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前一陣子發生毒蛋事件造成人心惶惶,許多民眾都深怕中毒而暫停食用雞蛋。而根據最近的研究證實,雞蛋對胎兒的腦部發育非常重要,還能增加視覺和語言記憶力。但服用雞蛋一直存在膽固醇過高的疑慮,每日份量到底應以多少為限,就讓專業醫師來解密!雞蛋含高膽固醇被汙名化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長久以來雞蛋蛋黃含有高量膽固醇而被汙名化,民眾對於日常雞蛋的攝食量都會有所顧忌。實際上,約70%的民眾長期攝食雞蛋,並沒有出現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的情況,因為肝臟每天都會製造大量的膽固醇,當我們從食物中攝取較多的膽固醇,我們肝臟相應的就會製造較少量的膽固醇。梁永昌主任強調,雞蛋內內含的膽鹼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特別是腦部的記憶功能,成年後發生壓力性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代謝症侯群等的免疫力,正常神經管的發育,腦部結構的正常發育等。每天2顆雞蛋被認為沒有壞影響坊間常有一天最多可食用幾顆雞蛋才不會有害健康的疑問。梁永昌主任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每天食用3顆雞蛋對人體健康沒有出現壞影響,而依市面上販售的雞蛋體積,每天應該以2顆為安全的份量。而吃雞蛋是否需要把蛋黃剔除只吃蛋白呢?梁永昌主任表示,其實蛋黃內含脂溶性維生素D、E、A 、膽鹼、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有益成份,膽固醇也以好膽固醇為主,整顆蛋一併吃才能獲取吃雞蛋全部生理好處。煮熟才吃 吃前洗乾淨梁永昌主任最後提醒,吃雞蛋潛在危險除芬普尼毒雞蛋事件外,雞蛋殻常有沙門氏菌感染,故食用前必須清洗消毒乾淨,不生吃,煮熟才吃。保存時最理想放冰箱,因在室溫或夏天氣溫較高時,蛋殼會膨漲而讓存在蛋殻表面的細菌溶入到蛋清水。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吳姓女大生,從小膝蓋及腳踝處會長出一顆顆黃色脂肪瘤,求學期間更因為病灶外顯常被同學嘲笑得怪病,直到父母都因膽固醇過高就醫,才知道原來女大生遺傳到家族異常基因。直到接受針劑藥物治療後才終於告別黃色脂肪瘤。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者應提高警覺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這名女大生屬於嚴重的「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心血管風險幾乎高出常人20倍,台灣推估約有5萬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若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的家屬,或自身的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都應提高警覺。膽固醇過高在臨床上常見,約每3至500人就會有一個,從父母雙方遺傳到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疾病。同合子患者的臨床症狀較嚴重,過高的膽固醇會在皮膚或肌腱處形成黃色脂肪瘤或角膜白環。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常敏之表示,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在20歲時即有超過一半以上會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只有一個變異基因的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呼籲潛在患者應早期檢測,長期追蹤,有效控制。為避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學會針對成年人、未成年及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訂定治療目標值。成年人的壞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未成年應低於135mg/dL,而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低於70mg/dL。

膽固醇爆表就是吃太多?恐藏這原因!

膽固醇爆表就是吃太多?恐藏這原因!#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膽固醇爆表一定是吃太多惹禍嗎?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05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平均每13分38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中秋節快到了,若無法控制飲食,烤肉配啤酒汽水、飯後吃月餅當甜點,恐引起膽固醇節節高升,但若透過飲食控制仍無法有效降低膽固醇,當「心」很有可能是「這病」在作怪!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應盡速就醫中秋節前後民眾容易放鬆大吃,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高血脂症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膽固醇過高在臨床上常見,但由於膽固醇異常並不容易被及早發現,因此健康檢查時,若察覺自己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於190mg/dL,就有必要就醫進一步檢查。成年人的壞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未成年應低於135mg/dL;而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低於70mg/dL。台北榮總心臟內科常敏之醫師進一步分析數據表示,如果僅使用史他汀類的藥物治療,有高達92%的患者治療無法達標,且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另外,即便是未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也有80%患者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注射針劑上市有助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兩種注射針劑PCSK9抑制劑上市被認為是近年血脂控制的最大進展,其中一種更是被核准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較嚴重的罕見疾病,這群罕病患者因現行健保藥物無法治療達標,而長期處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期待此藥物早日給付,使罕病患者受益。葉宏一醫師提醒,若您懷疑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可至國內八大醫學中心,包含台大醫院、台北榮總、馬偕醫院、亞東醫院、義大醫院、高雄榮總、高醫附院、成大醫院照護聯盟進一步諮詢,期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蛋的膽固醇含量高,一天最多吃一顆?

蛋的膽固醇含量高,一天最多吃一顆?#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肝臟會調節體內膽固醇量,且蛋的膽固醇含量非常少。阿尼奇科夫的兔子實驗,是「吃蛋會提高膽固醇值」一說的起源,不過,餵食草食性動物的兔子吃膽固醇,這個實驗本身就不太合理。因為人類等肉食性動物能夠代謝膽固醇,可是植物性食品當中並不含膽固醇,因此兔子無法代謝膽固醇。和兔子不同的是,健康的人類不管吃幾顆蛋,膽固醇值都不會上升。而且人類的動脈硬化發生在動脈的內側,阿尼奇科夫實驗中的動脈硬化卻發生在動脈的外側,其後也沒有進行任何後續實驗,因此輕易接受阿尼奇科夫實驗的結果是很危險的。其次,在美國的報告中,血液當中膽固醇值高的人,之所以比較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則是因為在參加實驗的人之中,有人患有天生無法代謝膽固醇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大約是500人之中會有1人罹患,若排除這類患者,一般膽固醇值高的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並不高。膽固醇越低,越容易罹患癌症、腦血管和呼吸疾病一般說到膽固醇時,一定會提到「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膽固醇是一種油性物質,對血液的親和性並不高,因此需要依附對水分的親和性高的蛋白質,才能由肝臟運送到全身,這種膽固醇就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被稱作「壞膽固醇」。而壞膽固醇的體積較大,內部含有許多膽固醇。至於身體組織沒用完的舊膽固醇,同樣也會依附著蛋白質回到肝臟。這些膽固醇就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又稱「好膽固醇」。相較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體積較小,內部所含的膽固醇也較少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少時,血液中的膽固醇值就會上升,因此一般才會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為好膽固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因為兩者所含的膽固醇都是好的,所以其實都是好膽固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罹患膽固醇可能是正常人的2倍必須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視為壞膽固醇加以提防的,是前述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由細胞的「接受器」去加以捕捉、攝取,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接受器基因卻與常人不同,無法為細胞攝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於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值有可能高達常人的兩倍,而且約有6%死於心肌梗塞。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只要抽血檢查膽固醇值即可。如果抽血檢查沒有異常的話,一般健康的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因此沒有必要把膽固醇視為壞膽固醇加以防範。膽固醇可以預防疾病,並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千萬不能試圖透過吃藥刻意降低膽固醇。根據大櫛名譽教授的研究,未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正常人,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則死亡率越高。此外,若總膽固醇值越低,癌症、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也越高。(本文摘自/大口吃肉,一周瘦5公斤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國人每1,00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3位患有糖尿病足,有7位需要截肢。糖友因為失控的血糖,使得傷口不容易痊癒,即便傷口好了,也不容易好全,只要出現一點小小傷口又沒有加以注意,就容易導致潰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不但影響國人健康,更容易造成龐大的醫療負擔。使用降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為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共同研究,12年期間追蹤69,332位糖尿病足患者,發現未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或使用其他總類的降膽固醇藥物相比,使用使它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夠減少21%的截肢風險及減少25%的死亡率。陳永泰醫師表示,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能夠降低膽固醇,是糖尿病患常用藥物。根據之前動物研究顯示,使它汀類藥物能夠藉由抗發炎的效果,改善周邊血管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周邊血管硬化。定期量血糖、血壓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好方法該研究則是發現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在糖尿病足患者上,能夠減少病患截肢的風險,而這樣的效果是其他降膽固醇藥物所沒有的。陳永泰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就醫,諮詢專科醫師意見,定期測量血糖及血壓,定時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仍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及死亡的不二法門。

聰明低GI飲食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聰明低GI飲食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飲食西化,隨著年齡增加,代謝症候群必例越高,只要男性腰圍高過90公分、女性腰圍高過80公分、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都偏高即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20歲以上的民眾新陳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45-65歲民眾有代謝症候群問題的比例逾3成,顯示飲食習慣對國人影響非常大。高GI飲食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高出41%根據研究,有高GI飲食習慣的人相較於低GI飲食,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高出41%。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說明,GI值就是升醣指數,吃進食物後造成血糖上升的快慢指數(GI值低於55的食物,就稱為低GI食物)尤宣文營養師解釋,低GI飲食有穩定情緒、降低代謝症候群罹患率、國際研究也曾指出低GI飲食能讓身心更快樂、外表看起來更年輕。低GI食物能延遲飢餓感與再進食的欲望,能穩定血糖波動,有助情緒管理。​3原則掌握低GI飲食此外,低GI飲食還具有降低餐後血糖濃度、脂肪酸、發炎反應,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等功效。身體更健康、情緒更穩定,心情也就自然好。選擇低GI、吃足蔬果,能讓身體健康心情快樂,自然看起來比同齡者相對年輕,可謂一舉兩得。至於低GI飲食該怎麼聰明吃呢?尤宣文營養師表示:1) 掌握低GI飲食原則/少加工食品、多攝取足量蔬菜、優質蛋白、低GI水果,以均衡人體攝取所需要的營養素。2) 控制總醣量:善用取代原則/利用多攝取全穀類食物及低GI水果取代精緻澱粉,同時也能夠達到飽足感、攝取足量的維他命C等營養。3) 低GI水果等量取代澱粉主食,餐前吃最好/平時多食用低GI水果,取代等量澱粉,像是奇異果,除富含維他命C與水溶性纖維,還能增加飽足感,而且在餐前30分鐘食用穩定血糖的效果最佳。糙米取代白飯、全脂鮮乳取代炸物以最常見的雞腿便當來說,可以用糙米來取代白飯、或以全脂鮮奶來取代炸物,或以等量的低GI水果如高營養密度的奇異果取代白米,對於忙碌的外食族而言,不但能夠吃的健康無負擔,同時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腹痛、消瘦、黃疸 胰臟癌3警訊!

腹痛、消瘦、黃疸 胰臟癌3警訊!#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的民眾,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BMI小於23者增加了70%以上,而攝取過多的高澱粉食物,也將多出2.5倍的罹癌可能。現代人生活型態忙碌,加上西化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及代謝問題,進而增添罹患胰臟癌機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胰臟癌過去多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五年來,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胰臟癌發生率逐步提升,發生族群也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如抽菸、飲酒、肥胖、慢性胰臟炎外,遺傳也是罹患胰臟癌因素之一,由於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患者在初期常誤認為消化道疾病,延誤黃金治療時機。胰臟癌3警訊:腹痛、消瘦、黃疸「早期發現是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戴承正醫師說,胰臟癌常見症狀包含腹痛、背痛、不明原因消瘦及黃疸等。一旦出現上述一個甚至多個症狀,且持續長時間未獲得改善,都要特別留意可能罹患胰臟癌,應盡快就醫檢查。此外,戴承正也建議一般大眾可透過全癌基因篩檢,檢測已知的遺傳性癌症,擬定個人化健康計畫。二線新劑型藥物助增晚期胰臟癌整體存活期針對經確診無法手術切除的多數晚期胰臟癌患者,過去僅有第一線化學治療一個選項,一旦治療失效,就等同無藥可醫。所幸隨著醫學發展,晚期胰臟癌治療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由台灣研發的二線新劑型藥物,以微脂體包覆,可穿透腫瘤血管孔壁,進入腫瘤核心釋放高濃度藥物,有效提升整體存活期,且降低藥物副作用。戴承正醫師指出,癌症治療若能有多線藥物提供選擇,治療控制效果就越好,長期存活機率也會相對提高。過去幾年來,胰臟癌治療選擇相當有限,二線新劑型藥物的問世,對醫療團隊及患者而言,不啻為另一項治療的新武器,可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完美比例營養素 護肝有一套!

完美比例營養素 護肝有一套!#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常熬夜加班,加上外食聚餐,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對肝臟造成很大的負擔,究竟喝蜆精能不能護肝呢?蜆不但具有貝類中含量最高的肝醣,更具有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胺基酸,而蜆精經過萃取,不但將蛋白質和胺基酸分解為短肽小分子,更易於人體吸收,同時因以水溶性萃取,零膽固醇,是值得推薦的護肝保健品。豐富肝醣含量 提供身體能量來源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肝醣是一種主要儲存於肝臟的營養物質,當身體需要時,會經由代謝轉換為能量。雖然肝醣存在部分海產類或肉類中,但十分微少,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陳俊榮教授曾指出,依照營養建議每人每天肝醣補充量約0.5克至1克,此份量大約等於30克的牡蠣,等於30克的蛤肉,但是平時如果無法吃足這樣的量,也可以補充含高含量肝醣的保健食品如蜆精來替代。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品營養成分分析,水產品以貝類的肝醣含量最高,而蜆更擁有貝類中最豐富的肝醣含量,能適時提供身體能量來源。8種必需胺基酸 修補受損肝細胞營養師宋明樺指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置的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可以查到蜆的營養成份,其中富含蛋白質、膽鹼、精胺酸、肝醣、鳥胺酸、牛磺酸,以及維他命B12等元素,蜆中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胺基酸並且組成比例平衡,能夠修補受損的肝臟細胞,蜆富含維生素B2、B6與B12,可補足受損肝細胞所流失的維生素。認明健康食品護肝認證 來源有保障市售蜆精產品眾多,宋明樺營養師強調,除了認明獲得國家的健康食品護肝認證外,並注意營養標示,選擇零脂肪、零膽固醇、低熱量、低鈉的蜆精,並考量所具有的肝醣濃度。至於蜆精和傳統的家中自製蜆湯最大的差異,除了濃縮的蜆精濃度大為提高,將蛋白質和胺基酸分解為短肽小分子,更易於人體吸收外;更重要的是在蜆的來源上也有保障,由於蜆在養殖過程中,易受水質污染,造成微生物污染或重金屬累積等,尤其重金屬污染無法以高溫蒸煮去除,但如果是來自於活水養殖黃金蜆,對水質與環境相當敏感,在污染的環境是無法生存的。蜆精多為中普林 應依照體質適度飲用然而很多人擔心蜆精因為濃度高,普林值也會偏高,但宋明樺營養師提醒消費者,市售蜆精的普林值多為中普林,一般人依照個人體質適度飲用,不要過量攝取,但是如果本身有嚴重高尿酸或是痛風病史,建議還是要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也提醒民眾除了可以選購衛福部食藥署認證的「健康食品」,來補充肝臟需要的營養,但仍須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