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

家中長輩是失智,還是憂鬱症?家屬必知「1表」評估:這5點差很多

家中長輩是失智,還是憂鬱症?家屬必知「1表」評估:這5點差很多#妄想

很多人會覺得失智症的症狀只與記憶及認知相關,但實際上,失智症的症狀非常多的樣貌,這些症狀,一般醫學上稱為失智症的行為精神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這邊要特別強調,這些症狀雖然不是每個失智症的患者都會發生,但了解這個症狀的類別、特性以及如何預防,可以協助照顧者在患者真的發生的時候,不會手忙腳亂。

是恐懼、焦慮或妄想?心理治療師教你辨認心中莫名不安是哪一種

是恐懼、焦慮或妄想?心理治療師教你辨認心中莫名不安是哪一種#妄想

是否曾被說過膽小,或是自覺容易緊張兮兮,雖然這些表現都是來於心理壓力,但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在《當恐懼遇見愛》書中卻告訴讀者,恐懼與焦慮,兩者很不一樣。適當的恐懼其實有助於人類學習,適應外在環境,但演變成神經質的恐懼、焦慮,甚至是恐懼症,放任無力感壓垮自己,嚴重會影響身體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思覺失調不按時服藥 幻聽、妄想恐加劇

思覺失調不按時服藥 幻聽、妄想恐加劇#妄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40歲的王先生長期因人際關係敏感,無法維持穩定工作,逐漸退縮在家且會自言自語,家人帶他就醫後,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但他缺乏病識感,經常不願意服藥,造成幻聽、妄想症狀加劇,甚至攻擊家人,某次外出時因幻聽跑到外縣市,因行跡詭異、言談鬆散而被強制送醫,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才逐漸穩定,醫師考量他服藥遵囑性不佳,將藥物轉換為長效型針劑,目前穩定在門診追蹤治療。多在20~30歲發病 憂鬱、人際退縮是早期症狀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劉子瑜表示,「思覺失調症」就是過去所稱的「精神分裂症」,常見的症狀有幻聽、妄想、思考混亂、混亂或僵直行為以及負性症狀如少話、少社交、做事無動機、自我照顧能力差等。患者多在20~30歲時發病,但也有不少人更早或更晚發病。在發病前患者經常會出現前驅症狀,如憂鬱、人際退縮、認知能力變差等,周遭的人可能開始感覺到患者變的怪怪的,而發病後患者可能會有幻聽、妄想等急性期症狀,一般也最有可能在這時被帶來就醫。若未規則服藥,患者可能會經歷數次的急性期發作,使得症狀愈來愈嚴重、能力愈來愈退化;若能及時且穩定的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可以穩定工作或維持日常生活。長效針劑每隔數周或數月注射 可維持病況穩定近年台灣發生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有關的刑事案件,讓部分民眾誤以為思覺失調症患者都很危險,讓部分患者不敢就醫,然而根據研究,思覺失調症患者犯下重刑的比率並不比一般族群高。也有部分民眾認為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強、成癮性高,而排斥使用藥物。劉子瑜表示,目前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不僅療效佳,副作用也大幅減少,只要遵照醫師指示,並沒有成癮的問題。另外,近年來也有數種長效針劑上市,抗拒服藥或容易忘記、不方便服藥的患者,只要每隔數周、甚至數個月注射一次針劑,即可維持病況穩定。劉子瑜提醒,除了思覺失調症,憂鬱、焦慮、失眠也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有需要時都可尋求醫療協助,另外像是兒童的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老年人的失智伴隨行為問題等,也都可以透過精神醫療得到幫助。

媽媽懷疑飯菜被下毒 如何與失智者相處?

媽媽懷疑飯菜被下毒 如何與失智者相處?#妄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失智症的黃媽媽,一直由二女兒美琪與外籍看護一同照顧,但最近病情惡化了。美琪帶著媽媽來接受失智評估,對臨床心理師訴說媽媽一些怪異舉動,例如懷疑有人闖進家裡偷錢(事實上是黃媽媽忘記將錢藏哪裡)、認為看護會下毒所以要求美琪煮飯、看到已經去世的親人並和他說話……美琪認為媽媽沉溺在幻想中,因此需要有人告訴她實情。無奈黃媽媽卻因此經常和美琪爭執,搞得美琪不知要如何是好。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說,一般人對失智症長者的印象,大都是記憶力變差。其實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疾病,隨著萎縮、退化,也會出現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例如:多疑、妄想、幻覺。這類精神症狀發生頻率在10~70%,會隨著失智症種類而不同。以下針對這幾種常見精神症狀做說明,及家屬可以如何因應。1.多疑所謂的「多疑」,是指懷疑他人的程度超過合理範圍。長者的「多疑」通常與其記憶力不佳有關,而且記憶力越差,情況就越惡化。常見的多疑種類有︰懷疑東西被某人偷了、懷疑兒女帶他來住院是要謀奪家產、無法記住醫護人員而懷疑他們是騙子。有時候長者的多疑來自於對自己日漸衰弱的不安全感,擔心自己受騙,因此對於周遭人都採取防衛態度。高振傑建議,倘若長者對家屬起疑心而不配合或敵視家人,可以試著用一些方式讓長者了解家屬是關心他們的,例如找一些舊照片敘舊,讓長者回憶起和家人過去的相處,適時給長者溫柔的撫摸或擁抱,這樣較能讓長者感受到安全感。2.妄想所謂的「妄想」,就是沒有的事,但是長者卻堅信不移。比起「多疑」,「妄想」的固執程度、怪異程度更高。常見的妄想有:被偷妄想(兒子偷存摺)、被害妄想(媳婦在煮的菜下毒)、嫉妒妄想(老公跟外籍看護偷情)、奇特妄想(電視會播出腦內想法)。針對有妄想症狀的長者,最重要的是別與其爭辯,試著順著妄想來達到家屬的目的。舉例來說:長者認為自己被兒子陷害,所以不願意就醫。此時可以安排與長者關係較好,且非妄想對象的家屬來勸說,向長者表示為了反擊兒子的陷害,所以要去醫院證明自己的清白,亦即藉由順勢而為的說詞來讓長者達到就醫目的。3.幻覺所謂的「幻覺」,是指沒有真實的刺激產生卻有此種知覺。例如:視幻覺(看到過世的母親跟自己揮手)、聽幻覺(聽到觀音菩薩向自己說法)。通常有幻覺症狀不太造成干擾,但可能會造成長者的危險,例如看到窗外有人對長者揮手,長者沒想到所在地是三樓就靠過去,以致差點跌出窗外。對此,家屬可以和長者談談他們的幻覺,問問那些幻覺給長者什麼樣的感受(例如可怕的或是懷念),適時地給予安撫或支持,向長者表示若看到誰而想要打招呼都要讓家屬陪著一起去,以免發生危險。高振傑指出,失智症是一種持續性衰退的疾病,對於失智者的精神症狀,不要直接修正長者行為,代之以正向的鼓勵或包容的支持,讓長者得與自身、家庭共處。

55歲男疑妻出軌 早發性失智惹禍

55歲男疑妻出軌 早發性失智惹禍#妄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恩愛了快30年,近來爸爸不斷懷疑媽媽外遇,吵到快離婚了!」陳小姐的爸爸55歲,近幾個月來老是懷疑媽媽有「小王」,叫媽媽去死,媽媽不甘心被誣賴,氣到要離婚。精神科醫師指出,陳姓男子是早發性失智合併嫉妒妄想,必須透過藥物及家人支持重整家庭。 陳小姐的父母結縭30年,一直很恩愛,她出嫁後也很放心娘家,不料,這一年來爸爸變得煩躁不安、易怒,不喜歡社交活動,提早退休後窩在家裡;媽媽白天要工作,還有其他社交活動,爸爸對媽媽屢有抱怨沒有按時下班返家,媽媽不想理他,近幾個月爸爸變本加厲,竟然懷疑媽媽外面有「小王」,自己的結婚戒指丟了,也誣賴是媽媽送給「小王」,情緒動輒失控,一再以言語暴力要媽媽去死,指責媽媽萬死也不足以謝罪,媽媽無法再忍受,氣到要離婚。 失智合併妄想 懷疑身邊人偷東西最常見陳家兒女看到父母吵到要離婚,硬拖著爸爸就醫,醫師發現陳男的記憶力已達失智程度,並合併嫉妒妄想,兒女們瞠目結舌,他們認為爸爸才55歲怎麼可能失智?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失智症大部分發生在65歲之後,年齡越大比例越高,在65歲之前便已發病,稱之為早發性失智症,和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並不常見。 陳羿行指出,失智症者因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對人的辨識也會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造成妄想等問題。失智合併妄想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被偷竊的妄想,懷疑東西被身邊的人偷走,其實是失智者忘記東西放哪裡;其次是被害妄想,懷疑被下毒或被監視,沒有安全感。 嫉妒妄想 若嚴重到毆打伴侶需住院治療懷疑另一半不忠的情況稱之為嫉妒妄想,通常是長期酒癮造成性功能障礙,與配偶伴侶性事不和諧,對伴侶產生懷疑,那是一種酒精性精神病,而失智症也可能併發嫉妒妄想,陳男的情況就屬這種。陳男沒有暴力傾向,經由藥物治療,穩定其情緒,而臨床上還有些個案更嚴重,懷疑另一半外遇並習慣毆打對方,這種個案就必須住院治療。 陳羿行表示,一般而言,安享天年的老年人失智妄想,家人比較能接受,如果是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由於年紀較輕,行動通常自如,有的還是家計主要來源,家人通常都無法接受,整個家庭生活層面會受到嚴重衝擊。 陳羿行強調,這類個案除了透過精神穩定的藥物去改善妄想情況,修補伴侶關係,也需要重整支持系統,家人要叮囑用藥,多加關心陪伴,家人也應為患者辦理重大傷病卡,減免醫療費用及身心障礙鑑定以取得社會資源。 國健署建議,預防或延緩失智症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要預防三高、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 

思覺失調症 是年輕人的癡呆症?

思覺失調症 是年輕人的癡呆症?#妄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妄想、幻聽、幻覺的「思覺失調症」,早期被形容是「年輕人的癡呆症」,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門診主任周少華表示,這樣的疾病,是因大腦神經化學物質分泌失衡所致,呼籲家長多關心子女的日常言行表現及自我照顧能力。某女大學生在大二發病時,認為同學都怪怪的,竟然都「知道」她在想什麼,大家都針對她指指點點,更感覺到身邊有音波和電波一直干擾她,對她說「妳不要出門,一出門人家都知道妳在想什麼。」因而不想到校,將自己封閉在家裡房間。由於該患者的雙親都屬於早出晚歸的生意人,並未察覺女兒未上學情形,直到學校通知女兒未參加期末考,才驚覺女兒整天躲在房裡,呆頭呆腦若有所思,不想梳理也不想洗澡,等到家人都睡覺後才走出房間找東西吃,以為女兒卡到什麼不好的東西,四處到廟裡拜拜解厄。後來到院檢查,確診罹患妄想、幻聽、幻覺「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 可透過藥物控制思覺失調症好發於15歲到35歲的年輕人,男女比率差不多,主要是大腦神經化學物質分泌失衡所致,有可能是遺傳基因造成,醫學文獻統計,父母親有一人有此病史,遺傳的機率有10%,如果沒有遺傳因子,一般的盛行率約1%。思覺失調的年輕人,早期被形容是「年輕人的癡呆症」,目前已有藥物可控制,但需像治療慢性病一樣長期規則服藥,如擅自停藥有可能復發。在穩定治療後可接受各樣生活技能的訓練,透過音樂、園藝、運動、生活、工作等訓練,協助病患提升自我功能、獨立生活、回歸社會。此外,周少華呼籲家長應對子女的行為舉止、言語表達、自我照顧能力及就學情形,要多加注意,發現有所異樣,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診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