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當迎接新生命到來,除了帶來喜悅之外,往往會改變既有的日常習慣和生活作息方式。尤其,照顧小嬰兒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特別是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新手爸媽,往往應接不暇精力耗盡。因此許多夫妻在生完頭胎之後,經常會希望藉由避孕來喘息一下,過陣子再開啟備孕計畫。
生兒育女是人生中的大事,當迎接新生命到來,除了帶來喜悅之外,往往會改變既有的日常習慣和生活作息方式。尤其,照顧小嬰兒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特別是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新手爸媽,往往應接不暇精力耗盡。因此許多夫妻在生完頭胎之後,經常會希望藉由避孕來喘息一下,過陣子再開啟備孕計畫。
怎麼樣的避孕方法最有效?對於仍未準備好育兒的人而言,如何選擇安全且有效的避孕方法十分重要。避孕方法有哪些?事前/事後避孕藥、保險套、避孕環、子宮內避孕器⋯⋯,甚至是算排卵期、射精中斷法,究竟哪一種避孕才最有效果呢?《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常見避孕方式,讓讀者們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現代夫妻多晚婚,初婚年齡都超過30歲,但常常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健康,婚後多選擇先拚事業,若性功能正常更是對自己的生育能力保有信心。但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導致不孕的嚴重迷思,其實生育功能是否正常,並非受性功能完全影響,主要是與年齡和無法逆轉的時間有重要關係。備孕3年無結果,拖近40歲才求助生殖醫學37歲家庭主婦阿霞結婚已6年,婚後前2年夫妻倆覺得還年輕所以都有避孕,2年後開始積極備孕,每個月都計算排卵期,也自認性生活品質相當美滿,卻遲遲等不到懷孕好消息,更試遍保健品、診所中醫藥方,3年下來仍未有想要的結果,最後才選擇生殖醫學方法。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該夫妻在去年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老公僅剩40%精子活動力還良好,且精子數量也少於WHO標準的每毫升1,500百萬隻,使得精子與卵子順利結合的機率低,才導致懷孕無果。妻子雖卵泡數量雖狀況還可以,但醫師發現卵巢針對排卵針劑的反應不對,且胚胎在第3天之後的發展都變差了,向夫妻解釋後,建議先不植入胚胎,並作了3個月以上的卵子精子調整,再次取卵取到了25顆卵子,做成了4個等級更好的囊胚,最後殖入2個胚胎成功懷孕,這時的阿霞已是39歲。 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根據調查統計,台灣夫妻因對生殖健康知識的不足,從備孕、診斷不孕、接受生殖治療到成功懷孕,平均得花上6.1年的時間,光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更常在試遍偏方後,拖延到最後才選擇生殖醫學,白白錯過生育黃金年齡。備孕迷思!近5成民眾誤以為無避孕就有一半機會懷孕何信頤指出,調查發現有5成民眾認為,男女性在排卵期進行無避孕措施性行為,懷孕率超過50%。但他強調:「其實以30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20%,到了40歲僅剩5%;等於30歲從5對夫妻中有1對可自然懷孕,到了40歲大幅滑落為20對夫妻中僅有1對可成功。」顯示民眾的備孕認知與實際狀況落差很大。而不孕夫妻應及早知道的生殖知識前3名為: 年齡與試管嬰兒成功率會隨年齡下滑 女性一生卵子數量固定,且品質數量亦隨年齡下滑 年齡是生育關鍵因素台灣不孕症盛行率10~15%,等於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張帆呼籲,備孕要用科學方法,應優先選擇生殖醫學,不應埋頭自行備孕。對於採取生殖醫學方法中最常碰到的問題,張帆也舉例,試管、凍卵技術有如一間屋子的房客,即使在品質及技術上都順利,也要看子宮環境(房屋)的狀況是否良好,且依照不同年齡的子宮有不同的調適方法。他說明,其實懷孕沒有想像中簡單,需度過3大關卡:關卡1.健康成熟的卵子+健康足後的精子 卵子品質越差,發生不孕和流產機會越高 不孕原因有一半來自先生,有射精不代表生育功能正常 關卡2. 精卵在輸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 最常見的輸卵管阻塞症狀是:「沒有症狀」,必須接受檢查才會發現關卡3. 受精卵在子宮內膜著床 子宮內膜太薄不利於著床、易造成早期流產 擁有良好的胚胎發育環境相當重要張帆強調,過往因為技術與知識的限制,許多醫師只會回覆精子與卵子的狀況是否良好,使許多民眾聽到品質不好,就過度擔心或影響到受孕信心。但隨著醫學及科學環境進步,他指出「應該要給病患更進一步的交待。」其實大多數的狀況都可以調整,只要遵循醫囑調理,都能增加順利懷孕的可能。根據調查統計,35歲就是生育年齡的關鍵分水嶺,面對現今台灣夫妻初婚年齡已突破30歲的現狀,已沒有時間可拖延浪費,為助民眾盡早建立正確生殖健康知識與觀念,「育齡知識投資學」網站內含豐富生殖健康知識,與衛福部公布許可、符合人工生殖補助方案之全台93間人工生殖機構,幫助有成家求子計畫的伴侶與夫妻雙方,在育齡知識與求子備孕上更具備充足知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學生小倩(化名)被父母押著到婦產科就診,檢查之下她已懷孕五個月。跟男友都還年輕,父母的焦急與擔心使得診間充滿壓抑的氛圍,讓醫師覺得不捨又無奈。在年底聖誕、跨年狂歡派對不斷,很容易助燃愛苗、發生性行為,醫師強調,發生性行為未避孕的懷孕機率約1/5,而不少人採取的體外射精或是計算安全期不可靠,若無正確的避孕,要做好事後的補救,避免類似的情節繼續在診間上演。享受性行為無負擔 避孕措施要做好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指出,中斷性交、體外射精其實不算是有效的避孕方法,不僅失敗機率高,也會降低性行為品質。另外有些女性會計算安全期,不僅很容易提心吊膽,由於排卵日易受睡眠、運動、情緒等因素影響,計算安全期常有失誤,避孕機率也不到七成。一般來說,置放避孕器比較適合生育過的婦女,對於未生育過的婦女,婦產科醫學會推出避孕指引,保險套加上事前避孕藥的雙重防護是最有效的避孕方式。葉長青醫師強調,若是健康女性、有固定性伴侶,可以至婦產科請醫師開立適合自己的常規避孕藥。緊急避孕可服用事後避孕藥 至門診開立醫師處方若一時性起疏忽了事前防護,或是防護失敗的性行為後,為了避免意外懷孕,服用事後避孕藥是緊急補救的一道防線。若為突發狀況需要服用,必須至門診請醫師開立處方。事後避孕藥可以延遲排卵,避免卵子與精子相遇,傳統型荷爾蒙類事後避孕藥因為採高劑量黃體素,容易造成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需在72小時內服用;傳統型不建議經常使用,因有可能影響荷爾蒙波動造成亂經。至於新型事後避孕藥則是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可以與人類黃體素受體結合,抑制或延遲排卵,副作用較小,較不影響身體,性行為後24小時內的避孕成功率為傳統型的三倍,即使在性行為後5天內服藥成功率,仍高於傳統型事後避孕藥。同時,女性在接近排卵前的危險期,受孕機率最高,若是沒有做好避孕措施,服用新型避孕藥緊急補救,即使在排卵前的危險期服藥也有效果。未避孕性行為中獎率1/5 保護自己和伴侶不要賭「孕」氣!葉長青醫師提醒,發生性行為未避孕的懷孕機率約1/5,而有固定性伴侶且規律有性行為者,一年的懷孕機率更高達九成。有些人於無防護的性行為後急著驗孕,沒異狀就鬆了一口氣,但葉長青醫師說,發生性行為後的兩週驗孕才有意義,千萬別在兩天後驗了沒懷孕就以為沒事。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在享受性行為之際還是要懂得保護自己及伴侶,以免被意外懷孕亂了陣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歡樂的聖誕節腳步接近,年輕情侶們也趁機拉近距離,在浪漫氛圍催化下,易因一時激情發生性行為。婦產科醫師提醒,年輕族群應該要有正確的避孕觀念,千萬別貪圖一時方便,濫用事後避孕藥,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月吃五次事後避孕藥 亂經嘔吐誤以為懷孕 佳慧(化名)今年剛升上大學,透過社團活動結識大她一歲的學長,兩人開始交往後,在一個月內發生了四、五次性行為,為求方便,每次都僅服用事後避孕藥了事。過沒多久,佳慧發現一向規律的月經竟然沒來,最近還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驚覺自己會不會是懷孕了,緊急至婦產科求診,經醫師問診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一個月內過於頻繁使用高劑量黃體素的事後避孕藥,因而導致經期紊亂。「事後避孕藥」非常規用藥 排卵後無效果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林欣穎醫師表示,事後避孕藥其實是用於緊急避孕的措施,例如在非自願的性行為、常規避孕失敗或保險套破裂、脫落等狀況下,作為事後補救之用。由於事後避孕藥含有高劑量黃體素,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較大,若是一個月內服用超過一次,更易產生頭暈、噁心、嘔吐,甚至亂經、異常出血的現象,使用上必須謹慎。再加上必須於性行為發生後72小時內服用,愈晚服用,避孕效果愈差,且一個月服用超過一次,後續避孕效果也較差;若已經排卵,則毫無效果。因此,若要有效且安全的常規避孕,建議可採用事前的常規避孕藥。「第四代常規避孕藥」 改善水腫、青春痘事實上,由低劑量雌激素與第四代黃體素組成的常規避孕藥,大幅降低舊型常規避孕藥水腫的副作用,還能改善青春痘、緩解經前症候群,使用超過六個月還能降低卵巢癌的發生率。此外,常規避孕藥必須規律的服用,讓血液中的荷爾蒙維持穩定狀態,中途自行停藥或漏服,反而會降低避孕的效果和提高血栓的風險。女性珍視身體自主權 避孕應諮詢婦產科林欣穎醫師提醒,年輕女性應重視自己的身體自主權,避免因非預期的懷孕,影響到未來的人生發展。若有肝功能疾病、乳癌、血栓史、紅斑性狼瘡、嚴重肥胖、或35歲以上且吸菸之女性,則不建議使用。常規口服避孕藥為處方藥,使用前應先諮詢婦產科醫師,由醫師協助評估自身狀況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常規避孕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網路和3C產品的盛行,很容易取得有關性方面的訊息,使得台灣孩子越來越早熟,初次性行為年齡也越來越低,小小年紀就奉子成婚的比例增加,甚至夾娃娃潮也跟著出現;由此可見,仍有不少年輕男女對於避孕觀念相當不正確。其實,目前已有很多避孕方法,尤其是口服避孕藥,因為醫藥進步日新月異,甚至有增加了鐵劑的口服避孕藥,不但可以避孕,還可以調經和改善水腫、青春痘及貧血等許多附加價值,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少女而言,確實是一大福音!青少女懷孕一年預估約1萬5000人根據內政部統計,近十年來,15至19歲青少女一年約有3000人生育,有千分之四生育率,相當全台一年19萬至20萬新生兒中,有1.5%是未成年青少女所生,在東亞名列前茅。另外,研究顯示,5個未成年青少女懷孕中只有1人選擇生子;所以預估每年有1萬2000名未成年青少女選擇流產。避孕方式有藥物型和非藥物型婦產科醫師廖子緯表示,16歲以上在學女生有性經驗者不少,要避免成為小媽媽,避孕很重要。目前避孕方式很多,有非藥物型避孕方式和藥物型避孕方式。非藥物型避孕包括保險套,體外射精、結紮、避孕器等;藥物型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避孕環、避孕貼片和子宮內投藥系統等。每種避孕方式各有優缺點,根據統計顯示,藥物型避孕的成功率較高。保險套、算安全期容易失敗然而,國人選擇使用避孕藥來避孕的卻不如國外。廖子緯醫師指出,台灣最常用的避孕方式為保險套、算安全期和體外射精,這都是容易失敗方式;但國外較常使用避孕藥、結紮和保險套,避孕成功率高。台灣口服避孕藥使用率近年有上升趨勢,但是以都會區較多。此外很多20歲左右女性,因為功課或工作壓力,出現月經不規律,不知何時來月經,且不知如何避孕,經就醫檢查沒有器質性異常及使用禁忌,醫師可開立口服避孕藥使用半年,讓月經規律。經前症候群、經血量多、貧血、青春痘可用口服避孕藥調整另外,對於有經前症候群的青少女,由於經前雌激素下降會有頭痛、乳房痛、水腫及煩躁等症狀,也可使用口服避孕藥調整。還有人是經血量過多,有貧血現象,經由醫師檢查排除惡性腫瘤,8成女性也可以用避孕藥來改善;甚至有人會在下巴脖子周圍有青春痘,雄性素受器敏感度較高,也可以使用避孕藥來治療。雌激素小於0.02毫克、黃體素有NETA成分避孕藥勝出廖子緯醫師說明,女性很在意體重,若是吃了避孕藥會使體重上升,也會讓人不願意吃,這就攸關避孕藥中雌激素與黃體素成分。雌激素小於0.02毫克,較不會使體重增加;至於避孕藥中黃體素有NETA成分可提高雄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使血液中的游離雄性素下降,因而降低痘痘發生率。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NETA成分的口服避孕藥有較低的血栓風險,降低避孕藥的血栓疑慮。避孕藥中添加鐵劑有雙重好處另外,女性很常見的貧血與經血量過多問題,目前也有避孕藥中添加鐵劑,以24顆加上4顆二價鐵的鐵劑方式來改善;廖子緯醫師認為,添加鐵劑的避孕藥,不僅可使月經規律,月經量減少之外,還額外可補血,避孕藥中有鐵劑成分是有雙重好處。避孕藥劑型28顆比21顆失敗率較低 至於避孕藥的劑型不同,對於避孕效果有影響嗎?廖子緯醫師解釋,避孕藥的劑型有21顆及28顆,28顆避孕失敗率是0.59%,21顆是1%。28顆的經期出血量是3.7天,21顆是4.6天;非經期點狀出血量,28顆的有6.3天,21顆有7.3天。會有差別是因使用過程中是否有耐受性與持續規律使用有關係。口服避孕藥搭配保險套效果好口服避孕藥於1963年發表,是最早出現且成功率很好的避孕方式。廖子緯醫師強調,市面上避孕藥選項眾多,選擇安全以及能規律使用的避孕藥是女性最重要的考量。女性如果想要使用避孕藥,可先記錄月經週期,就醫檢查,和醫師討論婦科及避孕疑問,加做子宮頸抹片,再選擇合適自己的口服避孕藥。如果能搭配保險套使用,便可享受安全安心的兩性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9歲女大學生花花(化名),近期因經期大亂、不正常出血至婦產科就診,經醫師問診發現,花花從網路上獲得不正確的避孕觀念,誤將事後避孕藥視為常規避孕法寶,竟在一個月內服用多達三次,造成荷爾蒙失調導致異常出血,並伴隨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最後耗時幾個月時間才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有了這次的慘痛經驗,花花直呼「我再也不敢胡亂吃事後避孕藥,真的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啊!」。避孕不正確 意外生命將使人生發展走向大不同收治該名病例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閔照秘書長表示,女大生誤將事後避孕藥作為法寶時有所聞,但身體瞬間吸收高劑量荷爾蒙,會引起噁心、嘔吐,過後容易出現亂經等內分泌失調現象,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性教育課程在台灣雖然列為必修,社會對兩性議題仍持保守態度,多數大學生獲得避孕的管道多以網路為主,若使用方法錯誤,不僅沒有避孕效果,反造成意外懷孕,從此人生發展將大大不同,更可能得同時面臨求學、工作與家庭經營的三重難題;因此,建立正確的避孕觀念與避孕方法迫在眉梢。體外射精與計算安全期避孕 醫:失敗率極高!根據「2017年針對台灣大學生兩性生活態度和想法」問卷調查發現,近六成大學生有性經驗,其避孕方式以保險套為主,其次為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與事後避孕等措施。黃閔照秘書長提醒大學生,這些避孕措施失敗率極高。保險套若未於開始時使用,將可能因「漏網之魚」約有20%失敗率,而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的失敗率約20-30%,最令人擔憂的是事後避孕藥,效果隨服用時間大打折扣,長期下來會對女性身體造成負擔,是用來做為常規避孕方式失敗如保險套破損時使用,不建議作為常規避孕使用!事後避孕藥隨口吞 強烈副作用跟著來黃閔照秘書長分析,現在女大生服用事後避孕藥主要原因,不外乎誤認為事後避孕藥比常規避孕藥不傷身而且方便,但事實上,事後避孕藥是透過超高劑量的荷爾蒙來抑制排卵,會對身體造成強烈的副作用;此外,更須於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越晚服用,避孕成功率越低。更重要的是,若服用前已經排卵,則失去避孕效果。同時,一個月僅建議服用一次,若超過兩次,將容易造成經期混亂等內分泌失調現象,甚至可能因外來荷爾蒙不斷干擾,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出現不正常出血,經期紊亂,甚至以為避孕成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第四代常規避孕藥不只避孕 還能調經與治療青春痘黃閔照秘書長提醒,女性應加強自我保護觀念,建議有避孕需求的女性,可以選擇避孕成功率達99%的第四代常規避孕藥,由於是低劑量雌激素與新型黃體素,已改善過往避孕藥會出現水腫、變胖的缺點,持續服用能使荷爾蒙穩定,並可使經期規律、改善經期不適,還具有治療痤瘡(青春痘)等好處。若有懷孕規劃時,僅需停止服藥即可。不過,避孕藥並非人人適合,服用前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自身狀況與體質,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正確避孕措施 男女攜手雙重避孕 最後,黃閔照秘書長呼籲,雙重保護才能有效避孕及預防性病傳染,男性使用保險套,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不致於因為不在計畫內的新生命,而打亂人生未來的規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準備升大二的小雯(化名)在暑假辦了休學,今年初她和別科系的學長開始交往,在西洋情人節發生了性關係,由於投宿在外地旅館,男友沒有使用保險套,加上小雯計算安全期自認應該沒問題,沒想到卻意外懷孕,經與雙方家長討論後決定休學在家待產,讓她失去繼續升學的機會。年輕人錯誤的避孕觀念,導致憾事仍層出不窮。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表示,過早懷孕的青少女往往只能選擇輟學,在無法繼續升學的狀況下,多數青少女母親缺乏經濟獨立的能力,或僅能從事收入較低的工作,而處於低社經地位。此外,母親曾為青少女懷孕者,由於低教育程度、低收入的環境,使得下一代也容易陷入未婚懷孕及貧窮的世代循環,可見青少女懷孕不單是個人問題,也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2018世界避孕日 「避子小姐應援團」串聯響應宣導每年的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特別在2018世界避孕日前夕,創建臉書粉絲專頁「避子小姐應援團」,除了分享六部婦產科醫師串聯宣導的「雙避陣線.接力響應」系列短片外,更透過有獎徵答、定期更新衛教插畫圖文,吸引年輕朋友共同響應,提供正確及完整的避孕教育。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醫師表示,世界避孕日的設立是為了提升年輕人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透過正確避孕知識的宣傳,讓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及健康負責,避免意外懷孕帶來的傷害及衍生的社會問題。「雙避陣線」雙重防護 保險套+常規避孕藥效果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青少女健康小組召集人、台南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蔡永杰醫師指出,年輕族群常常採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錯誤避孕方式導致意外懷孕,甚至很多青少女貪圖便利,高頻率使用含高劑量黃體素的事後避孕丸,長期恐傷身而不自知。青少年(女)時期不要發生性行為是預防意外懷孕最有效的方式,但若要發生性行為,建議採取「雙重防護」避孕,也就是女生平常應規律服用常規避孕藥,男生應在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孕效果可達99%,也能降低罹患性傳染病的風險。蔡永杰醫師說明,正確使用常規避孕藥不但能避孕、調經,也能降低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目前新型的常規避孕藥,因結合超低劑量雌激素與第四代黃體素,大幅降低舊型避孕藥水腫的副作用,還能有效改善經前症候群,減輕經痛及治療青春痘。不過,常規避孕藥須每天規律服用才能達到效果,若是嚴重肥胖或35歲以上吸菸女性則不適合使用,且因其為處方用藥,應先諮詢婦產科醫師,由醫師評估後再使用。提供多元正確避孕資訊平台 守護年輕人的未來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除了於網路架設「8181避孕指引諮詢家」平台(,提供避孕衛教資訊與接受匿名Q&A諮詢之外,今年還特別邀約知名網紅77涵、龍龍共同響應2018世界避孕日,喚起社會大眾對年輕人避孕認知的關注,也串聯所有婦產科醫師及醫療人員組成堅強的醫療陣線,幫助他們主動掌握身體自主權與建立安全性行為的價值觀,共同努力守護青少年(女)的未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