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

下雨天最怕室內潮濕!居家防潮必備「5個天然除霉小物」鹽巴也有用

下雨天最怕室內潮濕!居家防潮必備「5個天然除霉小物」鹽巴也有用#黴菌

下雨下了一整週,家裡牆角、窗戶竟然發霉了!家中濕氣重有異味,長壁癌有礙美觀,到底該如何處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教民眾利用5招居家天然除濕除黴法,不用花一毛錢買除濕劑,就能輕鬆讓家裡保持乾爽舒適,令人驚訝的是,連白米飯都可以派上用場。

家裡「這2處」最容易發霉!清潔達人教1招防發霉:用「它」擦玻璃

家裡「這2處」最容易發霉!清潔達人教1招防發霉:用「它」擦玻璃#黴菌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更讓居家環境潮濕。又溼又冷的時候,許多人會在室內開暖氣,內暖外冷的情況下,常可見窗戶上出現霧氣小水珠。你可能覺得很有冬天的詩情畫意,但其實窗上潮濕的水氣聚積久了,牆壁及窗框的橡膠墊圈和木框,都可能發霉。《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清潔專業達人教你怎麼清黴菌。

梅雨季讓「香港腳」復發,怎麼辦?預防、治療法、感染風險一次看

梅雨季讓「香港腳」復發,怎麼辦?預防、治療法、感染風險一次看#黴菌

近日台灣進入梅雨季節,出門後容易弄濕鞋子、襪子,然而在潮濕、悶熱下容易滋生黴菌,也成為香港腳好發的季節。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崧壬指出,香港腳成因就是黴菌感染,黴菌喜歡在悶濕、悶熱的環境生長,民眾本身若有香港腳問題就會在這個季節更嚴重,所以保持乾爽就很重要,大家每天上班時穿的鞋子、襪子就多備2到3雙。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

耳朵癢爆驚見耳內長菇 發霉棉花棒惹的禍#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耳朵也會發霉!一名65歲陳姓男子覺得耳朵劇癢無比,至耳鼻喉科就診,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內耳道孳生黴菌,耳膜和內耳道上長滿一顆顆黑白小點,再清理耳道內的分泌物與真菌團塊,並使用藥物治療後,症狀慢慢好轉。陳男的妻子聽到醫師診斷後,跟醫師抱怨陳男有香港腳,還經常抓完腳後就掏耳朵,懷疑是香港腳的黴菌傳染到耳朵,陳男則委曲表示都有購買醫療用棉花棒掏耳朵。在菇寮工作 疑潮濕環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聽完夫妻的描述,抽絲剝繭後,發現陳男在菇寮工作,由於種香菇溫度控制在22~28℃、濕度維持在60~90%間,長時間處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且空氣中又有很多菌絲與孢子,可能導致黴菌孳生腳部,而陳男購買的棉花棒開啟後也放置在菇寮裡,只要耳朵一癢就抽出一支掏耳朵,潮濕環境促使每根棉花棒都發霉,燈光昏暗也看不清,才會在使用過程中不慎將黴菌孢子推到耳膜最深處,演變成「耳朵養菇菇」的局面。吳昭寬表示,生活中本就充斥著黴菌或稱真菌,比較常見的菌種為黑麴黴菌或白色念珠菌。一般身處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朋友,因為環境潮濕悶熱,適合黴菌生長。另外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癌症接受化學藥物治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愛滋病患,也容易發生。過度掏耳朵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 影響防護能力耳朵癢時可適度使用棉花棒、耳耙子摳挖,但若長時間不適應盡早就醫,因為有些嚴重黴菌性耳道炎,恐因為發炎物質持續破壞,造成耳膜破裂、影響聽覺功能甚至造成癌變的可能。臨床上也常常在過度清洗耳朵的民眾身上發現耳朵發霉的現象,原因在於人體外耳道會分泌適量的耵聹,有殺菌抗黴保護耳道的作用,過度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進而影響防護能力,黴菌也容易滋生。

濕答答梅雨季報到 當心香港腳蠢動

濕答答梅雨季報到 當心香港腳蠢動#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梅雨季報到!黴菌也蠢蠢欲動,你是不是感覺腳底傳來陣陣的癢意呢?沒錯!香港腳盛行的季節又到來,香港腳不易根治,主要原因是黴菌一年四季都存在環境裡,特別是曾得過香港腳的人,初期可能以為治好了,卻忽略黴菌會躲在患者曾經接觸過的物品,像是鞋子、地毯中,不只患者甚至是沒有香港腳的人,只要不小心接觸到這些病原,再上符合黴菌生長的條件,香港腳就有發作的可能。預防香港腳 腳丫遠離潮濕悶熱環境香港腳常被認為是小病,症狀多是刺癢、起水泡、脫皮等,部分患者會角質增厚,雖然多數人都能忍受,但黴菌不易撲滅,若未按醫囑用藥,很難完全擺脫香港腳糾纏。皮膚科醫師指出,黴菌只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便會大量孳生,即使是沒有生命的木頭或果皮都可能發黴,甚至有些香港腳患者的症狀是足部角質增厚,也就是腳皮變厚,「黴菌連吃角質厚皮也能活,非常頑強」。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曾治療一名40多歲清潔婦,每天穿雨靴打掃大樓,腳丫長時間悶在雨靴裡,夾雜汗水、清潔用水,幾乎沒有乾過,結果香港腳從腳趾、腳背蔓延到小腿末端,癢到受不了只好狂抓,就醫時雙腳破皮、流血,連搔抓的手也被黴菌感染;患者雖反覆就醫,但因每天碰水,始終難根除。要預防香港腳,腳丫得遠離潮濕或悶熱環境,倘若赤腳走在公共淋浴間、游泳池或溫泉池的濕地板上,很容易會感染黴菌;此外,男性服役期間,行軍時腳丫出汗,但襪子無法立刻更換,或和罹患香港腳的同袍襪子一起洗的話,得香港腳風險也很高。勿自行停藥 持續用藥兩周避免復發治療香港腳以外用抗黴菌藥膏為主,一般症狀多能改善,有些患者為省事不看病,自己到藥局買藥,若買到類固醇藥膏塗抹,短期內雖會止癢,但也同時抑制皮膚免疫力,反而讓黴菌大爆發,建議香港腳病人應就醫治療,才不會症狀加劇。此外,治療香港腳切忌一沒症狀就自行停藥,要持續再用藥兩周,黴菌才不會「春風吹又生」。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

愛美女注意!美甲過度恐成黴菌溫床#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美麗的背後可能藏污納垢!小美是百貨公司櫃姐,必須保持光鮮亮麗,連指甲也得講究,平均1個月做一次指甲彩繪,持續3年後,指甲變得容易斷裂,就醫發現10根指甲都遭黴菌感染,指甲組織嚴重遭到破壞,損及指甲生長板,連新長出來的指甲也都凹凸不平。懷孕、哺乳中避免塗指甲油皮膚科醫師指出,指甲彩繪已經成為許多女性化妝造型的一部分,1至2個月就要做一次彩繪、光療,但可能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指甲油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連同卸除顏料的去光油都含有塑化劑,因此,孕婦、哺乳中的媽媽應避免塗指甲油。另外,長期使用指甲油容易導致指甲病變,甚至感染黴菌、細菌,讓美甲變成醜甲,甚至形成慢性甲溝炎,只要一碰觸就痛,相當難受。皮膚科醫師表示,曾收治過多名美甲師,因為天天接觸指甲油、去光油,影響健康,包括氣管容易發炎、皮膚過敏、指甲斷裂、慢性甲溝炎。美甲太頻繁 保水力差易斷裂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顯示,市售指甲油常見組成有皮膜形成劑、增塑劑、溶劑及著色劑等。皮膜形成劑常見成分為硝化纖維素,搭配樹脂及可塑劑成分等,增加產品的密著性、光澤性及柔軟性。此外,為增加產品快速乾涸,還會添加乙酸乙酯等不同比例的溶劑,並輔以著色劑色料,讓指甲油有各種美麗色彩。至於卸除此類指甲油時,還需搭配含甲苯、丙酮成分的去光水。食藥署提醒,選用指甲油時,要檢視產品是否有完整化妝品標示項目,彩繪時避免接觸到手指皮膚,並在良好通風環境下使用,避免吸入溶劑。使用去光水卸除指甲油時,應避開火源,且次數也不要太過頻繁,以避免指甲保水能力變差,變得泛黃、乾燥、容易斷裂。多吃雞蛋、鮭魚 維持指甲健康營養師則建議,要讓指甲有適度休息與養護的時間,美甲一年不超過六次。指甲由角蛋白構成,每日食用充足的生物素如甜菜、雞蛋、小麥胚芽、全榖類與鮭魚,幫助身體代謝蛋白質,維持指甲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