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韌帶

打球膝蓋「啪」1聲,竟抽出3管血!醫:都是「這件事」惹的禍

打球膝蓋「啪」1聲,竟抽出3管血!醫:都是「這件事」惹的禍#前十字韌帶

48歲的「阿哲」週末都會到籃球場「鬥牛」,日前為了救球,硬是單膝轉身,救回險些出界的球。返家後,發現右膝蓋腫脹,冰敷兩三天卻始終未見好轉,於是就醫治療。醫師先抽出三管積血,再透過超音波、MRI檢查,確認是「前十字韌帶創傷性撕裂」。採用增生療法治療後,阿哲順利痊癒,再度變回一尾活龍。

膝蓋痛爆!75歲導演仍想踢球,骨科名醫「1手術」讓他重返球場

膝蓋痛爆!75歲導演仍想踢球,骨科名醫「1手術」讓他重返球場#前十字韌帶

香港資深電影導演蔡繼光2021年12月來到台灣定居,成為新台灣人,熱愛踢足球的他即便從電影事業中退休,年屆75歲仍馳騁球場,每週至足球場報到3天。但連續幾個月的膝關節疼痛,經羅東博愛醫院院長暨骨科醫師葉文凌診斷,為前十字韌帶受傷合併膝軟骨骨折,在接受膝關節鏡手術後,終於可以重回足球場上。

國手分享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歷 運動傷害不可輕忽!

國手分享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歷 運動傷害不可輕忽!#前十字韌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傷害是運動員最大的夢魘,尤其當比賽迫在眉睫,不論身心都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吳致寬分享每年有一成以上的運動員會發生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不單是姿勢問題,不平衡、疲勞都有可能導致,及早進行診斷並積極配合治療及復健,就有極大機率可以重返運動場,為下次的爭戰做準備。但一般民眾也可能因意外或運動傷害發生前十字韌帶受傷,應及早至復健科門診評估治療。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於三月十四日合作舉辦「運動醫學專題講座: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斷裂座談—從受傷到回場」,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里約奧運中華代表團隊醫療長林瀛洲醫師擔任座長,邀請三位知名運動員現身說法分享心路歷程,並與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運動防護員針對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及復健,進行跨領域深度討論。國手賽前 前十字韌帶受傷 心路歷程分享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選手朱木炎親身帶著許多選手走過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復健之路、台北世大運跆拳道品式金牌選手李晟綱都曾受前十字韌帶損傷所苦、跆拳道選手蘇麗文更因前十字韌帶撕裂淚灑北京奧運場上。朱木炎教練強調當選手受傷時,首先要鼓勵選手,安撫他們的情緒,當選手信心提升,與醫療團隊討論後續治療及復健時程,擬定完善的治療計劃,復原機率及時間也會跟著縮短,在醫學不斷進步的時代,選手可以復原到受傷前狀態的機率也提升許多。選手蘇麗文分享,在北京奧運受傷當下只感覺到疼痛,小腿跟大腿有分離感覺,但只有全力以赴的想法,因此還是堅持完成比賽,沒想到下場後疼痛更劇烈,腫脹程度也很嚴重,經詳細檢查後確認韌帶及半月軟骨皆受傷。為了早日重回場上,蘇麗文選手在手術過程中配合度極高,術後也持續調整復健方式跟強度,加強肌力及復健避免再次受傷。雖然復健過程很辛苦,但復健是一輩子的路,訓練後的肌耐力比受傷前更好,很感謝醫療團隊成功完成手術,並且積極參與她的復健之路。選手李晟綱表示,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時間點印象十分深刻,當下感覺疼痛及腫脹,大腿股四頭肌肌力變得很差、無力,膝蓋的穩定度變得很差,距離下回比賽只有短短5週,雖沒有進行開刀,但傷後持續復健強化肌力,透由扎實復健,強勢回歸。前十字韌帶受傷一定要開刀嗎? 如果不開刀是否有其餘的治療方式?吳致寬醫師指出需了解病患在什麼情況下受傷,初期合併醫學檢查及超音波作出完整的評估及判斷,包含:膝關節鬆、膝蓋前後搖晃等症狀。若單純前十字韌帶損傷,以長期來看保守治療與開刀治療,兩者在功能上沒有差異,在穩定性上則是開刀比較好。吳致寬醫師分享傷後治療可分成四階段,分別是受傷->開刀->復健->回場,若術前及術後皆進行復健及肌力訓練,功能性測試、生活品質都比單純做術後復健還要好,回場機率也會提升,因此前十字韌帶損傷的病患,建議術前就可以進行復健,但仍要以醫師評估實際狀況為主。何時為前十字韌帶手術的最佳時機?林口長庚骨科部邱致皓醫師建議,如果評估結果不需要手術是最好的,因為手術有一定風險,只能盡量在可控的範圍達到最好的效果。當前十字韌帶撕裂合併其他病症,例如旋轉不穩定、半月軟骨損傷,就需要考慮手術,一般會鼓勵選手持續進行肌力訓練,不得已才會開刀。邱致皓醫師提及傷後前三週裝新韌帶,可能會增加關節纖維化的機率,建議三週內不要進行手術,最好等到三到十週儘早進行手術,避免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再次受傷,因半月軟骨也會影響關節退化。目前手術包含單股重建及雙股重建,2018年運動醫學會調查指出合併前十字韌帶、前外韌帶及半月軟骨修補重建,可降低韌帶再斷率,增加穩定性。治療及復健漫漫長路 需要各方醫療合作林瀛洲醫師以多年擔任中華奧會代表團隊醫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召集人的經驗表示,前十字韌帶斷裂,如果不及時評估處理以及接受標準的復健治療,可能造成膝關節的反覆的不穩定,甚至提早產生膝關節退化。復健是漫長的過程,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運動防護員跨團隊照護,陪伴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患者重返賽場及生活。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會合作舉辦「前十字韌帶斷裂-從受傷到回場座談專題」,透過選手經驗分享及跨領域專家的對談,將前十字韌帶損傷的全貌做另一番全新的闡釋,希望選手及運動愛好者能對前十字韌帶損傷有更多的認識,減少傷害也對復健過程有更多了解,讓所有運動愛好者能重新回到運動場域享受運動的樂趣。

前十字韌帶斷裂 微創術讓他半年重回球場

前十字韌帶斷裂 微創術讓他半年重回球場#前十字韌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因運動風氣盛行,常常一不小心就造成運動傷害,其中「前十字韌帶斷裂」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前十字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非常重要構造,斷裂後膝蓋會處於不穩定狀態,容易造成關節反覆扭傷及半脫位,對半月板或軟骨造成嚴重傷害而導致關節炎提早產生,患者多半無法再從事較劇烈運動,NBA球星與美國大聯盟MLB球員常為此傷困擾。相較傳統手術 具有傷口小、併發症少及恢復快等優點 熱愛運動的33歲傅先生,半年前被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診斷「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合併外側半月板破裂」,經詳細解說後決定接受「微創膝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板縫合」手術治療,術後積極復健半年後已能回籃球場打球,讓隊友直呼神奇。 許惟傑表示微創膝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相較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具有傷口小、併發症少及恢復快等優點,並大幅降低傳統手術才會有的前膝蓋痛後遺症,是目前手術的新主流。精準的微創手術是康復膝蓋一個重要的開始,依照患者量身訂製復健計畫,大部分病患都可以度恢復運動能力。前十字韌帶斷裂是可以好的疾病 不是所有人都要開刀許惟傑表示,前十字韌帶斷裂是個「可以好」的疾病,只要有正確的術前診斷與評估、精準的手術技巧及經驗,加上術後積極努力的復健,絕大多數病患都能繼續從事受傷前熱愛的運動。患者包含健身教練、棒球校隊選手、志願役軍人、三鐵愛好者、大卡車司機及田徑選手等,其後續追蹤情況均恢復良好。然而並不是所有前十字韌帶斷裂都需要手術治療,有相關疑問都可至與醫師討論和溝通。

膝蓋受傷忍痛10年 前十字韌帶消失

膝蓋受傷忍痛10年 前十字韌帶消失#前十字韌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跌一跤沒什麼大不了,一名愛好跨欄運動的24歲女學生,因跨欄摔跤膝蓋受傷而結束選手生涯,一直感覺膝蓋不舒服,10年來靠著貼布、止痛藥緩解,竟惡化成前十字韌帶完全不見、內外側的半月板破裂,膝關節嚴重受損,靠手術修補後,復健3個月才得以正常走路。內外側半月板也磨損破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王稚暉指出,患者因膝蓋長年不舒服、水腫求醫,檢查發現膝關節異常鬆動,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不僅是前十字韌帶斷裂,而且完全消失不見了,連帶內側半月板破裂、外側半月板根部破裂。王稚暉醫師研判,女學生10年前極可能從「輕微撕裂」演變成「嚴重斷裂」,殘留的韌帶被組織吸收,導致完全消失,連帶影響膝蓋穩定度,也造成內外側半月板磨損破裂;像這樣日積月累的連動式傷害,屬於較為少見的病例。跳躍後腳部直挺落地最傷膝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王稚暉醫師取患者鵝掌肌群韌帶重建前十字韌帶,讓膝關節不再鬆動,同時修補破裂的內外側半月板,術後接受三個月的復健,患者的左膝已恢復正常,並重拾運動的樂趣。王稚暉醫師提醒,前十字韌帶斷裂多是運動時造成的傷害,最容易造成前十字韌帶斷裂的三個關鍵動作,是「突然加速或減速」、「往上跳後,腳部直挺挺地落地」或「膝蓋外翻」。尤其年輕人打籃球、排球、羽球時的跑跳姿勢偏差,若出現不適應當就醫檢查。若不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報到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研究,約3000人就有一名前十字韌帶受損病患,通常為運動傷害、車禍和摔傷所造成。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治療及及非手術的保守復健治療,若十字韌帶部分斷裂,也可於急性期時接受增生療法,有助加快恢復速度。隨著國人越來越重視運動,運動傷害也有增加的趨勢。醫師提醒,無論是前後十字韌帶受傷,若不治療,會使膝關節處於不穩定狀態,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不可輕忽。

前十字韌帶受傷新觀念 穩定治療選擇

前十字韌帶受傷新觀念 穩定治療選擇#前十字韌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體育系男大生,系上表演從高空翻筋斗跳下時,右膝關節扭傷,就醫發現外側半月軟骨及前十字韌帶斷裂,原本以為需接受前十字韌帶關節鏡重建手術,但經骨科醫師診斷並融入前十字韌帶受傷治療新觀念,進行關節鏡手術縫合半月軟骨加上復健治療,讓膝關節穩定度明顯進步,可重返他最愛的競技運動場。半月軟骨縫合加復健治療 膝關節穩定度進步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表示,為男大生進行關節鏡手術時,首先發現外側半月軟骨的後角出現破裂,前十字韌帶股骨的附著點有部分撕裂傷,但還保留2/3,表面上還有微血管附著,能供應血液。在清創外側半月軟骨破裂處後,隨即縫合外側半月軟骨的後角破裂處,原本預計要做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則選擇不做。他的半月軟骨縫合後加上復健治療,術後理學檢查發現,膝關節穩定度有明顯進步。本月2019年亞太膝關節、關節鏡及運動醫學大會,會議中許多國際知名的運動醫學專家,紛紛針對前十字韌帶重建提出革新觀念,包括恢復功能及讓病患回到運動場上才是治療最重要目的;重建後即便讓膝關節穩定,仍須接受術前、術後的復健;前十字韌帶重建已被證實並不能預防日後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十字韌帶重建與否 須以使用狀況判定除了專家們的建議,李佳霖醫師指出,臨床上遇到有些病人詢問,傷到前十字韌帶,一定得做重建手術嗎?其實可觀察日常生活中膝關節有無常常扭傷或軟腳來判斷;或在做好適當保護及復健後,是否可以回到喜愛的運動競技場上而定。若膝關節的使用狀況可被接受,就不需要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李佳霖醫師亦提醒,前十字韌帶斷裂後,無論是否接受手術,都必須接受復健治療。十字韌帶斷裂後,韌帶負責本體感覺的機械受器也受傷,除了基本肌肉力量外,也要重新訓練體內的本體感覺。除了體能訓練師鍛鍊項目,也可藉由儀器作為前十字韌帶斷裂術前及術後的復健工具,藉由平台角度變換,每次運動都能達到平衡、協調、肌耐力訓練及身體本體感覺提升。做好復健治療,才能降低再受傷時、前十字韌帶再次斷裂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