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夏天的氣溫加上濕度,是細菌滋生最佳的環境,此時,若食物保存不當的話,就會容易受到汙染,導致細菌快速滋生繁殖,而食物遭受致病菌汙染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因烹飪方法不當,例如:加熱不徹底、未能殺滅病菌。其次,則是食品經過熬、炒、燒、煮等高熱烹調病原菌被殺滅後,但在後續處理過程中又因生熟交叉、工具及容器不潔,或廚師等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習慣差、不注意操作衛生等情況,使熟食再次受到汙染。外食族應避免生食、不衛生 降低中毒發生率在現代的社會裡,外食已成為許多人主要的飲食方式,根據餐飲業估計,全台灣每天中午有將近九百萬人必須依賴外食,而台灣地區屬高溫多濕的亞熱帶區,尤以入夏後氣溫常達30℃以上,故各種微生物極易繁殖,食品也容易腐敗變質,若不特別注意飲食衛生,極易發生食品中毒。因此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表示,只要記得兩點,外食也能愉快又安心,第一就是避免冷食、生食及不吃來路不明的食物;第二則是避免路邊攤飲食,並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如此一來,就可以降低中毒風險。謹記5原則 幫助民眾預防食物中毒最後,衛生局也提醒所有民眾,若要預防食物中毒,應謹記五點原則,才能真正降低危險:1)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叉汙染。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