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新北爆疑似食物中毒 結果本週出爐

新北爆疑似食物中毒 結果本週出爐#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在5日早上11點接獲通報,指出有民眾4日分別於臺北市儷萊飯店食用自助式早餐及新北市萬里區美觀園海鮮餐廳食用午餐後,於下午3時起陸續有17位旅客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被送到花蓮門諾醫院急診。新北市衛生局立即要求餐廳停止供應餐點,並派員前往餐廳進行環境檢查及抽樣食餘檢體檢驗,以釐清可能發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最快下週四可以得知檢驗結果。新北市衛生局現場稽查美觀園海鮮餐廳時,發現作業區物品置放凌亂,食品器具與清潔用具未區隔,食材未有適當覆蓋及避免交叉汙染之措施等缺失,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複查合格後始得營業;並抽取鹽水沙蝦、清蒸鮮魚及滷肉飯等檢體回局檢驗,如果於食餘檢體中檢驗出病原菌的話,將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600萬元以下之罰鍰。衛生局呼籲,目前天氣仍屬炎熱,業者務必注意食材之驗收與衛生,製作過程中也要注意環境及人員衛生,如有預先製作之食材也要注意暫存的溫度,以確保產品衛生安全。(照片取自/新北市衛生局)

猛拉肚子真掃興!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

猛拉肚子真掃興!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年中秋節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都有明顯上昇的情形。根據統計,2009至2011年中秋節當週,週平均急診腹瀉就診百分比分別為4.21、5.05及5.56,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週增加,顯示民眾中秋節活動與腹瀉案件有密切關聯。此外,今年第35至38週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分別為 5.71、6.25、5.77及5.52;也較去年同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高。疾管局指出,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此外,生蠔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致病原而造成腹瀉。中秋節時應景烤肉,如果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置於低溫保存或未澈底烤熟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疾管局提醒民眾應注重食材衛生,並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減少腸道傳染病或群聚事件發生的風險。如有相關問題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一到,外食族三餐老是在外,對於外食的便當和餐廳衛生一定會別注意,但其實如果家裡的廚房不注意細節,可能會比餐廳更不安全。為預防食物中毒,先從廚房開始,從清洗、保存、用具、加熱,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台灣夏秋之際氣候悶熱,更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衛生署統計,7~9月為國內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以存在海鮮中的腸炎弧菌最多,佔68.2%,所以食物的清洗與保存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錯誤的清洗方式容易造成哪些食物中毒?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說,會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前兆為肚子脹氣、頭暈、想吐,嚴重造成腸胃炎。其實冰箱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溫床,冰箱不是萬能,有些細菌是在高溫下存活,也有細菌在低溫下繁殖的非常快,所以冰箱東西超過一週以上,不但不美味也可能吃了對健康有影響。而且無論是處理什麼肉,都必須先將血水洗掉,將水分吸乾,再放入冰箱。而肉再食用前先川燙是對的,若直接將生肉放進湯煮,血水會汙染湯,喝了容易拉肚子。食物解凍也是一大學問,陳醫師指出:食物從冰箱拿出來,會和袋子黏在一起,必須自然解凍10分鐘,讓食物與袋子分開之後,再以熱水川燙即可;但值得注意是「紅肉的魚類」反覆解凍溫度太高太久,小心組織胺中毒;組織胺常出現在鯖魚、鰹魚、鮪魚、旗魚、秋刀魚、沙丁魚、鬼頭刀等魚類。過去10年國內已有48起組織胺中毒事件,以旗魚居首,其次是鯖魚、鮪魚。因此紅肉的魚類若購買返家後若未立即料理,應低溫冷藏或冷凍,避免反覆冷凍、解凍。陳醫師也提醒,預防食物中毒的撇步,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徹底加熱:加熱食必須煮滾;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

北海道食物中毒案 元兇泡菜我國未進口#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日本北海道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遭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型污染的醃白菜後發病,並已有七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應儘量避免生食及食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食物,加強飲用水的衛生,飯前如廁後應勤洗手,杜絕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風險。疾管局表示,日本北海道上百位民眾疑似食用札幌市「岩井食品」製造的醃白菜後集體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已造成七人死亡,多數為80歲以上安養院住民,其中僅一名為4歲女童。醃白菜經檢驗發現遭O157型大腸桿菌污染,判斷可能於製程中消毒不完全引起,該公司已全面回收於札幌市的商店街超市及旅館餐廳內販售的商品。對此,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未有輸銷我國之紀錄,請民眾勿恐慌。疾管局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存在於牛隻的腸道中,主要是吃到被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食物所傳染,最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未妥善殺菌的生牛奶或果汁所引起,亦可經由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美國曾發生因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另有多次的流行是由未經滅菌的牛奶所造成。歐洲地區曾於2011年5月至6月期間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經調查為食用受污染豆芽所引起。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腹瀉、腎衰竭、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等症狀。由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屬食因性感染之疾病,且可循糞口途徑引起人與人間之傳染,疾管局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方法,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或商務活動加強防範。疾管局建議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小心加熱處理食物,因此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煮熟,特別是食物中心部位。此外,避免飲用未經滅菌處理之生乳或果汁;煮熟之肉品,勿再接觸到盛裝生的肉品之容器或用具;加強飲用水的衛生,如注意儲水設施、水源是否遭受污染。處理食品及用餐前,手要清洗乾淨;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或患者後,必須使用肥皂洗手。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接觸史,作為醫師診治之參考,相關問題可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若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可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圖:造成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群聚食品中毒致死案之涉嫌食品─泡菜。(照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供)

預防食物中毒 遵循料理5撇步

預防食物中毒 遵循料理5撇步#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夏季,食品容易腐敗,因氣溫上升,有利各種微生物及細菌的繁殖,稍有不慎很容易就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宜蘭縣衛生局表示,宜蘭縣近年來食物中毒檢出之病原菌以腸炎弧菌居多,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次之;發生地點以餐廳及外燴為主,其次為出國旅遊、自宅烹調等。宜蘭縣衛生局特別提醒鄉親,預防食品中毒有「5撇步」,食物中毒不來找,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宜蘭縣衛生局劉建廷局長指出,民眾如果不慎發生食品中毒,請迅速至醫院就醫,並請保留剩餘的嫌疑食品密封冷藏,及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衛生局將啟動食品中毒機制進行相關調查,釐清原因,以保障民眾的飲食安全。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剛過,除了帶來豐沛雨量外,也造成山區土石流災情, 位處山區的花蓮,立即動員衛生局所有稽查員人力至各災區發送消毒物資並提醒鄉親多注意餐飲衛生等,也加強餐飲業者宣導,應注意颱風豪雨導致溫度濕度變化以及電力不穩等問題影響食品衛生,預防食物污染的食品中毒發生。因災後最常發生食品不新鮮、食用受污染食品而造成食品中毒事件,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呼籲鄉親,颱風過後應多加注意飲食衛生安全,如食物經泡水而有病原菌汙染之虞者應立即丟棄,最常發生原因是因食物放置於室溫下過久,未放入冰箱中保存及飲用未完全煮開的飲用水等,為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民眾仍需注意食物保存及加熱完全後才能食用。    花蓮縣衛生局也再度呼籲,民眾於颱風過後大家忙著清掃家園之際,飲食衛生務必落實「食品安全五要原則」: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並徹底清潔與消毒製備食物的場所及設備。二、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肉與海鮮應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三、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並多選用可去皮或易清洗的瓜果蔬菜。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或易腐爛之食品宜冷藏或不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避免溫度升高。颱風季節已來臨,不論民眾或餐飲業者,每人多一份留意,多一分安心,提早預防風災並注意食品衛生安全措施,將可平安健康度過颱風季節。

預防食物中毒 注意6大原則

預防食物中毒 注意6大原則#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艷陽高照,連日氣溫升高,依據統計5月至10月是食品中毒案件最常發生的時間,造成食品中毒主要病因物質有細菌、病毒、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組織胺,還有化學物質,例如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虛弱、血便或膿便等,但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依個案情況不同,產生不同中毒症狀及嚴重程度,嚴重者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不可不慎。要預防食品中毒,從你我的飲食衛生習慣注意起,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避免食品中毒的6大原則: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切勿直接接觸食品。2.要新鮮: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3.要清潔:食物應徹底清洗乾淨,調理及貯存場所、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4.要生熟食分開:廚房應備兩套刀和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5.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 細菌才容易被消滅,充分加熱可以殺死活的細菌,也可以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6.要注意保存溫度:低7℃以下可抑制細菌生長,-18℃以下不能繁殖,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

夏季慎防食物中毒 營養午餐抽檢過關

夏季慎防食物中毒 營養午餐抽檢過關#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學童的營養對成長發育很重要,為保障學童午餐衛生安全,嘉義市衛生局日前會同教育處抽檢嘉義市國中小學之生鮮蔬果、肉品及豆製食品等午餐食材抽驗,總計抽驗14件蔬果檢驗農藥殘留、10件肉品(豬肉、禽肉)檢驗磺胺劑等動物用藥殘留及6件豆製品檢驗過氧化氫、甲醛等食品添加物,結果全數合格。衛生局局長孫淑蓉表示,除將持續針對校園學童午餐食材進行稽查外,亦輔導校園食材供應業者落實源頭自主管理,包括應購買有經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或CAS認證、產銷履歷的畜禽肉、蔬果等,並向源頭廠商(如肉品市場、果菜市場或進口商)取得合格檢驗報告,及請食材供應商建立自行檢測機制、建立產品來源、流向紀錄等,及選擇具有良好信譽之商家產品購買,以確保校園學童飲食衛生安全。衛生局另提醒民眾,目前入夏酷暑高溫,微生物繁殖快,食品易腐敗變質,一旦不注意就容易發生食品中毒,故烹調及保存食物時應特別注意衛生,尤其是廚房環境設施衛生、個人衛生及食品原材料調理都要注意,食品放在42度C~65度C的室溫中超過4小時,經細菌污染就有可能發生食品中毒。因此食物的處理應以新鮮、清潔、迅速、儘快食用為原則,以防止食品中毒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