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桿菌

高溫炎熱易致食物中毒!營養師:增強腸道免疫冠軍非「它」莫屬

高溫炎熱易致食物中毒!營養師:增強腸道免疫冠軍非「它」莫屬#沙門氏桿菌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食安問題的發生也變得頻繁,日前就數次發生民眾吃冰卻集體中毒。根據食藥署統計發現,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是台灣食物中毒事件的常見因素。對此,專精發炎免疫營養調理的李婉萍營養師提醒,沙門氏桿菌除了會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等,若情況嚴重更可能會造成腸出血、腎衰竭,甚至導致敗血症。因此,平時除了注意食物衛生,也要維持腸道健康、做好防護。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沙門氏桿菌會藉由被污染水源傳播,常見的有像是生肉、生乳、豆餡、雞蛋,或者蛋製品等。若症狀只是輕微腹瀉,建議可先禁食,讓腸胃至少休息4小時。清光腸胃後,再補充稀飯、白土司澱粉類的清淡食物、水分與電解質,待48小時後再開始攝取蛋白質,慢慢使腸胃道恢復健康。但如果是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就應該馬上送醫,將剩餘食品與嘔吐物送交查驗。 食物中毒恐致腸躁症 3個月反覆腸胃不適 嚴重影響生活 近期更發現到,少部分民眾因為食物中毒而產生「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的情形,李婉萍營養師說明,最主要原因是腸道菌叢被破壞造成腸道損傷,進而導致排便習慣改變。有些人會較常出現腹痛感,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大便外觀黏膩較難成型;不少人更合併疲倦、失眠、焦慮、頭痛等問題,甚至出現微發熱狀態,由於這些症狀可能會在3個月內反覆發生,不免會影響生活。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通常輕微食物中毒在經過治療、休息都會轉好,但如果發現腸胃道問題持續發生,就可能是「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造成。除了可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等根本方法改善,也可採用「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法」,透過攝取較不易發酵、產氣的清淡食物,降低腸胃道不適情形。例如雞蛋、肉類、藜麥、燕麥、奇異果、番茄、葡萄、草莓等,就是屬於「低FODMAP飲食」可以多吃;而蘋果、洋蔥、豆類、牛奶,就被歸類在「高FODMAP食物」,較容易引起腸躁症相關症狀,有症狀時則要避免。 抗菌、抗病毒首選 營養師: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李婉萍營養師特別提及,奇異果除了可調整調整腸道菌種生態以外,又因升糖指數低,食用後能讓血糖變化維持穩定,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能防衰老,促進身體組織與皮膚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奇異果又因富含奇異酵素,能助蛋白質消化,因此選擇飯後食用是幫助蛋白質吸收的良好方法,能緩解功能性腸道症狀。不僅能改善消化功能,其中豐富的纖維也讓糞便易於成型排出,適合腸胃正處恢復期的民眾。而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更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功效和免疫調節作用,能幫助人體白細胞消滅細菌,改善免疫功能,從而預防感染,並促進腸細胞再生。 一天兩顆綠色奇異果 簡易食譜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     早餐:將綠奇異果片與肉片一起夾入吐司中,不僅吃到蛋白質也有膳食纖維。 ●     午茶:可選一顆綠奇異果、一顆黃金奇異果作為午茶,用湯匙挖取攝取簡單方便,能改善午後昏昏欲睡狀態,也替代點心的多餘熱量。 ●     通則:成年人建議每日最少進食2份水果,2顆綠奇異果等於2份水果,可列入日常補充膳食纖維的部分。 李婉萍營養師強調,除了補充好的營養素讓腸胃道培養好菌叢生態外,平時自己烹調食物也要注意處理流程,夏天盡量避免生食,盡量以食用熟食為主,且熟食料理完放置室溫超過1小時就要放入冰箱,以及料理生食(如雞蛋)一定要洗手,料理前後都要注意清潔等。她也提醒,現代人外食機會多,如果看到用餐環境清潔不佳者,更要避免前往,以避免提高感染機率。

沙門氏菌釀腸胃炎會傳染!烤肉把握5要訣「這食材」絕對要熟才吃

沙門氏菌釀腸胃炎會傳染!烤肉把握5要訣「這食材」絕對要熟才吃#沙門氏桿菌

「一家烤肉萬家香」成了國人與親友歡聚度過中秋佳節的典型寫照,然而烤肉的生鮮食材處理與保存,若稍有不慎,可能讓節慶氣氛一下變悲劇。根據監測資料顯示,每年中秋節當週及後一週,通常都會發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提醒大家,必須留意「沙門氏桿菌」對食材的汙染,謹慎預防。

幼童發高燒拉到脫水,只因餵牛羊牧草後「少1動作」嚴重恐敗血症

幼童發高燒拉到脫水,只因餵牛羊牧草後「少1動作」嚴重恐敗血症#沙門氏桿菌

2歲陳姓男童與家人至海邊與牧場遊玩,曾在沙灘玩耍與牧場餵食牛羊,返家後隔日突然發燒到38.6度、連續嘔吐腹瀉合併大便有血絲、活動力下降,家長趕緊帶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因病童出現發燒脫水狀況安排住院治療,檢查確認為沙門氏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腸胃炎,住院5天後康復出院。

寒冬也會食品中毒 殺死沙門氏桿菌這樣做

寒冬也會食品中毒 殺死沙門氏桿菌這樣做#沙門氏桿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炎熱,食品容易變質,但在寒冷的季節,食品中毒的問題依舊不可輕忽!常見的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途徑,多是食用未徹底加熱的蛋品、畜禽產品,或是餐點遭生食污染,患者會有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症狀。食藥署提醒大家,保持良好衛生操作習慣,將生熟食砧板、刀具與器具分開使用,並澈底加熱食物,才能避免發生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食物煮沸5分鐘可滅菌沙門氏桿菌不耐熱,在60℃下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都可殺滅。此外,在人員方面,調理者在手部遭污染、如廁後及製作餐點前,都要洗淨雙手;若有腸胃道症狀,應儘速就醫,未確定痊癒前,不宜與食品接觸。在環境方面,沙門氏桿菌可經老鼠、蟑螂、貓、狗等途徑污染食品,應防止入侵並撲滅病媒;垃圾桶也要加蓋並定時清理。製作提拉米蘇等非高溫加熱產品 建議使用殺菌液蛋食藥署提醒,在製作提拉米蘇、慕斯或沙拉醬等非經高溫加熱的產品時,建議使用殺菌液蛋或衛生品質良好的蛋品,並注意調理時的衛生管理,才能確保食用安全。若民眾想要更加了解食品中毒相關知識,食藥署製作一系列防治食品中毒教材,可至食藥署「防治食品中毒專區」(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參考。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沙門氏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沙門氏桿菌廣布於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尤其是家禽、食物(如:牛奶、蛋類、肉類製品等)、水。若不小心食用遭到污染且未煮熟之食物與飲用水,即可能受到感染。受到感染後,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必須視其攝入之細菌量及病人本身之免疫狀況。一般嬰幼兒、老人、免疫機能不全之病患(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患者、愛滋病患)較易引起嚴重之臨床病徵。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47人感染沙門氏桿菌。主要是食入受到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禽畜肉類等。沙門氏桿菌屬人畜共通傳染病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沙門氏桿菌有2,600多種型別,在全球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常居首位或第二位。日前媒體報導,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我國食藥署提醒,無論是居家飲食或出門外食,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腸胃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我國業者推出各式各樣的水果拼盤供消費者選購,業者和民眾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要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徹底清潔與加熱 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食藥署提醒,食品調理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應防止病媒侵入;同時避免寵物接近調理及供餐場所;處理食材及進食前應徹底洗淨雙手;被病媒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才是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之不二法門。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沙門氏桿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日前傳出美國爆發疑似冷凍黃鰭鮪魚汙染沙門氏桿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表示,這些用來製作壽司及生魚片的黃鰭鮪魚遭到沙門氏菌污染,美國加州生產加工魚製品之Moon Marine USA Corp公司,在13日宣布回收26,683公斤冷凍生黃鰭鮪魚(涉案商品標示名稱為Nakaochi Scrape AA或AA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昨(15)日表示,這些問題產品未輸入我國,請消費者安心。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會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並採取必要邊境輸入管理措施。食品藥物管理局並說明,若食物遭到沙門氏桿菌汙染,則可能引發腸胃炎,但沙門氏桿菌不耐熱,因此若能妥善料理,加上高溫烹調,就可殺滅細菌。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也建議民眾,防範細菌性食物中毒,除了選購衛生乾淨的食品、妥善保存、生熟食分開、食物料理加熱要完全,用餐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並提醒國人若赴美國旅遊應注意美國當地回收資訊,在餐廳用餐或自行於賣場購買壽司或生魚片等食品時,應注意產品衛生安全。

愛吃生魚片、活蝦 小心染沙門氏桿菌

愛吃生魚片、活蝦 小心染沙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

81歲吳姓老翁右股溝突然腫脹且出現高燒不退的症狀,由家人帶來童綜合醫院檢查後,發現「沙門氏桿菌」感染,經由心臟外科吳清文主任施以手術與抗生素治療,解決了右股溝腫脹難耐的情形。心臟外科吳清文主任表示,患者的總股動脈感染「沙門氏桿菌」,在進行「血管瘤切除術」與「血管繞道術」時,須從左邊的總股動脈接人工血管到右邊的總股腫脈,術後患者發燒情形改善,右腳腫脹亦消除。因患者的血管瘤受到感染且有破裂情形,因此治療原則除給予手術治療,術後須予以四到六週的抗生素治療。臨床上發現海線一帶的民眾感染「沙門氏桿菌」的患者較多,可能與民眾飲食習慣有關,有些民眾喜愛生吃海鮮如生魚片、活蝦及生雞蛋等,剛好該老翁曾喝過鱉血;因此吳清文主任建議民眾儘量不要生吃食物,食物要煮熟,水要燒開再食用,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運動提昇免疫力,以避免「沙門氏桿菌」的侵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