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認真刷牙仍發炎?年輕人小心

認真刷牙仍發炎?年輕人小心#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1歲的女性病人老是牙齦流血,總以為是火氣大或是睡眠不足,經過牙醫門診,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的評估,發現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診斷後確診牙周病,透過牙周基本治療並配合抗生素的服用後,接受牙周再生手術,讓破壞嚴重的組織重建。好發年長病人 只是其中1種奇美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表示,一般民眾聽到牙周病,大多聯想到是屬於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實牙周相關的疾病,根據1999年國際牙周病研討會的決議,共有8種分類,常見好發在年紀稍長病人的慢性牙周炎只是其中1種,李小姐的牙周炎稱作侵犯性牙周炎。沒有徹底將周圍的牙齒清潔慢性牙周炎簡單的說,是由細菌或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造成組織發炎而破壞造成,基本上此牙周炎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慢性牙周炎破壞的速度相對慢,破壞程度與細菌量有關,因此往往好發年齡層以成年人為主,主因經年累月沒有徹底的將周圍的牙齒清潔。身體防衛系統當中的噬菌功能異常侵犯性牙周炎不同,其破壞的速度很快,因為侵犯性牙周炎破壞牙周組織之原因並非只是牙菌斑,而是身體防衛系統當中的噬菌功能異常,在門診當中常可發現病人年紀輕輕的,也都很認真刷牙,但牙周仍有嚴重的破壞,因這類型牙周病破壞的嚴重程度與細菌量不成相關性,除此之外,要注意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的傾向。牙周炎 易發生在30歲的年輕人侵犯性牙周炎又分為局部及廣泛性,局部侵犯性牙周炎好發在青春期,主要牙周破壞發生在第1大臼齒及門齒,而廣泛性侵犯性牙周炎易發生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甚至有些在更年輕就出現了,除了影響第1大臼齒和門齒外,其他處多顆恆牙也有較廣泛的牙周破壞。

牙齒變長?5症狀快看牙醫!

牙齒變長?5症狀快看牙醫!#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輕輕,也有可能得牙周病!奇美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提醒,民眾應注意自身的健康,侵犯性牙周炎的病人更需要早期接受治療,讓牙周病在尚未惡化太嚴重之前,回復穩定而健康。正確刷牙 讓牙周更健康有些民眾因牙周病基本治療聽起來可怕又繁瑣而卻步,同時也擔心牙齒都會被醫師拔光而延誤就醫,事實上,並非所有牙周病的牙齒都需要拔除,醫師會考量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透過正確的刷牙方式的指導、專業的牙結石清除、牙周手術及放置再生材料,都會讓牙齒周圍由發炎變得健康,甚至有機會重建喪失的牙周組織。提早預防、及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對抗牙周病最好的方式為提早預防、及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讓牙周破壞程度降低以增長使用年限,特別是牙周病的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而被輕忽,等到病人開始感覺有問題時,常常已經破壞多年,因此建議至少定期每半年請牙醫師檢查洗牙,且因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傾向,若經醫師確診後,其家族其他成員也應該接受檢查與治療。  可透過各種方式 恢復咀嚼與美觀功能但有些牙齒的牙周嚴重發炎而且地基破壞甚多,仍建議拔除才能移除感染源,放著不處理以後可能延伸更多問題,如蜂窩性組織炎、鼻竇炎、嚴重齒槽骨破壞等等,拔除的牙齒,也可透過各種重建的方式恢復咀嚼與美觀功能,民眾如果有以下症狀時,即便年紀輕輕也要提高警覺,及早就診尋求專業諮詢: 1) 如果有牙齦容易出血、牙肉顏色變暗紅色或腫脹、長膿包。2)  牙齦萎縮、牙根裸露、牙齒感覺變長、牙縫變大。3) 牙齒動搖、牙齒位置改變、牙齒脫落。3) 咀嚼無力或疼痛、牙齒對冷熱敏感。5) 口臭。  

生1個孩子掉1顆牙 假的!

生1個孩子掉1顆牙 假的!#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人有牙結石,跟男人有牙結石就是不太一樣,我幫一位妙齡女子檢查,看看明明沒甚麼牙結石,也沒甚麼牙菌斑(就是牙齒上白糊糊的那一層),可是牙肉卻全部成深紅色,紅的很怪,色質像沾了砂糖的紅色軟糖,還吹彈可破(就是用風吹或碰一下都會流血)。高溫期 細菌變得更活躍高溫期那幾天的賀爾蒙叫黃體激素,它的分子結構跟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喜歡的一種成分很像,令細菌誤判,變的比平常活躍,所以,原本有牙周病的女生,會在高溫期那幾天更厲害的流血,有的甚至誇張到舌頭碰一碰就流血,高溫期就是避孕期,此時的卵子已經不能受精。體溫突降 就是月經來了所以如果女性朋友每天早晨好好量自己的體溫,畫成一張圖表的話,就能掌握自己身體的變化,女生會發現有幾天,會持續一個比平日高一點的體溫,在曲線圖上會呈現一個高原,就是高溫期,接著有一天體溫會突然下降,曲線上出現一個小山谷,就是月經來了。懷孕期 不停破壞牙周組織我看她年輕,不知嫁人了沒?有孩子了沒?「好,如果你在高溫期,牙肉會流幾天血,那麼將來有一天妳結婚了、懷孕了,會每天在流血!一直到孩子生下來,才有機會不流血的哦。」「因為懷孕九個月,就等於處在九個月的高溫期!因為是同一種荷爾蒙在作用!」她若有所悟的點點頭:「怪不得啦我懷孕的時候,牙肉很糟糕,真的是生了孩子才好。」我乘勝追擊!「如果高溫期那幾天,破壞會加速,那懷孕期間就是九個月不停破壞!你的牙周組織很快就減少了。」沒有牙周病 懷孕不掉牙「你大概聽說『懷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齒』吧?」「對呀」「不完全對,沒有牙周病的女人就不會這個樣子,大概古代的人牙齒都很差,有些女人還孕時,早就牙周病了,在懷孕期間終於『破壞完畢』,牙齒就鬆了。」(本文摘自/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皇冠出版)

牙周病不治療 女深頸部感染險丟命

牙周病不治療 女深頸部感染險丟命#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9歲的黃小姐,曾被牙醫師告知有牙周病,但她覺得只是有時刷牙會流血,並不會痛或不舒服,於是沒有特別去尋求治療。直到有一天,覺得喉嚨痛痛的,吞東西不好吞,起初以為是感冒,想不到一覺醒來,頸部就已經腫起,也覺得開始呼吸不順。醫師診斷為深頸部感染,而呼吸困難已是危及生命的徵兆,這才讓她知道嚴重性,前往醫院急診就醫。8成深頸部感染源自牙齒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徐偉凱醫師表示,深頸部的感染源80%都是來自牙齒,包括原來的蛀牙或牙周病。尤其像牙周病,因為患者不覺得痛,只是牙齦容易發炎流血、或是牙齒開始動搖,患者通常不會尋求治療。前述個案黃小姐原本已有牙周病,可能因為最近工作較繁忙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同時出現感冒與齒源性感染症狀,所以當發生深頸部感染導致頸部腫大的現象時,還認為是感冒或是喉嚨發炎所引起的。徐偉凱醫師強調,一旦遇到這種深頸部感染,需盡快進行手術將膿體引流出來,一方面避免繼續擴散,一方面也能改變內部厭氧環境,改變菌種。最後,因為腫脹消除較快,也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將抗生素有效帶入。很多患者因為害怕手術,希望只打抗生素治療,但基於以上理由,還是不建議只單獨行此療法。恐造成全身疾病 影響慢性病控制牙周病除了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頭頸部感染,也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它與全身性疾病都有密切關係。當牙周病不妥善治療,細菌隨著血液循環蔓延到全身,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控制,甚至導致胎兒早產、體重過輕等狀況。健保署也注意到國人的牙周病問題,於民國99年開始進行「牙周病統合照護計劃」,讓國人在不需要自費,也可以接受全口的牙周病治療。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這樣的治療後,都會有很好的結果。如果仍存在嚴重的牙周病,再視需要進行牙周病手術,醫師呼籲民眾,勿諱疾忌醫,有不適狀況應及早就診專科醫師評估。

男子牙周病未定期回診 牙齒崩盤不保!

男子牙周病未定期回診 牙齒崩盤不保!#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牙周病的民眾,不可輕忽牙周病定期治療的重要性,以免牙床骨發炎快速流失。一名40多歲的王姓男子,長期患有牙周病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7月間,因牙肉腫脹流血,且感覺牙齒搖晃才就醫,並開始接受牙周病定期治療,但工作繁忙沒定期回診;春節期間牙齦腫脹疼痛難耐,只好自行先吃止痛藥舒緩,等初五回診,經X光片顯示,牙床骨嚴重破壞,留存牙周病牙齒希望渺小,只能先提供消炎消腫藥物治療。沒治療!小心牙床骨快速發炎流失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牙科郭佳維醫師說,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發炎的疾病,牙根和牙肉和牙床骨的局部發炎,常見有牙肉腫脹流血、牙齒搖晃等症狀,或出現咀嚼時牙齒酸軟咬合無力,無法咬硬物、食物無法嚼碎情形。而且,目前牙周病在台灣中老年人口比例高達90%,不容小覷。牙周病基礎治療可清除大部份牙菌斑牙結石、改善牙齦腫脹發炎、改善長期牙齦悶痛,若能維持良好有效潔牙習慣、長期定期回診追蹤治療,在接受牙周病基礎治療3到4週後,牙齦長期悶痛腫脹就可以明顯獲得緩解。定期回診追蹤 牙齦悶痛腫脹可緩解但此治療後併發症包括:牙齦萎縮、牙縫變大、牙根敏感。因為牙菌斑牙結石被徹底清除,所以牙齦會自行消腫,因此產生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冷熱敏感症狀,另外原本腫脹牙縫牙齦也會消腫,牙縫因此變大。牙根敏感症狀一般在治療完成後3到4週後逐漸改善,若敏感症狀沒有改善並且惡化,請儘快回診並接受去敏感治療。最後,郭醫師特別提醒,牙周病雖然是一種長期慢性牙齒疾病,是可以透過治療而改善急性、慢性症狀,病人若能長期定期回診追蹤治療,就可以防止牙周病持續惡化,避免牙齒不保的窘境。

每口咬30下、吃飯不配水 預防生活習慣病

每口咬30下、吃飯不配水 預防生活習慣病#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人傳統的米飯餐點可以均衡攝取米飯、味噌湯、魚和蔬菜,包含很多可以增加咀嚼次數的食物。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在吃大豆製品、海藻或根菜類等各式各樣的蔬菜。這類食材多半可以增加咀嚼次數。像羊栖菜、蓮藕、蘿蔔鹹菜、油炸豆腐、蘿蔔乾、炒牛蒡絲、魚乾和乾魷魚等,這類傳統平民食物富含纖維,可增加咀嚼次數。相反地,漢堡這類柔軟且可迅速食用的速食會降低咀嚼次數。比較兩者的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是1019次,而用餐時間是13分28秒,速食則是562次和8分27秒。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壓倒性較多。而且,就營養成分而言,米飯餐點的總卡路里數較低,蛋白質多而脂肪少,非常適合預防生活習慣病。中小學現在進行的「飲食教育」目的之一是透過飲食方式來保持健康。厚生勞動省正在推動「咀嚼30」運動(牙齒保健和飲食教育的檢討會),建議大家要確實咀嚼再吃下去。如果小時候就養成正確咀嚼的習慣,不但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對維持健康也有效。因此,建議要咀嚼30次。日本口腔衛生師會發表的「確實咀嚼十項目」如下,歸納出了咀嚼方式的重點。只要注意咀嚼方式即可,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保健方式。1)每一口都咀嚼三十次才吃下去。2)想要吞下去時,再咀嚼十次。3)要咬到食物的形狀消失。4)混合著唾液品嚐美味,然後才吞下去。5)不要用水幫助吞嚥。6)減少每一口的份量。7)吞下口中的食物之後,才將下一個食物放入口中。8)選擇有嚼勁的食材。9)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來。10)一邊享受對話,一邊吃。(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較於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較容易早產,而且容易生出低體重嬰兒。分娩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0週前後(最後一次月經的首日加280天)。若提早在22到36週之間生產,則視為早產。早產兒的出生體重若低於1000克,會較難存活。此外,早產兒容易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若有早產或者是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時,必須安置在保溫箱或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內,並限制和母親接觸,也無法直接哺餵母乳。雖然早產是迫於無奈,但還是儘可能避免。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沒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率是6%,相較於此,在懷孕期間牙周病惡化的孕婦,有43%的人早產。也就是說,有牙周病的孕婦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高了7倍。據說,飲酒會導致早產的機率增加三倍,相比之下,牙周病帶來的風險何其高。此外,根據其他研究,在早產孕婦的羊水中,發現了和口腔牙垢裡相同的細菌。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愈嚴重的人,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牙周病菌不只影響母體,可能會影響到胎兒。日本國內也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岡山大學研究所醫齒藥學總合研究科預防齒科學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針對203位孕婦進行調查。孕婦們在懷孕期間接受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有好轉的群組,生下的嬰兒體重平均是3997.3克,很接近平均體重;而牙周病未見改善的群組,嬰兒的體重平均是2776.5克,足足少了約兩百克。在懷孕第38週出生的嬰兒,大腿骨的長度較短,也就是有發育較慢的傾向。懷孕中的女性容易罹患牙周病或是牙周病容易惡化,這在牙科的臨床現場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原因是女性一旦懷孕,荷爾蒙會開始急劇變化,黃體素會減少。再來,因為孕吐等身體狀況的改變,唾液的酸度會變高,這樣的口腔環境容易引起蛀牙或牙周病。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牙齦腫脹的牙齦炎,也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孕婦在產檢時常被建議做口腔檢查,也是這個緣故。據推測,牙周病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子宮和胎盤,進而引起炎症,引發陣痛。另外,隨羊水而來的牙周病菌或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並妨礙胎兒發育。這也和生下低體重嬰兒有關。幾乎每個女性都知道,懷孕時要遠離菸酒,並注意飲食。同時,懷孕時也要治療蛀牙和牙周病,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道這項懷孕時的常識。(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研究:孕婦有牙周病 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狂增7倍

研究:孕婦有牙周病 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狂增7倍#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大家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你知道一口爛牙恐為健康亮紅燈嗎?目前美國有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病會影響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僅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另外對孕婦而言,恐危害自身健康,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且機率竟高出了近7倍。此外,懷孕時由於賀爾蒙變化,很多孕婦都有牙齦流血或腫痛的現象。根據《優活》曾報導,孕婦罹患牙周病可能不利懷孕,因為牙周病病菌引發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造成羊膜提早破裂而早產、嬰兒出生體重過低。早產及體重過低嬰兒的母親,通常比正常的母親有嚴重牙周病的比例更高。當心!抽菸喝酒恐加重病情原來不只錯誤的口腔照護會影響牙齒健康,許多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也都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像是吸菸、酗酒、精神緊張、無規律作息,專家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別等到病變侵入牙周纖維,導致發炎、化膿,牙齒鬆動甚至脱落時才開始重視,恐已成為無齒之徒。定期洗牙 減少發生率民眾平常該怎麼保護自己的牙齒,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生呢?美國醫師建議,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僅靠漱口和草率的刷牙是不能徹底清除的,必須通過洗牙去除,一般而言,1年到1.5年洗一次牙,若刷牙習慣不好或者容易長牙結石的人,則需半年洗一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