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

偏頭痛如大象在腦中狂奔 有這5大症狀應就醫#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51歲的林小姐高中開始有偏頭痛,每當發作時,她習慣先吃止痛藥,若效果不彰,就用洗頭按摩、沖熱水等方式紓緩,多年來她已將偏頭痛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她原本任職於銀行業,經常因頭痛劇烈影響工作表現,最終忍痛辭職,甚至因長期服藥,擔心藥物過量與副作用,不敢生兒育女。雖長期就診持續服藥控制,但偏頭痛未明顯改善,一度痛到被診斷罹患憂鬱症,直到三年前,改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發作頻率降到每周僅剩一次,病況大為改善。7成民眾不知偏頭痛是疾病 近半不知吃多止痛藥會惡化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個人罹患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公布今年7月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國人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不知是一種「疾病」;近5成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惡化。醫師指出,這顯示了台灣民眾對偏頭痛不但認知不足,也普遍沒有妥善控制偏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更頭痛!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一口氣較疫情前增加4成,更有6成患者偏頭痛頻率增加,6成4偏頭痛嚴重度增加。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分析,在家防疫期間,不少人長時間盯著3C產品,加上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全都容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王嚴鋒指出,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據患者描述,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真的「受夠了」!逾600名患者用畫筆吶喊偏頭痛心聲新光醫院神經科醫師劉子洋表示,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部分民眾在偏頭痛發作時,忽略尋求正規醫療的重要性,自行購買止痛藥,而輕忽過度服用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台灣頭痛學會提供「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周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令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靠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期望藉簡單好記的口訣加深民眾印象。醫師提醒,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均可減少回診頻率,尤其預防性藥物療效皆不錯,副作用也低,但最重要的是病患要對偏頭痛有正確的疾病認知,即早接受治療。為使大眾能「看見」偏頭痛,台灣頭痛學會舉辦一系列關懷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有高達685名學生與社會人士參與首屆繪畫比賽。高中組冠軍本身亦是病友,因偏頭痛嚴重影響生活,於畫中呈現主角痛到夜不能寐,牆上日曆的滿江紅更道盡偏頭痛的血淚,甚至以《受夠了》命名作品,表達病友渴求偏頭痛改善的那天到來。

全台200萬人偏頭痛 她忍痛27年止痛藥照三餐吃

全台200萬人偏頭痛 她忍痛27年止痛藥照三餐吃#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50多歲的謝小姐27年來飽受偏頭痛所苦,擔心影響工作表現,天天得吃3顆止痛藥,長年下來數量驚人,熱愛跑馬拉松的她,曾在最後幾公里衝刺準備創個人PB時偏頭痛發作,後因頭痛持續惡化就醫治療,發現自己過度依賴止痛藥,反而使病情加重,在醫師建議下改以預防性治療,頭痛頻率及疼痛指數大幅下降,頭痛時間也縮短,不再讓頭痛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表現。狂灌咖啡止痛 偏頭痛可能更惡化許多民眾對偏頭痛存有迷思,以為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像是感冒頭痛、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也有人狂灌咖啡,紓緩頭痛,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大量飲用咖啡除有咖啡因攝取過量問題,還可能使偏頭痛惡化,提醒勿忍耐不就醫。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表示,偏頭痛是腦部的原發性疾病,屬於一種神經血管性頭痛,當頭痛發作時,每次疼痛4~72小時,會出現抽痛、單側或雙側、中重度頭痛、一般日常活動也會加劇頭痛,若以上4特徵符合2項以上,並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畏光、怕吵,就有可能是偏頭痛。15~49歲族群失能疾病 偏頭痛竟是首位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根據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疾病第二位長達30年,而對於15~49歲族群,更是造成失能、殘疾的首要原因,顯示建立對「偏頭痛」正確認知為現今重要公衛議題。在台灣,偏頭痛盛行率為9.1%,等於每10人就有1人受偏頭痛所苦,推估約有180~200萬人深受其害。林高章指出,偏頭痛可能引發精神及睡眠等相關合併症,如憂鬱、焦慮、失眠等。全球統計顯示,偏頭痛患者平均每個月有近10天生活受偏頭痛所影響,平均病齡長達11.6年,依此換算,平均每名患者因偏頭痛所帶來的失能導致生命耗損4年,不容小覷。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治療偏頭痛可以分為止痛藥物及預防藥物兩大類;當頭痛發作頻率多達每月15天以上,且有8天具偏頭痛特徵,並持續3個月以上,可能已經進展成「慢性偏頭痛」,此時僅靠止痛藥並無法緩解頭痛,甚至可能加劇頭痛,慢性偏頭痛必須透過預防性治療,來減緩頭痛頻率、達到預防效果。紀錄「頭痛日記」有助預防治療過去偏頭痛預防性治療大多為定期口服藥物,隨著醫療進展,原本用於醫美的肉毒桿菌素,也被發現具有改善偏頭痛的作用,近年來更有專為偏頭痛設計的CGRP單株抗體藥物,此些針劑型藥物的興起,大幅降低患者用藥頻率、減少頭痛發作次數,為慢性偏頭痛治療提供新選擇。此外,治療偏頭痛過程,撰寫「頭痛日記」有助於醫病雙方了解頭痛規律、誘發因子、發生前兆、藥物使用情形等,評估偏頭痛是否得到良好控制。

1歲寶寶吃蜂蜜 小心肉毒桿菌致命!

1歲寶寶吃蜂蜜 小心肉毒桿菌致命!#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甜蜂蜜不管是單吃或泡蜂蜜水,廣受大眾喜愛,但小心1歲以下嬰幼兒食用後,可能因為肉毒桿菌致命!營養師表示,前幾年,日本與香港發生幼兒喝蜂蜜水死亡案例,就是因為蜂蜜裡的肉毒桿菌孢子,導致嬰幼兒腸胃道無法吸收而致命。國內也曾有6週大的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個案,出現肌肉張力低下症狀,尤其是頭頸部出現後仰情形,不可不慎。肉毒桿菌屬神經毒素 易侵襲腸胃道及免疫系統為什麼嬰幼兒不適合吃蜂蜜?營養師李芷薇指出,蜂蜜濃稠氧氣成分少,而肉毒桿菌特別喜歡無氧環境,因此不少肉毒桿菌孢子會住在蜂蜜裡,多數大人因免疫系統及腸胃道消化系統穩定,吃下去沒有問題;但1歲以下嬰幼兒,因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一旦吃下含有肉毒桿菌孢子的蜂蜜,恐怕難以挽救憾事。許多家長或長輩都以為蜂蜜百利無一害,不給小朋友喝糖水,以蜂蜜水取代,卻疏忽掉背後潛藏的危機。李芷薇指出,肉毒桿菌屬於神經毒素,容易侵襲腸胃道及免疫系統,使得神經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腸道的肌肉及免疫系統,全部被擊垮,幼兒更須留意。食用蜂蜜後幼兒昏睡、倦怠 家長小心留意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腸道型肉毒桿菌症其症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欲不振、眼瞼下垂、吞嚥物困難、失去頭部控制、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此症有很廣泛的特徵及嚴重程度,從輕微至突然死亡。大部分嬰兒肉毒桿菌症為A或B型毒素引起,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至36小時間出現,也有數天後才發作,潛伏期越短病情通常愈嚴重,死亡率愈高。李芷薇建議,1歲後再吃含有蜂蜜成分的製品,若父母不放心,不妨延至2歲後,再讓幼童食用蜂製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愛美施打肉毒桿菌 毒素真的安全嗎?

愛美施打肉毒桿菌 毒素真的安全嗎?#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肉毒桿菌毒素能治療多種肌肉亢進疾病如眼瞼痙攣、半面痙攣、痙攣性斜頸及小兒腦性麻痺產生的肌肉痙攣等,也可用來微調肌肉張力,如減少臉部肌肉收縮以改善皺紋,或治療膀胱平滑肌與逼尿肌過動所導致的尿失禁。最早是被眼科醫師用來治療斜視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現今廣泛用於除皺、瘦臉及瘦腿等醫學美容。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強效神經毒素,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製造分泌,可抑制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使神經訊號被阻斷而無法傳遞。如:將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到肌肉後,會抑制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使訊號無法傳遞到肌肉刺激其收縮,因而導致肌肉鬆弛、麻痺或萎縮。肉毒桿菌毒素若作用在控制腺體,如:汗腺、唾液腺的神經上,可抑制腺體的分泌,藉以改善多汗症與唾液過度分泌,而肌肉鬆弛作用可減少對周邊血管和神經壓迫的程度,加上其抑制疼痛神經釋放傳導物質的作用,因此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可用於治療肌肉緊繃型頭痛,但其抑制作用是暫時性的,注射後效力維持約3-6個月,須重新注射。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副作用大約在一週內發生,包括注射部位腫脹、疼痛、瘀血、紅斑及異常感覺,或輕微頭痛、類流感症狀等,若毒素擴散到其他部位,可能會出現眼瞼下垂、複視、視力模糊及面部無力等症狀,一旦發生語言障礙、吞噬困難、吸入性肺炎與呼吸困難等少見的嚴重不良反應時,應即刻就醫。醫療上使用的肉毒桿菌毒素,是在實驗室培養肉毒桿菌後純化其毒素,經過濾與真空乾燥成凍晶或粉末,使用時以無菌生理食鹽水調製成所需的濃度。治療肌肉痙攣採肌肉注射,眼瞼痙攣採皮下注射,多汗症則採皮內注射,儘量採用最低有效劑量為原則,再注射間隔時間不可少於2個月。若具有以下狀況者,則不可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部位感染、對產品成分過敏、罹患重症肌無力、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或呼吸系統疾病、使用干擾神經肌肉傳遞的藥物(如Aminoglycoside和Spectinomycin會加強肉毒桿菌毒素之作用)等。

中風後痙攣難復健 肉毒桿菌注射舒緩

中風後痙攣難復健 肉毒桿菌注射舒緩#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9歲的洪先生在國小擔任美勞老師,去年10月因急性腦梗塞中風,造成左半邊肢體偏癱無力,雖然積極復健想回復正常生活,但因疼痛性痙攣,造成肩膀緊繃、手肘打不直,手心更會緊握拳頭無法打開,感到非常挫折。後來到神經內科就醫施打肉毒桿菌治療,中風後疼痛性痙攣明顯消失,也讓復健效果持續增加,逐步恢復生活自理。中風病人通常有半邊肢體癱瘓無力情況大林慈濟醫院神竟內科醫師劉瑞貞表示,中風病人通常有半邊肢體癱瘓無力情況,病發1個月內,約有2成病人的手部會出現不正常收縮,導致復健受阻,成效不彰;直到3個月左右,約4成的病人在出力時,會遇到強大的張力,感受到嚴重的疼痛感。針對中風病人,一般神經內科醫師幾乎都使用口服抗痙攣的藥,但藥品將發揮全身性作用,吃完後就昏昏沉沉無法復健,病人也會拒絕吃藥;另一種用在沒有辦法治療的痙攣性患者,可採用全面性的神經阻斷術來改善,但這類治療屬於不可逆的手術。肉毒桿菌素則是取口服用藥與手術的中間值,能依病人情況不同來量身訂作,針對每一塊肌肉施打不同的劑量,讓病人痙攣在沒有副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效果。肉毒桿菌素注射 減少疼痛性痙攣目前健保針對手部痙攣給予3次的治療機會,為了減輕患者生活負擔,醫護人員會先協助申請肉毒桿菌素注射健保治療。劉瑞貞醫師表示,開始施打肉毒桿菌素7到10天後,疼痛感消失,關節變很鬆。大約3到4個月後,緊度又會慢慢回來,當病人復健的成效愈來愈高,需要肉毒桿菌的劑量也會逐步減輕。劉瑞貞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扮演的角色是消除疼痛性的痙攣,讓張力下降,使病人更有力氣及耐心去接受大量復健,復原效果也會更好。由於中風後3至6個月為復健治療黃金期,建議中風病人初期就到神經內科門診評估,越早接受治療,效果會越好。

愛美打肉毒兼顧安全 醫美選擇3秘訣

愛美打肉毒兼顧安全 醫美選擇3秘訣#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母親節來臨,許多愛美民眾選擇進廠保養。肉毒桿菌素是最受歡迎的微整型項目之一,但當心施打後可能產生抗藥性問題。43 歲的蘇小姐接受肉毒桿菌療程長達10年之久,打到最後總覺得皺紋好快就長出來,效果維持時間越來越短,最後索性不再打。後來才知道可能是因為原本打的肉毒桿菌素不夠純淨、含有複合性蛋白,因此讓身體對肉毒桿菌素產生抗藥性。部分肉毒桿菌素含複合性蛋白 可能引發免疫反應根據調查顯示,36.7%反覆施打肉毒桿菌素的使用者,曾經歷效果下降或失效情形;德國長期研究證實,肉毒桿菌素中的複合性蛋白為誘發人體抗體的元凶,有受試者僅施打3次就產生抗藥性。除了價格外,更應重視肉毒桿菌素成份,挑選純淨的肉毒桿菌素,確保療程安全與長期反覆施打有效。開業醫師楊育莉表示,肉毒桿菌療程因為能夠除皺,成為民眾的選擇。許多人現在已把醫美療程當做長期保養,會定期進行療程。不過近來卻發現,反覆施打肉毒桿菌素卻出現抗藥性、影響效果!肉毒桿菌素中的神經毒素能抑制肌肉收縮,達到除皺的效果;但有的肉毒桿菌素含有複合性蛋白,這些複合性蛋白不但沒有作用,若將複合性蛋白打入體內,可能引發免疫反應,使效果遞減。施打肉毒桿菌 3原則確保安全性肉毒桿菌施打人口有年輕化趨勢,代表消費者反覆施打肉毒桿菌的時間將拉長。消費者更應該重視肉毒桿菌純度與抗藥性問題,才能享受肉毒桿菌療程帶來的成效。德國專家Dr. Dirk Dressler針對醫美療程研究發現,受試者最快在施打3次肉毒桿菌素後,就出現效果下降或無效。若施打純淨不含複合性蛋白的肉毒桿菌素,無論是大劑量、施打在哪個部位、僅間隔3個月就反覆施打,皆未檢驗出抗體。皮膚科醫師趙彥宇表示,過往因為純化技術侷限,無法將複合性蛋白從肉毒桿菌素中去除。不過目前台灣已核准的3款肉毒桿菌素中,新一代肉毒桿菌素已經完全不含複合性蛋白,可避免抗藥性問題。國外研究證實,一旦產生抗藥性,需間隔36個月後再施打才會產生效果。趙彥宇醫師建議消費者可遵循以下3原則,確保安全的醫美體驗:1)諮詢肉毒桿菌素成份/選擇不含複合性蛋白、成份純淨的肉毒桿菌素,確保療程的有效與安全。2)預期效果的溝通/肉毒桿菌注射劑量隨產品及施打部位不同,醫師將根據消費者需求與肌肉條件,給予合適建議。除了外表看來自然,也應該感受臉部肌肉自然運作,而不會,卻產生眉壓眼、過度緊繃問題。3)選擇合格醫師/消費者應選擇具有醫師執照且接受完整專業訓練的合格醫師,醫師也須遵循治療準則與操作規範。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

中風肢體僵硬 7成肉毒桿菌能改善#肉毒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51歲的男性患者,多年前因腦中風造成右側手腳偏癱,復健治療雖緩慢改善力量,然而右手手指蜷屈嚴重,四根手指緊扣住掌心,握拳無法放鬆。造成病患自信下降、生活品質也受影響。接受施打肉毒桿菌素後5天,手指蜷曲度改善,上肢因僵直而活動受限的部分也減少許多,幫助增加復健的效果。腦中風肌肉痙攣 施打肉毒桿菌可改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雯莉表示,腦中風導致肢體偏癱,伴隨肌肉痙攣僵硬現象,造成復健的困難和生活上的極端不便,讓患者和家屬充滿挫折感。這類病患經施打肉毒桿菌素後,肌肉痙攣可獲得好的改善,猶如注入信心,在復健的道路走得更穩定。有些中風患者經治療於病況穩定後,由於腦部運動神經元受損,有可能出現肢體肌肉痙攣,導致關節僵硬變形,在復健治療時必需強行將屈曲的關節拉開,造成病人疼痛,甚至影響病患接受復健的意願和生活困擾。肉毒桿菌素 效果維持3至6月莊雯莉醫師說,肉毒桿菌素注入肌肉後,會在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神經末稍接受體處產生作用,讓肌肉無法收縮,也就是讓痙攣僵硬的肌肉放鬆。可改善中風病患的肌肉張力、預防關節攣縮。效果約可維持3至6個月,所以最好1年能施打3次,每次回診都要視狀況微調劑量。莊雯莉醫師表示,中風後的肢體肌肉痙攣僵硬的患者,經施打肉毒桿菌素約7成患者可獲得良好改善。中風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在後續復健有更佳效果。對顏面神經痙攣、眼瞼痙攣、局部肌張力不全症、慢性偏頭痛的患者,施打肉毒桿菌素也有不錯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