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剛過,除了帶來豐沛雨量外,也造成山區土石流災情, 位處山區的花蓮,立即動員衛生局所有稽查員人力至各災區發送消毒物資並提醒鄉親多注意餐飲衛生等,也加強餐飲業者宣導,應注意颱風豪雨導致溫度濕度變化以及電力不穩等問題影響食品衛生,預防食物污染的食品中毒發生。因災後最常發生食品不新鮮、食用受污染食品而造成食品中毒事件,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呼籲鄉親,颱風過後應多加注意飲食衛生安全,如食物經泡水而有病原菌汙染之虞者應立即丟棄,最常發生原因是因食物放置於室溫下過久,未放入冰箱中保存及飲用未完全煮開的飲用水等,為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民眾仍需注意食物保存及加熱完全後才能食用。    花蓮縣衛生局也再度呼籲,民眾於颱風過後大家忙著清掃家園之際,飲食衛生務必落實「食品安全五要原則」: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並徹底清潔與消毒製備食物的場所及設備。二、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肉與海鮮應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三、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並多選用可去皮或易清洗的瓜果蔬菜。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或易腐爛之食品宜冷藏或不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避免溫度升高。颱風季節已來臨,不論民眾或餐飲業者,每人多一份留意,多一分安心,提早預防風災並注意食品衛生安全措施,將可平安健康度過颱風季節。

強制標示來源 保障食品安全

強制標示來源 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健康向來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對於日前引發各界討論的美國牛肉進口問題,衛生局絕對是嚴格把關,並且堅守行政院提出「安全容許、牛猪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16字政策方向,守護民眾的食品安全。 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鄭鴻藝表示,為落實「強制標示」政策,在確保食品安全無虞的前提之下,提供消費者最明確的資訊,依個人需求做選擇,透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擴大食品強制標示範圍。強制標示的首要之務,將「以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為優先推動目標,並落實標示的稽查工作。未來在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將由原先的自願標示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 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例如,台灣加工製造的牛肉乾產品,如果主原料為牛肉且來自澳洲,則需同時標示牛肉乾的原產地(國)-台灣,以及所使用牛肉的原產地(國)-澳洲。「強制標示」落實之後,在安全容許的前提下,民眾有絕對的選擇權,消費者可藉由肉品上的原產地標示,避免吃到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 鄭局長指出,多年來持續推動及輔導餐飲業者,自願性標示牛肉產品原產地,根據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餐飲業者多能以菜單註明、立牌、掛牌、貼紙等多樣方式呈現牛肉原產地。中央近期內送到立法院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條文中,將針對餐飲業者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強制規定標示特定食品原料的原產地,首先推動的就是牛肉產品。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者,不要買食品標示不清、食品來源不明、食品誇大不實的產品,若有任何疑慮,可隨時詢問食品藥物管理科,衛生單位也將加強稽查,嚴格為廣大民眾的飲食安全把關。

確保食品安全 將強制標識牛肉原產地

確保食品安全 將強制標識牛肉原產地#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基於保障國人食品安全的立場,對於進口牛肉安全絕對是嚴格把關,並且堅守行政院所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政策方向,為落實「強制標示」政策,且提供消費者最明確的資訊,讓消費者依個人需求做選擇,未來將修法落實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由原先的自願標示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上,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確保食品安全無虞的前提之下,食品藥物管理局透過提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擴大食品強制標示範圍。首先會「以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為優先推動目標,並落實標示的稽查工作,未來於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之場所,應將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此外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例如,台灣加工製造之牛肉乾產品,如其主原料為牛肉且來自澳洲,則需同時標示牛肉乾之原產地(國)─台灣,以及所使用牛肉之原產地(國)─澳洲。在安全容許之前提下,消費者有絕對的選擇權力,透過「強制標示」的推動,如有消費者欲選擇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則可藉由肉品上的原產地標示,加以選擇。

花蓮慈院把關食品安全 獲國際雙認證

花蓮慈院把關食品安全 獲國際雙認證#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對人來說有多重要,尤其是對住院的病患而言適當的營養補充,更是治療計畫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花蓮慈濟醫院每天平均供應一千多人次的住院病患用餐需求,因此為了保障民眾的飲食安全與健康,除了不斷的提昇就醫環境與醫療設備外,花蓮慈院對於病患與家屬用餐健康安全的講究,更獲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頒發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認證與及ISO22000:Food Safety(UKAS) 國際驗證,成為東部地區唯一一家ISO22000及HACCP雙重認證的醫院。在醫院內除了有營養均衡的一般供餐,針對不同疾病、症狀病人的需求,還有糖尿病餐、低普林餐等各項治療伙(餐),為了讓每位住院患者都能吃得安心與健康,花蓮慈院營養組組長劉詩玉表示,花蓮慈院營養組廚區人員非常注重廚房的環境衛生與餐飲製作流程,不僅每個步驟都必須符合安全衛生,貫徹品質管理,以確保廚房環境空間保持清潔,不得有藏污納垢的情形發生;透過持續改善機制,嚴格的控制每道菜的製作流程,避免食物的污染與不潔引發食物中毒事件,層層把關,用心守護住院病患的飲食與健康。SGS公司副總裁黃世忠表示,「廚房是幫病人營養把關的無名英雄,因此任何微小的程序都必須符合衛生安全。」全台灣同時通過認證與及ISO22000:Food Safety(UKAS) 國際驗證的食品企業只有百分之二十,而花蓮慈院積極展現對各項服務品質的要求,從人員受訓、設備與流程加強管控,連菜單設計與熱量控制都由營養師調配,嚴格把關住院病患的飲食健康。花蓮慈院高瑞和院長表示,食品衛生安全相當重要,特別感恩營養組除了在病患提供營養支持及衛生食品細心把關,結合食品衛生安全提供給病患最優質的餐食,全面提升醫院的專業能力與服務品質,做好守護生命的工作。

從農田到餐桌 政府將落實食品安全

從農田到餐桌 政府將落實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在本月5日表示,鑑於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影響,行政院長陳冲在今日院內會議中宣示,安心內閣要從安心食品做起,推動全面檢討每一個跟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的環節跟項目,也就是要確保「從農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過程當中,能保障所有食品安全,以達到維護國人健康的目的。楊永明表示,行政院會開始要求相關部會,例如衛生署、農委會、環保署等,嚴格檢視目前所有相關食品安全與衛生的層面與法規,由各個部會分別執行,同時也透過跨部會監督,達成一套整體性、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面檢討與規範。楊永明表示,首要是在法規上進行全面檢討與合理化,第一步就是對於「食品衛生管理法」的全面修正。在去年塑化劑事件後,當時陳副院長即在會議中要求檢討「食品衛生管理法」,再配合近來相關事件所衍生的因素,該法將有極大幅度的修正,包括加強食品安全控管及風險評估、建立食品安全監測體系,得對食品安全事件採取預警措施或緊急措施。此外,也會強化食品業者落實自主管理之責任。楊永明表示,政府會自政策面、法規面和執行面同步檢視,並進行跨部會溝通與合作,檢視標的將包括食品添加物、飼料添加物、動物用藥及農藥等與食品直接與間接有關的項目。同時,將要求各部會必須對合理化後的法規嚴格執行,不容許有任何折扣,並由江副院長在既有的「食品安全會報」中,進行監督與協調跨部會合作。楊永明強調,政府面對的不僅是單一個案,目前已在積極處理禽流感問題,萊克多巴胺等相關議題也會跟立法院尋求兼顧方案,但在此議題之外,各部會都要開始落實個別檢討,透過嚴格的政策檢視、法規翻修及切實執行,確保國人食品安全。

小腿腫脹還發燒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

小腿腫脹還發燒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食品安全

38歲的陳先生除香港腳反覆發作外,過去健康情形良好,近日左腳小腿開始有腫脹的情形,起初以為是近日走路較頻繁,筋肉發炎,自行服用了一些止痛消炎藥,但是腫脹處逐漸泛紅及疼痛,並出現發燒的情形,於是至成大醫院急診求醫,實驗室數據呈現白血球增多及發炎指數增高的情形,經血液培養後,醫師給予抗生素治療,小腿紅腫熱痛的情形亦隨之改善,其後病患出院並於門診追踪。此種所謂蜂窩性組織炎並不少見。成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淑慎指出,皮膚是個天然屏障,阻擋了微生物的入侵,顯微鏡下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所以如果這個區域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然而一旦此天然屏障受損,各類的病原體即可侵入皮膚,然而皮膚組織的感染。這輕則如青春痘影響了外在的形象及心理層面,重則如壞死性筋膜炎,常會造成生命危險。因此,早期意識到症狀,早期處理才是上策。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的細菌常見為金黄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治療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療及改善危險因子為主。少數的患者病灶已侵入筋膜層或己造成化膿則須在給予抗生素的同時,搭配外科引流才能有較好的預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南部處在沿海地帶,傷口浸潤海水易併發壞死性筋膜炎,此病灶進展快速,死亡率高不可不慎。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食品安全

行政院衛生署連兩天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邀請產官學人士討論食品添加物、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22日做出總結報告,針對加強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以及食品製造業管理提出改革方案。21日為全國食品安全會議的首日議程,學者專家達成共識,比照歐盟訂定國人的塑化劑容忍值、訂定嬰兒食品與包裝飲料等食品的塑化劑限量標準、以及食品負面履歷,要為食品安全把關。22日提出的食品添加物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分類、管理、標示、查核以及檢驗。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顏國欽表示,分類包括單方食品添加物管理,參考國際規範與國人飲食習慣,檢討現有分類制度;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上則要強制登錄、要求業者提供成分與檢驗方法。顏國欽說,管理上則要訂定食品添加物業者管理辦法、強化食品添加物追溯與追蹤系統;現行包裝食品的食品添加物標示法與規定也要去檢討改進,對於食品添加物更要縝密查核檢驗。至於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方案,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必須提升自主管理並強化業者專業知能、強化登錄制度並加強列管追蹤、強化稽查能力以及專才人員錄用與培訓、健全市場監測並加強列管追蹤、落實食品加工製造追溯與追蹤、適時修訂法令規章並強化管理。會議中產官學的專家也提出綜合建議,包括建立完善登錄制度、建構推動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自主管理驗證體系等。

外食族 吃下肚的是營養還是大腸桿菌?!

外食族 吃下肚的是營養還是大腸桿菌?!#食品安全

外食人口逐年增加,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民眾食品安全與衛生,進行有設座可立即食用或外帶便當業者盒餐抽驗,抽驗結果均符合規定。本次抽驗全程採取無預警方式突擊抽查,並抽檢業者現場已製備完成之菜餚餐食,且依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一般食品類衛生標準作為檢驗標準,檢驗項目為(1)微生物限量:每公克中大腸桿菌群最確數(標準:1,000MPN/g以下)及每公克中大腸桿菌最確數(標準:陰性);(2)性狀:有無異味、異色、異物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食材、器具、包裝等製作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呼籲餐館業業者應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確實遵守衛生安全操作原則,按部就班謹慎操作,食物的處理應以新鮮、清潔、迅速、儘快食用為原則。另提供外送服務之業者,於消費者食用前應確實做好餐盒的衛生保存措施,以防範食物腐敗,避免食物中毒發生。抽驗結果,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及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查詢相關訊息,或電洽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 2720-8889)轉711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