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哺乳媽媽因為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較易造成過敏,怕吃了後會透過母乳傳給孩子,因此很少吃海鮮等含鋅食物,讓四個多月大喝母乳的女嬰無法從乳汁中攝取到足夠的鋅,體內的鋅嚴重不足,導致嘴巴周圍、四肢、包尿布附近的皮膚起紅疹、糜爛,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除了母親本身會過敏的食物,以及家族有明顯過敏的狀況,餵母乳的媽媽對於食物都應均衡攝取,孩子才不會營養不均。陳奕吟醫師指出,科學研究表示,「鋅」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重要部分,它直接參與了核酸、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許多重要的代謝,這些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均不可缺少的反應。「鋅」也是體內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份,它可強化血球細胞活性,可以抗氧化、抗癌、促進生育力,也可使皮膚、毛髮、光澤有彈性、恢復指甲的色澤等。在現今國人飲食不於匱乏之下,食物中的蛋、奶、奶類製品(起司、乳酪)、全麥麵包、小麥胚芽、南瓜子,植物性的如大豆、黑豆、花生;肉類中的豬肉、肝臟、羊肉、牛肉都含有不少的鋅;海鮮類的如蠔、蝦、蟹、牡蠣中的鋅含量更是豐富。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得到足夠的鋅,很少需要額外補充。不過陳奕吟醫師表示,確實也有少數個案報告中顯示,媽媽血中的鋅濃度是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低,母親的飲食無法增加奶水中的鋅含量,研究者則認為是這些特別的哺乳媽媽的乳腺組織對鋅的吸收低,而造成奶水中的鋅含量低,如果因而出現皮膚症狀,嬰兒補充口服鋅片就可改善。另外須注意的是4~6個月的寶寶,依個別的發展情形,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能單純只喝奶,因為添加副食品可以提供熱量、鐵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也可以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或拒食,陳奕吟醫師表示,健康生活從小做起,在提倡餵哺母乳的同時,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康,因此提醒補乳婦女飲食一定要均衡。

饗食天堂海鮮出問題?衛生局將調查

饗食天堂海鮮出問題?衛生局將調查#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知名連鎖餐廳饗食天堂傳出有24名顧客在食用生魚片及生蠔等餐點後,出現噁心嘔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狀,台北市衛生局已採集22件食品及環境檢體檢驗食品中毒菌,若檢驗結果檢出病原菌,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新臺幣6萬至600萬元不等的罰鍰。饗食天堂各分店表示,所有海鮮食材均由桃園中央工廠供應,已通知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前往稽查。衛生局針對饗食天堂京站店、明曜店、內湖店稽查結果,京站店發現食品衛生缺失(廚房地面濕滑、冷凍溫度不足、開放廚房堆放廢棄物、生蠔放在水槽上方塑膠盆內解凍),未於通知期限內改善完成,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1項第4款及第31條第1款規定,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罰鍰。另明曜店、內湖店經初查結果有若干衛生缺失,將於通知限改期屆後,進行複查,若仍不符規定,將依法處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業者,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多肇因於「生、熟食交互污染」、「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及「食物調製後於室溫下放置過久」、「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被污染」等因素,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應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及「避免疏忽」等四大原則。民眾外食時,應特別注意其餐飲場所之衛生狀況,除避免生食外,並應將食材充分煮熟,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如有任何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應立即與衛生局聯繫,並留下食餘檢體及嘔吐物、排泄物等,以配合衛生稽查人員前來採集及調查。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查詢相關訊息。

海鮮注意新鮮度 煮熟食用防中毒

海鮮注意新鮮度 煮熟食用防中毒#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天溫度高,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如果食物受到汙染,細菌大量繁殖就會造成食物中毒,腸炎弧菌是臺灣地區每年度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中最多的病原性細菌,分布於海洋中,淡水中不能生長繁殖,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繁殖速度快,在12-18分鐘內可繁殖一倍,所以,食物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某公司舉辦員工聚餐,聚餐後部分員工紛紛發生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經送醫治療,診斷採檢為腸炎弧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腸炎弧菌中毒原因常是生食受腸炎弧菌污染的魚貝類或食用受到交叉污染的其他食品,潛伏期:4~48小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腸胃道症狀。購買海鮮回去需以自來水清洗冷藏,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處理熟食及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分開,勿混合使用,手、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後應用清水徹底洗淨;腸炎弧菌不耐熱,在70℃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會死滅,故應確定烹調的海產食物需經過100℃煮沸且充分受熱。食用生猛海鮮、生魚片時需確認新鮮度,海鮮最好煮熟再吃,且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至少需>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生食與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儲藏櫃,若不得已,須存放於同一地點時,熟食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的污染。苗栗縣衛生局局長羅財樟呼籲餐飲業者,涉嫌食品中毒除可處停業、罰鍰處分外,並須移送地檢署處辦,應注意環境衛生清潔及小心烹調製備食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案件。

海鮮食材煮熟享用 可避免腸炎弧菌

海鮮食材煮熟享用 可避免腸炎弧菌#海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某公司舉辦員工聚餐,聚餐後部分員工紛紛發生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經送醫治療,診斷採檢為腸炎弧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腸炎弧菌是臺灣地區每年度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中最多的病原性細菌,分布於海洋中,淡水中不能生長繁殖,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至37度)繁殖速度快,在12至18分鐘內可繁殖一倍,所以,食物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腸炎弧菌中毒原因常是生食受腸炎弧菌污染的魚貝類或食用受到交叉污染的其他食品,潛伏期:4到48小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腸胃道症狀,要如何預防呢?海鮮以自來水清洗冷藏,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熟食及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分開,勿混合使用,手、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後應用清水徹底洗淨;腸炎弧菌不耐熱,在70℃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會死滅,故應確定烹調的海產食物需經過100℃煮沸且充分受熱;避免生食,煮熟的食物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至少需>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生食與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儲藏櫃,若不得已,須存放於同一地點時,熟食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的污染。食品中毒涉嫌業者除可處停業、罰鍰處分外,並須移送地檢署處辦;衛生局呼籲餐飲業者,應注意環境衛生清潔及小心烹調製備食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

吃海鮮要注意!遵守五要原則防中毒

吃海鮮要注意!遵守五要原則防中毒#海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春季天氣溫差變化大,近來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頻傳,最近1位市民外出遊玩食用當地攤販銷售之生蚵、蚵仔煎及蝦子等食物,回家後,發生發燒、腹痛、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經醫院採檢檢出霍亂弧菌而通報,今年度(101)迄今已有通報11件,主要發生食品中毒之飲食地點以餐廳為主,其次為飲食攤販,檢出病原菌-腸炎弧菌共計2件,疑似食品中毒的病因食物,則以海鮮類食物為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8~99年食品中毒病因以腸炎弧菌為主(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菌),嘉義市去年度(100)總計通報食品中毒案件有15件,其中發生食品中毒之飲食地點以餐廳及自宅為主,疑似食品中毒的病因食物主要是海鮮類,醫此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出外用餐應特別注意用餐處所的衛生品質,在處理海鮮食品時,是否有使用自來水充分清洗。此外嘉義市衛生局更進一步提醒民眾,尤其在水源不足的外食攤販食用生鮮海產或其製品時,更應注意,所有選用之生鮮魚貝類食材最好都經過高溫煮熟後再食用,另外夏季將至,氣溫升高,食品如保存不良,即可能發生腐敗而導致食品中毒,提醒民眾及餐飲業者應隨時注意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要生熟食分開處理」,以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海鮮

民眾過年期間常見魚類或海鮮佳餚,近日台中市一間餐廳傳出疑似吃海鮮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例,原本慶祝初五開工,請朋友到自家經營的餐廳吃飯,沒想到餐廳老闆娘卻在夜間發生上吐下瀉的狀況,其他四個小孩也有同樣的情況,送至治療後發現是海產類食物不新鮮所導致。(圖為高雄旗津漁港的海鮮,翻攝自維基百科。)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衛教文章表示,海鮮如貝類很容易受到汙染,沿海地區的海域或海底的汙泥很容易潛藏著一種「腸炎弧菌」,這種菌類繁衍快速,在夏季更是經常發生因腸炎弧菌的食物中毒案件,其潛伏期約4至24小時,一般若吃下不新鮮的海產後約四小時就會發生急性腸胃炎,但這種菌遇到醋酸約一分鐘就可殺死,另外只要海鮮煮熟或在超過80度的熱水中都可避免細菌的產生。海鮮類引發的食物中毒屬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細菌最適合繁衍的溫度在攝氏4到65度,加熱及冷藏的溫度都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台灣氣候溫暖,若食物放置在室溫下更容易滋生細菌,生鮮食物、海鮮等應保持容器的清潔、迅速的處理、然後再放入冰箱的冷凍庫或加以煮沸後再食用,細菌才不會因此趁機繁殖,造成腹瀉、食物中毒等症狀。

生吞蚵仔竟死!致命創傷弧菌是兇手

生吞蚵仔竟死!致命創傷弧菌是兇手#海鮮

一名五十歲男性因生吃蚵仔,感染創傷弧菌 (Vibrio vulnificus,又稱海洋性創傷弧菌或海洋弧菌),短短四十八小時內送醫不治。病患曾經生吞一顆蚵仔,沒想到血壓漸漸的往下掉、意識模糊,醫師高度懷疑感染創傷弧菌,馬上投以強效抗生素治療,但因病患有酒精性肝硬化,自我免疫力不佳,四十八小時內產生猛爆性敗血症,最終仍引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銘義說明,身體健康的人感染創傷弧菌,病癥的表現可能只會拉肚子、皮膚出現蜂窩性組織炎。但這位病患本身有酒精性肝硬化,肝的解毒性已經非常的低,再碰上很毒的創傷弧菌,自然就難以抵抗。黃銘義醫師指出,創傷弧菌最大的致命危機在於「個人的免疫力」,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癌症與糖尿病患等抵抗力不佳者要特別小心。除了生吃海產(如:蚵仔、螺類、貝類、生魚片),也有可能因為被魚刺、魚鉤刺傷皮膚而感染創傷弧菌,傷口感染部位有腫脹、紅斑、進而形成水泡、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染創傷弧菌恐造成壞死性筋膜炎 發病很嚇人

染創傷弧菌恐造成壞死性筋膜炎 發病很嚇人#海鮮

佳里奇美醫院感染科暨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杜漢祥指出,創傷弧菌為國內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常見致病菌之一,因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之中,又別稱為「海洋弧菌」。感染創傷弧菌的途徑有兩種:一、食入含有創傷弧菌的食物,特別是未煮熟的海鮮,如:生蠔、生魚片、甲殼類等。二、皮膚傷口的接觸,如:被魚蝦或螃蟹刺傷、傷口接觸到海水等。並非每個人接觸到創傷弧菌就會受到嚴重感染。創傷弧菌的感染,好發於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酗酒、長期使用類固醇以及癌症的病患。而這類的病人皆是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居住於台南沿海地區的民眾,罹患慢性肝炎的比例偏高,且多從事漁業或養殖業,為高危險群,因此要更為小心。上述高危險族群若感染,病情常快速惡化,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壞死性筋膜炎一旦發病就來勢凶凶,快速惡化。剛開始時可能會有發燒、畏寒,患部會發紅、腫脹以及劇烈的疼痛等現象,接著皮膚可能會出現壞死或水泡。嚴重者甚至會有血壓降低、休克、出血等症狀,若不儘快治療,則會有生命危險。要避免創傷弧菌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生吃食物,盡量以烹煮過的為主,特別是海鮮類食材。料理海鮮時最好也能夠帶上手套,以防刺傷或刮傷。避免赤腳行走於沙灘上,手腳若有傷口,則避免接觸海水及海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