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中秋是集體腹瀉日?小心烤肉食安

中秋是集體腹瀉日?小心烤肉食安#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節是集體腹瀉日?根據衛生署公布集體中毒的統計指出,中秋節當週平均腹瀉急診比例均比前一週增加,顯示出中秋節烤肉活動和腹瀉案件恐有關聯!因此萬芳醫院舉辦健康講座提醒民眾中秋烤肉時,更應注意食物處理與保鮮,讓中秋佳節過得開心又健康。腹瀉人數多 恐是烤肉流程出包 往年統計指出,2009、2010及2011年中秋節當週平均腹瀉急診百分比分別為4.21%、5.05%和5.56%,均比當年中秋節前一週增的急診率增加;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姚振榮醫師表示,烤肉食材若保存不當、肉品沒有烤熟或生熟食未分開處理,容易感染各式病毒和細菌,造成腹瀉。姚醫師說明,中秋節不只是烤肉節,更是一年一度的集體腹瀉日,食材處理不當、未烤熟或生熟食交互汙染所造成常見感染源,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腸炎弧菌以及霍亂弧菌等,會造成腹痛、水瀉、頭痛、發燒和嘔吐的相關症狀。食材新鮮、處理得宜、避免交叉感染 中秋快樂又健康因此提醒民眾,烤肉前需將食材洗淨、肉品烤熟食用,減少食物中毒的機會,並將肉類、海鮮、蔬菜等分開處理、生熟食應區隔,降低食材交互汙染的機會;未使用完的食材也應冷藏保鮮處理,再次食用時充分高溫加熱,讓烤肉佳節吃的安全健康。若是不幸感染腸胃道細菌或病毒,務必盡快就醫,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電解質不足;除此之外,烤肉和烤肉醬多為高熱量和高鈉食品,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恐是一大負擔,應酌量攝取。

中秋烤肉小撇步 健康安全又有趣

中秋烤肉小撇步 健康安全又有趣#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月圓人團圓!中秋節即將來到,烤肉是大家歡慶節日的選擇之一,要如何享受健康烤肉的樂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幾個正確烤肉的方法,讓大家吃得安心、玩得開心。器具食材都需留心 烤肉健康又安心食管署表示,購買器具可注意以下幾要點,如購買烤肉架應選擇外觀良好,若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汙,則不要使用;民眾可選擇重複使用的環保餐具,並在挑選免洗餐具、竹籤等產品時,應選擇標示清楚且完整包裝的物品。烤肉過程更需留意,才能吃得健康、安全,如在使用鋁箔烤肉時,留意不讓酸性調味醬接觸鋁箔,可在食材燒烤完畢後再添加;較難烤熟的食材,可預先用蒸、煮或微波的方式,減少燒烤時間,而燒焦的食物應丟棄不食用,以免危害健康;勿過度高溫烹調含脂肪的食物,減少食物與火直接接觸的機會或避免油脂滴入炭火中,以策安全。避免樂極生悲 防食物中毒五原則同時小心食物中毒,謹遵五項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兼顧烤肉樂趣和健康;除了烤肉外,不忘多補充各類蔬菜或水果,增加纖維質並去油解膩。

花蓮縣某國中疑似食物中毒 衛生局密切追查中

花蓮縣某國中疑似食物中毒 衛生局密切追查中#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花蓮縣衛生局於今日下午接獲通報某國中有12名學生因身體不適就醫之情形後,衛生局立即派員至醫院及營養午餐供膳商做相關調查,以了解發病原因。花蓮縣已採集營養午餐留存檢體、相關人員手部檢體等共計4件,經衛生局查核營養午餐供膳商的現場作業環境及相關食材皆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範,而同樣供應的另外三所學校雖然無相關客訴情形發生,但衛生局仍持續監控觀察中。國軍花蓮總醫院已對發病學生採集嘔吐物5件,相關檢驗檢體已送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發病學生經醫院適當診察治療後,皆已陸續返家休養。衛生局及學校將持續監測疫情,並待檢驗報告出來後,再進一步釐清原因,並做後續處置。衛生局徐祥明局長表示,腸胃道感染疾病除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不潔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密切接觸或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接觸感染。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呼籲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腸胃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照片提供/花蓮縣衛生局)

鹽埕國小疑似食物中毒?未檢出中毒菌

鹽埕國小疑似食物中毒?未檢出中毒菌#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前高雄鹽埕國小和光榮國小師生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疑似食物中毒。衛生局食品衛生科抽驗了6項食物檢體,結果鹽埕國小營養午餐未檢出食品中毒菌。有關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於15日通報鹽埕國小師生4人腸胃不適案件,衛生局於當日下午至鹽埕國小抽驗前一日營養午餐法定留存食品檢體,依規定營養午餐檢體須於冰箱留存48小時。抽驗檢驗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結果為陰性,未檢出致病菌。1件患者糞便檢體和4件患者肛門檢體送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糞便檢體結果檢出諾羅病毒、其餘4件肛門檢體檢驗尚在進行檢驗中,有關本案仍須等其他人體檢體做綜合研判。正值冬天病毒季節盛行時期,各校務必做好衛生管理,衛生局也對該校針對餐飲環境衛生加強督導,並俟後續檢驗結果據以辦理。

爆發疑似食物中毒 衛生局持續監測中

爆發疑似食物中毒 衛生局持續監測中#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苗栗縣衛生局於凌晨接獲通知某大專院校,多名學生因上吐下瀉情形就醫,食品科立即派員到醫院關心並了解案情。今早疾病管制科也派員會同食品科前往學校做相關疫情調查,以了解發病原因,並採檢學校飲用水如:美食街廚房飲用水、宿舍蓄水塔用水及環境用水共計9件,經衛生局查核學校飲水機維護紀錄皆符合規範。醫院也對發病學生採集肛門檢體8件及人體新鮮糞便檢體1件,相關檢驗檢體皆已送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對於學校內攤商及鄰近攤商,衛生局已要求先行停業並提供漂白水進行消毒。發病學生經醫院適當診察治療後,皆已陸續返家休養。衛生局及學校將持續監測疫情,並待檢驗報告出來後,再進一步釐清原因,並做後續處置。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不潔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密切接觸或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衛生局呼籲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腹瀉最重要的措施。

新北爆疑似食物中毒 結果本週出爐

新北爆疑似食物中毒 結果本週出爐#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在5日早上11點接獲通報,指出有民眾4日分別於臺北市儷萊飯店食用自助式早餐及新北市萬里區美觀園海鮮餐廳食用午餐後,於下午3時起陸續有17位旅客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被送到花蓮門諾醫院急診。新北市衛生局立即要求餐廳停止供應餐點,並派員前往餐廳進行環境檢查及抽樣食餘檢體檢驗,以釐清可能發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最快下週四可以得知檢驗結果。新北市衛生局現場稽查美觀園海鮮餐廳時,發現作業區物品置放凌亂,食品器具與清潔用具未區隔,食材未有適當覆蓋及避免交叉汙染之措施等缺失,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複查合格後始得營業;並抽取鹽水沙蝦、清蒸鮮魚及滷肉飯等檢體回局檢驗,如果於食餘檢體中檢驗出病原菌的話,將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之罰鍰。衛生局呼籲,目前天氣仍屬炎熱,業者務必注意食材之驗收與衛生,製作過程中也要注意環境及人員衛生,如有預先製作之食材也要注意暫存的溫度,以確保產品衛生安全。(照片取自/新北市衛生局)

猛拉肚子真掃興!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

猛拉肚子真掃興!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年中秋節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都有明顯上昇的情形。根據統計,2009至2011年中秋節當週,週平均急診腹瀉就診百分比分別為4.21、5.05及5.56,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週增加,顯示民眾中秋節活動與腹瀉案件有密切關聯。此外,今年第35至38週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分別為 5.71、6.25、5.77及5.52;也較去年同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高。疾管局指出,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此外,生蠔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致病原而造成腹瀉。中秋節時應景烤肉,如果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置於低溫保存或未澈底烤熟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疾管局提醒民眾應注重食材衛生,並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減少腸道傳染病或群聚事件發生的風險。如有相關問題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一到,外食族三餐老是在外,對於外食的便當和餐廳衛生一定會別注意,但其實如果家裡的廚房不注意細節,可能會比餐廳更不安全。為預防食物中毒,先從廚房開始,從清洗、保存、用具、加熱,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台灣夏秋之際氣候悶熱,更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衛生署統計,7~9月為國內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以存在海鮮中的腸炎弧菌最多,佔68.2%,所以食物的清洗與保存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錯誤的清洗方式容易造成哪些食物中毒?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說,會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前兆為肚子脹氣、頭暈、想吐,嚴重造成腸胃炎。其實冰箱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溫床,冰箱不是萬能,有些細菌是在高溫下存活,也有細菌在低溫下繁殖的非常快,所以冰箱東西超過一週以上,不但不美味也可能吃了對健康有影響。而且無論是處理什麼肉,都必須先將血水洗掉,將水分吸乾,再放入冰箱。而肉再食用前先川燙是對的,若直接將生肉放進湯煮,血水會汙染湯,喝了容易拉肚子。食物解凍也是一大學問,陳醫師指出:食物從冰箱拿出來,會和袋子黏在一起,必須自然解凍10分鐘,讓食物與袋子分開之後,再以熱水川燙即可;但值得注意是「紅肉的魚類」反覆解凍溫度太高太久,小心組織胺中毒;組織胺常出現在鯖魚、鰹魚、鮪魚、旗魚、秋刀魚、沙丁魚、鬼頭刀等魚類。過去10年國內已有48起組織胺中毒事件,以旗魚居首,其次是鯖魚、鮪魚。因此紅肉的魚類若購買返家後若未立即料理,應低溫冷藏或冷凍,避免反覆冷凍、解凍。陳醫師也提醒,預防食物中毒的撇步,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徹底加熱:加熱食必須煮滾;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