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狂吃瓜子、堅果類零食從早吃到晚,結果腹痛就醫時,血糖飆高,就連血液也變成乳白色的「牛奶血」。瓜子、堅果類幾乎是居家必備零食,許多民眾卻不忌口,導致本身慢性疾病復發,尤其是高膽固醇疾病。每天堅果攝取不超過1份 約等於腰果5顆部立桃園醫院護理師賈善閎提醒,堅果富含脂肪,易讓人不小心吃太多,導致血脂與血糖攀升,嚴重時可能血糖過高而導致酮酸中毒。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建議,每天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份,約是大顆的堅果(腰果、杏仁果)5顆或是小顆的堅果(花生)10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過多時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使動脈硬化狹窄,長久累積就可能形成各種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被認為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被稱為「好」膽固醇。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資料顯示總膽固醇數值,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脂所計算而成,正常值為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改善高膽固醇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若想要降低膽固醇問題,應更注意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可適當攝取蔬果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控制血中膽固醇濃度,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來源以瓜果類、蕈菇類蔬菜和水果為主,如蘋果、柳丁、柑橘、花椰菜、胡蘿蔔等,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除了瞭解食物中哪些可以降低膽固醇,你還必須知道如何選擇食物,才不會不知不覺間,又讓膽固醇升高。選擇肉類時,選擇瘦肉、雞肉要去皮。建議每天吃5兩肉,1兩約是2根手指大。另外培根、火腿、香腸這些食物的油脂很高,都是飽和脂肪,會增加膽固醇的量,儘量避免。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避免動物油及奶油。賈善閎護理失表示,運動方面依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施行「運動531法則」,一周至少5次、一次30分鐘,心跳快至110下/分,需依個人身體狀況再做調整。

好壞膽固醇知多少?醫師破解3迷思

好壞膽固醇知多少?醫師破解3迷思#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在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時,大多都有「血脂肪」抽血檢查,常看到「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4項指標出現紅字,讓人看得霧煞煞!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古育瑄醫師表示,常遇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詢問,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其實只要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低密度脂蛋白超過正常值,就代表您患有三高中的「高血脂」。認識血脂肪的4大指標古育瑄醫師說明,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警訊,通常不會有不舒服徵狀。如果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造成硬化或血管阻塞。當發生感染、天氣溫度下降、情緒高漲時,恐怕會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猝死等緊急重病,危害生命。認識與控制膽固醇相當重要!血脂肪4大指標,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1) 總膽固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2) 三酸甘油酯/為中性脂肪,提供人體熱量。3) 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為血管清道夫,將血管管壁上沉積的壞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清除代謝,維持血管健康。4)  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是引起血管管壁變窄、硬化阻塞的危險因子。讀懂您的血脂紅綠燈總膽固醇(TC)正常值應小於200 mg/dL,200~239 mg/dL為警戒值,240 mg/dL以上為危險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應小於130 mg/dL,130~159 mg/dL為警戒值,160 mg/dL以上為危險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正常值應大於40 mg/dL、女性50 mg/dL,若男性小於40 mg/dL 、女性小於50mg/dL即為警戒值,甚至危險值;三酸甘油酯(TG)正常值應小於150 mg/dL,150~199 mg/dL為警戒值,200 mg/dL以上為危險值。怎麼吃提升好膽固醇?醫師解答3迷思對於膽固醇、高血脂,民眾常有諸多疑問,像是不明白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實際影響,或只想以飲食、健康食品調理而不用藥,還有該怎麼提升自身好膽固醇值?古育瑄醫師針對最常見的3個迷思進行解答。迷思1/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邊?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管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則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帶回血管。當血管中囤積過多壞膽固醇,會開始引起血管管壁狹窄硬化,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建議要盡量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在血液中的濃度。迷思2/高血脂一定要吃降血脂藥嗎?可否只靠飲食、健康食品降膽固醇?發現高血脂的時候,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少油脂攝取量。食物烹調宜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煮、滷等方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用高湯、滷汁、肥肉、豬皮、雞皮、鴨皮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奶油等。少吃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餅、西點、速食食品等。除了飲食控制,也建議戒酒、戒菸、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型態。迷思3/ 好膽固醇太少了,該怎麼調整?影響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因素分成3個層面:基因遺傳、運動、攝取優質油脂。無法改變天生基因,但可以適量運動,搭配好的飲食習慣來補充ω−3脂肪酸。例如家用油品方面,可選用魚油、海藻油、雞蛋黃油、魷魚油、磷蝦油、沙棘果油、亞麻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含較多的ω−3脂肪酸。每周2~3次適量攝取魚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秋刀魚、鮭魚、鯖魚、鮪魚等。另外堅果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不僅有助提升好膽固醇,保護血管健康,內含的膳食纖維亦可增加飽足感及促進排便。只是食用堅果時要注意是否有發霉情形,避免攝入黃麴毒素,造成中毒或致癌的可能性。並且盡量挑選無調味堅果,以免攝取更多熱量和鹽分。古育瑄醫師表示,民眾在面對膽固醇超標該如何控制的問題,建議可直接向醫師詢問,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給予用藥建議與飲食指南,遠離高血脂對健康的威脅,才能夠健康保平安!

膽固醇必定是壞蛋?心臟病禍首是發炎

膽固醇必定是壞蛋?心臟病禍首是發炎#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澄清時間「膽固醇很危險」的概念,已經跟我們的文化密不可分了,現在它幾乎自動成為心血管代謝風險的同義詞。除非我們能改變對膽固醇的想法,否則不太可能說服大眾。坦白說,首先最需要做的是,說服醫學相關人員更改特定術語,因為我們似乎甩不掉「膽固醇是壞蛋」的想法。只要我們繼續對膽固醇使用帶有貶抑的術語,就不可能澄清此一概念。──菲利普.布萊爾長久以來我們都知道,動脈粥狀硬化是發炎性疾病。內皮細胞若是沒有發炎或受傷,膽固醇絕對不會經過動脈管壁,也一定不可能停在那裡。──德懷特.倫德爾沒有證據可支持「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病」這個普遍信念。許多人大概還是心存懷疑,你也應該如此。本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鼓勵你挑戰專家所說和所寫的一切,這樣你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自己的健康照護。然而,像魏斯特曼醫師和我這樣的人,在挑戰普遍信念的路上並不是孤軍奮戰。越來越多對自身權益有意識的患者,以及醫學界和健康社群的成員(像是本書引述的許多專家),都在抵制「膽固醇-心臟假說」的科學前提。順道一提,請注意「假說」這個名詞:意思是關於膽固醇的理論根本未經證實!澄清時間如果你在二十年前問我是否認為血液膽固醇的濃度極為重要,我會回答「是」。然而,現在我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差別是什麼呢?並非當時的我是壞人,而現在的我變得比較好了;我那時不太懂得科學,現在則比較熟悉科學。當時的我被誤導,但我沒有故意嘗試誤導任何人。遺憾的是,我相信還有許多醫學專家仍持有那樣的想法。──約翰.布里法你和成千上萬的人都還在擔心自己的膽固醇濃度升高,理由相當好懂。而且你的確應該知道你的膽固醇檢驗結果代表著什麼意義,包括你要注意的最重要指標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藉由改善這些數字來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稍後我會再回來談談,但首先,我們必須更仔細地研究研究發炎──真正造成心肌梗塞、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本文摘自/膽固醇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膽固醇的功用超乎想像,想多活20年,你一定要重新認識它/柿子文化)

研究:女性過45歲 3成膽固醇過高

研究:女性過45歲 3成膽固醇過高#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荷爾蒙變化會造成哪些「熟女」疾病?從骨頭、皮膚、心血管都可能出問題。為中老年女性帶來相當程度煩惱的骨質疏鬆,它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能夠防止骨質疏鬆的雌激素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使得身體慢慢地失去保護骨質的能力,進而形成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許多人以為補充鈣質、維生素D、多曬太陽,或多做負重運動就能夠預防骨質疏鬆,其實並不然,若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幫助,人體便沒有辦法充分地利用鈣質。這呼應了中醫「腎主骨」的概念,尤其過了更年期,腎之精華大量流失,而腎精又掌管女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女性在年過四十歲後於日常的藥療食療,必須更加重視滋養腎精及腎氣。乳房鬆弛和皮膚老化女性的皮下脂肪很顯然比男性豐厚,出自於雌激素,雌激素對物質代謝最明顯的作用是改變體內脂肪的分布,促進皮下脂肪沉積,所以女性豐厚的皮下脂肪能夠增加皮膚厚度、減少皺紋,並且讓體態呈現女性特有的曲線美。相對地,如果缺乏荷爾蒙,乳房和全身皮膚就會鬆弛下垂,但只要好好調養肝、脾、腎,讓荷爾蒙減少趨緩,就可以減緩皮膚的老化。心臟血管疾病和膽固醇濃度過高不少四十五歲以上女性看到健檢報告逐年升高的膽固醇數字,往往會感到疑惑,自己平日飲食清淡,也重視運動,保持正常體重,為何還是如此?尤其令人憂心的低密度膽固醇比例偏高。女性荷爾蒙在更年期前肩負保護心血管的重要任務,隨著年齡增長,對心血管的影響與男性大不同。在青春期之前,兩者血液中的膽固醇相去不遠,但女性從青春期開始由於荷爾蒙的影響,會讓高密度膽固醇HDL也就是俗稱「好膽固醇」增加,而低密度膽固醇LDL也就是「壞膽固醇」降低。可是到了停經之後,由於動情激素突然大幅減少,對於心血管保護力喪失,變成HDL減少,而LDL增加,平均值甚至比男性還要高,因此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更高。有研究指出四十五歲以上的女性約有百分之三十點四有膽固醇過高問題,然而現代人飲食西化的緣故,恐怕數字會更高。女性在接近四十九歲停經期後,隨著動情激素突然大幅減少,情況會更糟糕,導致HDL減少,LDL增加,體內脂蛋白代謝率也大受影響。這些變化會造成血脂過高造成血管阻塞,且心血管的彈性也不足,因此得到動脈硬化、狹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機會就更高。隨著雌激素下降帶來的問題,讓女性更需挑戰這些易於造成猝死的疾病,特別提醒女性應當比男性更關注心血管相關疾病。(本文摘自/時療/平安文化)

膽固醇攝取不足 恐增肝臟負擔

膽固醇攝取不足 恐增肝臟負擔#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加深對於健康的重視及健康檢查的普及,在臺灣「膽固醇」耳熟能詳,甚至成了最常談論的話題之一。膽固醇過高令人聞之色變,然而你真的確定你聽到的都是正確的說法嗎?檢查報告HDL是脂蛋白 膽固醇常見3迷思在網路上、電視節目、許多健康食品宣傳中,常常聽到不同的說法、甚至互相矛盾的資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揪出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提供正確解說:迷思1)膽固醇是壞人!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也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並身兼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根本無法存活。迷思2)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膽固醇的體內運送要靠脂蛋白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HDL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膽固醇回到肝臟;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脂蛋白的數量取決於膽固醇的運輸量,而非脂蛋白導致膽固醇高。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反應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數值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LDL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而HDL能降低風險,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迷思3)膽固醇高,飲食不能吃肉類、油脂類,只能吃蔬果?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千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至80%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僅佔20至30%,只要不是過分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可自行調節。如果攝取的量不足,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反而增加肝臟負擔。飲食建議均衡,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避免過多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勿過量食用。膽固醇不足亦有害 均衡飲食才是上策鄭玠豪醫師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猶不及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請教您的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動物缺乏鎂數天後,就會開始痙攣,使腎臟受損,並且出現腎結石。心臟出現異常,並且有細胞死亡、出血或心臟肌肉鈣化等情形,即鈣質沈積在許多柔軟的組織中,如骨骼肌、腎臟,特別是動脈血管壁內。飲食缺乏鎂 心臟病死亡率高必須要有適量的鎂,細胞才能儲存鉀。所有的症狀,尤其是組織鈣化,在鈣質缺乏時更容易惡化。美式飲食中磷的含量過高,經常會引發致命的心臟病。只要給予充足的鎂,動物即使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也不會出現心臟疾病。同樣地,追蹤那些飲食含豐富鎂的人們,令人驚奇的是,沒有出現任何心臟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症。因此,缺乏鎂是導致心臟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這是無可置疑的。鎂能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鎂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主要催化劑;心臟病的存活者,每天服用一些愛普森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在一個研究中,血液中含鎂量高的人(每一百CC血液中含二‧○六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一七○毫克;含鎂量低的人(每一百CC中含一‧七一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四七○毫克,這是心臟病隨時可能發作的危險數字。(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前一陣子發生毒蛋事件造成人心惶惶,許多民眾都深怕中毒而暫停食用雞蛋。而根據最近的研究證實,雞蛋對胎兒的腦部發育非常重要,還能增加視覺和語言記憶力。但服用雞蛋一直存在膽固醇過高的疑慮,每日份量到底應以多少為限,就讓專業醫師來解密!雞蛋含高膽固醇被汙名化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長久以來雞蛋蛋黃含有高量膽固醇而被汙名化,民眾對於日常雞蛋的攝食量都會有所顧忌。實際上,約70%的民眾長期攝食雞蛋,並沒有出現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的情況,因為肝臟每天都會製造大量的膽固醇,當我們從食物中攝取較多的膽固醇,我們肝臟相應的就會製造較少量的膽固醇。梁永昌主任強調,雞蛋內內含的膽鹼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特別是腦部的記憶功能,成年後發生壓力性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代謝症侯群等的免疫力,正常神經管的發育,腦部結構的正常發育等。每天2顆雞蛋被認為沒有壞影響坊間常有一天最多可食用幾顆雞蛋才不會有害健康的疑問。梁永昌主任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每天食用3顆雞蛋對人體健康沒有出現壞影響,而依市面上販售的雞蛋體積,每天應該以2顆為安全的份量。而吃雞蛋是否需要把蛋黃剔除只吃蛋白呢?梁永昌主任表示,其實蛋黃內含脂溶性維生素D、E、A 、膽鹼、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有益成份,膽固醇也以好膽固醇為主,整顆蛋一併吃才能獲取吃雞蛋全部生理好處。煮熟才吃 吃前洗乾淨梁永昌主任最後提醒,吃雞蛋潛在危險除芬普尼毒雞蛋事件外,雞蛋殻常有沙門氏菌感染,故食用前必須清洗消毒乾淨,不生吃,煮熟才吃。保存時最理想放冰箱,因在室溫或夏天氣溫較高時,蛋殼會膨漲而讓存在蛋殻表面的細菌溶入到蛋清水。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吳姓女大生,從小膝蓋及腳踝處會長出一顆顆黃色脂肪瘤,求學期間更因為病灶外顯常被同學嘲笑得怪病,直到父母都因膽固醇過高就醫,才知道原來女大生遺傳到家族異常基因。直到接受針劑藥物治療後才終於告別黃色脂肪瘤。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者應提高警覺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這名女大生屬於嚴重的「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心血管風險幾乎高出常人20倍,台灣推估約有5萬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若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的家屬,或自身的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都應提高警覺。膽固醇過高在臨床上常見,約每3至500人就會有一個,從父母雙方遺傳到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疾病。同合子患者的臨床症狀較嚴重,過高的膽固醇會在皮膚或肌腱處形成黃色脂肪瘤或角膜白環。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常敏之表示,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在20歲時即有超過一半以上會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只有一個變異基因的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呼籲潛在患者應早期檢測,長期追蹤,有效控制。為避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學會針對成年人、未成年及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訂定治療目標值。成年人的壞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未成年應低於135mg/dL,而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低於70mg/d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