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透析人口已逾九萬,主要治療方式分為血液透析(HD)與腹膜透析(PD),然而腹膜透析的使用率僅佔9%,遠低於國際平均。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在家中於夜間進行,不須每週固定回診,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彈性,有助於兼顧就學或工作。近日,臺中榮總與亞大醫院共同舉辦腹膜透析國際論壇,邀請泰、馬醫師共同探討腹膜透析在臺灣的應用優勢與臨床經驗。會中針對透析流程、藥水濃度等臨床議題,展開熱烈交流。
臺灣透析人口已逾九萬,主要治療方式分為血液透析(HD)與腹膜透析(PD),然而腹膜透析的使用率僅佔9%,遠低於國際平均。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在家中於夜間進行,不須每週固定回診,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彈性,有助於兼顧就學或工作。近日,臺中榮總與亞大醫院共同舉辦腹膜透析國際論壇,邀請泰、馬醫師共同探討腹膜透析在臺灣的應用優勢與臨床經驗。會中針對透析流程、藥水濃度等臨床議題,展開熱烈交流。
65歲的修車廠老闆蔡先生2年前因食慾不振、身體疲憊、痛風反覆發作等原因,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住院觀察後發現其腎功能僅剩正常人的5%,尿毒素增加10~20倍,連器官都被毒素影響,他最後選擇居家腹膜透析治療,持續2年下來不只提升體力和精神,就連親朋好友都看不出他是洗腎病友。
腎臟疾病位列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第10名,長期高血壓、糖尿病、腎絲球腎炎、腎毒性藥物等,皆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進而需要透析。目前除血液透析外,腹膜透析是居家透析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 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 腹膜替代腎臟秘密就在豐富微血管 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黃政文教授說明,「腹膜」是覆蓋在腹腔的一層薄膜,可以替代腎臟進行毒素過濾,將毒素與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因此腹膜透析常被民眾暱稱為「洗肚子」。 臺大腹膜透析一甲子 開創居家透析新未來 臺大醫院自1964年起,由「臺灣腎臟醫學之父」陳萬裕教授攜手嚴澯鑫教授開啟國內腹膜透析治療先河;爾後創立全台第一個腹膜透析團隊、打造全亞洲規模最大腹膜透析中心、引進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推出「i PD 腹透妙管家」互動式衛教工具,60年來一直執台灣腹膜透析牛耳。 血壓控制不佳易傷腎 出現十大尿毒症徵兆須盡快洗腎 黃政文主任表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慢性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與不當使用藥物,都是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腎臟組織遭受經年累月的損害,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水腫、疲倦、噁心、嘔吐、呼吸急促、電解質失衡、昏迷、意識不清、營養不良或貧血症狀等十大尿毒症症狀,代表腎臟已經衰竭、失去功能,須盡快予以透析治療。 腹膜透析治療時間有彈性 可保留殘餘腎功能 與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備六大優勢,包括治療時間彈性、無需頻繁就診、較少飲食限制、血壓穩定、殘餘腎功能儲存,以及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成為近年國際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黃政文主任補充,根據最新台灣腎病年報資料,2012-2016年腹膜透析病友五年累積存活率69.5%,比血液透析病友的53.5%高出1成6,這可能與腹膜透析過程的血壓較平穩有關,因此腹膜透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對是相對較安全的透析方式。另外,腹膜透析具有保留殘餘腎功能的優勢,讓病友繼續擁有排尿功能;且因治療時間彈性,能幫助腎友實現更多人生的夢想清單,兼顧工作與生活。 臺大腹膜透析人數冠全台 導入雲端管理系統實現精準醫療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血液淨化科主任姜至剛教授表示,臺大醫院腹膜透析每年服務超過400人、佔全院透析病人的74.7%,人數與比例皆是全國第一高。然而,台灣選擇居家腹膜透析者僅7.5%,明顯低於歐美與亞洲其他國家。對此,臺大醫院開發出1:1比例的腹膜透析擬真教具,具透視腹腔視覺效果,導入腹膜透析換液技術訓練,幫助理解腹膜透析原理,配合語音學習換液步驟,幫助腎友與家屬反覆操作,快速上手。另外,臺大醫院腹膜透析團隊也推出「i PD 腹透妙管家」互動式衛教工具,幫助腎友快速排解實際操作遇到的問題,獲得一致好評。 腹膜透析為居家透析模式,病人的醫囑遵從性相當重要。為了掌握病人在家執行透析的情況,臺大醫院早在COVID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就已導入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實現更精準的遠距照護,居家腹膜透析結合雲端技術,幫助醫護人員及時獲得腎友居家洗腎數據,及時發現問題,適時提供協助,全面守護腎友健康。 圖/台北醫學大學 洪冠予副校長、衛生福利部 林靜儀政務次長、臺大醫院 婁培人副院長、台灣腎臟醫學會 許永和秘書長、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吳鴻來理事長(左至右) 圖/臺大醫院綜合耳鼻喉科教授 婁培人副院長 圖/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 黃政文主任 圖/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血液淨化科 姜至剛主任
一名16歲女高中生於學校健檢發現有尿蛋白,一直不以為意,結果拖了2年到出現嘔吐、吃不下的尿毒症狀才發現事態嚴重,就醫診斷已需要洗腎。醫師呼籲,如果有尿蛋白千萬不可輕忽,年輕人也可能提早有腎病甚至到需要洗腎的情形。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內科暨腎臟科主任林鈺琳說明,這名女學生健檢時有驗出尿蛋白,但由於一直忽略症狀未能治療,也沒有控制飲食,一直到高三因產生尿毒症才就醫,但已經到了需要洗腎的階段。 降低感染風險,居家「腹膜透析」為趨勢 一開始個案是以腎臟血液透析的方式處理,但由於高三面臨學測,必須頻繁赴院洗腎擔心影響課業,後來以「微創經皮植管」改以腹膜透析方式在家進行療程,不僅兼顧了課業與生活,後來由於腹膜透析流程做得很好,一年後媽媽捐腎給孩子,目前恢復情況相當良好。 這幾年因為疫情影響到不少洗腎患者不敢到院,使得療程受到影響。林鈺琳表示,腎臟病患者由於免疫力較低,共病機會多,加上年齡層較高,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20倍,染疫後的死亡率也高達15~30%。「以去年2021年美國統計資料,洗腎病患染疫的死亡率高達26%。」 林鈺琳說明,台灣需要洗腎的患者目前較多人選擇到院進行血液透析,但由於1週需3次到院,常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 林鈺琳表示,在美國居家以腹膜透析的比例已經不少,腹膜透析是透過在腹腔置放軟管,灌以藥水更換的方式來進行體內毒素的排出,依照病患療程的不同,更換藥水的時間也有所差異。 儘管腹膜透析在時間與日常對腎病患者來說較為便利,且也能降低到院內的感染風險,但不少病患最主要擔心的就是自行更換藥水流程中如果沒有處理好,會有增加感染風險。 林鈺琳說明,從台灣腎病年報2000~2019年的數據來看,進行腹膜透析的病患中,有發生腹膜炎感染比率約50~71個月當中(大約4~6年)發生1次,表示只要做好適當的流程無菌處理,感染率相當低。 睡眠中即洗腎,「微創經皮植管」不須全身麻醉手術 林鈺琳也進一步解釋,現今已經有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器,能夠在睡眠時間進行,白天更不需頻繁更換藥水。他曾有病患需要到德國出差2週,由於有充足的準備與無菌的處理觀念,甚至空閒時還能出遊,改善很大的生活品質。 不僅如此,腹膜透析也能減少血液透析血壓變化太大可能造成如休克等風險,另外飲食限制上,如鉀與水分的攝取相較於血液透析也較沒有那麼嚴格,腎功能的維持也較佳,對於日後換腎機會條件也更好。 林鈺琳指出,以往腹膜透析都會需要外科介入以全身麻醉來放置導管,現在腎臟科已能協助以「微創經皮植管」來放置腹部軟管,且只要局部麻醉即可,降低病患不少心理壓力,如果是原先進行血液透析者,經評估沒問題也能夠調整洗腎方式。 林鈺琳也提醒,如果是採取腹膜透析療程病患,仍舊要注意感染的問題,不能因為已經熟悉流程就輕忽,另外生活、飲食上要持續參照三高少油、少鹽的原則,至於運動方面只要非長時間泡水如游泳都沒有太大限制。如果腹膜透析期間,發現有腹痛現象,或者是藥水變濁就可能是感染,必須馬上就醫。 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詳解表 (圖/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內科暨腎臟科主任 林鈺琳醫師)
台灣腎臟病人口高居全球第一,大約有170~200萬的腎臟病患者,最終可能走上長期洗腎的道路。但許多洗腎病友在治療的選擇上,資訊不一定全面,在日常洗腎的照護上也常遇到生活不方便的困擾;醫師提醒,洗腎患者特別需要先了解自己的生活作息需求,才能擁有選擇最適切治療方式的權利。
台灣腎病人口多,最怕就是走到洗腎一途。洗腎是一種醫療方式,讓末期腎臟病患能有正常生活的機會。但多數病人聽到洗腎,心理上會有很大衝擊,加上對於洗腎存在迷思,甚至會有抗拒、逃避的想法,結果反而影響治療。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比起一般人,免疫力較差和容易腎骨病變,開始透析治療後,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免疫力和強健筋骨,如未保持良好健康狀態,容易引發「社區型肺炎」,感染增加醫療成本照護,或因腎骨病變引發骨質疏鬆和肌少症及心血管疾病,若能有效的醫療分級照護,分層協助民眾找到適當醫師,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慢性腎臟病患免疫力比一般人差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咽腔中,可因飛沫、接觸傳染而導致,一旦免疫力低下或出現感冒不適時,就可能自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體內,造成肺炎、鼻竇炎等,嚴重則導致腦膜炎、敗血症,甚至死亡。在疾病預防感染上,除了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外,必需戴口罩及加強洗手、注重均衡飲食,或更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施打肺炎鏈菌疫苗。 臺中榮總腎臟科專科醫師表示,腎性骨病變是因體內礦物質和骨骼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鈣、磷、維他命D、副甲狀腺素等異常,會增加血管鈣化及骨折危險性,故腎友應有足量的透析治療,每個月定期抽血追蹤礦物質及副甲狀腺等濃度。 慢性腎臟病患 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狀況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未進入透析治療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體內影響腎功能的含氮廢棄物累積,開始透析後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的情形,故在營養攝取上需更為注意,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1.6公克的蛋白質量。 現國內醫療院所分為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共4級,民眾應視自己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醫療層別,讓資源能更有效運用。藉由各層級分工合作的照護方式,讓民眾接受雙向分流及轉診制度,以獲得妥善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與壟長就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