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蛋含高膽固醇?醫:吃多沒關係

蛋含高膽固醇?醫:吃多沒關係#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都抱持著「1天只能吃1顆蛋」的觀念,這是因為蛋黃含有許多導致動脈硬化的膽固醇,所以才會給人這種印象,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源於20世紀初期,俄國的病理學家阿尼奇可瓦,對兔子進行餵食大量膽固醇的實驗,並發表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研究報告,在這篇報告中提出吃蛋等於動脈硬化的說法,並且廣為流傳。蛋黃膽固醇與我們身體的關係但是,兔子本來就是不攝取膽固醇的草食性動物,所以餵食後的膽固醇數值會直接上升,相對於兔子,人類的身體擁有可維持一定膽固醇值的系統,在日後的研究中也證實兔子的實驗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後來更發現膽固醇中分有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並形成醫學上的定論,但兔子實驗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一時還沒辦法廣為大眾接受。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2周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1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並不鼓勵一次大量攝取蛋是含有良質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的優質營養食物,如果身體健康,1天吃2顆或3顆都沒問題,當然,凡事都要避免過猶不及,所以並不鼓勵一次大量攝取,此外,如果是患有高血脂症等高危險群的人,由於無法調節攝取的膽固醇和體內合成的膽固醇2者的平衡,因此要控制好每日的飲食,以避免攝取過量的蛋黃。(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醫訊/高血脂衛教講座

醫訊/高血脂衛教講座#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習慣外食,卻總是忽略大魚大肉添加的調味料、油脂,不只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讓因為飲食生病的慢性病患越來越多。針對各個飲食等問題給予建議,由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分享,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舉辦衛教講座主題「高血脂」,期望民眾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名稱:高血脂時間:105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分機:(02)2791-9696轉1008   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      0932-155-634

每日記錄飲食 婦1年甩40公斤

每日記錄飲食 婦1年甩40公斤#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歐姓家庭主婦平時喜好澱粉類食品及麵包,20年前生完小孩後體重一路攀升到101公斤,去年健檢時發現高血脂症,經詢醫院營養室營養評估及指導後,學會正確飲食、減重小訣竅,1年後減重40公斤,減重後血中總膽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酸甘油脂(TG)皆回復正常數值。學習食物代換、健康烹調及外食選擇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營養室主任吳月盈表示,歐女士經內分泌科評估健康狀況,轉介營養室藉由個別飲食記錄來學習食物代換、健康烹調及外食選擇,營養師建議歐女士每日減少500至1000大卡總熱量攝取,並藉由認識食物標示,選擇健康安全的食物,即使聚餐、宴會、旅行,也可以依生活方式學習正確飲食選擇,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未建立飲食觀念 容易越減越肥吳月盈主任指出,一般民眾對於食物營養成份認識不足,未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及健康飲食行為,當恢復原來的飲食習慣後,很快就會復胖,導致越減越肥的現象,坊間標榜快速減肥法,其實是運用極低醣高蛋白飲食方式,體重減輕則是因酮酸過度產生而伴隨脫水狀況,短期可能出現減重效果,為一種偏激又不健康的減重方式。每天攝取1200卡熱量 均衡6大類吳月盈建議減重民眾每天攝取1200卡熱量,均衡6大類食物,其中需增加蔬菜量、控制澱粉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減少烹調用油及適量水果,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並且戒用含糖飲料及改用低熱量點心,大同醫院提供營養諮詢門診,建議每2個月為一期,每周至少進行1~2次個別營養諮詢,才能有效控制體重。

全脂奶升血脂?糖飲更可怕!

全脂奶升血脂?糖飲更可怕!#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脂乳品更營養,卻更容易讓膽固醇上升?,若補充鈣質的乳品有健康上的疑慮,是否該停止提供乳品給孩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血膽固醇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鈣質攝取對學童的成長發育相當重要,不該因噎廢食不喝乳品,反而更應注意炸物、高油食物、含糖飲料等,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更大。奶油、內臟、肥肉 更易生成膽固醇董氏基金會強調,均衡飲食不能只看單一類食物,必須考量整體的攝取狀況,全脂乳品因飽和脂肪含量相對高,的確比低脂、脫脂乳品更容易升高血中膽固醇,但影響程度卻遠不如人造奶油、內臟、肥肉等,不健康的食物烹調和加工方式,如熱狗培根、炸雞糕餅,含較多飽和脂肪,更易生成膽固醇。高油、高糖 也會造成骨鬆董氏基金會表示,高油、高糖飲食除了導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率,更常被忽略是造成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易導致體內鈣質流失,阻礙鈣的吸收率,若孩子常吃高油食物、喝含糖飲料,鈣質又攝取不足,易導致體位橫向發展長不高,並增加未來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率。學童每天攝取1~2杯240c.c.的乳品乳品含鈣豐富,還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豐富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建議學童每天攝取1~2杯240c.c.的乳品,董氏基金會建議,乳品應優先選擇乳含量100%的品項,如純鮮乳、原味保久乳、奶粉等,三者營養價值差異不大,只是加工方式不同使風味有些微差異。常吃飽、脂肪較高 建議喝低脂或脫脂選全脂或低脂則需考量個人飲食狀況,如果平日常吃飽和脂肪較高的食物如炸物、糕點餅乾、麵包、肥肉、燴飯、炒飯、焗烤等,或是有三高問題的人,建議喝低脂或脫脂,雖然乳品除去脂肪時,也減少脂溶性維生素A、D、E、K,但可從全穀、堅果和蔬果等攝取。

補充維生素D 吃放養雞蛋就行!

補充維生素D 吃放養雞蛋就行!#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出自放養雞的蛋黃充滿美妙的營養:Omega-3和Omega-6等必須脂肪,以及共軛亞麻油酸、健康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沒錯,膽固醇!),還有維生素及礦物質。蛋黃對嬰兒期大腦發展很關鍵蛋黃是最集中的膽鹼(choline)來源,它在神經健康上扮演多重角色,對於孕期、哺乳期和嬰兒期的大腦和記憶發展尤其關鍵,放養母雞的蛋比室內飼養母雞的含有更多天然的Omega-3,適當比例的Omega脂肪酸(Omega-6和-3的理想比例為4比1)能改善氣喘、ADHA、癲癇、憂鬱和認知症狀。吃放養雞的蛋就可獲每日必須維生素D有時間曬太陽的母雞所下的蛋,蛋黃裡的維生素D含量是監禁雞的3至6倍。沒錯,吃放養雞的蛋就可以獲得每日必須的維生素D,不必吃營養補充品,這種重要的維生素以鍛造強健骨骼的功用著稱,但同時也是基因轉錄因子,能提升免疫力、改善心情、降低血壓和罹患癌症、自體免疫、神經及精神疾病的風險。缺乏維生素D可能與自閉症有關,但蛋裡的維生素D只來自自由採食新鮮綠色植物且沐浴陽光的母雞,有健康的雞,才有健康的蛋,健康的人。牛奶、乳脂和奶油 曾被妖魔化雞蛋和蛋黃—就像純正的牛奶、乳脂和奶油—曾經歷過一段被妖魔化的時期(太多膽固醇了!太多飽和脂肪了!),但科學家、醫生和消費者終於了解它們幾近完美的價值。催產蛋雞 骨骼碎裂易癱瘓而亡被催產下更多雞蛋會罹患「蛋雞疲乏症」(layer fatigue),因為他們生理上不可能吸收足夠的鈣質來製造那麼多蛋殼,鈣會從他們的骨骼濾出,他們的骨骼最後會斷,使他們癱瘓而亡,不像放養(free-range)的雞可以活10年以上,籠飼的蛋雞很少能活過周歲,而活過周歲的就會被拋棄。(本文摘自/大地療癒力:用真正「土生土長」的食物養出健康的孩子/平安文化出版) 

怕油怕上火?少吃內臟、美奶滋!

怕油怕上火?少吃內臟、美奶滋!#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膽固醇過高的病人,確實應該要飲食清淡,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但不須過度。如果只吃青菜、豆腐,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飲食不均衡,而且當身體缺乏某些重要營養素時,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可能遠甚於膽固醇過高。烹調方式要變 盡量不要煎、炸、焗肉類不是只有油脂與蛋白質而已,肉含有許多營養素、礦物質、及維他命,是無法從蔬菜、水果、或魚蝦獲得的,不要看到肉,就有罪惡感,就覺得不健康,主要是烹調方式要改變,盡量不要煎、炸、焗。鹽的攝取量不足 反而會增加死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鈉鹽攝取量,目前的建議不能太清淡,否則反而有害健康。最近的大型跨國研究發現鹽的攝取量不足,反而會增加死亡,尤其是勞動族,每天大量流汗,而且台灣氣候屬高溫又溼氣重,不補充足夠的鈉鹽是不行的。不需要放棄吃肉 避免單一魚類攝取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高膽固醇的人則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上限則是200毫克,飽和脂肪不要超過10%,吃魚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我們吃的魚大部分是近海或淡水養殖魚,需注意避免河流及近海汙染的魚類,除了肉類不要過量外,並不需要放棄吃肉全部改成魚,而且應避免單一魚類的攝取,才能降低重金屬汙染、環境荷爾蒙暴露的風險。避開動物內臟、肥肉、魚卵、甜點只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魚卵、紅蟳,還有留意看不見的油脂,如台式麵包、甜點、三明治裡的美奶滋等,照樣可以過著飲食均衡又健康的生活。重要提醒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常高(超過190 mg/dL)的人,很可能罹患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能光靠飲食清淡來改善,應盡速到醫院做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降膽固醇、解便祕 檸檬水妙用多

降膽固醇、解便祕 檸檬水妙用多#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以前,我對自己的健康非常有自信,看到同輩的人為各種疾病所苦,我時常在內心裡嘲笑她們,一面又慶幸自己的健康狀態很良好,想不到美景不再,在50歲那1年,我到醫院作健康檢查時,醫師說我的膽固醇值高達255,相當地高,已經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從那時開始,我的皮膚狀況也一天不如一日,使我痛切地感到年老已經逼近,內心裡感覺到很悲哀。但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地解決這個問題,內心裡很苦悶。飲用檸檬水10天 便秘完全消除所幸,當我對1位熟識的美容師透露心聲後,她推薦我試試檸檬水,她又特別地叮嚀我絕對不能加糖,天曉得我一向很怕酸,看到了檸檬就會發抖,所以在剛開始時,我在檸檬水裡加了一些糖,沖淡那種酸澀的味道。大約經過1星期後,我就完全地不加糖,在每餐喝大約200的檸檬水,因為那一位美容師一直在強調效果很不錯,所以我就持續地喝下去,我已經罹患了好多年的便秘,差不多3天才上大號一次。想不到在持續的飲用檸檬水10天以後,便秘狀況就完全地消除,開始能夠每天按時地上大號。身體變輕 膽固醇值也逐漸地下降便秘警報解除以後,早晨就能夠在很爽快的心情下清醒,不會感覺到疲倦,身體變得很輕盈,同時,我很在意的膽固醇值也逐漸地下降,在1年後接受檢查時,已經下降到215mg/dl,進入了正常的範圍。褐色的斑變得很淡 幾乎看不出來更叫我感到驚訝的一件事情,不外是粗糙的皮膚已經不復存在了,遠在好多年以前,我的臉上就莫名浮現許多的黑斑,久久地不消失,現在,那些本來褐色的斑已經變得很淡,如非仔細地看,幾乎已經看不出來了。在以前,我因為皮膚不好,只能穿顏色深的衣裳,現在我已經可以穿上淺色以及中間色的衣裳,由於身體狀況變好,我做起各種運動來都能夠得心應手,現在我已經在教一些社區的老人們運動。(本文摘自/檸檬水,這樣喝最正確/世茂出版) 

膽固醇沒顧好?奶油、西點要少吃

膽固醇沒顧好?奶油、西點要少吃#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膽固醇對身體是否有益無害?飲食控制多年的老病號,也因為網路傳言而開始蠢蠢欲動,專家指出,民眾應分清「血中膽固醇」和「食物中膽固醇」是兩件事,血中膽固醇偏高的高血脂病人,一定要好好控制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以免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藥物控制 飲食控制也不可少基於一則「膽固醇有益無害」的網路傳言,以似是而非的立場誤導民眾,民眾對高膽固醇含量食物的攝取已大為鬆懈,除了使用藥物控制血膽固醇數值,飲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人體血中膽固醇濃度雖然可以透過身體的自我調控達到平衡狀態,但病人處於身體平衡失序的情況,飲食攝取的控制就更顯重要。增加蔬菜、水果、雜糧的攝食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果行教授表示,要控制血中膽固醇,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均高的食物,如:奶油、冰淇淋、西點、內臟及牛肉,第二是增加蔬菜、水果、雜糧及豆製品、核果的攝食,營養師提醒,對於膽固醇含量高但飽和脂肪含量不高的幾種食物,如:蛋、介殼類(蝦、花枝等),由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一般建議可以適量均衡的攝取。要注意適量鹽份、戒煙、體重管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教授表示,除了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升膽固醇食物,尚要注意適量鹽份、適量飲酒以及戒煙,並結合適當的運動及體重管理,更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為提供正確衛教觀念,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也針對過去發行的高血脂病人防治手冊中,升膽固醇指數之食物排行,提供給民眾網站下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