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日常歧視」嗎?許多人不經意開個小玩笑的舉止,利用社會刻板印象貼標籤,在職場、親友家人、同儕人際之間似乎相當常見,卻已在無意間刺傷了他人,造成許多人的心理壓力及身體健康影響,進而導致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一項最新心理調查揭露,幾乎每5人就有3人曾遭日常歧視傷害,更以職場、家庭2大場域最常發生。
你聽過「日常歧視」嗎?許多人不經意開個小玩笑的舉止,利用社會刻板印象貼標籤,在職場、親友家人、同儕人際之間似乎相當常見,卻已在無意間刺傷了他人,造成許多人的心理壓力及身體健康影響,進而導致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一項最新心理調查揭露,幾乎每5人就有3人曾遭日常歧視傷害,更以職場、家庭2大場域最常發生。
如何當一個幸福的媽媽?媽媽對自己好是自私嗎?或許在教養孩子之前,我們能傳遞讓媽媽優先快樂的觀念,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才能帶著充滿餘裕的狀態來照顧孩子,與家人好好地分享快樂。《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臨床心理師夫妻Sam與Sasha撰文,提供新手爸媽「6招」能好好善待自己、陪伴孩子不心累的教養技巧。
炎炎夏日,開始穿起無袖背心和短褲的你,也開始陷入身材焦慮了嗎?總是覺得自己的手臂不夠細、大腿間好像找不到縫隙⋯《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社會審美充斥著許多刻板印象,別讓容貌焦慮、身材焦慮,讓你覺得自己沒價值,不妨用「4招」重新審視自己與眾不同的美,不再被世俗眼光綁架。
全球大約有2.6%的成年人患有囤積症,到底囤積跟收藏物品有什麼不一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學家分析囤積者對收集物品的「3種常見依戀類型」。如果你身邊有人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你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即使家裡堆滿東西,導致居家環境雜亂不堪也無所謂。
和好朋友吵架感情「漸行漸遠」怎麼辦?不妨試著慢慢接受!或許長大了之後才會明白,有些關係本來就無法長久,學會在適當時機按下感情「暫停鍵」,才是能夠讓自己感到舒適自在的方式。《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你在處理舊關係時,該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無論如何,仍要記得「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48歲的李小姐忙於工作,多年以來時常頭痛,吃止痛藥但效果不好,經過記錄觀察,她最常痛在頭頂與兩側,且疼痛不定時出現,在月經或太疲勞時特別嚴重,苦不堪言。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李小姐屬於機能退化型頭痛,這通常是提醒患者「身體已經不年輕」的警訊。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上映後引發熱議,故事中象徵焦慮的「阿焦」掀起「腦中革命」時,更是引起不少人共鳴。肥胖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提醒,若現實生活中大腦的感覺情緒,時常被壓力、焦慮所主宰,就會容易產生3大徵兆導致「壓力胖」症狀,不僅體重失控,更可能進一步誘發疾病,造成健康危機。
隨著年齡漸增,不少人頭上冒出不少白髮!你是幾歲開始有白頭髮出現呢?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越來越多上班族年紀輕輕就白髮一直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長白髮後是否可變回烏黑秀髮?一起來看看造成原因及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