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

冬天總是被靜電狂電?恐是身體缺氧警訊!醫警告:你可能已太勞累

冬天總是被靜電狂電?恐是身體缺氧警訊!醫警告:你可能已太勞累#保濕

冬天一到,你也會碰到什麼都「來電」嗎?近日連夜低溫,讓靜電問題更嚴重,不管是穿毛衣、抱寵物,甚至是開門、和朋友見面握手也不小心有電波交流!醫師提醒,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靜電反應」,但對於為什麼靜電會發生、如何預防靜電等問題卻不太了解,提供以下生活小知識解答!

水嫩腳跟保養術 跟著空姐這樣做

水嫩腳跟保養術 跟著空姐這樣做#保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Amy是個空姐,因工作需求長期穿著高跟鞋,又時常站立、走來走去,導致腳掌前側角質變厚,一到冬天就便龜裂流血,只好求診治療。皮膚科醫師張瑋庭表示,這樣的狀況很常見,因人的腳底每天都跟地面、鞋子摩擦,又得承受體重,自然而然角質層就會增生、變厚,只要適當的去角質,並在洗澡後擦乳液保濕,就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常穿高跟鞋、夾腳拖及老化 腳底會變厚因為腳底沒有皮脂腺可以分泌油脂來保濕,加上人每天行走,腳底腳跟不斷摩擦,用各種工具去角質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局部角質層增生的速度,增生力超盛,勾絲襪、蹭床單,一到冬天甚至乾裂、流血,令人非常困擾。張瑋庭醫師指出,其實這跟老化也有關係,人年紀大了新陳代謝變慢,角質層不斷累積,所以腳底也越來越厚。也跟穿著的鞋子有關,如Amy長期穿高跟鞋,重力集中在前端腳掌,也會使腳尖左右兩側變粗糙;加上天氣熱、下雨天大家都愛穿夾腳拖,沒有完整包覆的狀態下,加深腳跟與地面磨擦,也會讓腳跟變厚。洗完澡擦乳液保濕 每周去角質一次洗完澡後,趁著角質含水量高的時候,趕緊擦乳液保濕是唯一的解法。張瑋庭醫師提及,市面上有許多去角質的方法,像是用銼刀或是工具磨,磨出一大堆皮屑,不僅有成就感,還能還原腳跟,但她提醒,過度使用可能會造成傷口;或是可以脫去一層皮的足膜,換得嬰兒般的肌膚,她說這些方式都是暫時幫助,一周使用一次為限,過度使用可能會造成接觸性皮膚炎,還是積極保濕最重要。乳液可以選用含有水楊酸、果酸或尿素成分的,如10~30%的尿素可以幫助角質溶解,想磨去腳皮可以用磨砂膏、浮石。若是長期都未改善,可能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素,如汗皰疹、黴菌感染等,只要出現破皮、痛癢、小水泡、紅腫,都可就醫檢查。張瑋庭醫師說,有時無法改變工作環境和鞋子,但可以多用乳液保濕,才能避免冬天乾裂,甚至是雞眼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保濕3步驟 還你滑嫩健康肌

保濕3步驟 還你滑嫩健康肌#保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年從事皮膚醫學研究的豊田醫師認為,「想要搞定皮膚問題,關鍵就在於改善肌膚現況。」他從皮膚科學出發,提出具有醫學根據及具體療效的「肌活」保健法——只要1分鐘、3步驟,做好「保持肌膚水潤」、「幫助肌膚降溫」、「維持肌膚潔淨」、就能透過「保濕、冷卻、清潔」三個簡單的觀念與動作徹底改善膚況,進而提升皮膚防禦力,遠離皮膚病的威脅。不僅迅速改善目前肌膚困擾,有效防止皺紋、斑點、鬆弛、暗沉生成,還能預防過敏發炎等皮膚病症再生。保濕冷卻清潔 提升皮膚防禦力1.充分保濕:乾燥是皮膚大敵!放任肌理缺水不僅加速老化,還會造成細菌、過敏原入侵。→→洗澡後10分鐘內塗抹保濕用品,可避免皮脂膜流失,又能增強皮膚防禦力。2.即時冷卻:肌膚一旦發熱、泛紅,就是搔癢難耐前兆,必須立刻急救。→→只要立即補水,就能讓悶在肌底的「熱」被蒸散出體外,緩解發癢與發炎。3.適度清潔:過度強調徹底清潔、頻繁使用沐浴用品,會破壞皮膚菌叢生態。→→用皂頻率一天一次,其他時間搭配溫水清潔、保持乾淨即可。肌活雖然只有三大要領,但難免還是有人會覺得「平常都那麼忙了,還要做這麼多事情,未免也太麻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希望你至少也要謹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保濕。保濕3訣竅 改變膚況1.順著肌膚紋理塗抹:用意在於能讓保濕產品沿著紋理被吸收,而且更加均勻。2.洗澡後10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因為剛洗過澡,肌膚表面的皮脂膜跟著流失,皮膚容易呈現乾燥狀態。而入浴時沖洗浸泡身體的水分,在洗澡後10分鐘就會蒸發完畢,因此,把握這關鍵10分鐘做好保濕非常重要。3.擦的量要充足:保濕產品的用量因種類而異,但基本上都需要厚厚塗上一層,好讓肌膚呈水潤、光滑的感覺。擦完之後,可用衛生紙輕壓,若衛生紙能貼合上去,就表示用量已經足夠。

常洗手防疫很重要 3法減緩皮膚不適

常洗手防疫很重要 3法減緩皮膚不適#保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勤洗手是防疫的不二法門,但有些人頻繁洗手卻容易有皮膚不適的問題,該怎麼辦?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指出,這在醫護人員很常見,洗手引發的皮膚問題,最常見是「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和「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避免法則有三: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多洗手皮膚不適 情況有這兩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會產生、乾燥、刺激、瘙癢,甚至破皮和出血等症狀;原因是清潔品中的某些清潔或抗菌成分,容易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層,且逐漸向皮膚深層侵蝕。尤其在乾燥的季節,這種情況會加劇,損壞皮膚。這各種清潔品中,實驗顯示,酒精對於手部的耐受性相對較好。而碘類溶液刺激性稍高,刺激度高至低依序是氯己定、氯二甲酚、三氯沙和酒精。至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症狀輕重不等,嚴重可能引起呼吸道窘迫等,症狀發生當下,可能是延遲性的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立即的接觸性蕁麻疹,常常是清潔品中的香料和防腐劑引起。避免法則有三 減緩洗手皮膚不適如何避免洗手引發的皮膚不適,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建議: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若肥皂會引起不適,就選擇酒精類的清潔品替代。在醫療院所等場合,沒有一件產品是零風險的,可提供多種替代產品。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肥皂洗完手前後,沒必要再使用酒精類產品,反刺激引起皮膚炎,此外,洗完手後,在溼答答的狀態戴手套也容易引起不適。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洗手後的皮膚狀態,會因為氣候、個人膚質而有所不同,有些研究發現,皮膚較深的護士,洗手引發的不適的機率,較皮膚較淺的護士低。這類會有不適的人,可能需要額外的皮膚保濕。保濕乳和保濕霜通常包含保濕劑、脂肪和油脂,有助皮膚保溼,並補充皮膚的油質保護層。許多研究都顯示,使用保濕產品,有助緩解洗手的皮膚不適。參考資料:1.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First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3步肌活!保養這樣做保濕效果更加倍

3步肌活!保養這樣做保濕效果更加倍#保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年從事皮膚醫學研究的豊田醫師認為:「想要搞定皮膚問題,關鍵就在於改善肌膚現況!」所以,他從皮膚科學出發,提出具有醫學根據及具體療效的「肌活」保健法——只要1分鐘、3步驟,做好「保持肌膚水潤」、「幫助肌膚降溫」、「維持肌膚潔淨」、就能透過「保濕、冷卻、清潔」三個簡單的觀念與動作徹底改善膚況、從本質強化脆弱肌底,進而提升皮膚的自體防禦力,讓各種病菌與過敏原都難以入侵,從此遠離皮膚病的威脅。不僅迅速改善目前肌膚困擾,有效防止皺紋、斑點、鬆弛、暗沉生成,還能預防過敏發炎等皮膚病症再生。3步驟「肌活」,強化乾燥生病肌,重拾滑嫩健康肌!1.充分「保濕」:乾燥是皮膚大敵!放任肌理缺水不僅加速老化,還會致使細菌、過敏原入侵!→→善用洗澡後的10分鐘內塗抹保濕用品,既可避免皮脂膜流失、又最能增強皮膚防禦力!2.即時「冷卻」:肌膚一旦發熱、泛紅,就是「搔癢難耐」的前兆,必須立刻「急救」!→→只要立即補水,就能讓悶在肌底的「熱」被蒸散出體外,緩解發癢與發炎!3.適度「清潔」:過度強調「徹底清潔」、頻繁使用沐浴用品,將會破壞「皮膚菌叢」生態!→→用皂頻率最多一天一次,其他時間搭配溫水清潔、保持乾淨即可!「肌活」雖然只有三大要領,但難免還是會有人覺得:「平常都那麼忙了,還要做這麼多事情,未免也太麻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希望你至少也要謹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肌活/保濕。保濕是指全身都要塗上化妝水、乳液等「保濕產品」,而且用量要夠多。你可以使用「含賽洛美」的保濕產品,以便補充角質層中最重要的成分—賽洛美。保濕三大訣竅:第一,順著肌膚紋理塗抹。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能讓保濕產品沿著紋理被吸收,而且更加均勻。第二,洗澡後十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因為剛洗過澡,肌膚表面的皮脂膜跟著流失,容易讓皮膚呈現乾燥的狀態。而入浴時沖洗浸泡身體的水分,在洗澡後十分鐘就會迅速蒸發完畢,因此,把握這關鍵十分鐘做好保濕非常重要。雖然洗澡後通常會想趕快走出浴室去透透氣,但趁著水蒸氣未散,先在浴室快速擦上一層保濕用品,對皮膚來說是最好的保濕方式。第三,擦的量要充足。保濕產品的用量因種類而異,但基本上都需要厚厚塗上一層,好讓肌膚呈水潤、光滑的感覺。擦完之後,可用衛生紙輕壓,若衛生紙能貼合上去,就表示用量已經足夠。(本文摘自/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蘋果屋 )

天氣變化皮膚癢 木耳、海藻助保濕

天氣變化皮膚癢 木耳、海藻助保濕#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當春天來臨,早晚溫差較大,許多人就會開始皮膚癢。春天容易忽冷忽熱,常因為天氣太冷,使人的皮膚油脂分泌不足而乾癢,若是平時習慣熬夜或飲食辛辣者,則會更嚴重。注意保濕 多吃木耳、海藻、蔬果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高宇表示,平常生活可注意保濕,並多吃木耳、海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皮膚乾癢的治療則會選用當歸、何首烏等補陰類中藥。天氣炎熱時,容易因流汗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需穿著通風透氣的衣物,並保持身體舒爽。若是本身體質皮膚容易出汗或出油,治療則會選用清熱利濕的中藥。皮膚癢的成因,除天氣變化外,需考量是否吃到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鳳梨、芒果、海鮮等。壓力過大、睡眠減少,也容易造成皮膚搔癢。因睡眠減少和壓力,耗損身體內的陰血。中醫認為,陰血虛會造成風燥(皮膚癢)。壓力大、睡眠不足 易誘發皮膚乾癢當身體的陰血不足,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時間久了則會皮膚癢。中醫會使用較疏肝的藥物,減少病人的情緒波動。使用安神的藥物,增進其睡眠品質,並減少其癢感。此外仍會使用滋補陰血藥物,使皮膚較不乾燥。高宇中醫師表示,皮膚癢若妥善治療,可有效緩解或痊癒。並在隔年的季節變化時,能完全脫離皮膚搔癢的夢靨。雖然中藥材容易取得,但若用錯藥物,容易使疾病惡化,使用前應詢問中醫師,確保安全用藥不出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