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湊,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因此,罹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而日前在加拿大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成因,可能與腦部發炎所產生的結果有關,對此,精神科醫師也表示,陷入憂鬱症的患者,大腦可能已有嚴重發炎的反應。憂鬱症患者 腦中的發炎蛋白質數量較多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多倫多成癮症與心理健康中心,針對20名憂鬱症患者與20名健康者的腦部進行掃描,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腦部的一種已知發炎標記蛋白質數量,比一般健康者高出3分之1,且隨著憂鬱程度越嚴重者,發炎情狀也會變得更加嚴重。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前扣帶皮質區的發炎情況,似乎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最有關聯,只不過,就目前研究來看,無法直接確定發炎是否與造成憂鬱症間有直接原因,但過去已有其他的研究證明,發炎與憂鬱症的症狀有關,例如:情緒低落、沒有食慾、無法入睡等,因此,未來將針對這部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 

車禍後細菌吃骨頭 男子骨髓炎險要命

車禍後細菌吃骨頭 男子骨髓炎險要命#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因車禍意外感染骨髓炎,每天面對傷口清創後椎心刺骨的痛,甚至因此想要自殺,直到整形外科醫師給予抗生素,同時清理潰爛不已的傷口,最後進行大腿外側移植皮瓣和血管,重建右腳膝蓋的軟組織和血管接合,才及時挽救右腿免於截肢的命運。車禍術後第二天,除了高燒不退,甚至傷口不斷流膿,醫師說,這是由於術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骨髓炎,必須持續注射抗生素和清創手術來治療,但是,經過2個多月的時間,發燒和傷口化膿潰爛的情況依然沒有好轉,直到親友的建議下,轉院到大林慈濟醫院。骨髓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黃介琦表示,一旦皮膚發炎,侵犯到皮下脂肪層,就稱為蜂窩性組織炎,而侵入到皮膚更深層的筋膜和肌肉,就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不過,如果連最深處的骨頭,也受到感染引起發炎,那麼就會演變成棘手的「骨髓炎」。約9成都是因交通事故受到意外傷害所引起的,有些是開放性骨折的患者,這些人都要特別注意骨髓炎的發生。而黃介琦醫師也說,骨髓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預防,除了醫師的努力,病人也要預防意外的發生,減少菸酒、藥物的濫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則必須好好控制。

假日單車族 男子隔天腳痛到無法行走

假日單車族 男子隔天腳痛到無法行走#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因為自行車運動傷害就醫人數明顯增加,很多人假日長途騎乘後,隔天上班就膝蓋外側疼痛到無法行走,還有人甚至因此而出現暫時性陽痿症狀!一名四十餘歲的男性上班族,為彌補平時沒時間運動,假日最愛長途騎自行車。上個月跟著自行車隊一日往返墾丁,往返兩百多公里,騎到半途,就感到膝蓋外側不適,騎越遠越痛,隔天痛到無法行走。阮綜合醫院骨科洪誠聰醫師指出,這名男子可能長時間騎自行車,膝蓋不斷伸直、彎曲,擴筋膜張肌反覆摩擦股骨上踝,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膝關節只要彎曲20至30度時,髂脛束就會與股骨外上踝的摩擦,而走路、跑步或騎單車,因膝關節不斷彎曲和伸展,常造成髂脛束和股骨外上踝之間的滑液囊發炎。長時間騎自行車 恐造成暫時性勃起障礙隨運動時間越長,膝關節外側疼痛或燒灼感加劇,有時停止運動後,症狀就會消失。  多數病患可接受物理治療,加上口服藥或在局部注射類固醇消炎,病情才能舒緩。長途騎自行車除了可能產生屁股痛、破皮等情況外,男性由於睪丸下方會陰部血流以及神經長期壓迫,也可能造成暫時性勃起障礙。 完整伸展暖身不可少 減少運動傷害洪誠聰醫師表示,除了下肢疼痛,自行車長征之後,而引發腕關節以及肩頸疼痛的患者也不少。尤其是騎跑車型的人,把身體的重量都壓在手腕上,容易壓迫正中神經,導致手腕痛、手麻等類似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再者,因為身體放低常常有抬頭的動作,也易誘發頸椎問題。 平時不運動,每到假日就從事高強度運動,又忽略運動前完整伸展暖身的重要性,是造成「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主因。因此,洪誠聰醫師建議出發前與途中都要常伸展肢體,並注意騎乘姿勢的正確性;像「公路車」的龍頭很低,若騎乘姿勢後高前低,頸椎往後伸展的角度非常大,頸椎已出現磨損的車友就不適合騎這類車款。

嘴巴張不開 竟是乾癬性關節炎惹禍

嘴巴張不開 竟是乾癬性關節炎惹禍#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吳先生8年前身上開始出現脫屑皮膚紅疹,確診為乾癬且併發乾癬性關節炎,過往的時間,他大部份是以局部外用藥膏及口服止痛藥來控制病情,然而,最近這幾個月他發現在張嘴吃飯、講話、刷牙洗臉時臉頰特別的疼痛,且有顳顎關節腫脹疼痛情形,另外也發現脖子僵硬的狀況,導致無法往後仰、轉動,手部的指間關節也出現了異常腫脹難以彎曲活動。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邱顯鎰醫師表示,乾癬會慢性反覆發作,除了侵犯皮膚外也會造成乾癬性關節炎,約有1~3成的乾癬病人會合併發生乾癬性關節炎, 平日除了會出現關節疼痛、僵硬症狀;晚期更可能造成關節變形,而影響正常的作息。每個人症狀變化有很大的差異性,以手、腳多個不對稱的關節疼痛最為常見,單純以侵犯顳顎關節造成嘴巴無法張大、咀嚼較為少見。邱顯鎰醫師提醒乾癬病患,若合併有關節的疼痛的情形,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免影響日後的活動功能。民眾若想要了解更多乾癬相關資訊,可參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於11月30日下午所辦理「世界乾癬日」講座。

樂閱讀/實踐抗發炎或抗癌的生活型態

樂閱讀/實踐抗發炎或抗癌的生活型態#發炎

想像一下,癌細胞有如生長在低溫、低氧與陰暗環境的黴菌,這類環境會促其增生和惡化;相反地,具有良好日照、循環和氧氣供給時,會提升溫度與免疫力,癌細胞就容易凋亡。首先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7小時左右);一旦生理時鐘恢復正常,能大大地改善慢性發炎,讓自癒力或免疫力走向回升趨勢,這也是改善便秘或肥胖的第一關鍵步驟。每日快步健走兩回,每回38分鐘以上,走到會流汗。不要忘了,有氧運動永遠是最簡單可行、最佳的抗癌與抗老化良藥!切記每次健走以30~38分鐘最佳,太長(> 2小時)或過度激烈的運動會釋放過量活性氧,導致自然殺手細胞與其它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 騎腳踏車亦可與快步健走交替施行,這類腿部肌肉運動除了能促進分泌多種肌肉素,又能順便到郊外觀景,是紓壓良方。每日平甩功至少3回,每回至少500甩;這會讓全身氣血循環順暢,改善免疫細胞功能,同時矯正有利於癌細胞生長的低溫與缺氧環境,活化線粒體與葡萄糖之燃燒,促進癌細胞凋亡。每天30~60分鐘的紓壓活動,包括輕柔瑜伽、禪修或聽喜歡的音樂或影視節目;這可安定心神,有助於紓解發炎,促成免疫力的改善。如果能參與每週1小時的小組支持聚會,更能提高執行力與毅力。聽喜歡的音樂是所有抗癌活動中最輕鬆,而且效果不凡的。選擇音樂時不必拘泥於傳統或教條,應該根據自己的感覺或喜好作決定,讓自己紓壓最重要;千萬不能低估音樂治療的潛能。筆者所熟悉的「藥師小咒」是日傳心咒,據聞該咒可助人實現願望或除病離苦;其咒文的羅馬拼音如下:「om kolo kolo sandalimadogi soha」,須持續誦唸(可出聲或不出聲)108遍以上。依筆者實際經驗,持咒1~3分鐘內通常可有效放鬆、安撫情緒或心神,讓人有更清明的心志,尤其適用於意志消沉或憂鬱的癌症患者。其它能活化免疫力(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上面提到的適度的有氧運動、氣功或平甩功、瑜伽、禪修、良好睡眠品質可以讓全身氣血循環順暢,並改善低溫與缺氧的環境或,有利於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或有效地放鬆,並從而減少全身發炎,增強自然殺手細胞活性,促進抗癌免疫力;或能讓大腦創造「快樂賀爾蒙」,活化自然殺手細胞。另外笑口常開或「大笑瑜伽」特別值得一提;即使是故意大笑或硬擠出來的笑,也能誘導出愉快的身心。由於自然殺手細胞表面有不少快樂賀爾蒙「腦內啡」的受體,能被快樂給活化;而且笑開來之後,能把歡樂感染給旁人或癌友。「大笑瑜伽」則是結合笑的動作、伸展與瑜伽呼吸,能在短短30分鐘內讓人流汗紓壓、提升快樂情緒、增強自信心,能使大腦分泌快樂賀爾蒙。其它如使用遠紅外線療法所產生的溫熱效果有助於活化自然殺手細胞。負離子產生器產生的負離子能中和自由基、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你是最佳皮膚「秋冬發炎人」嗎?當心掉髮、留疤!

你是最佳皮膚「秋冬發炎人」嗎?當心掉髮、留疤!#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交替,許多民眾可能會因為皮膚的免疫力下降,而出現許多發炎的狀況,皮膚專科醫師卓慈容就指出,秋冬交替時節,因為接觸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甚至難纏的帶狀疱疹以及可怕的掉髮症狀而前往皮膚科就診的民眾,通常都會增加不少,呼籲民眾皮膚如出現搔癢或紅腫應立即就醫治療,如發炎症狀遲遲不解決,恐怕會留疤!秋冬皮膚危機 發炎會有那些症狀?秋冬時節,民眾原本好好的皮膚,很可能會突然出現紅腫癢甚至疼痛的狀況,卓慈容說,像是接觸性皮膚炎,因為皮膚的免疫力降低,原本常用的保養品,都可能會造成臉部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另外,民眾平常寶貝的頭髮,也可能因為秋冬的季節交替,誘發頭皮止漏性皮膚炎,出現疼痛發炎的狀況,進而導致嚴重掉髮。卓慈容就分享一個曾經遇過的案例,一名病患,因為秋冬皮膚免疫的下降,誤觸引發身體過敏反應的物品,導致臉上出現嚴重的紅腫、脫皮,還滲出液來,經過藥物治療之後,雖情況好轉,但是卻留下疤痕,直到三個月後疤痕才完全消退。避免當最佳秋冬發言人 該怎麼做?對此,卓慈容提醒民眾,為防皮膚發炎症狀產生,如皮膚曾因為秋冬交替而出現發炎,應該避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飲料,生活作息也要正常,以免出現過敏症狀或是微血管擴張,而使得發炎狀更加嚴重,另外,民眾在選擇秋冬保養品時,盡量避免多效合一的保養品,成分越多就表示誘發皮膚發炎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建議選擇單純效果的保養品;如皮膚已經出現脫皮、紅腫、疼痛、搔癢等症,應立即就醫才能不做秋冬發炎人!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

肩膀長期又痠又痛?可能是肌腱炎搞鬼拖久恐需開刀#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的肩膀會時常感到痠痛嗎?可別輕忽了長期的肩膀痠痛,如以為是小問題而不治療,小毛病也會拖成大毛病,導致肌腱斷裂,還要受開刀之苦,且不一定能夠完全復原!台中就有一名在補教界當英文老師的蔡小姐,因為長期要擦黑板寫黑板,導致肩膀出現長期的僵硬及酸痛現象,經過多次推拿或是舒緩操都不見好轉,才到台中豐原醫院復健科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肌腱以出現發炎的症狀,為第一級肌腱發炎,所幸及早就醫免去手術開刀之苦。肌腱傷害常被誤認小病 但拖久難治療對此,復健科蘇希洵醫師指出,慢性肩部疼痛在門診中屬於常見但卻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常發生在運動員、工廠作業員甚至家庭主婦或辦公室工作者。因肩關節重覆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經過累積多次傷害後造成肌腱退化,有疼痛及肌力不足之症狀,但病人常常沒有明確的受傷病史,僅會逐漸感覺到肩膀痠痛,初期可能持續1~2天,但症狀發作的頻率會持續增加,慢慢進展到隨時都感覺不舒服,尤其在肩膀上舉或內轉時特別疼痛。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觀念,往往認為肌腱傷害不是大問題且不難治療,其實肩膀肌腱累積性傷害是相當難治癒的疾病,許多職業級的運動選手也因此而斷送職業生命,因為退化的肌腱喪失了原有的張力,所以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反而容易重覆再受傷,造成惡性循環。肌腱炎分三級 最嚴重需手術治療因此,蘇希洵醫師叮嚀,肌腱發炎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而第二級則表示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軟組織撕裂,到了第三級則已斷裂,第二級以上即使手術,統計來說也不一定可復原到完全,建議應把握初期較輕微的時期就趕緊就醫,才是黃金治療期。

悶熱環境久站 當心站出「凍甲」

悶熱環境久站 當心站出「凍甲」#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甲溝炎俗稱「凍甲」,指的是腳指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引起原因大致有二種,一是正常趾甲因甲緣有刺或指甲銳角嵌進皮膚軟組織引起;另一項原因是趾甲一側或兩側邊緣內翻生長,壓迫甲溝內的組織而產生傷口。台南新樓醫院整形外科溫雲凱醫師表示,長時間久站,或不正確的剪甲方式容易致使腳趾甲溝炎。溫醫師輔以個案實例說明,案例一為男性廚師,因工作環境悶熱,需要長時間站立,導致大拇趾甲緣因反覆發炎化膿疼痛影響其工作;另一案例是位國中生,因衛生習慣趾甲總是剪得很短,造成甲溝發炎令他痛苦不堪。甲溝炎初期症狀會產生紅腫熱痛等情形,少數病人如趾甲沒有嵌入軟組織內,或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數病人一旦甲緣嵌入化膿,如不進行治療就無法痊癒,甚至會產生反覆感染,因腳指甲旁產生肉芽組織,形成慢性甲溝炎,嚴重時,甚至會感染骨頭造成骨髓炎。溫醫師舉其案例病人的治療方式說明,甲溝炎除了口服抗生素,消炎鎮痛劑及抗生素藥膏來緩解發炎症狀外,針對化膿的指甲需要拔除。如果病人甲床組織已變形嵌入皮膚,此時則需移除局部甲床組織及著手甲床重建手術,還好案例中的兩位病人經過溫醫師的治療後,甲溝炎沒有再復發。溫雲凱醫師強調,醫院除了提供病人適當治療,也應重視衛教預防的宣導,期許幫助民眾不受到甲溝炎的困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