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天氣濕熱好生細菌 應慎防食物中毒

天氣濕熱好生細菌 應慎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

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你最擔心什麼?每隔一陣子,媒體就會報導哪裡有黑心食品,或者哪裡又發現有不合格農藥檢出的農漁養殖產品。這些消息常常弄得大家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很多有毒的東西或甚至是致癌的東西。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想知道所吃的食品安不安全或有沒有毒,就要先了解有哪些「物質」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食物當中,然後再探討它的「含量」是否足以傷害身體。張營養師舉例說明,我們對加了太多糖的食品形容說「甜得要命」,或加太多鹽的食品形容說「鹹死人了」,表示即使是像糖、鹽這些日常調味品,含量太多時對身體也是有「害」的,甚至對糖、鹽代謝不良的人是有可能會致命的。當然,食品安全專家和食品衛生單位所注意的範圍,並不是糖和鹽的用量問題,而是在防範食品病原菌的污染,食品添加物的使用規範,以及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大約有四千例左右的食物中毒事件通報,一般相信沒有通報的食物中毒應超過十倍以上。張營養師指出,食品中毒多由細菌、毒素、化學物質的污染所引起。食物一旦受到細菌的污染,雖然因為菌數少不會馬上致病,但若又在不當的條件下存放長一點時間,細菌在濕熱的環境中快速繁殖,達到致病的菌數,通常這並不是肉眼所能察覺到的危險,吃了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防範未然,不要將有毒的東西吃下肚,就是要多注意個人和環境的衛生,避免熟食遭到生食的沾染,並且冷藏和加熱都要到達足夠的溫度以抑菌或滅菌。例如:家中的剩餘食物應盡速放入冷藏,而不要置於室溫過久,以免細菌的滋生;而剩菜從冷藏取出再利用時,也要充分加熱達到80℃以上殺菌,才可有效的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預防食品受到毒素或化學物質的污染得從食品檢驗把關,例如:衛生局在賣場抽驗之後,發現花生及花生製品含致癌(肝癌)的黃麴毒素超過標準值,要求全面下架,並追溯來源。花生、黃豆、玉米、五穀雜糧、中藥材等食材在濕熱的環境中存放一段時間,就容易長黴菌並釋出黃麴毒素。張營養師提醒民眾,由於高溫烹調的方法無法將黃麴毒素去除,消費者必須從採購就開始提高警覺,選用真空包裝產品。買回家後也要將這些乾料食材存放在冰箱或低溫、乾燥處,一旦有發霉的疑慮,應立即丟棄不要食用,來防止食入黃麴毒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