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下腹疼痛治不好 這「婦女病」害的

下腹疼痛治不好 這「婦女病」害的#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6歲的胡女士長年下腹痛,看遍泌尿科、腸胃科卻都未好轉。後求診於婦產科確診胡女士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發炎」。透過不含抗生素的藥物治療,解決困擾多年的疾病。醫師提醒,女性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常見反覆性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但常常沒被診斷出來,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至醫院做更詳細檢查。有凸起結節、一碰就痛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龐渂醛表示,女性的慢性下腹痛原因很多,預估超過一半的比例合併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單純性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臨床表現是內診檢查骨盆底肌肉筋膜時,會觸碰到「結節性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正常情況下的肌肉筋膜為軟質平滑,一旦有「結節性痛點」,會有0.5公分「凸起結節」,且一碰就痛,即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龐渂醛醫師表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會致命,卻會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無時無刻的反覆性下腹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表現、夫妻生活、情緒等。熱敷、泡澡可緩解症狀 避免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症常見於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婦女族群,例如理髮師、櫃姐等,因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造成慢性發炎;另外,生產撕裂傷、外傷等,會造成骨盆底肌肉功能失調與肌肉僵直,進而導致缺血、缺氧,長時間就形成「結節性痛點」 (MTrPs)。龐渂醛醫師也提醒,需要長期站立的婦女,平日可利用熱療緩解肌肉僵直症狀。或每天泡1至2次的熱水澡,症狀改善後可自行調整泡澡的頻率及次數。此外,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婦女朋友,則要避免一般常耳聞的凱格爾(Kegel’s)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以避免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惡化病症。

驚!12種最髒蔬果 這些都上榜

驚!12種最髒蔬果 這些都上榜#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盡量吃有機食物,食物裡的殺蟲劑、生長激素、抗生素害我們生病、肥胖。我知道現在景氣不好,但好消息是,你不見得什麼東西都要吃有機的。你應該拿錢優先購買的有機食物有:牛肉、奶製品、海洋捕撈的海鮮、薄皮蔬果。如果你每週買菜時,可以想辦法為有機食物多花20美元,我保證那對你的健康、體重會有很大的助益,最終也可以幫你省下很多錢。沒錯,現在多花一點,可以幫你以後節省很多,生病是很昂貴的,事實上,如今美國破產的最大原因就是生病。12種「最不淨」的蔬果,選購這12種食物時,只吃有機的:蘋果、甜桃、甜椒、桃子、西洋芹、梨子、櫻桃、馬鈴薯、葡萄(進口)、菠菜、萵苣、草莓。相反的,其他的蔬果比較少農藥殘留,你不需要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拿來買有機的。它們的皮較厚,或是有天然的防蟲效果,沒有化學殘留。你可能聽過的「15種潔淨蔬果」:蘆筍、芒果、酪梨、洋蔥、高麗菜、鳳梨、哈密瓜、甜洋蔥、玉米、豌豆、茄子、番薯、葡萄柚、西瓜奇、異果。如果你無法負擔,或買不到12種「最不淨」蔬果的有機版,就改吃潔淨的15種蔬果。例如,吃芒果,而不吃蘋果;吃葡萄柚,而不吃莓果。雖然上面的清單中沒寫到牛奶,如果你買不起有機牛奶,可以改喝椰奶或杏仁茶(裡面沒添加生長激素或抗生素)。(本文摘自/7天狠甩9公斤!全美第一健身女王教你打造最高效率的燃脂環境/柿子文化出版)

抗生素可治感冒?大錯特錯

抗生素可治感冒?大錯特錯#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醫師開「抗生素」,我應該服用嗎?一如前述,「藥物不會治病」。然而,抗生素屬於其中少數的例外。抗生素具有20世紀最重要發明之稱,被冠上「神藥」、「救世主」等名號,是拯救世上無數生命的神奇藥物。抗生素主要是以微生物產生的物質製造,用以抑制細菌繁殖,撲殺細菌的藥品。近年日本多稱其為「抗菌藥」。抗生素對治療細菌性傳染病發揮極大作用人類最早研發出來的抗生素是由英國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於1928年自青黴菌身上發現的「盤尼西林」。在此之後各式各樣的抗生素誕生,在治療細菌性傳染病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世界上所有人都受到抗生素的恩澤。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排名第一的國民死亡原因是肺結核,然後是肺炎、支氣管炎、腦血管病變、腸胃炎等;其他有腦膜炎、腦炎、梅毒、腳氣病、缺乏營養、麻疹、破傷風、盲腸炎、百日咳……這些疾病都造成許多國家的高死亡率。用藥錯誤恐讓療效被加以濫用當時世界各地,處於一個營養攝取和公共衛生習慣都相當匱乏的時代。一旦傳染病開始流行,轉眼就會大肆散布,產生大量的死亡人口。在當時,傳染病是令人畏懼而致命的。在這樣的威脅當中,抗生素可說是人類的救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類使用這種救命藥物的方法錯誤。因為抗生素強大的療效而加以濫用。抗生素對於細菌性傳染病有強大的抑制作用,但只對細菌感染的疾病有效。而感冒雖然也是一種傳染病,但病因卻是由病毒引起。對於病毒性的傳染病,抗生素無能為力。然而,世界的幾個先進國家卻過度仰賴抗生素的威力,即使感冒也為病患開抗生素作為處方,並且持續了相當長的時期。—結果呢?世界上開始出現抗生素無法抑制的超級細菌。細菌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若是遭受嚴苛的環境威脅,會衍生足以與這種威脅對抗的力量。法國是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法國,醫生面對病患,輕則感冒、中耳炎,重則擴及肺炎等,凡是傳染病都會投以抗生素作為醫療處方。而抗生素的濫用也造成法國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的病例激增。人類醫學面對病患感染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在抗生素不管用的情況下,只能把患者的生死託付給病患自己的免疫力。而這樣的情況絕不只限於法國。根據估計,歐盟每年死於超級細菌的死亡人數超過2萬5千人。有鑑於這樣的情況,法國自2002年起的5年間,採取「反省作法」:以高頻率的電視廣告播放方式提醒民眾思考「如果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這樣我們真的還需要醫生嗎?」全力展開抑制抗生素濫用的人民啟蒙教育。飼料添加抗生素可預防家畜感染病菌另外,原本歐盟長期習慣在畜牧業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於2006年開始禁止這種情況。畜牧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慣,是因為飼料添加抗生素可以預防家畜感染病菌,還能促進家畜生長。抗生素會撲滅家畜腸道內的壞菌,提高營養吸收效率,讓家畜提早宰收。最後,法國抑制抗生素濫用的宣導策略成功削減了26‧5%的抗生素使用量。至於日本抗生素的使用狀況—日本醫療界的濫用抗生素自始至終沒有停止。直到現在,一般民眾因感冒到醫院就診時仍會拿到醫生的抗生素醫療處方。另外,日本畜牧業的抗生素使用更是先進國家的兩倍以上。其中包括我們每天吃的豬肉、牛肉和雞肉。這也是培養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溫床。抗生素抑制感冒缺乏科學根據在日本,部分媒體推估國內每年因感染超級細菌而死亡的人數恐怕有2萬人之譜,但卻從沒有在新聞節目中大肆報導過。藥物是一把雙面刃;有能在病痛中發揮強大威力的「神藥」,同樣有誤用時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惡魔之藥」。藥物該如何使用,全都掌控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先進國家之中,恐怕只有日本會對感冒患者開抗生素處方。那麼,為何日本與歐美國家背其道而馳,不願對抗生素濫用的情況懸崖勒馬呢?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都還可以聽到使用抗生素防堵肺炎、支氣管炎等感冒病變的說法。但事實上,以抗生素抑制感冒病變的效用,非常缺乏實質的科學根據。丟棄藥物的狀況在日本最嚴重另外,有些醫師為了讓病患安心而開抗生素當作安慰劑,這只有在醫療費用便宜的日本才有辦法做到。醫師開藥給病患,病患沒有吃,最後丟棄藥物,這個情況在日本最嚴重。根據2014年製藥產業公布的數據統計,遭到丟棄的藥品金額大約是4百億日圓;就整個處方藥市場的規模約10兆日圓的總額來看,這看似只佔了所有售出藥品的0.4%而已。但民眾實際領用而丟棄的藥品應該有20~30%。在民生醫療支出高漲進而成為社會問題的情況下,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相當於1年有2~3兆日圓被扔進了垃圾桶。這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日本人一樣這麼喜歡吃藥,又對藥物如此缺乏警覺。在整個社會醫療支出同樣龐大的美國,醫生不會給感冒患者開抗生素;歐美國家醫院面對前來求診的病患基本的處置方式都是「只開一種藥品」。但反觀日本,一名病患求診時得到超過5種藥劑作為處方的情況比比皆是;日本醫師面對年齡超過75歲,就醫時部分負擔費用只需要1成的高齡患者,更是經常在處方中開超過10劑的藥物。在一部英文醫療保健暢銷書《醫生的心得集》(A Little book of doctors' rules/ Clifton K. Meador/ Hanley & Belfus, Inc.)中提到:「一次服用4種藥物的病患有醫學知識匱乏的危險」、「1次服用的藥物數量增加,副作用帶來的風險亦會大幅提高」……顯示藥物濫用會危害人們的健康,並且會造成整個國家的不幸。這點還盼望大家都能理解。(本文摘自/正確吃藥,病才會好/世茂出版)

嬰兒鮮紅血便半年 竟是腸胃道潰瘍

嬰兒鮮紅血便半年 竟是腸胃道潰瘍#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小妹6個月大時出現腹瀉及發燒的情形,糞便有鮮紅色血絲與黏液,醫師初步診斷為感染性腸胃炎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持續半年未好轉。1歲3個月時安排檢查,醫師發現陳小妹消化道有嚴重潰瘍情形,經大腸切片檢查確診為克隆氏症。好發年齡11至12歲 近年來兒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腸胃科醫師李致任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反覆發炎性腸道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兒童好發年齡介於11至12歲,但近年來兒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疾病發生受基因遺傳、腸道細菌與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嬰兒時期的發生較常與遺傳基因有關。克隆氏症會侵犯口腔至肛門之消化道各部位,產生炎症反應,其中以大小腸潰瘍最多,疾病的表現方式有發燒、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等情況。病患除了腸胃道的症狀,可能還會出現貧血、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眼睛葡萄膜炎等症狀。無根治方法 可嘗試完全元素飲食及低渣飲食李致任醫師表示,克隆氏症無根治方法,必須長期配合兒童腸胃科醫師追蹤治療。診斷初期醫師會嘗試完全元素飲食及低渣飲食做為治療基礎,待病況穩定,即可回復正常飲食。初期克隆氏症的表現症狀與腸胃炎類似,但李致任醫師提醒,一般急性腹瀉會在1至2個星期得到緩解,若腹瀉超過2星期就要盡快就診找尋病因。父母應該要觀察孩子的糞便型態、若有血便情形,也要觀察糞便中血液的顏色,告知醫師判斷。發生任何異狀皆必須盡快就醫,及早診斷才能控制病情。

吞口水會痛 竟是不認真吃藥害的!

吞口水會痛 竟是不認真吃藥害的!#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9歲女性患者因發燒、左側臉部與脖子發熱紅腫,服用抗生素仍無法緩解,接受住家附近的診所治療,10天後症狀卻不見改善,吞口水會痛但不至吞嚥困難,仍疼痛難耐。醫師表示可能是抗生素濫用,或病人隨便停藥、不按時服用,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加,造成一般細菌感染卻不易治療,若是細菌擴散到縱膈腔,死亡率將達8成以上。腫瘤大小3×5公分 有明顯壓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陳忠雄表示,該患者左側頸部的腫大清楚可見,局部明顯有壓痛,頸部腫脹處邊緣不甚明顯,腫脹處表面皮膚完整無泛紅腫脹,目測腫脹大小至少3×5公分。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左側頸部有一個巨大膿瘍,經手術切開引流排膿,同時採用抗生素治療後,患者已順利康復出院。喉嚨痛、脖子腫痛、吞嚥困難陳忠雄主任指出,深頸部感染的患者剛開始會出現喉嚨痛、脖子腫痛、吞嚥困難等症狀,且隨著侵犯的部位不同,也會引起不一樣的症狀,如口咽部感染,細菌侵犯至側咽、後咽、前脊椎及頸部筋膜層構成的空間,此時會有頸部腫脹、疼痛、發燒、發聲困難、吞嚥疼痛或呼吸窘迫,需慎防擴張至感染性血栓、心內膜炎、縱膈腔、胸腔等致命併發症。其中若感染擴散到縱膈腔,死亡率將達8成以上。在治療方面,會先給予抗生素,口服抗生素為扁桃腺週圍膿瘍感染的第一線選擇,抗生素治療大多數預後良好,只有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者,在頭頸部影像檢查(contract-CT scan)後輔以空針抽吸或開刀引流。深頸部感染可能源自於隨便停藥陳忠雄主任強調,深頸部感染是一種危及性命的頭頸部急症,近年有增加的趨勢,可能是抗生素濫用,或病人隨便停藥、不按時服用,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加,致使一般細菌感染不易治療,而造成嚴重的深頸部感染;患者潛在因子以糖尿病佔最多,其次為肝硬化、臥床等,上呼吸道感染及齒源性問題,則是最常見的致病因素。  

醫訊/正確使用抗生素

醫訊/正確使用抗生素#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抗生素是幫助人類對抗細菌入侵身體的最佳武器,過度濫用卻讓細菌大軍「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帶來了身體產生抗藥性與污染環境的可怕後果。為了讓民眾對抗生素有更深入的了解,本堂課藥師翁語伶將告訴您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正確使用抗生素時間:106年3月23日(四)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預防陰道感染 醫:補充乳酸菌株可協助

預防陰道感染 醫:補充乳酸菌株可協助#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陰道炎是一種女性常見的病症,近年來使用乳酸菌預防以及改善相關症狀的女性逐漸增加。國際臨床研究的期刊確實發現一些特定的乳酸菌株具有改善陰道炎症狀的幫助,經口服後可定殖於女性陰道中,維持女性陰道正常菌群,減少反覆感染的情況發生。國內也有臨床研究證實,特殊女性乳酸菌株除了可改善乙型鏈球菌感染外,也可恢復陰道中正常的微生態。感冒又陰道感染 抗生素、乳酸菌怎麼吃?民眾在使用乳酸菌時,也有幾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同時也可以服用抗生素嗎?抗生素不會殺死乳酸菌嗎?婦產科專科醫師李佳珩表示,在門診時也有發現一些婦女朋友們因為感冒、生病時需要口服抗生素,常擔心同時使用乳酸菌效果是否因此會大打折扣?根據臨床文獻顯示,口服抗生素一小時後再使用乳酸菌並不會使效果受到影響。也有研究發現,特定女性乳酸菌株可以使致病菌的抗藥性降低,而提升抗生素的治療效果。該研究團隊也同時觀察到可增加陰道中乳酸菌的數量,形成pH3.8~4.5的弱酸環境而改變陰道微生態,進而降低反覆陰道炎發生的機率。因此,使用特定女性乳酸菌株來預防或改善陰道感染症狀的同時,並不需要擔心抗生素的影響。市售乳酸菌飲品可改善陰道炎狀況?一般的女性病患常以為飲用優酪乳可改善陰道炎,李佳珩醫師補充,市面上相關產品皆以腸胃型乳酸菌株為主,並無臨床證明可改善陰道炎相關的療效,因此讓婦女朋友們常常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挑選。且在臨床上有相關佐證的女性乳酸菌株產品較不常見,還是需聽從專業醫師及藥師的建議做選擇。 平時無發炎徵狀也可適當補充女性乳酸菌株預防陰道炎,一旦有病徵出現,建議盡快向醫師諮詢,才不會使情況惡化。

常用抗生素 恐致糖尿病上身!

常用抗生素 恐致糖尿病上身!#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若頻繁接受抗生素治療,很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相當於孩童接受中耳炎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 抗生素可能影響胰島細胞發炎反應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轉譯醫學與微生物學教授馬汀.布拉瑟表示,研究顯示,老鼠經過3個抗生素療程後,第一型糖尿病發生機率大幅上升。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為常見兒童、青少年內分泌疾病,每年10萬人中約有1.5人發病,盛行率約千分之0.5,第一型糖尿病人數估計約有1到2萬人。改變腸道生態 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布拉瑟解釋,抗生素會改變腸道細菌生態,這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免疫細胞T細胞出現變化,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專門負責製造胰島素,而這些改變可能導致胰島細胞發炎反應加劇,增加第一型糖尿病風險。布拉瑟指出,過去有其他研究發現,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的小孩,腸道細菌生態往往與健康小孩不太一樣。不過這項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還需要做更多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以10歲兒童來說 平均接受10項療程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是要家長、醫師完全避用抗生素,而是要家長最好和醫師討論一下,以了解小孩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何時使用較恰當。 布拉瑟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人數每20到25年就翻倍成長,患者人數增加之快,不太可能是基因改變造成,觀察一些其他因素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孩使用抗生素情況也變得非常普遍,以10歲兒童來說,平均都曾接受10項抗生素療程,或許兩者有些關連性。接受抗生素治療的老鼠 罹病風險2倍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2組,1組老鼠在3個不同時間點接受低劑量抗生素治療,另1組老鼠則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研究中所使用的老鼠相當於6個月大到1歲大嬰兒,結果顯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老鼠較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罹病風險為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老鼠的2倍之多。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8月22日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