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不是媽媽!施力不當也會有「媽媽手」

不是媽媽!施力不當也會有「媽媽手」#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手」常見於30至50歲婦女,尤其是很重視清潔經常整理家務者,例如:經常手洗衣物、手擰抹布四處擦拭等,成因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而懷孕後期孕婦、產後新手媽媽因懷孕末期賀爾蒙改變,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若施力不當則易引發「媽媽手」,例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及伸展等。新手爸爸照顧嬰兒,若施力不當,一樣也容易得「媽媽手」。此外,一些長時間必須用大拇指做張、握、壓、扣、捏等動作者,也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例如:電腦族、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常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收銀員等。署立台南醫院曾惠瑜主任表示,主要的症狀是手腕橈側疼痛及腫脹,有時疼痛會輻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尤其是大拇指做主動或有阻力的外展及伸展動作時,更會誘發疼痛,嚴重時甚至大拇指無法使力;一旦肌腱和滑膜發生粘黏,會出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被「卡住」,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媽媽手」急性發作時,最重要的治療就是讓手作適當的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建議穿戴由職能治療師依患者手型所塑造的「拇指長型對掌副木」,每次2小時,固定至少3週。同時口服抗發炎藥物以止痛消腫,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冷/熱療、電療等,以縮短病程。急性期過後,可於患部做按摩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療。如果以上治療效果不彰,可局部注射抗發炎藥物,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男罹罕見克隆氏症 長期腹瀉要包尿布

男罹罕見克隆氏症 長期腹瀉要包尿布#發炎

鐘先生罹患東方人罕見的「克隆氏症」,長期腹瀉、肛門瘻管反覆發炎,屁股傷口流血、腫痛,最嚴重時得包尿布才敢出門,當時才30歲不到的他,想到人生就此完蛋,忍不住痛哭失聲,經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邱建銘主任悉心訂定治療計畫,與免疫風濕科合力醫治,讓他看見人生新希望。現年33歲的鐘先生,四年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症狀仍持續惡化,肛門附近的潰瘍,越來越嚴重,已形成瘻管,傷口反覆發炎,屁股整個腫起來,還會一直流血,睡覺都要趴著,腸道肌肉無法控制,稍有便意,連五秒鐘都等不了,曾經當街弄髒褲子,後來日常生活出門也開始包紙尿布。幸好經親友介紹轉診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邱建銘主任擬定治療計畫,透過瘻管手術與免疫風濕科合力,病情終於得到控制。鐘先生說,目前體重回到五十六公斤,體力逐漸恢復,也重回工作職場。邱建銘醫師說,克隆氏症病因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原因不明,國外流行率十萬分之十,台灣十萬人中約有二到三個,整個臺灣地區總發病人口不超過一千人,且好發於年輕人,一般用大腸鏡檢查,會發現一節一節大腸的發炎,比較深層的潰瘍,加上肛門口症狀,可確診是克隆氏症,嚴重時會出現腸阻塞等,演變為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七到八倍。

年節打掃腰痠背痛 自敷藥草貼布竟嚴重發炎

年節打掃腰痠背痛 自敷藥草貼布竟嚴重發炎#發炎

太勞累、過度運動所造成的痠痛,許多人總是喜歡買個貼布來紓解,不過貼布可別亂買,像是在過年前一位男子因為大掃除腰痠背痛,擅自到藥房購買不明中西藥貼布,結果竟然導致嚴重皮膚炎,男子整個背部泛紅發癢,甚至起小水泡、破皮、潰爛,穿脫衣物都不方便,連睡覺也只能趴睡,趕緊就醫治療,才知是「接觸性皮膚炎」,所幸經過類固醇治療一到兩週後,發炎狀況已改善。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表示,接觸性皮膚炎患者不在少數,像是塑膠框眼鏡、含鎳、鈷等金屬耳環等飾品或手錶等,都可能會造成過敏,提醒民眾若在配戴飾品或塗抹一些產品後出現皮膚小面積泛紅、發癢或起紅疹時,務必盡快就醫,及早找出過敏源,避免過敏症狀反覆發生。詹融怡醫師也表示,不明成分的中藥貼布、西藥貼布都較容易造成接觸性的皮膚炎,通常一開始會是先有紅疹、發癢,就像是一般的濕疹,嚴重則會導致潰爛、起水泡等全身過敏反應,因此在購買上千萬不要選購來路不明、成分不明的貼布,另外像是有些貼布成分較複雜,一定要按包裝指示使用、並在固定時間撕下,如果在使用上出現發癢泛紅症狀,應立刻停止使用,儘快就醫,提早治療為佳。

水晶指甲暗藏危機 常戴不卸小心指甲發炎

水晶指甲暗藏危機 常戴不卸小心指甲發炎#發炎

在明星的引領之下,做水晶指甲成為近幾年女性的流行風潮,但許多年輕美眉卻沒有定時卸除的習慣,很容易引起指甲發炎。日前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生就醫時,兩手的拇指與食指呈現黑綠色,且指甲與肉分離,醫師表示主要因為感染綠膿桿菌所引起,倘若再晚點就醫將難以復原。(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畫圓圈的地方就是甲溝炎的位置,作者Chris Craig。)現在常有許多年輕女生水晶指甲一做再做,但卻沒有特別注意衛生清潔,臺大醫院皮膚部醫師邱品齊表示,水晶指甲若沒有定期卸除,且又長時間碰水,很容易造成指甲發炎。根據電視媒體的報導,一名20多歲女性平時有戴水晶指甲的習慣,加上由於工作的關係必須時常碰水,導致指甲內積水引起甲溝炎,且感染綠膿桿菌使得指甲變色、甲床剝離,目前該女已在恢復當中。依照馬偕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指甲片與指甲床分離主要由於手指長時間接觸化學類物質,如指甲油、去光水、黏附假指甲的膠水等等,以及長期碰水,像是家庭主婦、美容師、護理人員等職業都易有甲床剝離的問題;抑或是指甲受到外力的刺激,如指甲剪太短、劇烈運動(跑步、網球、籃球等),以及穿不合腳的鞋或高跟鞋,都是造成指甲分離的因素。而一旦指甲分離很容易有感染的狀況,其中以水引起感染綠膿桿菌最為常見,會導致指甲呈現墨綠色,且會引起慢性甲溝炎。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慢性甲溝炎患者在治療期間必須保持手部乾燥,最好可以帶著棉手套,且盡量避免接觸柑橘類的水果、去汙劑,也能擦拭凡士林防水進入發炎區域,以免讓病情更加嚴重。

孕婦睡不好恐早產 醫師強調最好睡滿8小時

孕婦睡不好恐早產 醫師強調最好睡滿8小時#發炎

睡眠與健康密不可分,睡眠品質不好對整個身體系統也會造成傷害,對正值懷孕期的媽咪來說,更是重要,不過幾乎所有孕婦都有睡不好的毛病,根據一篇美國研究指出,孕婦睡不好,可能是造成早產因素之一,因為睡眠差會使體內發炎物質增加,而提高早產風險。研究中檢視166名孕婦睡眠狀況,在控制各項變數後發現,在懷孕前期與後期,如果睡眠品質不佳,則容易提高早產風險,尤其是前期的影響最大,不過早產的因素很多,孕婦睡眠品質只是其中可能的變數之一,另外像是口腔牙齦不健康、高血壓、糖尿病等孕婦,未來也都容易生出早產兒,剖腹生產的風險也較大。研究報告中指出,醫師建議過胖孕婦懷孕期間監控血糖、血壓,定期產檢;如果孕婦睡不好,建議先諮詢醫師,別隨意自行服用安眠藥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應宗和在一篇衛教文章中提醒孕婦,除了盡量保持每日總臥床時間8小時以上,也要注意是否有睡眠異常狀況發生,所謂睡眠異常指的是前一日的臥床總時間、醒來的時間、每日睡眠型態和周末睡眠型態等是否發生異常的現象,如果異常情形在一週內發生超過3次以上發生,那就要注意睡眠異常,而孕婦最理想的睡眠情形是每天睡滿至少8個小時(夜間10點至清晨6點)以上,如果於夜間無法達到理想睡眠時數,那最好於白天也要補足。好的睡眠至關重要 為一生健康基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783寶寶身體健康嗎? 「睡眠品質」是重要指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00改善失眠 睡眠規律、運動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2

菊花茶治經痛? 醫師:只能緩解、無法根治

菊花茶治經痛? 醫師:只能緩解、無法根治#發炎

大陸《有健康網》報導指出,英國科學家實驗證明,長期飲用菊花茶會使體內抗痙攣、抗發炎的化學物質含量升高,具有治經痛、抗感冒與發炎等功效。對此台灣開業中醫師鄧正梁表示,菊花茶可以緩解經痛,不過治療效用只有30%。鄧正梁解釋,經痛是由於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組織缺血所引起,因經血流通不順暢,子宮必須加強宮縮以排出經血而造成痛經。他表示,菊花茶只能緩解經痛,不能完全治癒。鄧正梁說,就中醫而言,痛經是淤血所致,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月經期以活血止痛治標,平時以調理為主,女性應少吃生冷食物,以免經血不易排出而加重經痛。站在西醫角度,經痛時給予止痛藥也就是賀爾蒙,讓經血能順利排出,但只能治標卻不治本。而對於大陸網站報導菊花茶有抗感冒與發炎的功用,鄧正梁指出,的確有這效用。他說,菊花能清熱解毒,具有抑菌、解熱、抗病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中醫治療感冒常用的藥方「桑菊飲」就含有菊花成分,能消炎、退熱、止咳嗽。平時菊花茶也能當保健飲品,但菊花性屬涼性,拉肚子、氣虛胃寒者不宜。

耳朵長「粉瘤」 就像鑲一顆珍珠

耳朵長「粉瘤」 就像鑲一顆珍珠#發炎

45歲林先生右耳垂有一小突起,逐漸長大宛如耳垂中鑲著一顆珍珠,但碰觸到時會有壓痛感而就醫。27歲高小姐的左耳垂反覆疼痛腫脹,已超過一年的時間,就診時發現耳垂已纖維化且變形。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指出,以上兩個病例皆為「粉瘤」所致。粉瘤是皮膚細胞生長於皮膚深層形成一個囊狀物,是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往往會逐漸長大反覆發炎。一般多因個人體質因素或受傷造成,如發生於臉部往往被認為是化膿性青春痘而未積極治療。黃季怡提醒,平日注意外耳及耳後皮膚的清潔,當粉瘤長在耳部時,若反覆發炎可能造成耳垂變形。如有發現有持續長大的腫塊,甚至反覆紅腫化膿的情形,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耳朵長粉瘤」: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67

夏季「癢」到不行下體感染 中藥坐浴可解決

夏季「癢」到不行下體感染 中藥坐浴可解決#發炎

夏季溫度上升約36℃,相對濕度超過50%,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引起婦女陰道細菌性及黴菌性感染,75%女性曾有陰道黴菌感染經驗,5%會一再復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夏季門診中,常見許多反覆不癒的白帶、陰部搔癢疼痛患者前往求診。女性在經血來潮、荷爾蒙多變的懷孕期、吃太多甜點生冷食物、糖尿病、藥物、失眠等情境下,陰道PH值較易偏鹼,患者一旦遭到偏好鹼性的念珠球菌感染,陰部搔癢腫痛和種種不適,就會和患者如影隨形。廖麗蘭指出,陰道炎在中醫屬於帶下範疇,對帶下過多的辨治,臨床上主要責之於濕,帶下多色白中醫辨證屬於脾虛,天熱食用生冷及過甜食物,導致脾胃寒濕,受損脾胃運化水濕功能失調,體內過多水濕,下注於陰道,潮濕環境容易導致細菌、黴菌滋長,而產生陰道發炎。氣候悶熱、濕度增高,更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而加重陰道濕熱環境,因此夏季陰道炎罹患率會因此增高。此外,情緒壓力大也是加重濕的產生因子,因為壓力會讓肝經氣機不順暢,間接影響脾胃消化及代謝水濕功能,而加重體內濕的因子。廖麗蘭說,在中醫治療陰道炎並非使用消炎抗菌藥物,而是思考如何讓身體將體內過多的濕除去,使用治療方藥如完帶湯、愈帶丸、苓桂朮甘湯等,方中以白朮、山藥為主藥,這兩味藥能強化脾胃散運化功能,使消化及代謝水份能力正常。蒼朮、車前子利濕幫助體內過多水份由小便排出。荊芥能散濕散熱。黨參補氣增加免疫功能。柴胡、陳皮疏肝解鬱緩解情緒壓力,肝經調達,水份運化功能正常,如此脾胃功能健全,身體氣機順暢,免疫功能正常,自然可以治癒難纏的白帶、陰癢問題。她還說,除了健脾袪濕的內服藥物外,臨床上使用中藥坐浴,能較快速緩解陰部搔癢困擾。坐浴法是用藥物煮湯置盆中,讓病人坐浴,使藥液直接浸入陰道,可使藥液較長時間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並借助熱力,促使皮膚粘膜吸收,從而發揮清熱除濕,殺菌止癢療效。廖麗蘭將陰癢坐浴藥方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燥濕止癢方,適用於白帶色白、陰癢、白帶量多,組成為蛇床子、荊芥、白蘚皮、苦參根。蛇床子性味辛苦溫,有袪濕殺蟲止癢功效,外治皮膚濕疹、陰道炎引起的陰部搔癢腫痛。苦參根性味苦寒,能燥濕清熱殺蟲,治療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疥癬。白蘚皮性味苦寒,能治女子外陰腫痛,風瘡疥癬。第二種為清熱止癢方,適用於白帶色黃或黃綠,陰癢、陰痛、有異味,發炎較重的陰道炎,組成為蛇床子、土茯苓、黃柏、連翹。黃柏苦寒,能清熱解毒抗菌殺蟲,治陰部腫痛、黃綠色帶下。土茯苓性味甘淡平,能清熱解毒除濕,治療濕熱帶下、濕瘡等皮膚搔癢。使用方法為將藥材放於棉袋中,放入鍋中並加水3,000cc煮15分鐘,放涼約40℃,於洗完澡後坐浴約15分鐘,坐浴後直接擦乾不用再沖洗,持續5天,如此內服外浴就能讓外陰在夏季保持舒適乾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