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

我懷孕了?! 做好避孕別讓另一半傻眼

我懷孕了?! 做好避孕別讓另一半傻眼#避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那一個,因為一時疏忽,而不小心讓另一半懷孕,奉子成婚的人嗎?另一半懷孕了!聽到這樣的消息,應該是滿心喜悅,期待準備當爸媽日子來臨,但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忽然收到這樣的消息,若又是學生,那可能演變成一則傻眼的消息!根據研究顯示,未婚生子的機率緩步向上,平均十位媽媽就有一位未婚生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醫師表示,台灣已婚成年婦女,不預期懷孕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僅成年女性如此,也有越來越多青少女面臨未婚不預期懷孕的兩難,顯見台灣女性的避孕防護觀念仍有待加強。而出現如此情形,曾志仁醫師解釋,「一時性起」的非預期性行為,最容易造成避孕大漏洞,讓女性面臨不預期懷孕的意外風險。一項由創世紀市場研究公司針對100位20~30歲未婚女性所作的女性避孕調查結果顯示,逾6成20~30歲的未婚女性,曾經歷過非預期性行為,其中又以20~25歲的未婚女性比例偏高,高達70%。因此,在9/26世界避孕日前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以Enjoy、Love、Life、Active作為「性」福關鍵字,呼籲新世代女性,建立「瞻前顧後」的避孕觀念,事前做好安全防護,如有意外或失誤,也一定要把握事後72小時的避孕關鍵時期。

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事後避孕尤其重要

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事後避孕尤其重要#避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與另一半親密的時候,你避孕了嗎?面對越來越多的不預期性的懷孕,許多年輕人的避孕措施明顯不足;有時的性衝動,也往往來不及防備,造成許多不小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一時性起」的非預期性行為,是導致意外懷孕的主因。 曾志仁醫師解釋,「一時性起」的非預期性行為之所以存在懷孕風險,是因人類繁衍後代的天性使然,臨床醫學文獻研究發現,女性排卵前六天,性行為比平時高出24%,因為女性在排卵前所產生荷爾蒙的變化,最容易誘發兩性雙方產生「一時性起」的行為趨力,這時若未採行任何避孕措施,女性懷孕機率將相對提升。根據創世紀市場研究公司調查顯示,在非預期性行為中,有32.8%的女性,仍依賴失誤率較高的防護措施,如體外射精26.2%、計算安全期6.6%等,而更有超過一成的女性未做任何避孕防護11.5%,顯見逾四成女性的事前防護措施不足。有鑑於此,曾志仁醫師強調,如果事前未進行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或是事前防護出現失誤,應緊守最後一到防線「事後避孕藥」。曾志仁醫師呼籲,在進行非預期性性行為之前,女性更要懂得自我保護,確實做好事前避孕措施,如果已經錯過第一階段的避孕防護,則千萬不要輕忽事後避孕的最後防線!

懷孕、避孕知多少 掌握自我排卵期

懷孕、避孕知多少 掌握自我排卵期#避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惠(化名)結婚三年仍無懷孕的喜訊,去年到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求診,經過血液荷爾蒙檢查、超音波、子宮輸卵管攝影、先生的精液分析檢查,發現夫妻雙方都是健康的。由於小惠是上班族女性,工作壓力大、月經比較不規律,先生又常常出差不在家,醫師教他們如何掌握排卵期,終於順利受孕,並在今年初產下一名健康寶寶,全家人都很高興。 (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瞬間。)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許耀仁醫師指出,若雙方孕前檢查都是正常,只要依下列幾項方式自我掌握排卵期,好孕自然會來。一、月經週期法 正常的婦女一個月排卵一次,卵子可存活一天;而正常男子的精蟲大約可活2-3天,對於月經週期規律(大約28至40天)的婦女而言,可依照週期性,算出下次月經來臨的日期再往前減掉14天,就是排卵日了。排卵日的前後2天為容易受孕期,可於易受孕期間行房一次休息一天,持續一週,可增加懷孕機率。但月經不規則的婦女難以使用月經週期法來推算排卵日,必須使用其他方法來偵測排卵期。 二、自覺徵兆法   月經過後隨著雌激素的增加,子宮頸分泌物會逐漸增多,直到排卵前,陰道會排出如蛋清般透明滑潤有延展性的黏液。在兩次月經中間日期附近,有些較敏感的婦女會感覺一側腰部隱隱的疼痛,有的人會持續半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卵子從卵巢中排出的時候有些人會有少量出血。一般婦女的左右兩側卵巢是每月一次交替排卵,知道這個週期性出現的徵兆,安排這天與丈夫同房,「命中率」就會大大提高。 三、基礎體溫表法 從月經來潮第二天開始,每天早晨醒來,未做任何活動前,以婦女專用的基礎體溫計,含在口中測量口溫,這樣每天測得一個月的紀錄,稱為「基礎體溫表」。正常排卵的基礎體溫表會呈現「雙相性」-有明顯的高溫期和低溫期,但是需注意在排卵過後的黃體期(高溫期)必須大於9天,若小於9天可能是黃體期缺損或是沒排卵。當有一日體溫降得比平常低,次日又升得比平常高時,就表示體溫下降當日為排卵日,陰道也有蛋清樣的分泌物排出,此時行房就可增加受孕率。若持續呈現「單相低溫」或「黃體期」不足等現象,就必須詢問婦產科醫師。 四、排卵測試劑法 排卵測試劑法以經期規律婦女使用效果較佳。在排卵前的短暫時間內,女性體內會產生大量促黃體激素(LH),該激素的大量增加會促使卵巢釋放卵子排卵,通常在排卵前約24-36小時內,可以用排卵測試劑在女性尿液中檢測到促黃體激素(LH)的存在。可以自行以排卵測試劑測知排卵高峰,在測得排卵高峰當天及隔天各行房一次(之前先禁慾約3天),就可以提高受孕的機率。

裝避孕器仍不斷懷孕 原來是「雙子宮」引起

裝避孕器仍不斷懷孕 原來是「雙子宮」引起#避孕

苗栗一名35歲黃姓婦女,雖然在5年前裝設了避孕器,卻仍然不斷懷孕,一開始推測是避孕器有瑕疵,經婦科醫師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黃姓婦人是因為有罕見的「雙子宮」,發生率僅有五千分之一。為恭醫院婦產科醫師沈國壽表示,一般女性僅有1個子宮,另外還有雙角子宮、雙子宮雙陰道等案例。黃姓婦人自從生了3名子女後,裝了避孕器決定不再懷孕,想不到之後還陸續懷孕3次,陸續換了幾家避孕器之後,仍然「中獎」,醫院為黃婦做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在子宮左下側還有另一個子宮,這月初又懷孕,胚胎就是在另一個子宮形成。沈國壽認為,黃婦的例子相當罕見,雙子宮等子宮異常多是由於子宮妹膜表面擴大,肌肉排列異常,易發生流產或早產,也可能不孕,而黃婦卻可足月又是自然產下3胎,還不斷懷孕,表示2個子宮皆有完整功能,更是相當罕見的例子。黃婦表示不打算再生第四胎,進行人工流產後且兩個子宮內都裝設避孕器。對於避孕器的避孕效果,醫師表示一般避孕器的效果約95%,最好5年更換一次,否則避孕效果使用年限越久效果就越低,並定期檢查,找醫生複診、諮詢才能達到完整的避孕效果。飯後別馬上喝茶與咖啡 恐會抑制營養吸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01心肌梗塞奪藝人命!「健康搜查隊」追蹤心血管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9&HN_Yr=0&HN_Mon=0腰酸背痛消失了 安全抽脂可以重拾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90&HN_Yr=0&HN_Mon=0

體外射精有效避孕? 全球逾三成女性認知錯誤

體外射精有效避孕? 全球逾三成女性認知錯誤#避孕

台灣幸福教育協會公布今年首度全球避孕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女性避孕知識仍然不足,尤其是亞洲國家仍不及歐美,加上混亂的避孕資訊傳播,容易造成女性對避孕的誤解,出現錯誤及不當的避孕方法。敏盛醫院婦產科、台灣幸福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陳保仁醫師表示,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女性對意外懷孕的風險認知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可能造成許多不幸憾事發生。臨床上就有一位12歲小六女生,跟比她大二歲的學長因兩小無猜發生性關係,在男生慫恿下,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結果不幸懷孕,家人及學校都以為她只是因青春期發胖,等到準備要生產了才發現大事不妙,最後小孩只能交給父母帶,自己繼續完成學校課業。陳保仁醫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有超過三成女性認為體外射精是有效的避孕方式,陳保仁醫師表示,保險套最大的用途應該是預防性病,避孕效果約85%;而口服避孕藥在正確的服用下,避孕效果可達99%以上。若要兼顧安全的性和避孕,最好的避孕效果應該是「男戴保險套,女吃避孕藥」的雙重防護措施。

世界避孕日首度全球調查 全球近五成年輕女性初嘗禁果沒避孕

世界避孕日首度全球調查 全球近五成年輕女性初嘗禁果沒避孕#避孕

9月26日為「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題是「愛自己,靠自己」─避孕靠自己。台灣幸福教育協會於上周日(9/25)提前於西門町舉辦一場世界避孕日活動,宣導正確避孕觀念,並希望年輕族群能正視性健康與避孕問題。此份全球性年輕族避孕調查報告,共訪問了30個國家超過6,000名15~24歲年輕受訪者。其中包括了亞洲九個國家1,800名受訪者;台灣有200名受訪,調查目的在了解各國女性對於避孕的正確認知:包括避孕的資訊來源、避孕知識及與避孕有關的性行為。結果發現女性避孕知識仍然不足,尤其是亞洲國家仍不及歐美,加上混亂的避孕資訊傳播,容易造成女性對避孕的誤解,出現錯誤及不當的避孕方法。這份全球避孕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全球近5成年輕女性在初嘗禁果時沒有使用任何避孕措施,台灣則更有五成六之多,超越歐美多數國家。而有性經驗的受訪者中表示,沒有使用任何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為避孕措施不方便取得(25.6%)、性伴侶不要使用(13.8%)及認為沒有懷孕風險(12.5%)等。臺灣幸福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暨敏盛醫院婦產科陳保仁醫師表示,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女性對意外懷孕的風險認知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可能造成許多不幸憾事發生。在臨床上就有一位12歲小六女生,跟比她大二歲的學長因兩小無猜發生性關係,在男生慫恿下,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結果不幸懷孕,家人及學校都以為她只是因青春期發胖,等到準備要生產了才發現大事不妙,最後小孩只能交給父母帶,自己繼續完成學校課業。陳保仁醫師表示,六成歐美女性習慣以避孕效果較佳的口服避孕藥來避孕,而亞洲如南韓、台灣及中國的女性大多依賴保險套避孕,使用口服避孕藥的比率竟然不到4%,這也是造成許多亞洲國家女性意外懷孕比率仍高的主要原因。陳保仁醫師說,由這份全球的調查顯示,全球超過五成的年輕女性都是透過網路取得避孕相關知識;朋友之間的資訊傳達也有近四成。而在全球(歐美佔多數)諮詢婦產科醫師的比率平均有三成五,而在亞洲國家卻不到三成,顯示東方國家民族性針對避孕這件事還是較歐美被動保守。陳醫師進一步指出,有趣的是,超過二成的受訪者不相信網路上的避孕資訊,而不相信朋友的避孕資訊者竟也超過二成,顯示女性最依賴的避孕知識管道無法提供正確的資訊,容易造成女性對避孕的誤解!而出現錯誤及不當的避孕方法,建議大眾還是必須尋求專業醫藥人員的協助。 在避孕效果方面,多數受訪者認為口服避孕藥及保險套均為有效的避孕方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有超過三成女性認為體外射精是有效的避孕方式。陳保仁醫師表示,保險套最大的用途應該是預防性病,避孕效果約85%;而口服避孕藥在正確的服用下,避孕效果可達99%以上。陳保仁醫師說,若要兼顧安全的性和避孕,最好的避孕效果應該是「男戴保險套,女吃避孕藥」的雙重防護措施,而體外射精是意外懷孕的高風險方式,女性最好不要依賴這種避孕方式。此外如印度、印尼女性甚至相信在性行為後沖澡或淋浴就可以避免懷孕,可見亞洲國家因保守風氣對避孕知識充滿迷思,需要再加強正確避孕宣導。陳保仁醫師表示,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同意採取避孕措施是男女雙方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不過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女性相當被動,等到意外懷孕才找男方想辦法解決。陳醫師建議所有女性都應該多愛自己、靠自己,找回避孕的主控權,平常就應該多吸收正確的避孕知識,了解找到真愛不是只用性來換取,這樣才能避免意外懷孕帶來的不幸憾事。關於世界避孕日(World Contraception Day)每年9月26日,為全球性的世界避孕日(World Contraception Day)。世界避孕日起源自於2007年,是由瑪麗思特普國際組織、歐洲避孕與生殖健康學會、國際婦女兒童聯合會、人口理事會、亞太避孕協會、拉丁美洲婦女健康中心等六家國際非政府組織(NGOs)發起的全球性公益紀念日。世界避孕日(WCD)成立的宗旨,主要是在呼籲並喚起年輕族群的避孕自主觀念,促使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及性健康做出負責任的選擇。世界避孕日(WCD)成立至今已5個年頭,全世界已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各式活動以響應世界避孕日。NGOs組織更在今年針對全世界70個國家的年輕族群性觀念及性行為,做大規模的調查。同時,世界各國亦將於「世界避孕日」9月26日當天,同步公佈調查數據,以喚起年輕族群正視避孕問題,溝通正確的避孕觀念。今年(2011年),台灣也加入宣導世界避孕日,由台灣幸福教育協會主導,喊出「愛自己 靠自己」─避孕靠自己口號。關於全球年輕族避孕調查報告由全球第四大市調公司GfK( Growth from Knowledge)於2011年8月間進行調查,受訪者涵蓋全球歐、美、澳、拉丁美洲、中東、亞洲等30個國家的15~24歲年輕族群,各國約200名,男女各半。共計完成6,077個有效調查樣本數。

九月墮胎潮?婦產科醫師籲:應加強緊急避孕宣導

九月墮胎潮?婦產科醫師籲:應加強緊急避孕宣導#避孕

每年九月除了開學潮,近年還流行所謂「九月墮胎潮」!婦產科醫師表示,隨著社會性觀念開放,許多青少女在未經深思熟慮下進行性行為,導致意外懷孕尋求墮胎的患者相當普遍。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福民表示,無論每年墮胎人數多少,大家更應該關心年輕未婚女性意外懷孕出現的墮胎問題。日前門診中就有一位25歲女性上班族來尋求墮胎,發現她的骨盆腔出現膿瘍,且輸卵管有沾黏現象,由於症狀嚴重,經詢問才知道這是她第11次墮胎,主訴五年前認識了大她8歲的男朋友,情竇初開的她根本不懂得要求男友要戴保險套,結果意外懷孕,也不敢告訴父母,經男友帶她去診所墮胎,在男友的慫恿下,陸續發生多次性行為,五年下來墮胎了11次,試過各種墮胎方法,卻不知已經把身體搞壞。陳福民醫師解釋,青少女目前較熟知的避孕方式為吃避孕藥及使用保險套,但仍有不少人是在無預期情況下懷孕,包括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性交中斷法失敗、危險期計算錯誤或忘記服用避孕藥,再加上不安全墮胎方式,容易造成高危險墮胎後遺症。建議如果有出現以上可能造成非預期性懷孕的青少女,在性行為後三天內可服用含黃體素的緊急避孕藥,降低意外受孕的機會。不過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建立在發生性行為前千萬別因一時激情而忽略了保護自己身體的觀念,徹底做好安全性行為的防護措施,如果真的意外懷孕,也應該尋求正確且專業的醫療機構諮詢。台北中山醫院董事長陳福民醫師語重心長表示,政府雖然大聲疾呼重視優生保健政策,但針對18歲以下未婚婦女施行人工流產需經輔導、諮詢,且也增列條文明定主管機關應建立生育保健的相關諮詢、輔導服務網絡,但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在立法院。婦產科醫師呼籲,青少女墮胎問題是等不得!台北中山醫院率先提供年輕未婚女性免費「2S諮詢門診」,期望發揮社會責任力量,提供需要更多安全性行為(Safe Sex)資訊及意外懷孕的青少女有一個正確且專業的諮詢機構,別再讓「九月墮胎潮」成為家長及青少女恐慌的月份。延伸閱讀「青少女墮胎長期易影響身心健康」: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551

青少年懷孕比率激增 應注意安全防護ABC

青少年懷孕比率激增 應注意安全防護ABC#避孕

剛過了溫馨的五月母親節,在體認母親辛勞的同時,未婚媽媽更是辛苦!各位親愛的母親,您是否知道家中的青少年交友面臨什麼樣的困難與心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協助青少年朋友,特委託關渡醫院開辦「青少年性教育保健門診」,並請臺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辦理「100年度青少年性教育宣導及諮商服務」,將至校園展開系列活動並提供電話、電子郵件諮商服務,希望藉由專門為青少年量身打造,具隱私性之友善、安全、隱密、個別的諮商或門診方式,傾聽青少年心聲並給予適當協助,讓青少年不再求助無門。青少年時期為人生之重要過渡階段,正值身心急遽變化,亦為嘗試異性交友之關鍵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青少年應謹慎交友,盡量避免性行為之發生。若無法避免發生性行為,也應採取「安全防護 ABC三原則」A拒絕性誘惑(abstinence)B忠實性伴侶(be faithful)C全程使用保險套(use a condom)。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青少年對於安全期及使用避孕方法上的知識明顯不足,性知識有待加強。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公布之青少年統計資料,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普遍降低,男生平均為15.97歲,女生平均16.15歲。且容許有性交行為的比率,男生為43%,女生25%,明顯較過去增加。初次性行為未避孕者男生高達58.7%,女生則為55.1%。由此可見青少年的性教育應提早實施,內容包括安全性行為及避孕方式。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及臺北市統計年報的資料顯示,98年臺北市共有19,513位新生兒,其中15至19歲未成年少女所生之嬰兒數為129位,佔所有新生兒的0.66%。15~19歲未成年少女之年齡別生育率臺灣地區由民國89年的千分之14下降至98年的千分之4,臺北市則由89年的千分之5下降至98年的千分之2。由此可見,青少女的年齡別生育率雖然下降,但懷孕問題仍必須持續關注並提供協助。相關訊息可上「我的青春網」(http://www.healthcity.net.tw/myyoungweb/)查詢,或於週一至週五上午8點至下午5點撥打臺北市青少年性教育諮詢電話:(02)2321-1000或以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尋求協助。延伸閱讀「婚前性行為調查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34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