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5日逢節氣小寒,時值農曆12月上半月,國曆1月上半月。中醫師指出,小寒節氣應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每天多睡1小時,可以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飲食上可多吃白木耳、山藥、水梨、百合等滋陰潤肌膚食物,預防冬季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小寒的養生方法。
今年1月5日逢節氣小寒,時值農曆12月上半月,國曆1月上半月。中醫師指出,小寒節氣應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每天多睡1小時,可以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飲食上可多吃白木耳、山藥、水梨、百合等滋陰潤肌膚食物,預防冬季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小寒的養生方法。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明明皮膚一向都不錯,怎麼天氣一冷到了冬天,就變得粗粗的,有時候還會出現脫屑,更糟的是,睡覺時小腿皮膚還癢了一整夜,導致整個晚上都沒睡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癢最常出現在早晚溫差大、肌膚調節力差的時間,最好洗澡完馬上擦乳液止癢效果最佳。
時序進入冬季,隨著氣溫逐漸下滑,皮膚總是不自覺的發癢,尤其是晨起、睡前,更是癢到受不了。「冬季癢」是種典型的季節性皮膚疾病,也可以稱為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濕疹,除了乾癢、乾燥、脫屑外,嚴重可能有急性皮膚發炎反應。以下由藥師解析冬季癢的原因、症狀與改善方法。
鄭小姐48歲,新冠確診後於冬季到來時,開始全身皮膚容易乾燥、脫屑、搔癢,搔癢嚴重致影響睡眠,曾至西醫就診,但療效不佳,且外用凡士林還會加重搔癢,就診時症狀為小腿乾燥脫屑,手掌搔抓出血,且搔癢狀況在夜晚尤甚,經中醫師給予科學中藥做治療,加上外用紫雲膏修復肌膚,治療1週搔癢難睡已減退,持續治療3個月多之後,皮膚已不再乾癢,目前轉而治療更年期問題。
時節即將進入冬季,在秋冬交替之際,有許多人就開始感到不適。隨著氣候變冷,溫差變異大,首當其衝的呼吸系統就容易受影響,而與呼吸系統同歸屬於肺金的皮膚,也容易在此時開始作怪。因為這種皮膚炎特別容易在秋冬發作,他又有個名字叫做「冬季癢」。
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病,起因是天氣乾冷使得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功能下降,皮脂腺分泌減少及皮膚水份減少,造成皮膚乾燥、紅腫、發癢症狀。 中醫師表示,其實冬季皮膚乾癢等皮膚疾患,與五臟六腑的健康息息相關,建議透過食療藥方,搭配生活保健來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冷氣團來襲,不少人皮膚出現搔癢難耐的狀況,中醫提醒「當心是濕疹惹的禍」。擁有多年看診與臨床經驗的平安中醫診所院長袁國山表示,這陣子有許多皮膚乾癢、紅腫,甚至脫皮結痂的患者上門,大多都是濕疹所造成,像是最近來看診的上班族李先生,每年進入秋冬之際,天氣開始轉冷後,就會出現濕疹的症狀,今年在幾次應酬與聚餐的隔天,濕疹的狀況變本加厲,不但搔癢劇烈,還一抓就破皮流血,本來長年看西醫的李先生,經朋友的介紹才嘗試透過中醫改善。中醫改善體內濕氣 十天即見效袁國山表示,冬季發癢的皮膚病大多為濕疹。工作的壓力疲勞、年終聚餐的飲酒與暴飲暴食,體內濕氣太重,都會造成濕疹,濕疹常會讓患者出現劇烈搔癢且反覆發作,也會顯現出各種外觀,外表赤紅而濃淡不一,且大部分以小丘疹形態發病。李先生過去以類固醇藥膏治療濕疹,但病情反反覆覆,濕疹的病因在中醫學理上屬於外邪侵淫,即外受潮濕,或感受風熱,採用中藥材配方來祛風、清熱、利濕,改善體質,大約10天就有療效,3個月後便痊癒。避食刺激性食材 冬季保養是王道袁國山也提醒,濕疹患者在飲食方面,應避免進食刺激性的食物,如未熟的蛋、蒜、魚、蝦、蟹、牛、羊肉等易過敏性食材,另外,衣著方面盡量選擇棉質衣物,羊毛衣物切勿直接接觸皮膚。建議民眾天氣變冷時,多擦油脂性的保濕乳液來滋潤皮膚,以減少皮膚搔乾癢,且均衡飲食,多吃肉類、五殼、奶類、蔬果類等,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預防皮膚感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皮膚癢到不行,白天癢就算了,連晚上睡到一半都會起來一直抓,根本沒法睡,隔壁鄰居要我用水晶肥皂洗澡,反而越來越糟糕!」70歲的黃伯伯邊抱怨邊指著身上一道道的抓痕。直到前往皮膚科就診,檢查確診為俗稱「冬季癢」的乾燥性皮膚炎,經過適當的治療以及教導正確照護觀念後,症狀一周內就大幅改善。 皮膚屏障功能下滑 病原及過敏原入侵導致乾癢近期一波波的連續寒流讓天氣又乾又冷,因冬季癢而來皮膚科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威宇表示,冬季癢是因為外在氣溫及濕度下降,造成皮膚角質層的排列紊亂,也減少了皮脂腺的分泌,使得皮膚的屏障功能大幅下滑,不僅無法阻隔體內水分散失,外來的刺激物(病原及過敏原)也較容易入侵,進而導致皮膚乾癢,若照顧不當則可能惡化成全身性濕疹,由於此種情形特別好發在冬天,故俗稱「冬季癢」。冬季癢最常發生在銀髮族,過去有特殊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或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比較容易出現此狀況。臨床上常可見到皮膚乾燥伴隨細小脫屑,嚴重時會有皮膚乾裂甚至紅腫發炎,通常以暴露在外的四肢,特別是小腿前側較為常見。冬天照顧皮膚5個秘訣預防冬季癢需要適當的照顧皮膚,陳威宇提供5點實用的建議:1.選擇棉質貼身衣物,做好四肢保暖:適當增添保暖衣物可以減少接觸乾冷空氣,維持皮膚血流供應,而棉質衣物可減少過敏機率。2.避免洗澡水溫過熱或泡澡過久:雖然沖很熱的水當下會止癢,但熱水會進一步破壞皮膚的角質層,使得後續癢感更加惡化;若要泡澡或泡溫泉一次不宜超過5分鐘。3.洗澡使用pH值5.5之沐浴乳:皮膚角質層的酸鹼值為5.5,而一般肥皂的酸鹼值約在8左右,選用相應的清潔產品可避免過度清潔造成皮膚傷害,坊間相傳的水晶肥皂或手工皂不建議冬季癢患者使用。4.挑選適合的保濕乳液:一般健康民眾可使用乳霜,銀髮族及乾性肌膚族群可用凡士林等較滋潤的油膏;也可挑選含有特殊保濕成分的商品,最好是洗完澡後身上水氣尚未完全散去就全身擦,白天可視情況增加塗抹次數。5.避免過度搔抓或使用不正確外用藥品:患者常因為癢而搔抓皮膚形成傷口,外來刺激物反而更容易進入而變得更癢,形成所謂的「癢─抓─癢」循環,建議用擦乳液來替代搔抓;亦不建議用嬰兒油或痱子水等會讓皮膚更乾燥的外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