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林女士只要咳嗽、大笑就會出現漏尿的情形,而且漏尿次數高達6次以上,每天都需要頻繁更換棉墊,導致她心情十分煩躁,因此前往醫源泌尿科就診,經醫院診斷為「更年期應力性尿失禁」。後續醫師透過行為治療與女性荷爾蒙藥膏塗抹,有效改善骨盆肌底鬆弛狀況,並促進黏膜層增生,3個月後林女士從每日漏尿次數大幅下降,成效顯著。
48歲林女士只要咳嗽、大笑就會出現漏尿的情形,而且漏尿次數高達6次以上,每天都需要頻繁更換棉墊,導致她心情十分煩躁,因此前往醫源泌尿科就診,經醫院診斷為「更年期應力性尿失禁」。後續醫師透過行為治療與女性荷爾蒙藥膏塗抹,有效改善骨盆肌底鬆弛狀況,並促進黏膜層增生,3個月後林女士從每日漏尿次數大幅下降,成效顯著。
73歲陳女士近日常感到排尿不順,上廁所時要用力才能將尿液排出,同時感覺下體有一塊肉膨出來卡在胯下,走路時褲子摩擦到,甚至會破皮流血。家人察覺到她很常跑廁所,還總夾著腿走路,一問之下老婦才含糊地說出這些困擾,經家人陪伴到婦產科求助,檢查診斷是第四級子宮脫垂合併膀胱脫垂。
疫情期間待在家,又碰上陰雨綿綿的梅雨季,很容易引發心情上的憂鬱,若家中又有剛生產完不久的產婦,更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產後憂鬱加重的風險。許多研究證實,憂鬱與血液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濃度過低有關,當特定腦部區域的血清素代謝速度過快、或是合成量減少時,就有可能讓人陷入憂鬱低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近60歲的阿美到婦產科做子宮頸抹片,她表示自己生過三胎,且曾因罹患子宮肌瘤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醫師檢查時,發現她的外陰部紅腫潰爛,一問之下,意外得知阿美長期患有尿失禁,平常只靠凱格爾運動及口服藥物治療,但都不見好轉。阿美原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只能承受尿失禁之苦,幸好在醫師治療下,透過膀胱脫垂修復,以及陰道單切口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大幅改善症狀,更讓她重拾跑步及爬山的樂趣。不敢喝水、隨身帶專用護墊好焦慮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表示,尿失禁為婦女常見疾病,其中又屬應力性尿失禁盛行率最高,大多好發於產後停經婦女,因生產及老化會導致骨盆底的肌肉鬆弛,容易造成骨盆器官脫垂,進而引發尿失禁。阿美過去曾切除子宮,造成膀胱明顯脫垂,加上外陰部呈現長期慢性發炎,問診時曾詢問她是否會因咳嗽、跑步、打噴嚏或提重物而漏尿,結果不出所料,而後續檢查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阿美無奈向醫師表示,之前曾參考網路建議常常做凱格爾運動,但尿失禁改善效果有限,也曾經求診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停藥後症狀又復發,醫師甚至告訴她這是老化正常現象,建議她少喝水並隨身攜帶尿失禁專用護墊,最後因身心不適導致長期睡不好覺,整個人變得消沉黯淡。尿失禁嚴重者 單靠格爾運動難改善針對輕度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透過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確實有改善效果,但有些患者無法持之以恆,或應力性尿失禁症狀較嚴重,單靠運動無法明顯改善。對於尿失禁症狀較嚴重者,或平時需搬重物、喜好跑跳運動的患者,建議利用人造纖維網帶植入婦女中段尿道下組織,透過網帶的纖維空隙與尿道旁組織產生鑲嵌作用,強化恥骨尿道韌帶,達到有效治療尿失禁的效果,讓患者重拾乾爽自在的人生。「我們不能輕忽尿失禁所帶來的危機,以免帶來患者身心健康的困擾。」鍾國騰說,過去阿美以為自己老了就再也無法擺脫尿失禁,但如今透過手術治療,不只改善了病情,看著回診時神采奕奕的阿美,彷彿年輕了十歲。治療尿失禁並不全然要開刀,需視患者的尿失禁種類、嚴重程度及生活型態等決定,最重要的是,患者若有尿失禁問題應及早就醫治療,找回自信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李媽媽最近因咳嗽或大笑時常會不慎漏尿,雖然旁人沒有發現,但飄出異味總讓她焦慮不已,以致悶在家裡不肯外出,甚至感嘆「都停經了還得去買衛生棉」,經就醫後,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醫師透過藥物治療及建議執行凱格爾運動後,李媽媽漏尿情形大幅改善,也恢復以往趴趴走的生活。應力性尿失禁好發於多次生產、停經後及肥胖女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每到春夏之際,因天氣忽冷忽熱,使得李女士總是咳嗽不止,近期發現咳嗽時會漏尿,必須使用衛生棉防止褲子弄濕,就醫時不禁抱怨「都停經了還要買,實在很不好意思」,除了悶濕感不適外,患者也怕出門在外尿液不自主滲出,令她苦不堪言,總是把自己關在房內,整個人變得悶悶不樂,令家人十分擔心。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因運動、咳嗽、打噴嚏、大笑、舉重物時,使腹部壓力突然增加,膀胱內壓力隨之上升,造成尿液漏出,好發於多次生產、停經後、肥胖及曾經接受骨盆腹腔部手術的女性。若只有在用力咳嗽之下才會漏一點點,不需護墊或衛生棉保護者,為輕微尿失禁;走動就會漏尿,平時需使用護墊防止漏尿,則為重度尿失禁。害怕必須手術才能痊癒 醫用兩招成功抓漏起初李女士以為應力性尿失禁必須手術治療,才有辦法痊癒,使她相當害怕,經評估,她的症狀透過藥物治療及凱格爾運動應能改善,在藥物增加尿道阻力及局部補充女性荷爾蒙,加上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功能,約兩個月後,李女士尿失禁次數大幅減少,出門在外也較自在。蕭子玄指出,面對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必須考量其年齡、日常生活、活動狀況,並根據骨盆肌肉肌膜層對尿道膀胱支撐程度,女性荷爾蒙狀況及漏尿程度,再提供治療建議。通常會先透過保守治療觀察恢復情形,若無改善漏尿狀況,則會建議手術治療,不同於傳統尿失禁手術傷口較大,現在手術傷口小、疼痛感低,恢復時間也較短。蕭子玄提醒,許多中老年女性長期為應力性尿失禁所苦,因羞於啟齒、無及時就醫,使得生活品質惡化,其實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相當多元,無論是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醫師都會評估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協助患者於短時間內擺脫尿失禁窘境。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50歲婦女於46歲停經,近期出現會陰部與陰道搔癢疼痛情形,經診斷為萎縮性陰道炎,使用局部陰道荷爾蒙一年無明顯改善,因此嘗試陰道併會陰部雷射治療,治療兩次乾澀部分改善,全部療程結束搔癢疼痛也有改善,後續配合陰道與會陰部保濕保養,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且不排斥與伴侶性行為。輕微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可改善另名50歲女性於48歲切除子宮卵巢,術後一年出現打噴嚏時會尿失禁,有時沒特別狀況也會突然漏尿,醫師詳查是應力性尿失禁,建議做陰道雷射治療,經過完整療程僅嚴重咳嗽且同時脹尿才會尿失禁,之後每年固定做一次陰道雷射加強保養。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嚴嘉琪指出,漏尿是許多產後與中、老年婦女常遇到的困擾,除影響生活品質,尿騷味也會影響人際交往。而荷爾蒙失調造成的陰道乾澀、搔癢甚至疼痛也常發生於生產完的產婦、哺乳中媽媽、更年期婦女與癌症患者,影響性生活不協調,嚴重時平常隱隱作痛或覺得私密處有被火灼傷的疼痛感。過去女性患者常隱忍到很嚴重才就醫,嚴嘉琪醫師表示,現今女性自主、醫療意識抬頭,醫療資訊透明普及,民眾對私密處困擾了解程度提升,許多中年女性一有症狀即就診,輕微或中度尿失禁可藉由凱格爾運動或生理回饋治療改善,嚴重尿失禁則需手術治療。陰道雷射治療 不需麻醉無傷口嚴嘉琪醫師表示,經過凱格爾運動或生理回饋治療仍無改善,可嘗試最新的陰道雷射治療法,此雷射療法施行時間快、不需麻醉、沒有傷口,僅需在術前依術式範圍抹擦局部麻醉藥膏及剃除毛髮,施行過程不會感到疼痛,只有在陰道口及會陰施作時會有熱感,術後約一周可恢復正常性行為。另需注意如有糖尿病或蟹足腫體質,要提前告知醫師討論;懷孕婦女需暫緩施行,但如果是施作後發現懷孕,則沒有關係,可繼續安心懷孕、暫停療程即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漏尿,顧名思義就是指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光是想像這樣的畫面,就知道這是個多讓人困擾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有些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一起來了解吧! 尿失禁、漏尿是個令人尷尬的事情,尤其媽咪們在生產前後,更容易發生,藝人Ella就曾因產後膀胱脫垂尿失禁問題進行手術治療。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漏尿?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尿失禁的定義? 茂盛醫院婦科主任林于翔醫師表示,尿失禁是指尿不由自主地流出,如果會影響日常生活,再來考慮後續的處理。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這是孕婦與產後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當咳嗽、跑步、大笑時,就容易尿出。 *急迫性尿失禁:與頻尿相關。膀胱會不由自主過度收縮,導致來不及去廁所解尿就尿出來。 *滿溢性尿失禁:尿道狹窄阻塞,當膀胱過脹,就會容易尿出。 *功能性尿失禁:神經受損或老年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因膀胱功能異常而不慎尿出。 如何改善尿失禁? 減少負重以減少腹壓,盡量不要穿過緊的衣褲。 生產完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做重量訓練;核心肌肉訓練如果強度不會過強,產後1個月即可做,若過強的核心肌肉訓練,也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開始做。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改善輕微尿失禁,如果產後做凱格爾提肛運動不會痛,剖腹產後可立刻開始做(但不能用到腹部的力量)、自然產後大約2週可開始。 少數長期尿失禁者須就醫,但並不是所有尿失禁患者都要動手術,磁波椅或陰道雷射也有助於改善。 產後尿失禁,多久會改善? 生產完1週內容易尿不出來,只要分段慢慢解尿即可,嚴重者則會用導尿管;生產完1週後會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大多在產後3~6個月可自行改善,如果沒改善,就要就醫。此外,有些人會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但喝水與尿失禁並無直接關係,而且如果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容易有感染或結石,所以仍要正常飲水。 尿失禁手術會有後遺症嗎? 如果已嘗試上述各種方式仍未改善,且尿失禁影響生活,才會動手術。有些人擔心婦科手術會導致脫垂或尿失禁,其實癌症手術才較易有這種問題,其他手術則通常不會有不良後遺症。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年近80歲的陳阿嬤,總覺得下體卡著一顆肉色圓型物體,顏色跟形狀近似土雞蛋。因不好意思就醫,想自己塞回去但一用力又掉了出來。近日被晚輩發現她總是坐立難安,走路姿勢怪怪的,帶至醫院檢查發現骨盆腔脫垂,膀胱都掉出陰道口外。由於阿嬤年邁,晚輩不忍其動刀,在溝通討論後,使用陰道子宮托把膀胱維持在適當位置,改善脫垂狀況。骨盆腔脫垂 初期有漏尿、頻尿、久站下腹悶痛症狀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子菲表示,陰道與膀胱和直腸靠著結締組織的支撐附著於骨盆腔中,只要是骨盆腔的器官往陰道外口移位,造成不同程度膨出,即是「骨盆器官脫垂」。不同脫垂器官及嚴重度會造成不同症狀,初期會有漏尿、頻尿、急尿,久站下腹部悶痛、解便困難等症狀;後期會解尿困難、便秘、脫出部位潰瘍、出血,甚至影響行動、反覆泌尿道感染。超過 50歲女性中 約有半數受此困擾女性因為懷孕、生產或者子宮切除手術等的婦科外科手術,影響骨盆支持系統,多年累積後,使得骨盆支撐結構變脆弱,引發骨盆器官脫垂、慢性便秘或尿失禁等問題。黃子菲醫師表示,這些問題很常見於各個年齡層與健康婦女身上,超過 50歲女性中,約有半數受此困擾,且生產次數越多,風險越高。可每日做3至4回凱格爾運動自我保健骨盆腔脫垂患者可接受手術、子宮托等治療方式使骨盆腔的器官復位。此外黃子菲醫師建議,女性可每日做3至4回的凱格爾運動自發性收縮骨盆底肌肉,強化肌肉力量,預防陰道鬆弛、尿失禁及感染。有骨盆腔器官脫垂問題應積極就醫,尋求醫師協助,千萬別因為發生部位較私密,羞於就醫、延誤治療而大大影響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