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

夜貓注意!常熬夜恐致低體溫

夜貓注意!常熬夜恐致低體溫#發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曾經在很晚的時候看到小學生若無其事地走在街上,當時我感到很驚訝。也曾在晚上10點、11點的時候看到和父母一起在居酒屋吃飯的孩子。我想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可是熬夜對孩子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體內維持正常 自然暗度很重要我們的身體裡存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體內時鐘,它就在大腦的下視丘。這個體內時鐘和自律神經關係密切,一天的甦醒到睡眠的節奏都由其控制。要讓體內時鐘維持正常的節奏,陽光和夜晚的自然暗度很重要。早上接觸到陽光,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就會分泌。血清素又稱為「療癒荷爾蒙」,可抑制不安或焦躁的心情,如果量不足會引發憂鬱症。情緒容易不穩定,或是易怒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血清素不足。熬夜錯過睡覺點 生理時鐘混亂此外,血清素也是製造具有助眠作用、抗氧化作用的褪黑激素的材料。褪黑激素在接觸陽光後經過14個小時才會分泌,再過2小時就會產生睡意。在那個時間點就寢會睡得很好。一夜好眠後,隔天的活動力和專注力自然會提高。假設早上6點起床,到了晚上8~10點左右就會想睡覺。可是因為熬夜錯過這個時間點,體內時鐘的節奏就變得混亂。結果自律神經變得容易失調,血清素和褪黑激素這些重要荷爾蒙的分泌也受到干擾。然後自律神經的作用變差,身體容易變冷,體溫也不易上升……這些情況前文中也已說明過。會睡的孩子長的大以前的人常說「會睡的孩子長得大」,其實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因為在睡眠中體內的生長荷爾蒙會大量分泌。大腦下視丘製造的生長荷爾蒙,透過血液流往全身,促進骨骼和肌肉的成長。晚上沒睡飽讓身體變冷,生長荷爾蒙就無法遍及全身。早睡早起,保持這樣的生活步調,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本文摘自/孩子不畏寒,提升學習力!/健行文化出版)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指出全球的過重人口數由2014年的20億人,將上升至2025年的27億人,世界肥胖聯盟將今年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主題訂為「戰勝兒童肥胖」,目標是提升人們對於肥胖的挑戰性的認知,以及戰勝肥胖的具體作為。國中學童過重、肥胖率為29.0%及28.8%根據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我國103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9.0%及28.8%,國小男童及女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32.8%及24.9%,國中男生及女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33.1%及24.2%。增加成人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兒童肥胖導致種種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將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例如: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比起正常小孩,肥胖兒童的血管硬度較高,長期肥胖會造成孩童和成人的心臟結構異常,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著手:1) 「和糖說不、開水最優」/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2) 「溫馨共餐、全家安康」/鼓勵「跟孩子一起用餐」,以及「幫孩子準備餐點」,如此不但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亦能促進親子關係。3) 「鮮食蔬果、均衡飲食」/鼓勵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4) 「拒絕零食、遠離高熱量」/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5) 「多多運動、減少久坐」/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6) 「全家動員、走向戶外」/建議家長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善用國民健康署輔導各縣市規劃的運動地圖及親子活動空間,多利用開設的健走步道、自行車車道,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從事身體活動。7) 「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碘不足影響胎兒發育 多位孕婦不知如何補充

碘不足影響胎兒發育 多位孕婦不知如何補充#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彭小姐和先生一直期盼著第一胎的到來,知道自己懷孕的當下開心極了,但回想懷孕初期,因為脹氣的關係吃不下,人也經常不舒服,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上網查了很多資訊,然而查詢相關結果太多,讓她不知道何者才是正確的。後來她發現,孕婦健康手冊後面有很多衛教資訊,可以輔助新手媽媽,讓現在懷孕已邁入孕期29週的彭小姐,對於後來懷孕的大小問題,不再感到無措或緊張。孕婦健康手冊 提供孕產資訊許多懷孕媽媽拿到孕婦健康手冊時的喜悅心情是無法言語的,代表著孕育新生命的美好開始,國民健康署編印的孕婦健康手冊,提供準爸媽們豐富的孕產資訊,並能對自己每次孕期的變化有完整的掌握與了解,亦可透過孕婦健康手冊一點一滴紀錄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國民健康署表示,於104年11月上旬開始,陸續在社群網站創設之「孕產婦關懷粉絲團」推出了多波孕婦健康手冊運用活動,包括孕產知識大哉問、創意孕媽咪照片大蒐集、孕婦健康手冊形象插畫票選等活動。其中,在「孕產知識大哉問」的活動中,參與答題的一千名民眾多數都能回答出正解,可見孕媽咪們對於孕婦健康手冊裡的內容都有一定的了解。碘攝取來源不清楚 國健署籲多用含碘鹽雖然參加者對於孕產知識大哉問活動之10個問題,答對率幾乎達100%,但碘不足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新生兒發育遲緩,少部分民眾對於「碘」的攝取來源卻不清楚,僅回答可從海苔、紫菜、貝類、海魚等食物中攝取,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提醒,碘是人體必須的重要營養素,烹飪時可多選用含碘鹽的鹽品,增加碘的攝取量。

2歲前別碰3C 影像、聲音刺激恐影響發育

2歲前別碰3C 影像、聲音刺激恐影響發育#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普及,隨處都可看到一群滑動著螢幕的「低頭族」。但基隆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要特別留意兒童注視螢幕時間,嬰幼兒兩歲以前建議不要接觸螢幕,否則不但對視力有絕對的傷害,還會因年紀太小就習慣接受過多影像、聲音刺激以致影響幼童的生長發育。兒童福利聯盟曾進行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發現,家庭中擁有3C產品的普及率已經高達9成8,其中學齡前兒童擁有率已逾1成,尤其令人擔心的是,有超過4成學齡前兒童曾一天使用1小時以上的3C產品, 平板電腦取代繪本、手機變成玩具,7成數位寶寶「點、滑」上手,影響其視力發展或身心健康極大,需家長更加關心注意。玩不到就吵  3C成親子爭端根源而同時也發現,已經有6成家長曾將3C產品當成了出門必備的「3C褓姆」,尤其是需要久坐的「餐廳」逾9成的孩子曾主動跟大人要3C產品來玩,7成的孩子曾趁大人不注意時拿3C產品來玩,逾6成曾在不能使用3C產品時吵鬧不休,令許多家長頭痛不已,更成為許多親子爭端的根源。衛生局也呼籲,留意兒童注視螢幕時間,2歲以前建議不要接觸螢幕,建議家長多帶孩童去戶外活動,多遠眺、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千萬別讓3C產品成為孩子的保姆﹗。

影響身高發育!兒童便祕竟會矮近6公分

影響身高發育!兒童便祕竟會矮近6公分#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提到便祕,大家所聯想到的症狀不外乎是腹痛、脹氣、食慾不佳等,但你知道嗎?其實對於兒童來說,便祕不僅會有上述的症狀外,還可能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的一項「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發現,全台約有近42萬名學童有便秘問題,且有便祕問題的學童,平均較沒有便秘者矮了3.05公分,隨著年齡增長,差異情況會越顯著,特別是12歲時,更相差近6公分,所以,提醒家長不要忽略了兒童的便秘情況,以免輸在起跑點上。便祕影響不容小覷 增壞菌、影響身高樣樣來小兒科葉勝雄醫師表示,若想得知兒童是否便祕,其實可從兩點來觀察,第一便便是否呈現一顆顆或表面凹凸不均,排便時困難又費力;第二則是小朋友上廁所時,會不會很難如廁,平均得花費10分鐘以上,且就算天天上廁所,如果便便有上述的情況,或每隔兩天以上才排便一次時,也都是便秘的跡象,進而對身體產生腸胃不適、食慾不佳、增加腸道壞菌、肛裂,甚至影響身高。多蔬果、養成排便習慣 可降低便秘率但造成便秘的原因,多是因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水分喝太少所引起,所以,此調查也針對偏食的部分進行了解,結果發現,6成的兒童有偏食行為,9成的學童蔬果攝取不足每日飲食建議量,其中更有4成學童每天蔬菜、水果攝取量竟不到一份,由此可見,台灣學童營養攝取的品質有待加強。為給予便秘學童與家長正確的生活引導方針,台灣營養基金會提出了便便3法寶,以多均衡、多好菌、多叮嚀口訣,希望在學童發育階段,蔬果攝取比例能達到每餐或每日總量的一半標準,主食至少三分之一為全穀,除了均衡的飲食外,也可選擇有助於腸胃機能的食物,並養成排便習慣,降低便秘率,以免影響身高。

把握發育黃金期 搭配「轉骨方」登大人

把握發育黃金期 搭配「轉骨方」登大人#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我家小孩怎麼都比班上同學矮?是不是長不高了?」這是許多父母希望子女高人一等的心態。 中醫師申一中說,女生約10~16歲、男生約12~18歲是發育的黃金期,除了注意飲食、作息、加上充足的運動,也可服用「轉骨方」輔助成長發育。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申一中醫師表示,坊間轉骨方,不見得適合所有小孩、青少年,因為轉骨方不是只針對長高,所用藥物以補脾、疏肝、補腎為主,因此,改善重點在於調整腸胃功能與整體身體狀況。轉骨方也要看體質  亂吃恐便祕、失眠申醫師舉例說,有的小孩有過敏問題、腸胃功能不好,或是女孩子月經周期不正常,就可以考慮以轉骨方進行改善,因為長高只是其中一環,身體健康自然身高發育也會較理想。所以他也提醒,坊間轉骨方可別亂吃,應尋求專業、合格的中醫師開立。以免體質偏熱者,又吃溫補藥可能出現便秘、口乾舌燥、燥熱、失眠等問題。轉骨方使用好時機? 醫:第二性徵出現申一中醫師說明,轉骨方服用年齡也需要注意,最好等男女第2性徵出現再使用,男生開始變聲、有喉結、會陰長毛,女生乳房開始發育、月經來、會陰長毛,此時年齡時機較為適合。另外,就季節而言,夏天是成長的季節,所以也是轉骨的好時機。但由於夏天炎熱,因此不太適合使用溫補藥轉骨方,但還是可以由醫師調配其他藥物或針灸來進行。但他也強調,小孩要長高,飲食、睡眠、運動都非常重要。應減少吃含糖飲料、澱粉類、高熱量食物,並養成早睡早起,因為熬夜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也可多做上下垂直的跳躍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等,促進骨骼生長。 

【免費講座】嬰兒期營養與發育

【免費講座】嬰兒期營養與發育#發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嬰兒期的生長速度是一生中最快速的時候,更是超越了青春期,因此,這個年齡的營養補充比任何年齡階段來的重要,若營養供應不足,可是會影響一生的發育及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賴玉釧營養師主講「嬰兒期營養與發育」,給予民眾正確的觀念,讓寶寶在嬰兒時期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嬰兒期營養與發育時間:4月29日(三)15:00~16: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大隻雞慢啼?若雞大隻還不會啼孩子恐是遲緩兒

大隻雞慢啼?若雞大隻還不會啼孩子恐是遲緩兒#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隻雞慢啼?許多老一輩的家長,若是遇到嬰兒快滿一歲,連坐都做不起來,到了該會說話的年齡還不會說話,可能會搬出老祖宗的「大隻雞」理論出來,要自己別慌張,但是小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所謂的遲緩兒,如果繼續大隻雞理論,恐怕會延誤治療黃金時間,進而影響孩子長大後的生活作息!大隻雞理論作祟 遲緩兒通報率低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學齡前人口的5~10%,也就是說台灣目前約有六萬名左右六歲以下的發展遲緩兒童。然而,比較讓人擔憂的是,根據主管機關的資料顯示,目前只有少於三萬名的發展遲緩兒童列為通報管理個案,換句話說目前台灣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率不到50%。這對現今「出生率降低」與「人口迅速老化」的台灣而言,很可能造成二十年後另外一項社會經濟與醫療成本的重大負擔。因此醫學上,特別強調遲緩兒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郭綜合醫院就提出兩個早療的必要理由:1)六歲前若未治療,成人日常生活恐受影響: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新生兒大腦約重400公克,一歲時重900公克,六歲時為1200公克(成人約為1500公克),也就是說人類腦部與腦神經功能的發育,在六歲以前已經差不多完成。在此關鍵期,若嬰幼兒未受到良好的照顧及教育,腦部發展將會受到阻礙。一個不健全的腦部結構對孩子日後在認知、語言、情緒等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均有影響。2)遲緩兒若未治療,往後將浪費許多資源: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研究顯示三歲以前投注1元的早期療育費用,將可以節省日後3元的特殊教育費用;三歲以前投注1元的早期療育費用,將可以減少患者27歲以後7元的社會成本。更有研究指出,三歲以前進行的早期療育效果,將十倍於三歲以後的療效!郭綜合醫院呼籲,父母親不要再抱持著「大隻雞慢啼」的觀念,拿小朋友未來的發展做賭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