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轉春的時期乍暖還寒,導致肌膚屏障受影響,水分容易流失,許多人面臨皮膚方面的困擾,像是出現皮膚癢、脫皮、乾燥、泛紅、粉刺、痘痘、過敏等情形。《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美容醫學護理師郭貞君撰此文,分享換季搔癢的原因、乾燥搔癢的影響,以及舒緩乾燥的秘訣,讓皮膚也跟著換季。
冬轉春的時期乍暖還寒,導致肌膚屏障受影響,水分容易流失,許多人面臨皮膚方面的困擾,像是出現皮膚癢、脫皮、乾燥、泛紅、粉刺、痘痘、過敏等情形。《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美容醫學護理師郭貞君撰此文,分享換季搔癢的原因、乾燥搔癢的影響,以及舒緩乾燥的秘訣,讓皮膚也跟著換季。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肌膚最容易敏感的時候,甚至有「春季痘痘潮」之說。中醫認為,肌膚狀況反映五臟六腑的狀態,西醫則認為,皮膚狀況可以透過科學證據來應證。《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西醫觀測皮膚的方法,透過了解額頭、兩頰、下巴等部位的生理結構與功能,同時結合實時的肌膚監測,就能用對方法呵護肌膚。
秋季氣溫驟降、空氣乾燥,肌膚容易因缺水而出現乾燥、脫屑甚至敏感等問題,因此保濕成為秋季保養的首要任務。許多人會選擇敷面膜來快速補水,但皮膚科醫師提醒,面膜的使用頻率和種類需謹慎選擇,不當的使用方式反而可能引發過敏、加重肌膚負擔。《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介紹不同面膜的種類及使用頻率,幫助民眾正確養護肌膚。
洗臉就怕越洗越乾,如何正確洗臉才對?尤其到了秋天,空氣不僅變得乾燥,氣溫也隨之下降,就怕肌膚的水份和油脂分泌減少,若繼續使用夏天的保濕產品,不一定能滿足皮膚迫切需要。《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秋季的護膚原則,只要正確清潔面部,並選擇合適的保濕產品,就能避免進一步損害皮膚。
現代人生活緊湊,不少人長期處於身心疲勞的狀態,也連帶影響皮膚的健康,這也是不少人都有「敏感肌」的原因,到底敏感肌要怎麼清潔呢?《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正確洗臉以治療敏感肌」的相關論點,皮膚是面對外界環境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清潔,永遠記得「不傷害比傷害好」。
隨著中元節來臨,焚香拜拜是主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其中金紙燃燒、曝曬都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出現乾癢、發紅等症狀,如何舒緩肌膚不適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這次《優活健康網》特別邀請極緻皮膚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於專欄撰文,分享預防「夏日皮膚損傷」的方法,幫助民眾守護敏感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聽到「敏感肌」一詞,但嚴格來說就目前的皮膚科學而言,並沒有「敏感肌」明確的相關定義。一般說來「敏感肌或是敏感性膚質」是指,皮膚本身對外界刺激的耐受值較低,容易受到環境中物理性及化學性因素的刺激,而讓皮膚產生灼熱感、泛紅、發癢、刺痛、粗糙、緊繃、脫屑及皮疹的情形。敏感性膚質與過敏性膚質是不同的,後者是因為對於特定金屬、香料、防腐劑或過敏原,產生體質特異性的過度免疫反應。令人玩味的是,目前認為「自己可能是敏感肌」的人,卻非常的多,這也使得各家廠商主打「敏感肌」也可以放心使用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號稱「敏感肌用」的護膚產品,絕大多數無不以「低刺激性」為賣點。感覺起來只要產品標榜「敏感肌適用」,就對各種類型的皮膚都比較溫和似的,但這只是依據各家廠商的標準進行皮膚測試後,推導出來的結論而已。譬如每一千人當中只有一人不適合,或是每一百人當中僅有一人不適用,就算通過了皮膚測試,而其標準通常也依各家廠商而異;因此「敏感肌適用」不過是依此標準下所提出的「該項保養品不適用的人數較其他產品少=刺激性低」的單純結論,並非意指對誰都不具刺激性。產品所宣稱的適合「敏感肌用」,目前主要都還是廠商各自表述,並沒有相關的官方標準或認證,所以不要以為敏感肌化妝品真的就一定比較安全。多加嘗試更不理想覺得自己可能是敏感肌的人,我會建議保養皮膚時「盡量少用」相關的保養產品。我非常可以理解,每次皮膚狀況不佳時,焦急的心情總會令人想要嘗試多種護膚產品,企圖改善皮膚情形,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皮膚狀況更加惡化。除了少用外,若是使用產品後皮膚出現刺痛的感覺,就表示皮膚對產品中內含的某些成分產生反應了。請盡量減少皮膚接觸這類的成分,才能降低皮膚的負擔。感覺皮膚不太舒服時,就別再同時使用數種產品,小心謹慎地簡單保養就好。也不要道聽塗說人云亦云,把自己的皮膚當做實驗品,就可以免除很多皮膚敏感的機會。如果想要破除敏感肌,給大家一個參考口訣就是「停、留、看、測」。若你覺得肌膚產生敏感症狀時,請暫時把使用的化妝保養品停下來並留存,把皮膚發生問題時的相關症狀以及當時可能的誘發因素記錄下來。並把當時所使用的產品全成份表蒐集起來,儘快找皮膚科醫師來判定、檢查、測試及治療,這樣應該就可以讓你的肌膚儘早脫離敏感肌的困擾。維護防禦機能就能讓肌膚回復正常許多被稱作敏感肌的症狀,都是因為防禦機能比健康皮膚來得差,所以才會出狀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度「清潔」或「去角質」造成的乾燥現象。因為過度清潔或去角質,容易造成皮膚表面的油脂含量不足,皮脂膜與角質層就會受損,之後皮膚防禦機能就會下降,於是就容易受到各種外在物質侵擾而產生慢性發炎,久而久之,皮膚敏感不適的症狀就會發生。聽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已經心灰意冷,但是不要擔心。其實,想要回復皮膚的防禦機能,並非完全不可能。先減少各種內外在刺激傷害,以及增強皮膚障蔽功能是最大的重點。當皮膚敏感時,建議使用單純的凡士林油膏或護膚油等保養品,來進行基礎保養就是可行的方法。持續塗抹之後,皮膚的保濕功能會上升,之後就會增強自癒能力而漸漸回復防禦機能。但假如皮膚乾燥粗糙的狀態延續太久,這時候就建議趕快找醫師先了解病因再治療,皮膚保養就只能當作輔助用。(本文摘自/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終極×最強肌膚保養法/方舟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脫屑、紅疹問題有時不單純是過敏,有可能是皮膚疾病使然。當皮膚處於正常代謝時,表層不斷角化和更新則多多少少會有皮屑產生,但通常十分微量不易覺察。如果有明顯的剝落,甚至伴隨傷口、紅腫、疹丘,就是明顯的病理性問題。玫瑰斑、異位性皮膚炎 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例如「玫瑰斑」,是一種與皮膚微血管相關的慢性發炎,出現泛紅、乾癢、微血管擴張,以及疹狀突起。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也是常伴隨敏感性肌膚的病理現象。建議優先求診於治療,並搭配規律生活與健康飲食,盡量吃新鮮、天然食材,調味清淡;避免帶殼海鮮或辛辣、具刺激性、含防腐劑、味精、色素的食物。從提昇免疫力抵抗發炎,而不要只想遮瑕、遮痘。敏感肌常犯3錯誤 過度保養、去角質都不對錯誤一:在換季或是肌膚過敏時使用新產品有些人還是會在發現自己長痘痘、出現過敏現象時,沒有先找出原因與對症處理,就貿然購買新的保養品,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其實不如嘗試「肌斷食」概念,或許幾天不擦保養品,都比貿然嘗試新的產品,能對皮膚帶來更多幫助。錯誤二:過度去角質 角質是肌膚的第一層屏障,堆積過厚卻會造成毛孔堵塞、皮膚粗糙、暗沉。但是,過度頻繁去角質會使皮膚紅腫、發癢、易於感染。建議敏感性肌膚一個月做一次去角質,若是選擇凝膠類去角質產品,要看清楚成分標示是否含有化學成分與酒精,避免搓揉產生屑屑,對肌膚產生過度刺激還誤以為是角質代謝。選擇沒有刺激性溶於水的天然磨砂成分,例如:細砂糖+椰子油,敏感肌膚很適合,但是切記,就算再天然溫和也要輕輕搓揉,先從T字帶(額頭、鼻翼、下巴)開始再到臉頰,敏感乾燥的肌膚只去除T字帶即可。而肌膚已經產生敏感現象時,請勿再使用去角質產品。角質存在於表皮層,粉刺是皮脂腺出油所造成,這兩者不能以一論之,因此去角質並不是根除粉刺的方法。錯誤三:沉迷天天敷面膜保濕 「敷面膜睡覺」其實會讓肌膚本來保有的水分,隨著入睡過程中的水分蒸發,一併被帶走,反而讓肌膚更乾燥。面膜成分中往往除了應有的水分與保養精華,也同時有防腐劑、人工香精等化學成分,甚至有的布膜含有螢光劑,不建議太頻繁使用。面膜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在洗完澡後肌膚自然保有水分時敷上,大約15至20分鐘即可,使用後輕拍吸收,並且視情況補充後續的保養品,才能落實保濕效果。保濕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有效的將水分留在肌膚中,有效的肌膚保濕,要看角質層中原有的保護屏障功能是否能有效發揮才是關鍵。(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