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痛

喉嚨痛=扁桃腺炎?檢查才能確認部位

喉嚨痛=扁桃腺炎?檢查才能確認部位#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3歲的江小姐這幾年來時常覺得有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有一次比較嚴重時,頸部會稍微腫脹與觸痛,還好診所吃藥後頸部就消腫了。但是情況時好時壞,有時去診所拿藥就會改善,有時雖去診所拿藥卻效果有限,如此情形反反覆覆,有時還好,有時覺得喉嚨難受。後來江小姐到大醫院耳鼻喉部就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慢性扁桃腺炎」,住院進行手術治療,出院後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都大幅改善。為口腔內菌叢可能聚集處 病原體入侵易造成扁桃腺發炎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林志勳表示,一般俗稱的扁桃腺是顎扁桃腺,位於口咽部後外側方,屬於淋巴組織,有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在出生後逐漸增大,一直到4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扁桃腺的構造有豐富的血管供應,由於扁桃腺內正常情況就有許多隱窩,會堆積咀嚼過後的食物碎屑及本身脫落的細胞,也是口腔內正常菌叢可能聚集的地方。當有病原體入侵時,淋巴組織開始對抗病原體,這時候會造成扁桃腺發炎。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 易有吞嚥疼痛、喉嚨異物感導致扁桃腺炎的病原體相當多,有的是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等。有的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細菌感染是A族鏈球菌。急性扁桃腺炎多在感冒時合併發生,尤其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更容易發病。先是發燒、發冷,接著是喉嚨劇痛,甚至吞嚥困難,同時還會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頭痛、關節痛等出現,常併有耳朵痛及頸淋巴結腫痛。而慢性扁桃腺炎,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症狀通常比急性期輕微,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嚴重時頸淋巴腫、頸部觸痛、全身不適。喉嚨痛不一定是扁桃腺發炎 仔細檢查部位很重要慢性扁桃腺炎較難痊癒,治療可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如要徹底根除,就要手術治療。若有以下症狀發生,可考慮評估在適當時機進行手術:(1)多次扁桃腺發炎;(2)出現扁桃腺周圍膿瘍時;(3)單側扁桃腺腫大,懷疑為腫瘤;(4)扁桃腺過度肥大而妨礙呼吸、睡眠及吞嚥困難時等情形。術後病人應遵照醫囑,出院後暫時吃流質及柔質食物,勿用力咳嗽,少大聲說話,且1至2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林志勳主任特別強調,需釐清一個觀念,喉嚨痛不一定就是顎扁桃腺發炎。也可能是後咽壁發炎(急性咽炎)、鼻子最後面的鼻咽部發炎(有腺樣體,屬於淋巴組織)、舌根底部的舌扁桃腺發炎、喉部或下咽的發炎等,甚至口腔或咽喉腫瘤,都可能引起喉嚨痛,所以仔細檢查發炎部位是必要的。當喉嚨痛時常發現兩側顎扁桃腺發炎腫大,發作時間較長或時常反覆發作,就可稱為慢性扁桃腺炎。

喉嚨痛是感冒?驚見5公分淋巴癌腫瘤

喉嚨痛是感冒?驚見5公分淋巴癌腫瘤#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96歲的周阿公喉嚨疼痛,原本以為是感冒,20多天後竟吞嚥困難。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發現口腔上顎約5公分大的腫瘤,切片確診為淋巴癌。轉血液腫瘤科化療,消除腫瘤且沒有轉移,也可正常吞嚥。周阿公不放棄,見證年紀大也可化療。口腔內腫瘤大部分是口腔癌 淋巴癌是少數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周阿公上個月來就診時自訴喉嚨痛20多天,一直在診所吃感冒藥,但沒有好轉又越來越不舒服,連吃東西都難吞嚥,講話也困難。電腦斷層等檢查顯示阿公的口腔上顎有個滿大的腫瘤,阻礙吞嚥,研判口腔癌的可能性大,但切片送驗卻是淋巴癌。長在口腔內的腫瘤絕大部分是口腔癌,極少口腔內的癌症是淋巴癌,淋巴癌分布位置以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的淋巴結較多。彰醫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樊聖說明,扁桃腺及其外圍有淋巴組織,仍有可能出現淋巴腫瘤,造成喉嚨疼痛,就像周姓阿公誤以為感冒,其實是淋巴腫瘤正快速長大。淋巴癌成長快速 而化療治癒率也較高淋巴癌是化療成效很好的癌症,也是可治癒的癌症。周阿公身體還算硬朗、精神不錯,建議可以化療。但由於阿公已經高齡96歲,仍存在風險,最終由阿公及其家人決定,阿公明確表達要化療的意願,醫院方面也全力醫治。樊聖醫師表示,淋巴癌是一種長得很快速的腫瘤,治癒率約40%。阿公果斷接受化療,很快地施以低劑量化療,目前還在療程中,復原情況良好,可以吃得下東西,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治癒機率很高。

喉嚨痛只吃熱食?專家:吃冰也能緩解

喉嚨痛只吃熱食?專家:吃冰也能緩解#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寒冷的季節,喉嚨痛可能開始干擾人們的生活。醫師常提醒喉嚨痛不要吃冰,但為何仍有人分享吃冰淇淋能緩解喉嚨不適?到底我們要喝熱飲還是吃冰淇淋來緩解疼痛?吃冰減少疼痛神經訊號 緩解喉嚨痛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和細​​菌,但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其實是免疫系統所致。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不斷在體內巡邏,尋找病毒和細菌,一旦發現病毒或細菌,巨噬細胞會釋放免疫分子,開始對抗這些微生物。過程中,兩種免疫分子「緩激肽(bradykinin)」及「PGE2」會刺激喉嚨的末梢神經,這就是引起喉嚨痛的原因。感冒專家Ron Eccles指出,吃冰棒能緩解喉嚨痛,原因是冰能夠降低喉嚨末梢神經的溫度,進而減少了疼痛的神經訊號。此外,冰可能可以活化某種能緩解疼痛的受器,(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in 8),帶來緩解效果。熱飲促使分泌更多唾液 甜的效果尤佳而對於熱飲的效果,Ron Eccles表示,當我們喝飲料時唾液會增加及帶來潤滑效果,因此對喉嚨痛也是有幫助的。人們喉嚨痛時傾向喝熱飲而非冷飲,是因為熱飲能使人分泌更多唾液且喉嚨所感受到的熱感提供了較明顯的緩解效果。他對30位患者進行實驗,這些人表示熱飲為喉嚨痛帶來立即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緩解效果。Ron Eccles認為,緩解喉嚨痛最佳的方法是喝熱的甜飲,因為這可能刺激腦部產生較多止痛的化學物質,同時又有熱帶來的緩解作用。(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頭痛、肌肉痛,好怕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併發症嚴重,要平安的度過流感季節,不僅從預防做起,萬一不小心被傳染,也要留意自己的症狀,通報、盡速就醫。把握好幾個原則,就能避免流感造成嚴重病情。流感症狀 發燒、頭痛、肌肉痛流行性感冒是病毒造成的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通常在7天內康復。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透過感染者的飛沫傳播病毒,尤其密閉空間,但病毒亦可在低溫潮濕環境存活數小時,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亦會感染。嬰幼兒、老人、孕婦 重症高危險群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BMI大於30的肥胖者。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建議立即就醫。台灣住院流感病患重症死亡率約2成,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顏正中醫師提醒,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如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掩口鼻,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染病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飲食均衡、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有類似流感症狀儘速就醫。

長期單側喉嚨痛 2公分扁桃腺癌作怪

長期單側喉嚨痛 2公分扁桃腺癌作怪#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45歲的男子平時菸、酒、檳榔不離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但近半年經常感到單側喉嚨腫痛,誤以為是感冒或是扁桃腺發炎而未積極治療,但這週更是劇痛因此至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男子嘴巴一張開,醫師就看到病人的左側扁桃腺處有一明顯約2x3公分的腫瘤及周圍組織潰瘍。切片送檢後確診為扁桃腺癌,目前正接受化療及放射線治療。逾40歲患者好發 致病原與吸煙、飲酒有關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診斷為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的病人每年超過7000人,因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死亡的病人則每年超過2000人。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表示,扁桃體癌多發於40歲以上的患者,致病原因與吸煙、過度飲酒有關。這名病患有多年菸酒習慣,可能是扁桃腺長期接受到刺激,日積月累導致扁桃腺癌病變。單側喉嚨痛1個月以上、張口困難要及早治療賴文森醫師表示,初期的扁桃腺癌並無特別的不適情況,直到腫瘤侵犯到周圍組織或頸部淋巴轉移,就醫確診時常已經是晚期了。提醒民眾如果有下列症狀,例如:單側喉嚨痛一個月以上、張口困難、無痛性頸部腫塊、單側扁桃腺異常腫大、單側耳痛、扁桃腺有明顯潰瘍等,應早期就醫,早期治療。 扁桃腺癌的治療,初期以手術為主,合併放射腺治療,晚期則以放射線、化療同步治療。針對不同的狀況給予個別化治療,早期的扁桃腺癌的5年存活率為50%以上,晚期則降至3成左右,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口咽部若不適,應盡速接受專科醫師的檢查與診斷。

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

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歲半的陳姓女嬰上週末在家發燒,2天後嘴巴周圍、手腳都出現許多潰瘍與水泡,8歲的姊姊也在2天後出現同樣的狀況,檢查後確診姊妹皆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醫師提醒,開學後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學童常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年幼弟妹而不自覺,恐造成另一波感染高峰,為免群聚感染影響家人,須隨時注意保持手部衛生。天氣炎熱疫情升溫 2週以來腸病毒患者激增 天氣炎熱,氣溫不斷飆新高,腸病毒疫情隨之增溫,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近2週以來門診常見的腸病毒患者多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症狀是手腳有明顯的水泡,且幾乎10個求診病患中就有1人確診罹患腸病毒,兒童病房也有1/4左右的患者是因為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小於5歲幼兒較容易高燒、咽喉水泡高佳慧醫師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炎熱的夏季更是每年腸病毒的高峰期,多數腸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臨床表現症狀常見為手足口病及疹性咽峽炎。 小於5歲的幼兒比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的症狀,甚至少數病人會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症狀為發燒、出現小水泡在口腔腸病毒手口足症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以及屁股周圍。 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5-7天。疹性咽峽炎則主要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3-5天。開學候群聚感染風險高高佳慧醫師呼籲,家中若有一孩子罹患腸病毒,進行居家隔離時要注意同一家人相互感染問題,大人與幼兒都要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此外,最近流行的腸病毒手足口症多有嚴重皮膚大面積水泡情形,提醒家屬在照顧上不必恐慌,多半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應避免讓孩子抓破水泡,以免水泡內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感染細菌造成蜂窩組織炎。 

吃完粉蒸排骨 喉嚨痛竟中毒!

吃完粉蒸排骨 喉嚨痛竟中毒!#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有一民眾投訴至餐廳用餐後,外帶1份「荷葉粉蒸排骨」回家加熱食用,沒想到竟發生喉嚨痛、口腔痛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經衛生局抽樣6份冷凍荷葉粉蒸排骨送驗,確認外層葉為「姑婆芋屬」。姑婆芋中毒會立即嘴麻、嘴種、嘔吐今年年初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也因誤食姑婆芋,出現中毒現象。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說明,姑婆芋又稱海芋、山芋、觀音蓮、天荷芋等,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葉心型,葉闊大生於莖頂,全株之汁液及塊莖有毒,食品中毒症狀為食用後立即嘴麻、嘴腫、嘔吐及喉嚨痛。臺北市衛生局除鄭重呼籲餐廳業者應清楚分辨姑婆芋、芋頭葉及荷葉不同,並向商譽良好及長期信用交易的業者購買外,慎選原料供應商及加強驗收程序,避免誤用姑婆芋包覆炊蒸料理。預防食品中毒專區可以幫助判斷全國101至106年有3件民眾疑似食用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症狀,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消費者,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事件在臺北市雖然為首例,惟依據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中毒案件統計資料,經檢驗為採摘不可食用的姑婆芋,已於預防食品中毒專區及闢謠專區宣導判斷分辨姑婆芋與芋頭的方法,民眾如有相關問題也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查詢相關問題。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喉嚨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KP菌大暴走,喉嚨痛突變敗血症!一名62歲邱姓男子為糖尿病患,近日壓力大,某天突然感到喉嚨痛、發燒、畏寒、左頸部腫脹,就醫後發現病患血糖飆升到300~400mg/dl,發炎指數CRP也高達30mg/dl(正常應小於1),懷疑是KP菌作怪,醫師表示,若沒有及時開刀,就容易威脅生命。壓力大、免疫力變差 死亡率可達40%大部分人體內都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但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易引發KP菌「大暴走」,變成重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KP菌對健康人體的殺傷力不大,但對糖尿病患而言,此菌的毒性變得很強。當身心壓力變大時,免疫力變得更差,攻擊點可能是眼睛、腦部、頸部、肺部、肝臟等,一旦演變成腦膜炎、肺炎、肝膿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20至40%,很多病患也因此失明。步入老齡要盡量避免壓力彰化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忠信表示,這種病症可稱得上是台灣的「本土性感染病」,診間平均1個月有30個KP菌感染病人,大部分是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輕症患者,有1至2例為重症,死亡率超過20%,這種情況以糖尿病人居多,不然就是慢性肝病、酗酒等免疫力較弱者。步入老齡要注意,KP菌的威脅將越來越強!許嘉方主任強調,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而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平時一定要確實量血糖、按時服藥,將血糖控制在200mg/dl以內,儘量避免壓力,才能避免成為KP菌攻擊的目標,一旦發燒就要馬上就醫,並告知有糖尿病史,有利於醫師多方判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