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易失明!研究:視網膜移植有解

黃斑部病變易失明!研究:視網膜移植有解#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且其中更有2~3成的人,無法依靠藥物進行治療或改善,成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經過臺北榮總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多年研究後,成功開發出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將幹細胞以及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入受損視網膜下腔內,並建立視網膜移植手術系統與提高幹細胞移植之成功率,進而改善造成黃斑部病變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微環境。目前動物實驗 已確定視網膜功能反應正常臺北榮總醫研部基礎研究科邱士華醫師表示,此治療方式是先將病患血液細胞成功編整為誘導多功能幹細,並在特定環境中,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神經細胞,接著再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植入大型動物實驗豬體視網膜下腔內,經過長時間追蹤觀察,確定移植物已成功與視網膜結合成一體,且檢測後更證實,豬眼睛之視網膜功能反應皆為正常。人體試驗 預估至少兩年後將會進行新式視網膜移植技術可分化為個人專屬客製化視網膜,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醫療平台,透過此移植技術可挽救黃斑部病變患者,但邱士華醫師表示,目前此技術尚未通過人體階段,目前預計至少兩年後會進入。

視力模糊、線條歪曲 當心是黃斑部病變作祟

視力模糊、線條歪曲 當心是黃斑部病變作祟#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林先生是位工程師,工作時須長期在「強光」下從事精密組裝,原本就有高度近視的他,最近常覺得兩眼視力模糊,尤其右眼甚至出現線條歪曲的現象。到醫院求診,診斷發現兩眼有早發性白內障併右眼黃斑部病變的情形。兩眼先後施以手術,目前左眼已恢復且右眼視力已穩定進步。台南市立醫院眼科洪純玲醫師表示,高度近視容易有黃斑部網膜下結締組織裂孔,併發新生血管增生,造成出血或滲漏的情形。而林先生在檢查後,發現右眼黃斑部有不正常新生血管增生,如果使用雷射治療,可能會讓中心視野缺損。因此,洪醫師採用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目前這種療法是以眼內注射方式,較不像雷射可能傷害週邊正常組織,較可維持視力的穩定。50歲後每年定期檢查不可少且洪醫師也指出,對於視網膜下新生血管產生的疾病,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靜脈阻塞,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注射大多可以控制病情,但要注意多次注射及併發症的產生。他也提醒對於已產生中央凹下結痂或視網膜下纖維化、網膜地圖狀萎縮等,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則效果不佳。最後,洪純玲醫師也呼籲,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定期眼科檢查很重要,50歲以上最好每年能檢查一次,平時注意紫外線及藍光防護,多攝取黃斑部抗藍光、抗氧化物質,如葉黃素及玉米黃素。

誤把黃斑部病變當老花 當心錯失治療期恐失明

誤把黃斑部病變當老花 當心錯失治療期恐失明#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而有多數民眾到了中老年後,視力明顯感覺衰退許多,往往都認為是老花眼作祟而置之不理,但其實並不然,也有可能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因為它好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是常見的視力退化性疾病。4大類型民眾 為黃斑部病變高危險群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翁林仲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資料,65歲以上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約9.2%,平均65歲以上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且每增10歲,罹患的風險將近2倍。且醫師在臨床診間中發現,普遍民眾對黃斑部疾病認知度低,有鑑於此,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特別拍攝黃斑部影片,希望能藉此提升民眾認知,提高警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鄭成國醫師提醒,尤其是抽菸、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4大常見高危險群更應該要多加留意:1)長期抽菸/長期抽菸會改變眼睛流血量,造成血管不當增生,提高血壓阻塞風險,導致視網膜色素減少而增加4~5倍的罹病風險。2)高度近視/近視度速超過600度者,因眼球結構不正常變化,導致產生黃斑部出血與脈絡膜長出新生血管,進而增加9倍的罹病風險。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而若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水分滲出,進而導致視網膜黃斑水腫,目前全台約有7%糖尿病人口罹患黃斑部水腫。4)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因血管壁壓力增加,使得血管壁逐漸硬化,當微血管破損後,視網膜就換開始產生出血、黃斑部水腫的問題。模糊、黑影為徵兆 民眾應盡速就醫檢查一般來說,黃斑部於眼睛正後方,是視覺最敏銳的地方,鄭成國醫師表示,一旦出現了模糊、黑影、扭曲三大徵兆時,民眾就要當心了,因為黃斑部病變初期症狀易被認為自然老化現象,例如: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等,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所以,往往發現異狀就醫時都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期。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如磁磚、窗格等,透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徵兆。罹病後2年未治療 9成患者視力惡化至0.1以下在治療方面,鄭成國醫師表示,目前眼球內注射療法為常見的使用方式,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可幫助9成以上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穩定視力,更有4成以上患者視力會進步。醫師提醒民眾,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罹病2年未治療,9成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1以下,將面臨失明危機。因此,呼籲民眾積極治療,才能穩固視,不致步入失明危機。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老年性黃斑部病患是一種好發50歲以上的視力退化性疾病,一旦症狀開始發生,若沒有立即接受治療,恐會引發失明危機,但在臨床門診上卻普遍民眾對於黃斑部病變認知低,且存在著錯誤迷思,以至於未能及時就醫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因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鄭成國醫師將針對民眾常見的3大迷思一一進行破解,遠離失明危機。1)在眼球打針很危險,還可能會瞎掉?/這是每個黃斑部病變患者中的疑慮,也有很多人因害怕在眼睛打針而拖延治療,但醫師表示,眼內注射是臨床上常見的技術,在治療前都會先經過消毒、麻醉,且使用的針很細,不會傷到眼睛,所以,民眾無須過度驚慌。2)治療費用高?/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健保已有給付2款新生血管抑制劑,且自今年八月起,給付針數已從過去的2年6針,增加至2年7針,較原先給付的針數多,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獲得較足夠的治療針數。除此之外,現在健保也有給付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水腫,因此,符合條件的民眾皆可透過申請,進行針劑治療。3)聽說2個月打一次,就不需要每個月打?/黃斑部病變治療首重個人化,因為每個人的病程及對藥物反應不同,因此,每位患者一年所需施打的總針劑也不同,但醫師表示,在門診上常有民眾認為治療針數要打越多越好,但其實針數過多過少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最後,鄭成國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基本上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與照顧,所以,民眾一定要有耐心的回診與接受追蹤治療,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視力問題。

驚!台灣26萬老人罹患黃斑部病變

驚!台灣26萬老人罹患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台灣,65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每增10歲,罹患黃斑部病風險增近2倍! 一名75歲的老農夫,最近半年來有時覺得下田插秧時看東西歪歪的,但一開始也不以為意,直到2個月前發現連報紙的標題都看不清楚,就診經檢查後發現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視力只剩0.15,經過治療後回復到0.5。黃斑部病變恐造成失明亞東醫院眼科許詠瑞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原因的第一名,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在當今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可能有接近26萬的長者罹患此問題。黃斑部出了問題會有什麼症狀?許詠瑞醫師表示,典型的症狀就是中心視力減退,並且在看直線的物體時產生影像扭曲、斷點、或變暗的情形發生。在少數的長者因為伴隨有老花或是白內障等其他狀況,這樣的症狀可能被忽略。預防病變  謹記血壓、血脂控制許詠瑞醫師也說,要預防黃斑部病變,應不抽菸、均衡飲食、控制血壓及血脂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日常生活中多攝取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深綠色蔬菜及堅果類、富含DHA及EPA的深海魚類等都對黃斑部有幫助,另外在外出時不要忘了配戴棕褐色的太陽眼鏡,以避免紫外線對黃斑部的傷害。

長時間手機滑不停 當心黃斑部病變恐失明

長時間手機滑不停 當心黃斑部病變恐失明#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C產品的普及,許多人只要一有空就「滑」個不停,這些使用習慣,會造成眼睛接受到過多3C產品所發出高能的紫藍光,增加黃斑部病變機會。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柳景豑醫師指出,長時間接受紫外線,會提早水晶體的老化、混濁,造成白內障的形成。而長時間的接收這些高能量的光線,若沒有做好防護,會增加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造成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嚴重恐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喪失。減少紫光、藍光傷害 保護視力柳景豑醫師建議,一直盯著電腦螢幕的工作者,可以挑選適合的「濾紫光、藍光螢幕保護」的螢幕,來保護眼睛。而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時,亦可選擇適合的「濾紫光、抗藍光螢幕保護貼」,減少低頭族受到3C產品發出紫光、藍光的潛在傷害。他也提醒,平日還是要有正確的用眼習慣,良好閱讀距離,明亮的閱讀環境,閱讀中間安排適當的休息,避免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閱讀。適時的營養攝取也是重要一環,維生素A、C、E的抗氧化功能,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葉黃素的補充可減緩黃斑部的老化,降低病變機率,維生素B群、礦物質鋅亦可增加神經功能與減少自由基的傷害。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現今科技發達,接觸3C用品的機率變多,導致視力問題層出不窮,白內障、青光眼、老花、近視等眼疾求診的比例較5年前增加約20%,且年齡層有逐漸下探的趨勢,眼科林丕容醫師將指出各年齡層常見的眼睛問題,民眾可多加留意,一旦視力出現問題,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6歲以下兒童/斜視與弱視最常見,其中Ÿ斜視乃是中樞神經系統支配眼外肌肉不協調,或是先天性眼睛發育不全所致;弱視則可能是因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屈光異常等問題所引起。醫師小提醒/Ÿ斜視建議在學齡前矯正,才能得到較好的視覺功能,可利用手術與視力訓練等方式加以調整;弱視治療則必須先確認成因,才能有效治療。建議一旦視力出現異常,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與弱視。● 6~9歲兒童/近視與假性近視最常見,其中父母都是高度近視者,孩子罹患的機率隨之而增;此外,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看電視、打電動及玩電腦等也會導致。醫師小提醒/避免長時間觀看電視、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若要使用建議距離眼睛60公分以上為宜,且每隔30~50分鐘、就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可望遠凝視(6公尺以上),若沒有空間則閉目休息。● 9~18歲少年/近視、假性近視、散光與結膜炎,近視成因與上述同,至於散光則是因不當揉眼、在車上看書或姿勢不正確,如躺著看書或看電視所引起;結膜炎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常會因接觸而傳染。醫師小提醒/散光預防方法和近視同;而結膜炎則是避免在公眾場所,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浴巾,且勿用手直接搓眼睛,並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免感染病毒。● 18~40歲/近視、遠視、散光、與隱形眼鏡症候群,如乾眼症、眼睛疲勞、角結膜炎等;遠視多為先天性的眼睛發育不全造成;隱形眼鏡症候群乃是因軟式隱形眼鏡久戴、清洗狀況不佳等因素,使角膜缺氧,導致眼睛乾澀、疲勞與角膜、結膜發炎等症狀。醫師小提醒/可使用框架眼鏡、軟硬式隱形眼鏡來調整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至於隱眼症候群,則可選擇配戴一般框架眼鏡或選擇硬式隱形眼鏡代替,其透氧率較高、覆蓋面積較小,較不會出現乾澀等症狀,但缺點是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40~50歲/常見疾病為老花眼、青光眼等;老花眼是因水晶體隨年齡增長而失去彈性、調節功能減退所導致;慢性青光眼是喪失視野後逐漸形成,病患不易自覺,若沒有定期檢查、及早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急性青光眼則因眼壓急速升高,導致眼晴異常疼痛引起。醫師小提醒/老花為自然老化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較難避免,只能後續治療維持良好視力;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及周邊血管收縮疾病、免疫功能失調、神經細胞營養失衡等患者,都是青光眼高危險群,平常需多留意。● 50歲以上/易發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水晶體因老化、紫外線傷害或其它因素變混濁甚至硬化,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傳送到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即罹患白內障;黃斑部是視網膜的視覺中樞,當年紀越大、久受光線傷害、或高度近視眼球退化,導致黃斑部病變,進而影響視力。醫師小提醒/3C產品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因3C產品會發出高能量藍光,長期近距離照射,等同水晶體被照熟,導致許多人年紀輕輕,不到40歲就出現白內障症狀;戶外建議可配戴太陽眼鏡來預防紫外線與高能量藍光,避免眼睛傷害。黃斑部病變可能是近視加深、白內障、或其他眼疾所造成,建議60歲以上民眾,定期3~6個月至眼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黃斑部病變 銀髮族失明首因

黃斑部病變 銀髮族失明首因#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黃斑部病變已成為老年人失明首要原因。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對2,745位銀髮族視力篩檢,顯示為異常者有236位,占總人數9%。其中,49位回診民眾中,有32位確診為黃斑部病變,也就是2/3回診民眾出現黃斑部病變。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曾國亮說,台灣已步入人口老化社會,高齡族群為黃斑部病變主要潛在患者,然而民眾對黃斑部病變認識不足,因此,希望透過老人疫苗施打同時,增加對高齡族群視覺篩檢,落實預防醫學,協助高齡族群及早發現與治療,以降低失明風險。黃斑部病變篩檢站 助你及早發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老人流感疫苗施打期間,增設「黃斑部病變篩檢站」,針對60歲以上已施打完流感疫苗民眾,由衛教人員對民眾進行檢測,篩檢有異常者,主動將患者轉診到眼科進一步檢查。曾國亮醫師也表示,黃斑部病變篩檢站是第一次搭配兩項不同類型的預防醫學活動,民眾的接受度有待評估。加強事前的宣導及更順暢的篩檢流程、便捷的回診檢查、專業的服務等,以提高篩檢回診率,則是後續要努力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