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樂閱讀/「保存期限」保證安全?

樂閱讀/「保存期限」保證安全?#食品安全

專家怎麼說吳家誠教授:「保存期限」和「食用安全期限」不盡相同,必須清楚兩者的差異,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根據「商品標示法」的規定,有時效性的商品,必須加註有效日期或有效期限。雖然現在大家在食用商品前,幾乎都習慣閱讀標籤,也會注意有效期限,不過要注意「保存期限」,不一定就是「食用安全期限」。保存期限:指的是商品在「未開封」的情況下,可以放置的時間。比方很多保健食品,包裝上標示保存期限為製造日的2年內,例如民國101年10月製造,可以存放到民國103年10月。但重點是在「沒拆開」的狀況下,可以存放這麼久,一旦開封,食用安全期限就不見得是103年10月。一般來說,開封的保健食品,最好半年內就要吃完。超過半年內沒吃完,內容物雖然不見得就會變質,但效果恐怕不如預期。保存期限的制定並不隨便,有信譽的大廠,在食品出廠前,會依照產品的特性、殺菌的條件、貯存的方式、貯存的環境、包裝的條件等,進行各項實驗,以測試產品在包裝完整的情況下,可以存放多長的時間。保存期限,是廠商給消費者的安全背書和保證,實際上,有些產品超過保存期限,也不一定會壞掉。因為不想浪費,而冒險食用過期產品的經驗,相信許多人都曾有過,大部分也以為應該沒事,卻可能造成毒素的累積。為了安全著想,建議還是不要食用超過保存期限的產品,以免因小失大。(本文編著者/吳家誠)(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基市食品安全宣導 關心學童健康管理

基市食品安全宣導 關心學童健康管理#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均衡的飲食及食品安全是維持體重與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為維護學童健康,於今年3月進行2場「均衡飲食及食品安全」的宣導,藉由教導學童認識食品標示、正確選購健康食品、預防食物中毒等技巧,提升對健康管理的行動力與認知。要如何吃得健康且不發胖,均衡飲食的掌控很重要,而談到飲食的掌控,除了烹調的習慣,需從「食物取得」開始著手,採買食物跟採買任何東西一樣,都需謹慎的選擇,本次宣導教導學童認識「每日飲食指南」,並示範如何依「每日飲食指南」選擇均衡營養的一餐,從實做中學習,更能迅速了解增強營養知能,達到以飲食維持體重及健康的目的,以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且非常忙碌,導致孩童外食機會增加,外食飲食多半有高油脂、高鹽、高糖且蔬菜水果量不足等問題,加上日常生活多以靜態為主形成運動量不足,容易導致肥胖,引發心血管等疾病,期能透過此均衡飲食理及食品安全的重要宣導觀念,讓孩童學會並身體力行做健康的飲食選擇而達到享受美食擁有健康。

立委質疑食品安全退步 衛生署發表聲明

立委質疑食品安全退步 衛生署發表聲明#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表示,有關立法委員柯建銘等43人對行政院長陳冲提出不信任案,說明中提到,「食品安全步步退,忽視國民健康風險」,與事實明顯不相符,因此提出說明。衛生署表示,我國之食品衛生管理政策,均是以科學證據作為基礎,依據國際規範、經過風險評估,考量國人飲食之習慣而訂定。有關於我國與美國簽訂台美牛肉之議定書,是遵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採有條件開放,除要求必需為30月齡以下的牛隻外,並應去除風險部位,且須經過我國核備,並在美國農業部獸醫官監督之下所屠宰者為限,在安全上並無疑慮。至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動物飼料之添加物,其殘留容許量之訂定,與牛隻狂牛症之發生,兩者之間並無相關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亦已於今年通過該添加物之安全容許量,代表我國所進行之安全評估具有科學依據,且與國際社會接軌。此外,衛生署指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之後,政府針對日本輸台產品,立即採取嚴格查驗管制措施,凡不符合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的產品,一律不准報關進口,因此遭輻射污染的食品,絕對不會輸入台灣。而先前衛生署預告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之安全容許量標準」草案,其精神在強化該食品之管制,預告期間各界提出許多意見,衛生署均逐一詳細加以彙整,將邀集國內外這方面之專家,召開會議、詳加討論,待有共識,才會公布,絕無放寬標準情事。最後,衛生署亦強調,保障食品衛生安全,維護國人身心健康,是衛生署最重要的任務,將善盡一切努力。

注意食品添加物標示 健康有保障

注意食品添加物標示 健康有保障#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食品違規使用添加物的新聞頻頻躍上新聞版面,民眾都相當關心自己吃的食物安不安全,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食品加工製造業者在使用食品添加物時,必須根據衛生署所發布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確實依照每一食品添加物品項的使用食品範圍、限量、使用限制,並善盡產品責任,做好自主管理,以維護商譽。食品添加物係指食品的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為達特定目的而添加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添加食品添加物的目的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常見的例如防腐劑、抗氧化劑、漂白劑等共十七類。而食品添加物絕對不是漫無目的使用或無限制添加,政府參考國際規範及各項評估資料,對於食品添加物使用訂有法規並進行管理,此外衛生機關也定期對各類食品進行監測,發佈布檢驗結果。另外許明倫局長也提醒民眾注意食品衛生安全需包括對食品添加物有基本的認識,選購時要看清楚產品包裝上提供的資訊,包括品名、成分(食品添加物)、有效日期、負責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原產地(國)及必要的警語等,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來源不明者不買、成分不明者不買、標示醫藥效能者不買、誇大功能者不買、標示不完整者不買,加強食品安全的概念,對本身健康較有保障。

保障民眾食品安全 嘉義牛肉「強制標示」原產地

保障民眾食品安全 嘉義牛肉「強制標示」原產地#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嘉義市餐飲業、販賣業及攤販業約計2,500家,嘉義市衛生局為確保民眾飲食安全維護消費者知的權利,於牛肉「強制標示」公告實施前,自即日起輔導全市商家或業者務必清楚標示原料原產地,以提供消費者選擇食品更多資訊。目前嘉義市衛生局預計於8月27日前完成輔導各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直接供飲食場所之牛肉及牛肉加工品(牛肉干、牛肉麵、牛肉泡麵、牛肉調理包、牛肉罐頭等)應標示原產地。嘉義市衛生局日前也製作宣導單張及原產地來源標籤分發各業者,凡有供應牛肉之公共飲食埸所餐廳、攤販及現場烘焙(烤)食品(牛肉麵包、牛肉披薩、烤牛肉)、現場調理即時食品(牛肉麵、牛肉滷味、炒牛肉)等即輔導張貼牛肉原產地來源標籤,另於有容器或包裝食品(牛肉干、牛肉泡麵、牛肉調理包牛肉罐頭)亦輔導於包裝袋上增加標示「牛肉來自○○」原產地標示以符合強制標示之規定。強制標示公告執行後各相關業者(包裝食品業者、散裝食品業者、直接供飲食場所業者)未依規定標示牛肉原產地,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3~15萬元不等之罰鍰,標示不實則可處4~20萬元罰鍰。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為確保飲食安全,除持續加強稽查輔導外,亦呼籲消費者,標示不清者不要買、食品來源不明者不要買、食品誇大不實者不要買,有疑慮隨時詢問衛生局,本局亦加強稽查,嚴格把關。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

蘇拉颱風剛過 花蓮提醒民眾把握食品安全原則#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剛過,除了帶來豐沛雨量外,也造成山區土石流災情, 位處山區的花蓮,立即動員衛生局所有稽查員人力至各災區發送消毒物資並提醒鄉親多注意餐飲衛生等,也加強餐飲業者宣導,應注意颱風豪雨導致溫度濕度變化以及電力不穩等問題影響食品衛生,預防食物污染的食品中毒發生。因災後最常發生食品不新鮮、食用受污染食品而造成食品中毒事件,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呼籲鄉親,颱風過後應多加注意飲食衛生安全,如食物經泡水而有病原菌汙染之虞者應立即丟棄,最常發生原因是因食物放置於室溫下過久,未放入冰箱中保存及飲用未完全煮開的飲用水等,為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民眾仍需注意食物保存及加熱完全後才能食用。    花蓮縣衛生局也再度呼籲,民眾於颱風過後大家忙著清掃家園之際,飲食衛生務必落實「食品安全五要原則」: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並徹底清潔與消毒製備食物的場所及設備。二、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肉與海鮮應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三、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並多選用可去皮或易清洗的瓜果蔬菜。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或易腐爛之食品宜冷藏或不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避免溫度升高。颱風季節已來臨,不論民眾或餐飲業者,每人多一份留意,多一分安心,提早預防風災並注意食品衛生安全措施,將可平安健康度過颱風季節。

強制標示來源 保障食品安全

強制標示來源 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健康向來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對於日前引發各界討論的美國牛肉進口問題,衛生局絕對是嚴格把關,並且堅守行政院提出「安全容許、牛猪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16字政策方向,守護民眾的食品安全。 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鄭鴻藝表示,為落實「強制標示」政策,在確保食品安全無虞的前提之下,提供消費者最明確的資訊,依個人需求做選擇,透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擴大食品強制標示範圍。強制標示的首要之務,將「以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為優先推動目標,並落實標示的稽查工作。未來在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將由原先的自願標示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 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例如,台灣加工製造的牛肉乾產品,如果主原料為牛肉且來自澳洲,則需同時標示牛肉乾的原產地(國)-台灣,以及所使用牛肉的原產地(國)-澳洲。「強制標示」落實之後,在安全容許的前提下,民眾有絕對的選擇權,消費者可藉由肉品上的原產地標示,避免吃到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 鄭局長指出,多年來持續推動及輔導餐飲業者,自願性標示牛肉產品原產地,根據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餐飲業者多能以菜單註明、立牌、掛牌、貼紙等多樣方式呈現牛肉原產地。中央近期內送到立法院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條文中,將針對餐飲業者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強制規定標示特定食品原料的原產地,首先推動的就是牛肉產品。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者,不要買食品標示不清、食品來源不明、食品誇大不實的產品,若有任何疑慮,可隨時詢問食品藥物管理科,衛生單位也將加強稽查,嚴格為廣大民眾的飲食安全把關。

確保食品安全 將強制標識牛肉原產地

確保食品安全 將強制標識牛肉原產地#食品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基於保障國人食品安全的立場,對於進口牛肉安全絕對是嚴格把關,並且堅守行政院所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政策方向,為落實「強制標示」政策,且提供消費者最明確的資訊,讓消費者依個人需求做選擇,未來將修法落實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由原先的自願標示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上,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確保食品安全無虞的前提之下,食品藥物管理局透過提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擴大食品強制標示範圍。首先會「以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為優先推動目標,並落實標示的稽查工作,未來於餐廳、小吃攤等直接供應飲食之場所,應將牛肉來源改為「強制標示」,此外在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部分,則朝向增加「食品主原料」原產地標示項目,例如,台灣加工製造之牛肉乾產品,如其主原料為牛肉且來自澳洲,則需同時標示牛肉乾之原產地(國)─台灣,以及所使用牛肉之原產地(國)─澳洲。在安全容許之前提下,消費者有絕對的選擇權力,透過「強制標示」的推動,如有消費者欲選擇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則可藉由肉品上的原產地標示,加以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