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保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明明沒有被蚊蟲叮咬,也沒有皮膚炎,但是就是奇癢無比,仔細看一下搔癢的地方,皮膚看起來白白的,表面有點粗糙,這就是皮膚乾燥引起搔癢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皮膚油脂分泌減少、肌膚水分減少,很多人有皮膚乾癢的問題,因皮膚乾燥而引起的搔癢症狀,不只侷限於銀髮族,這種「皮膚搔癢症」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也很容易發生。剝落的角質刺激皮膚 造成搔癢皮膚搔癢症又稱為乾皮症(皮脂缺乏症),皮膚表面的脂質或是角質層的水分無法保持,快速流失造成皮膚乾燥,剝落的角質掉在皮膚上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通常健康的皮膚表面,角質層可以留住水分,皮脂和水分混合之後形成皮脂膜作為皮膚的屏障,抵擋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洗澡後或就寢時 體溫高搔癢更嚴重本來賀爾蒙會負責調節皮膚的皮脂量,但是因為隨著年齡的老化,賀爾蒙分泌減少,才導致皮脂分泌變少,皮膚搔癢症發生的部位大多在手腕或腳,特別是大腿和小腿,或是背部、腹部周圍、全身,也有局限在外陰部或是肛門周圍的,洗澡後或就寢時,體溫升高,搔癢的情況會更嚴重,因而造成睡眠不足,皮膚表面因為乾燥看起來白白的,有時甚至會產生龜裂。不要抓癢、皮膚保濕、避免空氣乾燥預防搔癢的第1步就是不要抓癢,另外,皮膚的保濕也很重要,塗抹具有保濕功效的乳液,注意皮膚保養,冬天使用暖氣時,也要注意室內的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是放置濕毛巾,避免空氣過度乾燥。症狀較輕的可塗抹凡士林或是含有尿素的軟膏等來改善症狀,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早上和白天使用尿素軟膏,洗澡後及睡前除了擦抹凡士林之外,加上含有維他命A或維他命B的軟膏,效果會比較明顯。天然素材內衣褲 可防水份流失有濕疹的情況時,除了塗抹外用保濕劑,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藥劑,搔癢情況嚴重時,還可以請醫師開立內服藥,膝蓋以下的部分最容易有乾燥的情況產生,穿著天然素材的內衣、長褲,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老年人晚上睡覺時喜歡使用電熱毯,但是使用電熱毯會讓皮膚更加乾燥,所以建議睡前開電熱毯讓棉被暖和,睡覺時就把電熱毯關掉。或是使用熱水袋就不會造成皮膚乾燥。(本文摘自/漢方讓你活到100歲/天下雜誌出版)

3大NG迷思 乾癢肌更嚴重!

3大NG迷思 乾癢肌更嚴重!#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時節即將入秋,因乾癢敏感問題而求助皮膚科門診的患者也變多了,乾癢是常見的秋冬肌膚症狀,一般可透過簡單的保養、治療程序緩解,但國內最新《乾癢肌膚認知調查》指出,超過8成的民眾自認有肌膚乾癢問題,其中卻有近7成認為乾癢肌是天生的,無法被改善。保濕錯誤、保養迷思、錯誤對策中國附醫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指出,雖然肌膚乾癢的原因相當多,但並非無法預防或緩解,然而民眾常見「保濕認知謬誤」、「天然植物保養迷思」及「乾癢錯誤對策」等3大NG,才是導致乾癢的症狀加重、反覆發生,甚至引發接觸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以及用藥錯誤等嚴重後果的主因。1)    加強保濕就能抗乾癢 /常見保濕產品是角質層保濕因子的補給,其次則是防止水分散失的鎖水劑成分(如荷荷芭油、礦物油),然而如果皮膚還是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即使增加保濕品的使用量,還是很難改變因為發炎引發的癢感。2)    天然植物好溫和 /9成民眾認為直接使用天然植物來保養,對皮膚較沒有傷害,同時認為使用絲瓜水、小黃瓜、蘆薈等植物汁液進行濕敷,能降低過敏發生的機率,但邱品齊醫師提醒,即使是植物成分,直接接觸皮膚也可能有刺激、致敏風險。3)    止癢藥膏是救急萬靈丹 /市售止癢藥膏多含類固醇成分,使用上需遵循醫囑,依症狀嚴重度選擇不同濃度、強度的產品,臨床上就曾出現因濫用類固醇藥物止癢,導致真皮層萎縮或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的嚴重案例。

上妝、亂洗臉喚起敏感肌 溫和保濕救皮膚

上妝、亂洗臉喚起敏感肌 溫和保濕救皮膚#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冬天總是讓肌膚敏感、受傷的時刻,一旦沒做好保養,臉部馬上就露餡;儘管多數人知道「敏感肌」好發於此時,皮膚門診人數卻只增不減。對此,美國皮膚科醫師說,敏感肌膚分為天生基因與後天環境影響,而後天讓肌膚受傷的原因,與上妝及塗抹保養品脫離不了關係!肌膚屏障破壞 過敏原輕易穿透美國皮膚科醫師Karen Hammerman表示,遺傳基因造成的才算是「真正」敏感性肌膚,此類型皮膚只要接觸顏料、彩妝品,馬上就會出現紅腫、發癢情形。而後天敏感性肌膚,是因為環境、清潔疏忽而失去肌膚屏障,使微生物、過敏原輕易穿透皮膚,引起發炎反應。不只如此,當皮膚變成「敏感肌」之後,再接觸化學刺激、抽菸飲酒,進行不適當美容療程,很可能加重變成嚴重脫屑、乾癢、紅腫發炎;因此,Hammerman醫師建議,應選擇無香料、色素的保養品為佳;為避免化學物質刺激肌膚,可先將產品塗於前臂,24小時後無出現過敏反應,才可繼續使用。消炎、抗敏感 具保濕產品降低機率不過,上妝對女性來說已是出門前必要程序,該如何降低敏感肌發生率,即為多數人煩惱;Hammerman醫師說,由於後天造成的敏感肌較易改善,因此可從日常保養調整。如發現使用某些產品後,肌膚感覺緊繃、不舒服,則須改為清潔消炎、抗敏感且具保濕的溫和不刺激保養品,才是達到「保養」的真正方法。

補水型面膜保濕 乾冷季節每日敷也可以

補水型面膜保濕 乾冷季節每日敷也可以#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在冷風與空汙雙重襲擊下,保濕絕對是修護肌膚的不二法門,除了塗抹乳液外,最為方便且多人選擇的就是敷面膜了!但相信過去至今,大家都聽過不可天天敷臉的道理;事實上,面膜大致可分為補水型、功能型及清潔型等3大類,只要選擇正確且膚質許可,天天敷上一張都沒問題!敷面時間不宜長 10~15分鐘為佳轉眼間,「秋意濃」已悄悄邁向冬季,而肌膚也將隨著氣候變為乾燥,若沒做好保養,恐怕一不小心就成為「乾美眉」。而膚質保養最佳方法不外乎保濕及清潔,因此多數人都會選擇保濕面膜加強;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敷面應掌握5要點,從選購到使用都得謹記,以免美容不成反而傷害皮膚!首先,在選購產品時應認清標示並詳細閱讀說明書;其次為敷面前先做皮膚敏感性測試,若發生過敏反應則不宜使用。而如肌膚有傷口、發炎或過敏情形也不可敷面膜,當心化學物質感染;此外,敷面前也要徹底清潔臉部肌膚,避免讓面膜與髒汙「共處一室」;最後一點,使用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最為洽當。清潔型面膜較刺激 乾性肌膚兩周1次此外,面膜的使用次數也值得注意;過去報導都指出,每周敷面應維持1~2次即可,過多恐使肌膚受損。但事實上,面膜只是一個籠統說法,並不代表所有面膜都不能天天使用;大致來說,面膜可分為補水型、功能型及清潔型等3類,因為功能不同,使用方法及頻率都有差異:1)補水型面膜/主要為保濕功能、具有補水效果,此種面膜不會帶給肌膚太多負擔,因此可天天使用;特別是秋冬乾冷季節,更能用來加強保濕。但若出現不適,則須立即停止或減少頻率。2)功能型面膜/市面上常見的美白和除皺面膜等都屬功能性面膜,此種不宜每天使用,最多一周3 次即可。3)清潔型面膜/由於此面膜用於清潔皮膚深層髒垢,對肌膚有一定傷害,絕對不可使用頻繁;一般來說,油性及中性肌膚約每週使用1次、乾性肌膚則兩周1次為佳。 

用冷水還是熱水洗臉?醫:保持25度為佳

用冷水還是熱水洗臉?醫:保持25度為佳#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時間進入十月中旬,夏天的尾巴也早已離去,你是否還在用過去洗臉方式對待肌膚呢?根據調查發現,平均有8成以上的人對正確的洗臉方式還搞不清楚,不論是水溫,還是洗臉後應先擦化妝水或乳液都讓人霧煞煞;其實洗臉方式應隨季節改變,以免喚醒沉睡已久的敏感肌!皮膚毛孔收縮 易破壞角質層最近實在是「秋意濃」,愛美人士可要注意皮膚保養,尤其是身體最敏感的臉部更要小心。炎炎夏日時許多人為求涼爽,總用冷水洗臉,並有傳言說「冷水能夠增強抵抗力、收縮毛孔」,使不少人用此提神;但夏天皮膚較易出油,看不出冷水的傷害,若到秋冬依舊用同樣方式,可要當心面臨乾臉婆的危機!對此,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如長期用冷水洗臉,會引起皮膚血管及毛孔收縮,容易破壞皮膚角質層,出現乾燥、破皮等情況。事實上,洗臉水溫只要「比自己臉部溫度再低一點」就好,太冷太熱都會傷害皮膚;一般來說,水溫調在25度最為剛好。別急著擦化妝水 先塗乳液防變乾由於秋季是敏感肌好發期,若使用過高、過低水溫,膚質敏感的人馬上就會出現紅腫、乾癢等情況;黃毓惠醫師提醒,特別屬於「酒糟肌膚」者,皮膚血管較為敏感,應留意。至於洗臉後該如何保養,她說,不用急著擦化妝水,其實只要塗上適合自己的保濕乳液,就能幫助鎖水、防止肌膚變乾。另外,選擇適合的洗面乳也是重要環節,一旦洗臉後感覺臉乾、緊繃、疼痛,就代表不適合該產品,應儘速更換;至於洗臉後需不需要擦臉?黃醫師解釋,由於臉上的水蒸發後會帶走原本的水分,並不會鎖住反而使臉部乾澀;因此洗臉後應用毛巾沾水擦乾,切忌「自動風乾」。 

換季敏感肌搗亂 3步保養拒當乾美人

換季敏感肌搗亂 3步保養拒當乾美人#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由於皮膚會隨氣候轉換而改變,對於膚質敏感的人來說,天氣一轉涼,臉部、手足馬上就有反應;因此秋冬保養更是不可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有將近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屬於敏感肌,總是等到發癢、紅腫才意識到;事實上,改善膚質應從裡外調整,在選擇保養品時也要把握「減少、舒緩、修護」3原則。洗臉勿超過30度 浴後擦乳液防乾裂以節氣來說,台灣目前已邁入深秋,馬上就要轉為冬季,在這期間臉部更容易出現乾澀、細紋,在保養及清潔上都要特別小心;如洗臉的溫度應不超過30度。此外,為防止皮膚乾裂,洗完澡也要依個人膚質選擇乳液或乳霜,若情況尚未改善,則可使用綿羊油、凡士林來舒緩。內外刺激影響膚質 4點判別敏感肌另,除了外在刺激會影響膚質表現,內在情緒、壓力,個人體質及年齡都會使肌膚中天然保濕因子流失,特別是肌膚較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環境溫度、濕度、化學性物質刺激而出現不適。對此,藥師劉玫芬表示,要判別自己是否為敏感肌膚,一是觀察手會不會下意識、不自主抓臉,其次為離開室內臉部就呈現緊繃、疼痛;擦上各種化妝水、化妝品、乳液等會有明顯灼熱感。以及臉部出現脫屑、乾裂等現象;最後則為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紅腫反應,可由以上4點判別。基礎保養不可少 3原則從根本做起而基礎的保養,應從根本做起並掌握3原則,才能有效擺脫「乾美人」:1)「減少」不必要成分/欲使用保養品照護肌膚,應選擇無添加香料、酒精、色素、防腐劑等保濕產品,減少膚質的壓力及負擔。2)「舒緩」肌膚/對待敏感膚質,除選擇低刺激性保養品外,也要能舒緩肌膚,才可有效降低因天冷產生的皮膚刺激感。3)「修護」保濕/肌膚一旦缺水,就會出現乾燥、暗沉且容易感到搔癢,可選用滋潤型保養品加強保濕,如添加木果油、甘油等,能有效提升角質含水量,使肌膚滋潤有光澤。 

破解4大NG美白法 秋季食補薏仁水美白保濕一次到位

破解4大NG美白法 秋季食補薏仁水美白保濕一次到位#保濕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雖然已到了夏天的尾巴,陽光不再那麼熱辣辣,但防曬美白更不能輕忽,秋季陽光中仍含有大量的長波紫外線UVA,更容易穿透皮膚,刺激黑色素產生。同時面對夏秋交替,肌膚較容易出現乾燥敏感、或油水不平衡的現象。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營養師夏子雯建議,除了加強防曬、保濕之外,由內而外調理的美白方式更不可少,食材方面建議多食新鮮食材,當然,眾所皆知的美白聖品薏仁仍是首選。破解4大NG美白法女性為追求白皙肌膚,各種網路、口耳相傳方式都一股腦地嘗試,但可能因錯誤觀念,使得美白不成反傷身。夏子雯營養師就針對網路流傳的4大美白法做說明:1)打美白針?/美白針主要是劑量高的維生素C,藉由靜脈施打提升吸收效果。但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礦物質,一開始可能有變白的感覺,但長時間代謝下就失去效果,且長時間施打,可能造成身體負擔。2)曬後使用美白產品?/曬後建議盡量使用蘆薈或類似鎮靜皮膚的天然成份,直接使用美白產品可能會刺激皮膚。3)美白食材直接敷臉?/不建議將蔬菜水果(如:小黃瓜、檸檬片)直接敷在臉上,特別是感光性強的檸檬,敷了反而會反黑。4)美白素材濃度越高越好?/之前流行類似左旋C產品,但若是分子大的產品,吸收效果反而比直接食用食品還差。「除了外在防曬、保濕要加強外,美白也要從飲食開始著手。」建議女性可多補充維他命C、E,中斷黑色素生成,保持肌膚白皙;另外,像是薏仁是常見的美白聖品,不少女明星如:隋棠、陳妍希,都曾在媒體上分享喝薏仁水的經驗。夏子雯營養師解釋,薏仁中所含的蛋白質具有軟化角質、減少斑點產生的幫助,且薏仁中富含薏仁脂成分,也有消炎、利尿的功能。薏仁美白兼保濕 效果媲美專櫃級保養根據一份由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化妝品應用科學系所做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590毫克的薏仁水,結果減少37%臉部斑點,同時增加25.1%肌膚緊實度。夏子雯營養師表示,自己是飲用沖泡式的薏仁水,可以方便控制量外,也不需花時間烹煮,省去處理薏仁殘渣的麻煩。別搞錯!小薏仁是燕麥無法幫助美白事實上,號稱薏仁的種類有很多種,包含:大薏仁、小薏仁還有洋薏仁、珍珠薏仁,其中,大薏仁才是真正有助美白的薏仁,富含維他命B群、鉀、鎂、鐵等微量元素;小薏仁和洋薏仁則屬於大麥,不具有美白幫助,兩者外觀很明顯,不容易被混淆。有鑒於近期食安問題影響,建議挑選真空包裝的薏仁產品,避免散裝而不清楚製作與保存時間不明。此外,若是市售的沖泡式或罐裝薏仁水,則建議挑選通過SGS等多重檢驗下的合格廠商,瞭解含糖量與熱量,飲用起來才能放心無負擔。但仍提醒女性,薏仁屬於涼性食材,生理期與懷孕期間不適合飲用。

光靠化妝水保濕 當心肌膚鬧「乾荒」

光靠化妝水保濕 當心肌膚鬧「乾荒」#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洗臉雖然是保養肌膚的第一步,但後續的保養步驟仍不容小覷,因為洗完臉後,肌膚正處於滋潤的狀態,如果此時若沒有做好保養動作來鎖住水分,長期累積下來,不僅毫無水嫩、光澤感可言外,還可能會變成「乾」妹妹。水分蒸發連皮脂一同帶走 肌膚反而更乾燥洗完臉後,大部分的民眾都會在臉上擦化妝水,當水分進入表皮層,肌膚就會變的水嫩透亮,但此時若沒有在塗抹上一層以油為主的乳液或乳霜來鎖水的話,當心不僅無法使肌膚吸飽水外,水分蒸發時,還會將皮脂一起去除,反而更乾,所以,在保濕的過程中,「油」其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注意!化妝水並非必要保養品如果覺得一次要用兩種產品很麻煩的話,化妝水是可以省略的,因為化妝水對於皮膚而言,並不是個必要的保養步驟,反而是洗完臉後,趁還濕潤時擦上含有油分的乳液或乳霜,即時鎖住水份就可以了。面膜使用時間、次數要注意 以免乾燥、過敏樣樣來大家都知道臉部肌膚保養的第一步就是「保濕」,所以,許多人都會砸下重本買面膜等保濕產品,但在使用面膜時,務必要注意停留的時間及使用次數,因為有些面膜的材質,持續敷著不拿下,待乾掉後就會將肌膚裡頭的水分、油脂吸走,變得更加乾燥。至於使用次數,根據《優活》先前的報導指出,雖然剛敷完面膜,皮膚看起來變得光滑有彈性,但並不建議民眾天天使用,因為市售的面膜大多會添加其他成分,如抗老、美白等,都容易對皮膚造成刺激,降低防禦力,嚴重還有致敏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