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奇異果了解有多少?奇異果號稱水果界的「維他命C之王」,富含大量維他命C、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僅美膚、抗氧化、減肥、通便、助眠,還能提升免疫力,也是許多營養師推薦必吃的水果。《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營養師孫語霙分享「奇異果令人意外的10件事」,讓你增加奇異果的奇怪知識!
你對奇異果了解有多少?奇異果號稱水果界的「維他命C之王」,富含大量維他命C、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僅美膚、抗氧化、減肥、通便、助眠,還能提升免疫力,也是許多營養師推薦必吃的水果。《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營養師孫語霙分享「奇異果令人意外的10件事」,讓你增加奇異果的奇怪知識!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是傳統重要節日,由於有「普渡」之意,不少民眾更會準備豐富供品來祭拜,不過隨著健康觀念提升,傳統滿桌的三牲四果或者餅乾零食罐頭的準備也有了轉變;透過生鮮類蔬菜水果替代供品,更是符合環保與健康意識的好選擇。 陳怡婷營養師表示,以往供品因為要「澎湃」,民眾都會習慣買大包裝的餅乾零食,但這些零食往往含高精緻糖、高油、高鈉等,也有不少添加劑,攝取過量恐怕對健康產生問題;特別是酥餅或是夾心類,小小一包份量一口接一口恐怕熱量跟糖量都爆表。 1湯匙果乾竟等於一碗8分滿水果,糖份恐攝取過量 另外像是蜜餞等醃漬類,也是營養師認為較NG的零食,主要是因為添加劑、色素跟糖份都較多,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有時民眾會以為果乾類是比較健康的零食,但事實上1湯匙的果乾等於一碗8分滿的水果,通常就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若有些添加物過多的果乾其實也不健康。 陳怡婷營養師強調,普渡的食品通常會全家一起吃,如果是糕點、零食、加工食品或是罐頭,家裡有長輩、小孩吃多了可能就會有熱量過多或營養不均的問題,即便是可以保存較久的罐頭,也會有鈉含量過多的狀況,吃太多更可能造成三高風險。 要選擇適合全家的供品又能達到祭拜心意,陳怡婷營養師建議可以針對家中不同族群來思考,若是家裡有兒童,需要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鈣質等,可多選擇天然水果像是橘子、奇異果、藍莓、火龍果都很好,零食以無添加堅果或者烘烤類黑豆、黃豆來替代高糖零食,未精緻澱粉像是選擇全麥麵包、燕麥片等,蛋白質可以選擇保久乳、豆漿等也都不錯。 至於成年人的需求是在於維持營養以及避免慢性病,水果類像是蘋果、奇異果,零食像是黑巧克力、穀物棒是較佳選擇,非油炸烘烤的天然無添加的蔬菜水果乾、原味海苔、蒟蒻乾等,飲品則多挑綠茶、黑咖啡無糖類等是比較健康取向的。 另外若是家中有長輩更要多注意骨骼健康與肌少症問題,建議多選高鈣、蛋白質食物像是高鈣豆漿、保久乳,罐頭類也盡量多選有蛋白質含量像是水煮鮪魚等,若有消化系統較弱、牙口不好的狀況,口感較軟、好入口的如木瓜、奇異果也很適合高齡長者。 奇異果諧音「吉利」兼具高營養密度特色受歡迎 由於現代人糖尿病、三高等族群比例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挑選食物的重要原則是選原型食材以及少油炸、少添加物,因此以水果類或是無添加的蔬果乾、綜合堅果為佳,像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是全家大小都能吃的方便水果,奇異果則是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除了有助於消化,且屬於低GI值水果,對血糖控制有益,加上奇異果本身就是屬於高鉀類水果,不僅能夠消水腫,對高血壓患者也適合,另外像是藍莓抗氧化能力強,也有助於調節血壓和改善血脂。 陳怡婷營養師也另外分享了營養密度的概念,高營養密度食物在相對較少的熱量中,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以奇異果來說,不僅是符合高營養密度食物的定義外,奇異果的諧音「吉利」,也符合中元節想要呈現傳達的意涵,實際上可以帶給家中不同年齡層的成員所需要的營養素。 舉例黃金奇異果,具有高維生素C含量,每100公克就有約160毫克的維生素C;綠奇異果則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有約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指出腸胃道消化的困擾可以說是不分年齡層共通的問題,綠奇異果的高膳食纖維與奇異果酵素,能夠幫助全家大小調節消化道機能,不要僅是靠保健食品的單一的補充,從天然水果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也非常好。不只如此,奇異果因為含有多酚類植化素,更能幫助提高抗氧化效果,全家大小都很適合。 不過還是要提醒,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水果類就要注意份量攝取不宜過多,建議可以挑選低GI的水果,如奇異果,綠奇異果及黃金奇異果的升糖指數僅51及48,建議可以在早餐或早餐後加入一顆奇異果取代高GI水果,或是取代點心,含豐富纖維可幫助穩定血糖,適合需要控糖的人食用。 陳怡婷營養師也呼籲,夏天較容易有食物保存問題,如果生鮮蔬果類3~5天吃完可放常溫,但如果較久就要提早放冰箱,如果是零食類也建議購買小包裝類別像是堅果類就很不錯,也能避免攝取過量與食物變質問題。
連日高溫不僅熱,加上午後雷陣雨的環境濕悶,讓腸胃敏感的人實在受不了,不是吃不下就是消化不良;營養師表示,透過早餐調整營養配置,把蔬果放到早上吃,不僅可以透過選對好食物改善腸胃不適,也讓一天充滿活力。 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夏天確實讓人明顯感覺到食慾不振也消化不好,腸胃敏感的族群不少人近期都有腹脹、腹瀉情況發生,加上高濕環境容易讓食物變質,發生腸道感染的機率也變高。另一方面,夏天民眾更愛手搖飲或偏好重口味食物,這些也讓腸胃不良的情況更明顯。 應多吃排水分、富含膳食纖維蔬果 張語希營養師建議,夏天要維持腸胃道健康,除了要注意食物不要放置常溫太久,尤其是中午便當要盡快吃完外,濕氣加上高溫也建議要多攝取清熱解暑、促進腸胃功能的蔬菜,像是冬瓜、苦瓜、山藥等,冬瓜富含食物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也助於排去體內多餘水份;苦瓜富含苦瓜素,能幫助消化液分泌;山藥健脾養胃,幫助調理腸胃、預防便秘。 另一方面由於炎夏濕氣重,張語希營養師更強調鉀離子的重要性,鉀離子是重要的電解質,為體內水份平衡的關鍵,高鉀水果有像是奇異果、香蕉、酪梨等,尤其是綠奇異果,每100大卡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17 種營養素,不僅高鉀含量,也富含膳食纖維、奇異酵素、維生素C等,是屬於高營養密度的水果。特別是奇異酵素能增進胃部和小腸內蛋白質的消化,讓身體更快完整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如果吃了牛排或燒烤大餐等肉類較多的餐點,更適合補充綠奇異果。 促進腸胃健康選擇「低腹敏」食物更關鍵 除了食慾不振,吃完飯容易脹氣或大腸急躁症(IBS)也是夏天常發生的問題,張語希營養師說明,腸胃不適主要是FODMAPs影響,FODMAPs是存在在食物中的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因通過小腸時難以吸收,所以進入大腸經細菌發酵之後會導致氣體產生,便容易導致腹痛、脹氣、便秘,像洋蔥、大蒜、小麥、黑麥、黑豆,或水果類如蘋果、梨子、桃子,奶製品等都較容易產生FODMAPs。 因此,腸胃不適者會建議盡量攝取低腹敏(low FODMAPs)蔬果如菠菜、胡蘿蔔、甜椒、竹筍,水果的話像是奇異果、藍莓、草莓、柑橘類,奶製品可用無乳糖牛奶替代;特別是綠奇異果因為果糖與葡萄糖的比例平衡,更建議腸胃不適如腸躁症者將奇異果作為每天的水果補充。 張語希營養師也建議,夏天很適合從早餐就開始進行飲食調整,尤其經過一夜空腹狀態,攝取正確營養對腸胃相當重要。國健署建議國人每天攝取3蔬2果,午、晚餐如果較忙碌沒時間準備,早餐是很適合的時機。張語希營養師提供兩款夏日早餐輕食菜單: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一:適合腸胃敏感者 綠奇異果+鳳梨+燕麥奶(椰奶)=打成果汁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二:適合控制體重者 綠奇異果+無糖優格(可自行斟酌加蜂蜜或者黑糖)+雞胸肉=組合餐 張語希營養師提醒,可以在早餐時機加入具備高營養密度、低腹敏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的綠奇異果,如果能加入1~2顆,更是直接讓早餐營養高效升級全面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夏天高溫濕氣導致食慾不振,吃太少或吃錯更沒有活力,張語希營養師強調,透過早餐開始高效率的攝取營養素,就能以聰明飲食讓一整天充滿能量。
奇異果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盛產季落在每年6月~11月,其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甚至被譽為「維他命C之王」!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奇異果種類、奇異果功效、奇異果挑選與奇異果禁忌,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奇異果其營養價值略有不同,千萬別吃錯啦!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食安問題的發生也變得頻繁,日前就數次發生民眾吃冰卻集體中毒。根據食藥署統計發現,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是台灣食物中毒事件的常見因素。對此,專精發炎免疫營養調理的李婉萍營養師提醒,沙門氏桿菌除了會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等,若情況嚴重更可能會造成腸出血、腎衰竭,甚至導致敗血症。因此,平時除了注意食物衛生,也要維持腸道健康、做好防護。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沙門氏桿菌會藉由被污染水源傳播,常見的有像是生肉、生乳、豆餡、雞蛋,或者蛋製品等。若症狀只是輕微腹瀉,建議可先禁食,讓腸胃至少休息4小時。清光腸胃後,再補充稀飯、白土司澱粉類的清淡食物、水分與電解質,待48小時後再開始攝取蛋白質,慢慢使腸胃道恢復健康。但如果是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就應該馬上送醫,將剩餘食品與嘔吐物送交查驗。 食物中毒恐致腸躁症 3個月反覆腸胃不適 嚴重影響生活 近期更發現到,少部分民眾因為食物中毒而產生「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的情形,李婉萍營養師說明,最主要原因是腸道菌叢被破壞造成腸道損傷,進而導致排便習慣改變。有些人會較常出現腹痛感,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大便外觀黏膩較難成型;不少人更合併疲倦、失眠、焦慮、頭痛等問題,甚至出現微發熱狀態,由於這些症狀可能會在3個月內反覆發生,不免會影響生活。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通常輕微食物中毒在經過治療、休息都會轉好,但如果發現腸胃道問題持續發生,就可能是「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造成。除了可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等根本方法改善,也可採用「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法」,透過攝取較不易發酵、產氣的清淡食物,降低腸胃道不適情形。例如雞蛋、肉類、藜麥、燕麥、奇異果、番茄、葡萄、草莓等,就是屬於「低FODMAP飲食」可以多吃;而蘋果、洋蔥、豆類、牛奶,就被歸類在「高FODMAP食物」,較容易引起腸躁症相關症狀,有症狀時則要避免。 抗菌、抗病毒首選 營養師: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李婉萍營養師特別提及,奇異果除了可調整調整腸道菌種生態以外,又因升糖指數低,食用後能讓血糖變化維持穩定,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能防衰老,促進身體組織與皮膚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奇異果又因富含奇異酵素,能助蛋白質消化,因此選擇飯後食用是幫助蛋白質吸收的良好方法,能緩解功能性腸道症狀。不僅能改善消化功能,其中豐富的纖維也讓糞便易於成型排出,適合腸胃正處恢復期的民眾。而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更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功效和免疫調節作用,能幫助人體白細胞消滅細菌,改善免疫功能,從而預防感染,並促進腸細胞再生。 一天兩顆綠色奇異果 簡易食譜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 早餐:將綠奇異果片與肉片一起夾入吐司中,不僅吃到蛋白質也有膳食纖維。 ● 午茶:可選一顆綠奇異果、一顆黃金奇異果作為午茶,用湯匙挖取攝取簡單方便,能改善午後昏昏欲睡狀態,也替代點心的多餘熱量。 ● 通則:成年人建議每日最少進食2份水果,2顆綠奇異果等於2份水果,可列入日常補充膳食纖維的部分。 李婉萍營養師強調,除了補充好的營養素讓腸胃道培養好菌叢生態外,平時自己烹調食物也要注意處理流程,夏天盡量避免生食,盡量以食用熟食為主,且熟食料理完放置室溫超過1小時就要放入冰箱,以及料理生食(如雞蛋)一定要洗手,料理前後都要注意清潔等。她也提醒,現代人外食機會多,如果看到用餐環境清潔不佳者,更要避免前往,以避免提高感染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罹患腸躁症,且長期反覆或交替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對學習及工作效率,醫療資源的耗用,和生活品質都造成莫大的影響。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特別在419世界腸躁症日,集結醫界為腸躁症病患發聲爭取治療腸權引進新藥,也提醒病患可與營養師討論低腹敏飲食,並同時注意精神心理健康等整合性治療,以提升生活品質。腸躁症3大問題:病患認知低、10年無新藥引進、低腹敏飲食待推動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全球有10%人口(近7億7000萬人)為此症所苦,推估台灣盛行率約為10~20%。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教授指出,台灣醫療水準在國際間實屬先進,但在腸躁症的藥物治療卻落後歐美日等國,目前國際已有10餘種的腸躁症新藥治療,台灣卻一直遲未引進,讓病患苦於無新藥可使用的困境、醫囑性不佳,造成浪費醫療資源。盧俊良說,影響台灣腸躁症治療不佳的三大問題包括 1.患者對疾病了解不足,影響就診與治療。2. 國外新藥未引進,不能提升治療成效。3.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推廣待加強。也呼籲政府,盡快鼓勵引進並核可新藥以提升治療效果,也提醒病患除藥物治療外,可與營養師討論採用低腹敏飲食,減輕症狀有助病情改善。腸躁症影響工作生活 睡眠障礙、請假比例高出2倍以上腸躁症確切原因不明,壓力、飲食、腸道敏感異常等因素影響,主要於相關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在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復發性腹痛,其嚴重者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盧俊良分析,台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較,發生睡眠障礙的情況高出2倍,因腸胃問題自工作或學校缺席的比例高出2.5倍,腸躁症患者比沒有罹患腸躁症者更常向醫師求診。 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醫師王彥博觀察國際治療趨勢發現, 腸躁症的治療從單一科別進展到整合藥物治療、低腹敏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精神心理治療四大面向;即使是對於便祕型、腹瀉型、慢性便秘不同類型的腸躁症在國際間也已經有十多種的新藥物治療,台灣完全沒有引進;目前台灣使用的藥物十多年來沒有新增,且這些傳統藥物大多都是紓解症狀,而非針對腸躁症機轉而研發,不同於新一代的藥物多根據大腸疾病最新的可能機轉研發,這類對特定機轉研發的藥物,對傳統藥品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更能達到有效的疾病控制。西式飲食與引發腸躁症關連密切 甜食、含糖飲料亦提高罹患風險根據2017年的低腹敏飲食研究,發現西式飲食模式(即高脂肪、高糖飲食、鹹味小吃,如:蛋糕、餅乾、糕點、甜味飲料、薯片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最大關連。外國亦有研究更指出過量咖啡因、甜食、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提高罹患腸躁症的風險;而在低腹敏蔬果的研究上,在近期美國研究顯示,慢性便秘型患者每天食用2顆綠色奇異果,持續4周後的結果相較於每天食用黑棗或是車前草的患者,其成效相當,且在腸道運輸時間上,減少將近2成的時間。壓力與飲食常是誘發腸躁症的原因,王彥博指出,目前國際腸躁症的治療方式是以整合醫療模式進行,未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向為:低腹敏營養師、腸胃醫生及腸胃精神醫生整合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成效。低腹敏飲食改善症狀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澳洲蒙納許大學在低腹敏飲食的研究顯示,86%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2017年英國研究指出,至少有10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50-80%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由於亞洲飲食與西方飲食習慣不同,在亞洲人的研究顯示低腹敏飲食同樣有68%患者改善腸胃症狀。經蒙納許大學通過認證的低腹敏營養師吳柏姍指出,腸躁症患者實施低腹敏飲食確實有助於緩解腸胃道不適狀況。衛教腸躁症患者選擇低腹敏食物,需要有讓患者方便易懂的工具,可查詢食物中腹敏成分多寡與可食份量,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發低腹敏飲食APP,幫助患者容易查詢低腹敏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鳳梨也都是經低腹敏認證的水果。然而實施低腹敏飲食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節9天長假即將來臨,許多醫療院所也跟著放假,多數民眾過年期間作息會不正常、飲食易暴飲暴食,很容易出現腸胃不適以及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根據健保署統計,春節期間常見疾病以「感冒」、「腸胃炎」最多,而農曆春節常是流感疫情高峰,國內往年流感就診人次於春節達到最高。根據衛生福利部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腹瀉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文元提醒,9天年假到來,民眾歡度佳節也要提高警覺,避免流感找上身!尤其春節期間門診大多休診,民眾更不能掉以輕心。預防流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攝取維生素C蔬果如奇異果 具抗氧化作用林文元主任表示,研究顯示,無論是對先天(延長嗜中性白血球的有效壽命)或後天免疫系統而言,維生素C均可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維生素C具有多項特性,如抗發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功能,有助降低身體因代謝造成的氧化傷害,同時強化免疫防禦系統,阻擋疾病入侵。想要提高免疫力,避免流感等疾病纏身,林文元醫師建議,民眾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例如柳丁、奇異果、蘋果等,提供身體所需養分,抵禦病毒侵入、強化免疫系統。以奇異果為例,奇異果的營養密度是蘋果的6至10倍,維生素C含量更是柳橙的1.5至3倍,每日食用1到2顆就達到衛福部每日100毫克的成人建議攝取量。此外,奇異果含有超過30種以上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C、E、鉀、鈣、鎂等,是攝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最佳來源。容易感冒的族群,奇異果中的維生素C、E能降低因氧化壓力導致的細胞損傷,減緩鼻塞及喉嚨痛。腸道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防堵細菌進入林文元主任提醒民眾,腸道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的黏膜就是確保將有害微生物、過敏原、無法消化的食物大分子阻擋在外的守門員,以免細菌進入引發腸道不適。從水果中適量攝取酵素、膳食纖維和有機酸可幫助刺激黏蛋白生成,建立抵抗病原體的保護層,阻隔有害外來物。例如,水果中的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有機酸、草酸鈣結晶及水果酵素,可幫助刺激腸道黏蛋白產生,對於腸黏膜的生成有正面的效益,也可增強體內的抗菌生態,讓腸黏膜的防線更加完善。奇異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水果酵素,也有助改善消化不適。年節大魚大肉缺乏纖維質 容易消化不良、便祕過年團圓圍爐,少不了豐盛美味的年菜。林文元主任指出,這些傳統年菜如東坡肉、佛跳牆、糖醋魚等多為高油脂、高精緻澱粉食物,若大魚大肉不忌口,再加上吃多年節零食,大量蛋白質又缺乏蔬果纖維質的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脹等腸胃問題。年節期間也要攝取足量蔬果,才能維持消化道正常運作,尤其是要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能改善菌叢,有助舒緩腹脹、腸胃不適、便秘等症狀,提升腸道健康。林文元主任最後提醒,除了要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提升免疫力,預防流感找上門,也要多補充膳食纖維,減少腸胃過多負擔,才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2015年德國一項研究指出,血糖是影響情緒的因素之一,高GI飲食跟情緒低落有顯著相關,高GI飲食容易造成血糖不穩定,在血糖快速低落時,可能引起焦慮、煩躁等症狀。若經常性的血糖不穩定,容易帶來負面情緒的影響,長期下來還會降低生活品質。多吃蔬果均衡飲食是穩定血糖的重要關鍵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對50歲以上熟齡族所做的無齡感調查發現,蔬果攝取越多身體越快樂,無齡感程度越高;而每日攝取水果2份以上,較不易感受到焦慮情緒。如何透過飲食達到「無齡感」?多吃蔬果、均衡飲食、穩定血糖是重要關鍵!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說明,根據2016年對50歲以上熟齡族所做的無齡感調查中發現,每日攝取至少2份水果、3份蔬菜的受訪者的無齡感分數明顯高於攝取不足者。無齡感分數越高,代表在包含體能、外表、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老化程度都會比較少。短期能減少情緒波動、身心較快樂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低GI飲食中,水果常常被忽略,天然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E、植物多酚類,都是非常優秀的天然抗氧化劑,能減少身體細胞氧化壓力,且能抗糖化。抗糖化的另一個主要關鍵在於「血糖值」,若攝取過多醣類,會使得身體產生「糖化」現象,使細胞產生發炎現象,輕者提前老化、身體機能下降;重者則容易誘發代謝相關慢性疾病。陳志道主任表示,選擇低GI飲食除了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降低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與發炎反應的發生機率,短期能減少情緒波動,長期則能維持身體快樂,所以在生理與心理年齡上,無齡感也會相對提升,因此長期食用低GI飲食的人,身心會較為快樂。另外,尤宣文營養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水果的甜味不代表GI值的高低,不能因為水果不甜就誤以為其GI值也低而攝取過量,依照建議,成人每日2-3份水果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