汙與腸躁症、腸道感染病有關研究報告指出,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在過去20多年裡,發生率不斷提高。空氣汙染不只跟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關,也跟腸燥症、腸道感染疾病、腹痛有關,影響腸道健康甚鉅。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空氣汙染的程度與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有顯著的相關性。 新的研究還發現,居住在空氣汙染嚴重地區的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明顯偏低,因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汙染物,會阻擋陽光裡紫外線UVB照射到地表的量,當人體接受UVB照射的量不足,就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再加上人們因為空氣汙染會減少戶外活動,暴露在陽光中的機會也就更少了,種種原因相加,終將導致體內維生素D的不足。然而,維生素D對健康極為重要,除了與骨骼生長發育有關,也跟體內其他各種生理反應有關,更是維持腸道屏蔽完整、避免腸漏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