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農曆春節假期開診情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農曆春節假期開診情形#消化不良

98年1月24日至2月1日適逢農曆春節連續假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1月25日(除夕)原為國定假日全天停診,1月26、27日(農曆初一、初二)全天停診。1月28日、29日(農曆初三、初四)除昆明院區停診外,其他院區上下午門診至少各一診。原已排定之各項手術、特殊檢查照常進行,並加強急診作業。爲維護市民就醫便利,1月30日(農曆初五)除松德院區上下午門診至少各兩診外,其他院區全面恢復門診,民眾若有相關問題,亦可電洽本院客服中心: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888(外縣市直撥02-2555-3000),或上本院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 備註:春節假期加強急診服務

過年團圓、不吃圓 聰明健康挑食吃

過年團圓、不吃圓 聰明健康挑食吃#消化不良

新年要到了,對於大部分民眾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的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除了自家準備的「好料」之外,麻辣火鍋、燒烤、吃到飽,外頭的佳餚更是豐盛。但因為連續假期多日,常因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左右的佳節,放縱吃喝搭配輕鬆愉快的心情,很容易就像吹氣球般胖個三、五公斤,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甚至可能會在休了年假之後產生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還可能加重慢性病的危害,而有得不償失的狀況。因此,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在這裡要提供大家一些健康小撇步,如何健康吃年菜,在年假期間徹底放鬆精神,也寶貝自己的身體,避免「圓了身子,傷了裡子」,過個健康滿分的新年假期。◆ 健康煮年菜傳統年菜往往都是大魚大肉才算豐盛,但因現代人生活富足,日常飲食不虞匱乏,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反而增加慢性病風險且加重體重負擔。因此,以精緻、簡單為出發點,便可聰明做出健康年菜。菜單設計要注意三少二多的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多蔬果」,避免過度烹調,善用油脂含量低的豆製品與雞肉、魚肉,取代部分紅肉的攝取。蔬菜不論是清燙或涼拌,請多多益善。餐後甜點再來份水果,以達到低脂、高纖的健康取向,如此一來就是符合均衡營養的健康年菜了。若是大年夜圍爐,必定少不了火鍋,火鍋湯頭部分,請避免口味過重的麻辣、泡菜口味,改以大骨熬湯,記得於低溫時去除上層固態浮油,或以清爽的蔬菜為湯底,如:蕃茄或昆布湯底,健康又可增添風味。沾醬可選用天然香辛料,如:蔥、薑、蒜、洋蔥等搭配醬油、白醋或少許香油,沙茶醬熱量高應庰棄不食。◆ 聰明挑食吃過年期間,還是有很多出遊的機會,如此便無法避免外食,如何「挑食吃」更是聰明人必備常識。尤其過年難免會吃到一些零食,才會有過節的感覺,特別是在看電視、聊天時不知不覺就吃下過多零食,而且我們也常因肚子餓一下子吃進太多高熱量食物,所以客廳桌上迎賓的點心,應避免準備高糖分、高油脂的糖果、餅乾、或堅果、汽水。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可以放些新鮮水果、蒟蒻干、蒟蒻條、蒟蒻果凍、海苔、無糖飲料等,這些都是屬於低熱量的零食。如果吃了一些正餐以外的食物,應將這些食物的熱量計算到我們一天所需的熱量當中,減少主食與正餐的份量,把握攝取熱量與消耗熱量的平衡原則,體重一定可以維持的平穩的曲線。另外在餐前先喝杯水或是清湯,也可吃點水果,用餐時先挑蔬菜類的食物來吃,以增加飽足感。另外,吃團圓飯的時候,常因為待在飯桌上的時間長就不自覺的吃下更多的食物,我們可以準備自己的小盤子,每道菜挑出適宜的份量,只吃自己盤子內的食物,以控制食量。另外,把油炸過的外衣、高脂的皮去掉,挑選菜盤上層的部份吃,別喝芶芡、濃稠的湯汁菜汁,或者選擇放棄幾道肉類及高油鹽烹調的菜餚,這些都是可以減少油鹽攝取的小撇步。每口飯菜都要細嚼慢嚥、咀嚼20下再吞下去,延長用餐時間,吃七分飽時就應該停止,避免吃過飽。吃不完的飯菜就封包好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因覺得可惜而硬逼自己吃下肚。最後要注意的是,酒精飲料屬於空熱量食物,除了熱量之外幾乎不包含任何營養素,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當量,而女性不超過1份酒精當量。每份酒精當量相當於360c.c.的啤酒、150c.c.的發酵酒,如:紅酒或白酒;及30c.c.的蒸餾酒,如:高梁、白蘭地及紹興等,需知飲酒雖可助興,但應量力而為,一餐下來除了累積可觀的熱量外,過多飲用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這些潛在危機不可輕忽,所以我們應該節制飲酒,並儘量選擇無糖的飲品。享受美食但不放縱,注意節制與挑選,不暴飲暴食、避免「一年一次,難得過年嘛!」的心態,相信大家都可以「人團圓,吃不圓」,記住:少油炸、少肥肉、少油湯、少醬料、多蔬果,讓您家人也過個健康快樂又防癌的好年!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消化不良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的使用中,其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疼痛,到十二指腸和胃的潰瘍、出血及更嚴重的穿孔、死亡等皆有;美國的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者約25~50%會產生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導致10%的病人因此停用此藥。很不幸地,消化不良等徵兆,並無法用來預測胃腸併發症的產生,因為有50~60%產生非類固醇抗炎藥胃腸併發症者並無前驅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盛煊醫師表示,在長期使用NSAIDs的人中,約有10~30%會產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然而依已發表的報告指出,以下的各項危險因子,在使用NSAIDs時,應加以特別注意。國外的研究指出,在沒有危險因子的NSAIDs使用者,發生潰瘍併發症為0.8%,只有一項危險因子為2%,有三項危險因子則達7.6~8.6%,有四項危險因子則高達18%。陳盛煊醫師指出,其中又以「老年人」和「先前曾有消化性潰瘍出血者」最危險。一、有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史:1994年的研究證實,曾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者,使用NSAIDs再出血的比例相當高,屬於非常高的危險群。二、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此類病人使用NSAIDs再發生潰瘍之機會,約為無潰瘍病史者的17.1倍。2006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潰瘍病史產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無病史者之5倍。三、年長者:年齡超過60歲的NSAIDs使用者,易造成致命性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等,而且可隨年齡的增加而成直線相關。2000年的研究表示,在6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危險率,每年可增加4%。四、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單獨使用,是否會增加消化性潰瘍及併發症的產生尚無定論。有研究指出,NSAIDs使用者,若同時使用類固醇,則增加危險率至12 %,如果先前有潰瘍併發症,則危險值高達45 %。五、使用兩種以上或高劑量NSAIDsNSAIDs的胃傷害和使用的劑量成正相關,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之發生率。高劑量NSAIDs比低或中劑量危險度約為2倍,而且使用的NSAIDs不同,其出血率亦不同。有報告指出,使用兩種以上的NSAIDs,51%會產生潰瘍,而使用單一NSAIDs則發生潰瘍只有23%。六、併用抗凝血劑陳醫師表示,並無報告指出,使用抗凝血劑會增加NSAIDs潰瘍的發生率,然而國外1993和2002的研究卻發現,抗凝血劑的使用,可增加潰瘍出血達3倍,尤其因為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之作用,危險性比傳統之NSAIDs更高。七、使用時間過長:2000年的研究指出,NSAIDs使用的時間越長,則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高。八、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較易產生NSAIDs胃病變最近西班牙和美國的報告同時提到,每10萬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人中,每年有15.3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低劑量(100 mg)阿斯匹林的使用者。因此,具有危險因子的NSAIDs長期使用者,包括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林的心臟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的併發症。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消化不良

東北季風冷颼颼地吹,將人們都吹進暖呼呼的火鍋店裡,阿誠和小怡(暱名)這對情侶,幾乎每週都到火鍋店來個晚餐約會,奇怪的是,兩人的食量差不了多少,小怡怎麼吃都不會胖,小陳的體重卻不斷往上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資深營養師林佳靜表示,吃火鍋其實是一門大學問,食材挑選和進食順序足以影響熱量攝取。小怡就是個懂得門道的火鍋族,選擇日式鍋底搭配清淡的蘿蔔泥醬料,先吃菜,再吃肉,並挑選油脂量低的火鍋料,當然可以吃出美味又健康的火鍋餐,不用擔心冬天過後吃掉健康和好身材。林佳靜指出,如果想要滿足吃火鍋的慾望又不影響健康,就要先認清火鍋界的好朋友與壞朋友,多與好朋友為伍,自然健康無虞。【鍋底】好朋友:日式涮涮鍋;壞朋友:麻辣鍋、重口味風味鍋火鍋店林立,舉凡麻辣鍋、養生鍋、藥膳鍋、牛奶鍋、咖哩鍋或日式火鍋應有盡有,究竟吃哪一種好?聯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首推的是日式涮涮鍋!主因日式涮涮鍋講求食物原汁、原味與新鮮,湯頭清甜沒有過多的油脂,較少添加調味料,在寒冷的季節,忙碌的工作後,是放鬆、暖胃的好選擇,飽餐一頓後一樣好消化,不會對腸胃消化造成太大的負擔。林佳靜進一步指出,大部分的民眾偏好重口味的麻辣火鍋,或是以大量辛香料等做為鍋底的異國風味鍋,但對現代都會上班族而言,卻是一道腸胃毒藥。因為快速的生活步調,壓力與緊張的情緒往往影響腸胃道的健康,發炎、消化不良、潰瘍和疼痛等問題困擾著許多人,而辛辣食物很容易造成對腸胃道黏膜的過度刺激與傷害,而且過重的鍋底風味,無法品嚐出食材本身的新鮮與美味,若是加上吃到飽的消費方式,容易攝食過量,造成腸胃很大的負擔,甚至發生腸胃炎。【沾醬】好朋友:蘿蔔泥醬料;壞朋友:沙茶醬選對鍋底,再來就是調配火鍋沾醬,搭配品嚐美味又健康的火鍋料。一般民眾喜愛重口味的沙茶醬,但一大匙就有100多卡的熱量,林佳靜建議選擇清淡的日式蘿蔔泥醬料。而進食的順序關係到脂肪的吸收,最好先吃完清脆可口的青菜,再接著品嚐其他的火鍋料。趁著湯頭最清爽的時候,將蔬菜一葉葉燙得恰到好處,佐著日式蘿蔔泥醬料,十分爽口又香甜,而且先吃進高纖維的蔬菜,好比加上一層保護膜,可以減緩腸胃吸油脂與醣份的速度。【主食】好朋友:瘦肉片、魚片;壞朋友:蝦貝海鮮林佳靜表示,吃日式火鍋,就是要慢慢的品嚐,肉片要一片片地燙,過老或太生都不恰當,不建議大家一次把所有的火鍋料全部倒進鍋中,因為不同種類的火鍋料需要烹煮的時間皆不相同,煮得太老太久,便把食材本身的美味都流失到湯裡,這可是享受美味火鍋的藝術!除了選擇瘦豬、牛、羊肉片當作主菜外,魚片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魚的油脂與膽固醇比其他蝦貝海鮮來得少,健康更有保障。【火鍋料】好朋友:蟹味棒、豆腐、蒟蒻;壞朋友:魚餃、燕餃、貢丸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指出,火鍋料中的加工製品要少吃,真的想品嚐時可以慎選種類,例如同樣的份量,花枝餃的熱量與油脂約魚餃、燕餃、蛋餃的一半;鱈魚丸的熱量與脂肪也遠低於貢丸、福州丸、花枝丸等。至於想要吃得飽的大胃王,林佳靜建議,蟹味棒是零膽固醇、低熱量的好選擇,也可以加點豆腐、蒟蒻、魚板等。在細嚼慢嚥享受這樣一餐日本風味鍋後,必定是暨滿足了口腹之慾又兼顧了健康窈窕,更不會造成腸胃的負擔。最後林佳靜分享另一個享受火鍋的藝術給所有火鍋族!若是「兩人同行」,可以將一鍋用來燙肉片、餃子、丸子等油脂較高的食材,另一鍋用來燙青菜、海鮮類食材,如此就不會因為火鍋的湯頭變得過於油膩而很難入口,品嚐燙過青菜與海鮮的湯頭,也格外清爽鱻美。重要的是,找對火鍋界的好朋友、用對方法聰明吃火鍋,即使週週吃也不用煩惱冬季過後的減重難題。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509 

冬令呷補前  辨清體質、才能脾胃兼顧

冬令呷補前  辨清體質、才能脾胃兼顧#消化不良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民眾也紛紛開始進補,坊間尤其以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這類補品最常見。這些補品或許對於平素怕冷、天冷時易手腳冰冷的人來說蠻適合,可是現代人營養過盛、外食增多、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進補方式不見得大補特補就一定好。臨床上常遇到一些虛性亢奮患者,在吃過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之後,體內火氣變更大,甚至有些人明明身體處在感冒或紅腫熱痛發炎狀態,補品依舊大吃特吃,導致發炎、腫脹更厲害。另外,有些體質偏虛的人,可能會因為脾胃虛弱、腸胃吸收狀況不佳,吃這類補品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這正是所謂「虛不受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說,最近門診中有位病患,在吃完晚飯後因為腸胃脹氣、頭痛欲裂而前來就診,經過仔細詢問之後,發現竟然是補品惹的禍。經過立即針刺處理及刮痧治療之後,不適感才消除。楊佩龍指出,中醫學認為『脾主運送、轉化水穀』『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脾與胃是消化食物,吸收及運送營養重要臟器,因此常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進補時除了體質因素考量外,同時還必須注意消化系統運作狀況,否則即使吃的是含有珍貴藥材補品,腸胃一樣無法吸收,反而會增加負擔,結果不但沒能補到,反過來影響腸胃正常作用。他提醒民眾,食補之前應該先辨清體質,原則上容易口乾舌燥、口破、怕熱、便秘等屬燥熱體質者,應以滋陰清熱涼補法為主。四肢冰冷、畏冷、喜熱飲等屬虛寒體質者,應以溫陽袪寒溫補法為主。正常體質者則可用氣血陰陽併補平補法。建議可以在進補前先找中醫師診斷,瞭解自己體質類型,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食補方法,如此不但吃的安心,補的健康,腸胃也樂活。

食物搭配得宜,營養健康加倍

食物搭配得宜,營養健康加倍#消化不良

醫院營養師經常被質疑,為何醫院的餐點不懂遵循黃曆書上的「食物相剋中毒圖解」禁忌來供餐呢?食物相剋的說法其實是在某種時空下某些人的經驗所累積的道理。在經過時代的變遷和醫藥科學研究相當進步的今天,已不太能符合健康飲食的訴求。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張靜芬營養師表示,現代人的飲食其實比較要擔心的是「不均衡」,應多組合各類食物同吃,多利用各種營養素之間的互補來提升健康。利用食物搭配提高營養價值食物的搭配不必擔心相剋,但若搭配的合宜更是相得益彰,使食物藉由相助與互補提高了營養價值。在促進吸收方面,維他命C是天然的還原劑,可以促進食物中的鐵質轉變成水溶性高的型態,提升鐵質的吸收率達兩倍以上。建議:鐵+維他命C缺鐵貧血的人可以在補充紅肉、豬肝、貝類的同時,搭配新鮮水果或現壓柳丁汁,對改善貧血有更好的效益。不建議:鐵+茶、咖啡、豆漿、牛奶因為茶、咖啡中的草酸、植酸,豆漿中的黃豆蛋白,牛奶中的鈣質,會促進鐵的沈澱,反而會阻擾鐵質被腸子的吸收率。張靜芬營養師指出,平日飲食中最好將會干擾鐵吸收的食物與含鐵的食物錯開時間食用。例如:早餐攝食含鈣豐富的乳製品,晚餐攝食含鐵豐富的食物,而茶或咖啡最好在飯後一小時之後才食用。此外,一般公認蛋白質高就是營養高,因為蛋白質是一個提供生長、恢復體力、使傷口癒合等功能既特別又神奇的營養素。然而每種食物中蛋白質不同其營養價值也不同,平均而言,動物性蛋白質具較優良的質和量,身體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我們稱為「完全蛋白質」。而植物性蛋白因「必需氨基酸」的組成比較不完整,而吸收利用率低,縱使蛋白質的含量高,卻不能有效的成為建造身體組織的營養素。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卻具有一種可以互補的現象存在。兩種各具有不同的缺乏氨基酸的食物,同時一起食用,卻會產生一種截長補短的作用,因而使原本有欠缺的「必需氨基酸」組成變得完好無缺。像是榖類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中,離氨酸的含量偏低,單獨食用時,因缺乏離氨酸就限制了榖類蛋白質的利用效率。而豆類的蛋白質雖也是一種有缺欠的蛋白質,但缺乏的是「必需氨基酸」的甲硫氨酸,卻含有較多的離氨酸。當兩者合併使用時(例如:饅頭+豆漿、米漿+豆漿),不僅榖類離氨酸可由豆類蛋白質補充,而豆類所不足的甲硫氨酸也可藉由榖類予以增補,在營養價值上,就十全十美了。雖然蛋白質是無法取代的重要,但也不一定要大魚大肉,適當的利用食物互補法一樣可以得到均衡的營養及好質量的蛋白質。烹調增加食物安全與營養張靜芬營養師也建議,烹調使食物美味之外,還能將具有將食物煮熟殺菌並去除其中會妨礙營養素吸收的因子。黃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劑」,但它只要經過加熱就可以被破壞,煮熟的黃豆就不會引起胃漲、消化不良,而是一個高蛋白的食物來源。雞蛋的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會干擾蛋黃中生物素(一種維生素)的活性,但煮熟之後使「抗生物素」變性,不再影響生物素,雞蛋的營養就更完整更好了。蔬菜中的草酸、植酸,常常是阻礙食物礦物質吸收的原因。張靜芬營養師表示,大家都聽說菠菜豆腐不宜一起煮,因菠菜中草酸多,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生成草酸鈣,而破壞豆腐中鈣的利用率。如果把菠菜先過熱水燙過,草酸就會溶在水中而去除掉一大部份,因此就不會影響豆腐的吸收率了。從以上的舉例證明,傳統的飲食觀念經過日新月異的科學洗禮,已經不合時宜了。身為現代人,應當要充實營養知識以達到飲食的均衡與合理化,對自己的健康才是保障。

胸口不適「元兇」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惹禍

胸口不適「元兇」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惹禍#消化不良

近年來,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功能不良的病人日增,但是許多合併咳嗽、胸痛、喉嚨痛、氣喘或聲音卡卡等症狀,往往讓病人求錯醫,找不出病因。或許,有許多人曾經體驗過胸口灼熱的狀況而且伴隨著食物回流到嘴裡的感覺。這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是一種胃酸(偶爾還會有膽汁)回流到食道裡的狀況。如果有證據顯示食道有受刺激而發炎,那就是得到了胃食道逆流症,但是約有一半的病人是無法用內視鏡檢查診斷,這時食道功能檢測儀可以準確得隻病患食道吞嚥功能及下食道括約肌壓力是否正常,酸檢測定儀可以準確地分析出胃酸是否有逆流。花蓮慈濟醫院陳健麟醫師指出,特別是在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如咳嗽、胸痛、喉嚨痛,甚至說聲音沙啞、或是說喉嚨卡卡的病人,即可以用二十四小時酸檢測定儀做症狀的分析,利用電腦觀察病人在症狀發作時有沒有胃酸逆流,準確地診斷病因。酸檢測定儀是藉由一條細細像原子筆心大小的管子從鼻孔下去經食道到胃,然後連續紀錄二十四小時,觀察食道裡胃酸變化的情形,陳醫師說,在他的臨床經驗中曾經觀察到病人的咳嗽、胸痛和胃酸逆流症有關係,發現病人的咳嗽和胸痛就是胃酸逆流症造成的。曾經有病人在心臟科就醫一年多,仍找不出病因,才在腸胃科檢找出胸口不適的「元兇」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惹的禍。近來,還有個病人一直被打嗝所苦,內視鏡檢查很正常,但是陳健麟醫師仍懷疑病人之問題來自胃食道逆流症。陳健麟醫師說,打嗝的原因很多,可能和消化不良有關,或者吃東西太快,吞下太多空氣,因為打嗝是把空氣排出來的一種動作,這位病人經二十四小時酸檢測定,發現胃酸逆流很嚴重,可是病人沒有症狀,以致在其病症未被診斷出來。花蓮慈濟醫院表示,利用食道功能檢測儀結合酸鹼測定儀,可準確地診斷胃食道逆流症病人,並可以測試每一次吞嚥時,食道將食物送到胃的運作是否正常,此外也測量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程度。食道功能檢測儀不僅可以診斷胃食道逆流症相關之食道功能失調,還可以作為食道功能不良疾病的早期診斷與術前評估。陳健麟說,尤其是針對臨床上食道遲緩不能的病人能有早期的發現與治療,並給予完整的術前評估。有些病人希望透過手術來改善胃酸逆流,這手術簡單的說就是把食道的括約肌弄緊一點。因為逆流就是鬆的因素,但是胃酸逆流的病人並不一定都是這原因,因此術前沒有審慎檢查評估,術後勢必造成病人吞嚥更困難。陳健麟醫師說,若事先透過食道功能儀審慎評估,即可告知外科醫師手術要緊實括約肌的程度,給病人最好的治療。另外,陳健麟醫師與美國合作的研究,今年發表的有關胃食道逆流病人可能引發睡眠問題的研究也發現,睡眠不好的病人可能是胃酸逆流引起,且在睡眠時發生的胃酸逆流也會在食道停留更久,因此不是每個睡眠失調的病人都要吃安眠藥,或許病灶是胃酸逆流,在這項研究中也顯示胃酸逆流病人中有睡眠失調的比睡眠正常的病人胃酸逆流量更高,而在其他流行病學的研究也呼應,有胃酸逆流的病人確實會有睡眠失調的表現。

黏稠破布子不易消化 胃囊裡滾成雞蛋大糞石

黏稠破布子不易消化 胃囊裡滾成雞蛋大糞石#消化不良

破布子果皮富含黏性,卻不容易消化,這類黏稠性的物質一旦在胃囊裡與大量的高纖維食物黏結,容易愈滾愈大顆,無法消化,形成胃糞石。嘉義縣中埔鄉一名50多歲的S姓婦女日前因胃痛和腹部不適到聖馬爾定醫院就醫,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透過胃鏡檢查,發現婦人的胃中有一顆5×6公分大的淡褐色胃糞石,經內視鏡手術切割後順利取出。羅清池醫師發現近日連續接獲胃糞石的病例,都是50、60歲以上的婦女。經追溯病人的飲食習慣,發現病人共同都有嗜食破布子的偏好,而目前正值破布子產季,病人也表示吃了很多、很多;原以為沒有大礙,卻因為不易消化而在胃裡滾成胃糞石。S姓婦人說,她從小到大都很喜歡吃破布子,還專挑破布子烹煮時,漂浮在湯面上的那一層厚厚的凝脂吃;大快朵頤之餘,也無暇去注意是否過量,直到胃痛就醫才知道大事不妙。另一例胃糞石的患者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同樣住在中埔的60多歲老婦人在7月中旬胃鏡檢查時,發現一6×4公分如橄欖狀的胃糞石。考慮到手術可能帶來不適,加上婦人年歲較長,家屬決定不開刀,返家改採多喝可樂的方式,藉由可樂的碳酸成分將胃糞石解構,成為較小的顆粒,排出腸胃道。4日後,該老婦人因急性腹痛到院急診,再經胃鏡檢查,發現胃糞石已由胃排出;進一步檢查得知胃糞石已下降到腸道,就卡在腸道徑最窄的迴盲瓣處;不得已,婦人最後還是接受開刀取出糞石,所幸開刀順利,並已在上周痊癒離院。羅醫師表示,由於胃部的空間較腸道大,因此多數的患者在胃糞石形成初期並不覺疼痛或不適,或在初期糞石不大的情形下,隨著糞便自行排出體外。而胃糞石多為較圓鈍之形狀,在胃裡滾來滾去,不太覺得疼痛;不像膽結石等呈不規則狀,容易因為結石移動造成疼痛。也因為如此,因胃糞石造成不適的個案,通常都是等到糞石已被養得相當大時才就醫。胃糞石形成的原因,除了飲食不當的因素外,消化系統功能不佳的人,也是高危險族群;羅醫師說,像是糖尿病友、胃偏癱,或者是牙齒咀嚼功能不佳的人,都應該要留心飲食的選擇。除了破布子外,柿子也屬黏性高和纖維多的食物,食用時應注意不宜過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