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

全肉食飲食該怎麼吃?健身教練提醒:別犯「15點常見錯誤」才有效

全肉食飲食該怎麼吃?健身教練提醒:別犯「15點常見錯誤」才有效#海鮮

健身減肥只吃肉,常被視為極端傷身,然而活躍於台灣生酮社團,有近20年專業運動重訓輔導經驗的Martyn教練陳世修出版《第一本全方位機能提升肉食生酮全攻略》詳細解析動物性蛋白質如何更適合人類,但並不是單純一昧吃紅肉就夠了,他列出了全肉食飲食的15個常見錯誤,提醒讀者應該注意的細節。以下為原書摘文:

如何挑蚵仔才新鮮?可以冷凍保存嗎?2024夏日吃鮮蚵必知「5大QA」

如何挑蚵仔才新鮮?可以冷凍保存嗎?2024夏日吃鮮蚵必知「5大QA」#海鮮

營養豐富的牡蠣有「海中牛奶」的美譽,在台灣俗稱「蚵仔」,現在養殖技術進步,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不過在台灣,從夏季開始到中秋節前,是蚵仔最肥美、最適合食用的季節。蚵仔有哪些營養成分對人體最好?怎麼挑選最新鮮?綠綠的可以吃嗎?《優活健康網》整理了幾個關於蚵仔的常見問題,讓你吃得安心。

降膽固醇該怎麼吃?醫:避吃蛋、海產還有「這關鍵」

降膽固醇該怎麼吃?醫:避吃蛋、海產還有「這關鍵」#海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4歲女士在健檢時,發現血清總膽固醇高於300mg/dl(正常110~200mg/dl)。初診檢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231mg/dl(正常<130mg/dl),3個月回診再驗為222mg/dl,詳細詢問飲食習慣發現,沒有吃蛋黃,也不敢吃海產,常常吃的是外食麵類、麵包吐司類、餅乾蛋糕類,也常吃燒餅油條類。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近來門診年輕新病人中,大學生、年輕上班族,每天都可以見半數以上已達到用藥標準,3個月飲食治療後,有回診的90%以上患者,血清膽固醇降不下來,尤其血清總膽固醇高於300mg/dl,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於200mg/dl,這類嚴重高膽固醇血症個案越來越多,過去只有遺傳家族疾病的人才見到,現在占門診15%以上了。 不規則用藥、反式脂肪,使膽固醇降不下來膽固醇降不下來是藥無效?洪建德說,吃藥理論上不會失敗,都可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成,但到處看病,加上不規則用藥,自然會覺得沒改善。以訛傳訛的網路社團內,過度強調藥物傷肝,患者聽說,或患者瀏覽誤以為吃藥副作用太大,而自己調整,所以藥物治療也失敗,等於沒有保護。 洪建德進一步說明,影響血清膽固醇高低的因素雖為「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膽固醇」3大類,但是後者力道很小。審視實證醫學、實證食品科學與調理學,開始追蹤患者注意烹調與加工用油,使用的反式脂肪油脂多才是上升膽固醇血症的主因,有跟著執行減少反式脂肪酸,血清膽固醇降低成果都很好;201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就修正過去醫界與營養界的衛教,主張注意反式脂肪酸才是防治重點。 多數人早餐手拿者麵包,或不能、不願自己做菜,中午公司團體叫炸雞腿便當、炸排骨便當,這些人血清膽固醇有變高趨勢。店家使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油炸雞腿與排骨,顧客自然吃進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當然血清膽膽固醇就高。多數重症膽固醇血症不僅食物治療無效,甚至越治越高,就是禁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海產,蛋黃,五花肉等,但是放過含反式脂肪酸的酥油、乳瑪琳等,當然食療失敗。 外食用水過濾,自己煮菜最理想洪建德提到,現代人喜歡吃高溫油炸物的焦香味與酥脆的口感,只衛教油炸物要減少效果有限,除了官方已逐步禁止人造反式脂肪外,也要找到安全的油炸替代油脂,自己煮最理想,但最不容易做到。 自己開伙時,一般料理使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例如初榨橄欖油,但要避免高溫烹調,因為高溫會酸化的限制。油炸食物可考慮用豬油來中溫油炸,一週1次以下,還不至於造成飽和脂肪酸過高攝食;早餐與點心避免反式脂肪如酥油、乳瑪琳製品的攝取。 需外食者,則可考慮用一杯水洗掉外食過油,也有減少部分油脂,禮儀上看來雖不雅,更改變了料理的味道,但是有部分效果;料理的種類上儘量避免選擇油炸、勾芡的食物,以減少油脂攝取量。 

中秋烤肉小心!她遭魚鰭刺傷竟變壞死性筋膜炎

中秋烤肉小心!她遭魚鰭刺傷竟變壞死性筋膜炎#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秋節與家人團聚烤肉要注意,大部分海鮮可能會有創傷弧菌,處理海鮮食材若不慎被刺傷,可能引發感染!一名88歲阿嬤在處理魚類時,左手不小心被魚鰭刺傷,傷口不到1公分,卻開始局部紅腫熱痛,且在幾小時後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經送醫後迅速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經清創、完整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出院。健康者感染創傷弧菌會嘔吐、腹瀉 免疫力差者致死率達5成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醫師林記賢表示,當時以即時床邊超音波為阿嬤檢查,發現左手影像上有典型的鵝卵石形狀積液,隨即聯繫整形外科醫師做清創手術,最後確診為創傷弧菌的感染,如果未即時處理,組織可能在幾小時內嚴重壞死,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台灣位於亞熱帶,四面環海,民眾炎夏時節也會到沙灘戲水,沿海養殖漁業發達,民眾食用海鮮的機會很多,溫暖(約攝氏20度)及中低鹽度海域的環境有利於創傷弧菌的生長。接觸受該菌污染的海產,或遭海生魚貝類、魚具刺傷等,都可能是創傷弧菌進入人體的致病途徑。健康民眾受到感染,偶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但是年老、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創傷弧菌便容易感染並進入血液中,造成發燒寒顫、手足部水泡及壞死現象,傷口潰爛蔓延,甚至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率可達五成。根據文獻顯示,台灣創傷弧菌的盛行率每年大約數十名病患,但此感染並非法定傳染病,實際案例應該更多。因台灣海域的溫度通常大於18℃,因此大部分的症狀都出現在4到10月,尤其6到8月為疾病高峰期。預防感染創傷弧菌9點注意事項彰基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提醒,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潛在肝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預防創傷弧菌感染,提供九點注意事項: 1、儘量不要吃生牡蠣或其他生貝類。2、貝類徹底煮熟(牡蠣、蛤、貽貝)。3、不要吃烹飪過程中沒有打開的貝類。4、將牡蠣去殼煮至少3分鐘。5、 熟食與未烹調的海鮮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6、烹飪後應立即食用貝類。7、避免將裸露的傷口或不完整的皮膚暴露於海水中。8、處理未加工的貝類時,要穿防護服器具(例如手套)。 9、去海邊遊玩,避免赤腳踩踏在貝殼或岩石中。

狂吃海鮮、火鍋 痛風關節變形如針刺

狂吃海鮮、火鍋 痛風關節變形如針刺#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9歲的林姓退休運將,以前常呼朋引伴到海產店聚餐,喜愛大啖海鮮、火鍋等美食,但沒有喝酒的習慣,痛風史長達20年。痛風發作猶如千根針在刺般難受,曾打止痛針與吃止痛藥,但都只能暫時緩解。近幾年更發現手腳開始長出痛風石,尤其是手指關節及手肘處竟關節腫脹和變形,導致無法工作及穿鞋,更合併胃潰瘍與腎功能退化!反覆發作疼痛難耐下,決定就診過敏免疫風濕科治療。高尿酸血症 結晶沉積在關節引起痛風、痛風石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剛民表示,成年人空腹血中尿酸值大於7mg/dl,就可判定為高尿酸血症。林先生治療前的血中尿酸值曾高達11mg/dl,由於體內過多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紅腫、發熱、疼痛等,引起痛風及痛風石。此時必須積極用藥來控制尿酸值小於6mg/dl,不能隨意自行停藥,否則尿酸值變化起伏大反而更易引起痛風發作。林先生按時服用藥物1個月後,關節不再反覆腫痛,痛風石也逐漸縮小,現在已經可以正常活動自如。長期吃藥傷腎?不控尿酸只止痛才傷腎許多痛風患者不願長期吃藥的主因,大多是擔心這些藥物會影響肝腎功能。林剛民主任呼籲,罹患痛風性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控制尿酸,反而會產生腎臟結石,導致腎功能惡化;且反覆使用止痛藥物,只會加劇影響腎功能損傷,長期下來弊大於利。整體來說,降尿酸藥物並不會傷腎,反而是吃止痛藥才會傷腎。若痛風石侵犯到關節甚至脊椎,不只使關節變形,更會造成四肢麻痺、癱瘓。少喝火鍋湯、避免高普林食物、每日補充水分2公升烏日林新醫院營養科主任姜秋月建議,如果民眾有尿酸值偏高或痛風發作,必須盡量避免帶殼海鮮、動物內臟、五花肉及小魚乾等高普林食物。控制肉類攝取份量小心過量。高脂肪飲食會抑制尿酸代謝,故少吃油炸食物。少喝火鍋湯、肉湯。每天固定補充至少2000C.C.的水,幫助尿酸正常代謝。正常作息睡眠充足,改變生活型態,多管齊下才能控制痛風。

安全吃海鮮 低階食物鏈汙染物風險少

安全吃海鮮 低階食物鏈汙染物風險少#海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道德海鮮指南與網站通常把市場和餐廳裡販售的水產品區分為「最佳選擇」、「替代選擇」以及「避免食用」三類。我吃海鮮十年,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世界各地的市場和餐廳,對於哪些海鮮合乎永續標準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的分類雖然參考了各大海鮮選購指南,但主要還是我個人的觀點,按照我的食用頻率區分各種常見的海鮮。各個條目末尾的粗體字,表示這種海鮮會有的問題,括號裡的數字則是其平均營養階層──也就是在食物鏈當中的位階,最低為1,最高為5,其判定標準是這種生物的食用對象。營養階層愈高的生物通常過度捕撈的情形愈嚴重,體內含有汙染物的風險也愈高(少數例外)。盡量吃沒問題北極紅點鮭、尖吻鱸:這兩種魚類都採取陸上的封閉系統養殖,不會汙染環境。尖吻鱸的奧米加三脂肪酸含量非常高。(4.3;4.4)太平洋庸鰈:這種魚的數量目前正達三十年來的高峰,阿拉斯加的底層延繩釣漁業也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和遭到過度捕撈的大西洋庸鰈比較起來,太平洋庸鰈是極佳的替代選擇。(4.1)鯡魚:大西洋鯡魚現在多以中層拖網捕撈,魚群相當健全。鯡魚富含奧米加三脂肪酸,毒素含量低,常見的吃法有燻鯡魚、醃鯡魚捲、所羅門拼盤。(3.2)水母:看到就吃,吃愈多對海洋愈有益。常見於亞洲料理中,通常做成沙拉或開胃菜。(2.0)鯖魚:鯖魚成熟速度快,繁殖量也多,而且味道鮮美、油脂豐富,現在已愈來愈受到廚師的喜愛。捕自大西洋的馬加鰆勝過墨西哥灣的鯖魚,因為後者通常含有水銀。(3.6)烏魚:烏魚通常捕撈於佛羅里達與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採用小網,少有混獲情形。(2.1)牡蠣,淡菜:全世界的牡蠣只有百分之五是養殖的。(其他不是以鉗子採集,就是以拖撈網捕撈。)淡菜與牡蠣可清潔海水,縮減死亡海域的面積,而且養殖過程不必使用化學藥劑。(2.0)狹鱈:美國的狹鱈漁場位於白令海,皆以中層拖網捕撈,並且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狹鱈常被當成仿蟹肉出售,也是速食魚堡及魚條常用的魚類。(3.4)裸蓋魚:市面上也常稱為黑鱈(但可不同於大西洋上違法捕撈的「黑鱈魚」)。這種肉質柔嫩的太平洋魚類採底層延繩釣法捕捉,不但合乎永續標準,也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現在也有養殖的裸蓋魚。(3.8)沙丁魚:數量豐富的群聚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不但捕撈合乎永續標準,而且富含奧米加三脂肪酸。無論是罐裝沙丁魚還是烤沙丁魚,都是美味營養的餐點。又稱為小鯡魚、黍鯡、皮爾徹德魚。(2.6)魷魚:由拖網與手釣法捕捉的魷魚並未遭到過度捕撈,但其數量可能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化而增減。就目前來說,倒是可以放心吃炸魷魚圈。(3.4)鱒魚:美國的虹鱒魚幾乎全是養殖產品,主要養殖於愛達荷州。鱒魚和鮭魚一樣是肉食魚類,可是因為鱒魚養殖在內陸池塘裡,所以對環境幾乎不造成衝擊。(4.4)藍鱈:只要抓到機會就盡量多吃,因為現在這種魚的用途非常浪費,都被碾碎製成魚粉。其他可吃的餌料魚包括毛鱗魚、祕魯鯷魚以及玉筋魚。這些魚的汙染物含量都很低,裹上麵糊油炸也都很美味。(藍鱈:4.0)(本文摘自/海鮮的美味輓歌:健康吃魚、拒絕濫捕,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時報出版)

恐吃進殘留重金屬!別吃這11種魚類

恐吃進殘留重金屬!別吃這11種魚類#海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道德海鮮指南與網站通常把市場和餐廳裡販售的水產品區分為「最佳選擇」、「替代選擇」以及「避免食用」三類。我吃海鮮十年,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世界各地的市場和餐廳,對於哪些海鮮合乎永續標準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的分類雖然參考了各大海鮮選購指南,但主要還是我個人的觀點,按照我的食用頻率區分各種常見的海鮮。各個條目末尾的粗體字,表示這種海鮮會有的問題,括號裡的數字則是其平均營養階層──也就是在食物鏈當中的位階,最低為1,最高為5,其判定標準是這種生物的食用對象。營養階層愈高的生物通常過度捕撈的情形愈嚴重,體內含有汙染物的風險也愈高(少數例外)。絕對不吃黑鮪魚:黑鮪魚遭到過度捕撈的情形非常嚴重,也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緊急瀕絕物種。「養殖」黑鮪魚其實是把還來不及生育的野生幼鮪捕來飼養,而且還必須用小魚當飼料。水銀含量高。(4.4)大西洋鱈魚:西大西洋的鱈魚魚群多已崩潰,而且沒有復甦的跡象。加拿大政府已把大西洋鱈魚宣告為瀕絕物種,喬治沙洲(Georges Bank)與緬因灣的鱈魚更被視為必須迫切予以管理的問題。北美超市的冷凍鱈魚,有些來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以北的巴倫支海,是非法捕魚活動相當猖獗的區域。替代性的選擇則是價格昂貴的有機養殖鱈魚,來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及蘇格蘭的養殖公司。海盜捕魚活動猖獗;常遭底拖網捕撈。(4.3)大西洋庸鰈:這種深海扁魚的重量可達三百公斤,目前已遭拖網漁船捕撈至絕種邊緣。美國沿海與聖勞倫斯灣的魚群皆已崩潰,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也將庸鰈列為瀕絕物種。水銀含量高;常遭底拖網捕撈。(4.5)智利海鱸:又稱為小鱗犬牙南極魚。這種長壽深海魚深遭海盜捕魚活動所危害,目前只有一個漁場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除非你確知自己所吃的智利海鱸來自南極圈的南喬治亞島海域,並以延繩釣法在冬季捕捉(但你應該不可能知道這麼詳細的資訊),否則對這種海鮮最好敬而遠之。以延繩釣及底拖網捕捉;水銀含量高;海盜捕魚活動猖獗。(4.0)石斑:石斑在佛羅里達州以西還有墨西哥灣都遭到過度捕撈,美國的石斑漁獲量有四分之三皆來自這兩個海域。(實際上,佛州市面上見到的石斑,大部分都是標示錯誤的無鬚鱈或波沙魚。)這種長壽的珊瑚礁掠食魚類,目前所知共有八十五個品種,遭受過度捕撈的情形特別嚴重,而且體內也經常累積毒素。夏威夷群島西北方的石斑漁場合乎永續標準。以延繩釣法捕捉,水銀含量高。(3.6)鮟鱇魚:這種魚類在美國沿海遭底拖網過度捕撈的情形極為嚴重。加拿大與紐澤西則有採取刺網捕撈鮟鱇魚的小規模漁業,對海底的傷害較輕。鮟鱇魚也經常以垂釣魚或琵琶魚的名稱販售。以底拖網捕撈。(4.5)橘棘鯛:這種深海魚的壽命可達一百五十年,深受公海底拖網漁船的過度捕撈,而且這些漁船也一再破壞脆弱而且復原緩慢的海底山。這種魚偶爾可在北美的高級餐廳吃到。澳洲政府在二○○六年將其列為受威脅的魚類。水銀含量高;以底拖網捕撈。(4.3)鯊魚、角鯊:亞洲的魚翅湯市場已導致世界各地的鯊魚嚴重凋零。同樣遭到嚴重過度捕撈的角鯊、可以在超市裡買到,則是在英國以石鮭魚之名販售。鯊魚的生育率很低,而且大型近岸魚種的成長速度頗為緩慢,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成熟。水銀含量高;以延繩釣法捕捉。(鼠鯊:4.5)魟魚:魟魚和鯊魚一樣,不但生育數少,也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更糟的是,捕捉魟魚的單船拖網也是對海底破壞力極大的漁具。以拖網捕捉;水銀含量高。(滑鰩:3.5)大鼻鰨:大西洋的比目魚、鰈魚、鰨魚等扁魚,由於在海床上遭到拖網捕撈,目前的狀況都不太樂觀。太平洋的扁魚(包括歐洲鰨與副眉鰈)則沒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含有多氯聯苯;以拖網捕捉。(3.1)馬頭魚:有些馬頭魚魚群雖然遭到過度捕撈,但之所以該避免食用這種魚類,主要是因其體內含有高量水銀。吃一份一百七十公克重的墨西哥灣馬頭魚,吸收的水銀量即可達到每周安全限度的五點二倍。美國中部大西洋區捕捉的金馬頭是比較好的選擇。水銀含量高。(3.4)(本文摘自/海鮮的美味輓歌:健康吃魚、拒絕濫捕,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時報出版)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孕婦認為,「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因此喜歡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像是富含DHA的鮪魚。然而,鮪魚的營養價值雖高,卻有累積高濃度重金屬的風險,危害到胎兒健康。重金屬累積腦中 影響幼兒智力發展食藥署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大型掠食性魚類含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等重金屬,孕婦及6歲以下幼童應避免攝取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以免因魚肉內累積的甲基汞存在於幼兒腦部中,容易影響智力發展及胎兒的腦部發育。甲基汞為無機汞離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而成,它很容易存在河流和湖泊中。湖中的魚蝦吞食後,會累積毒素在體內,經過食物鏈轉化後,逐漸累積在人體大腦中。鮪魚是食物鏈上層的魚類,因此汞含量較高,相較於其它體型較小的魚類更容易累積較大量的重金屬,其中又以魚皮、內臟、脂肪最容易累積。改吃體型小、不同種類海鮮根據食藥署最新魚類攝食指南指出,沙魚、旗魚、鮪魚、油魚4種大型魚類,每週攝取量不宜超過35(三根手指大小及寬度)至70公克,6歲以下兒童盡量減少攝取。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建議民眾應多挑選不同種類的魚,別連續食用同一種海鮮,以避免身體累積相同汙染物的風險。如果想要吃鮪魚補充DHA,卻又擔心重金屬汙染,除了鮪魚,體型較小的魚含汞量較低,較能安心食用,例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白帶魚、鱈魚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