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腫瘤

她沒懷孕卻分泌乳汁⋯就醫才知長腫瘤!醫揭「泌乳激素瘤」恐致不孕

她沒懷孕卻分泌乳汁⋯就醫才知長腫瘤!醫揭「泌乳激素瘤」恐致不孕#腦下垂體腫瘤

「泌乳激素瘤」是常見的腦下垂體腫瘤之一,主要會影響乳房組織,導致乳房脹痛且有乳汁分泌,若泌乳激素瘤長期未控制,也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泌乳激素瘤與其他腦下垂體腫瘤不同的地方在於,首選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危急狀況時,便要考慮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是否要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腦下垂體腫瘤

34歲林小姐,去年突然頭痛與視力模糊,當晚立即到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影像學檢查後發現,腦部中央長了一顆腫瘤,剛好是腦下垂體位置,控管許多賀爾蒙的分泌與儲存,因此腫瘤可能會在生長過程,引起血液供應異常進而導致這部位局部中風,另因壓迫到上方的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腦下垂體中風。

眼尾見白影誤為阿飄 竟是腦腫瘤惹禍

眼尾見白影誤為阿飄 竟是腦腫瘤惹禍#腦下垂體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1歲的江先生有糖尿病史,兩年前發現看數字時會出現重疊影像,以為只是疾病引起的視力衰退。近來工作時竟從左眼不斷看到白影,還以為看到阿飄而驚嚇不已,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腦下垂體長了一顆巨大腫瘤,經腦神經外科醫師開刀後,順利擺脫「鬼影」糾纏。不僅視力衰退 也有性功能障礙江先生前陣子因左眼視力衰退,看東西變得很模糊,於是到鄰近眼科做檢查,醫師說應該是度數增加,後續也配了新眼鏡,但幾天後狀況仍未改善,左眼視力無法看清近處,只能看遠處,甚至某天早晨正專心工作時,眼睛旁邊忽然有一個白影,但轉過去又沒看到人,當下以為看到阿飄,嚇得趕緊到廟裡拜拜。接續他又到了眼鏡行進行驗光,沒想到檢查儀器中的數字完全看不見,老闆說,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請他再到大醫院做詳細檢查。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副院長表示,江先生除了視力大受影響外,更難以啟齒的是性功能也有障礙,一年無法行房。從核磁共振檢查影像中,確定腦下垂體腫瘤大小超過5公分,嚴重壓迫視神經,因腦下垂體位於腦部最底部的位置,位於掌管眼睛視覺的視神經交叉下方,為人體的內分泌中樞,在經鼻內視鏡手術移除腦下垂體腫瘤後,不僅擺脫阿飄陰影,也順利恢復正常性生活。腦下垂體腫瘤 女性恐不孕、無生理期陳金城副院長指出,多數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主要是內分泌不平衡及腫瘤引起,好發於成年人,若是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女性恐會出現不孕、無生理期狀態,男性則也可能會有女乳症、陽痿等症狀。治療上,通常依照是否有分泌激素或壓迫視神經考慮不同治療,部分可單用藥物治療,但有些則需接受手術,或輔助電療等方式。

視茫茫半年 原來是腦下垂體長腫瘤

視茫茫半年 原來是腦下垂體長腫瘤#腦下垂體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林先生半年來左眼外側逐漸看不見,原本以為是眼睛退化,到眼科求醫卻未得到改善。後來經核磁共振檢查後赫然發現左側有3公分左右的腦下垂體腫瘤,已壓迫到視神經且影響內分泌!所幸經手術治療後已順利清除腫瘤,目前僅需接受內分泌科門診追蹤治療。腦下垂體腫瘤 最常見引發5大類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辛明泰表示,腦下垂體腫瘤,指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所有腫瘤,大部分屬良性,發病原因不明,約佔所有出現症狀的顱內腫瘤5至10%,分為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並無明顯症狀。好發於任何年齡層,但以成年人居多。臨床上可經由頭顱X光、腦部斷層掃描、腦部磁振造影等檢查來確診。腦下垂體腫瘤最常見的症狀:1) 生長激素過多/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手腳不正常大小或面徵改變,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2) 泌乳激素過多/月經不規則、無月經或乳汁分泌、性慾減弱或男性女乳症。3) 促腎上腺激素過多/庫欣氏症候群,滿月臉、頸肩和腹部的異常肥。4) 促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心悸、手部顫抖、容易緊張、失眠等現象。5) 腦瘤長大壓迫視神經/發生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最常見兩外側偏盲。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 若有殘存腫瘤仍須定期追蹤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鄭均洹說明,手術治療途徑主要有2種,以鼻內視鏡經由鼻腔進入蝶竇,外觀看不出傷口、住院時間短,目前多採用此種方式開刀;或是經由顱內腔,即一般的開腦手術。手術目標是將腫瘤完全摘除,以防止再復發及去除腫瘤的壓迫作用,恢復正常內分泌功能。辛明泰醫師指出,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常見併發症包括荷爾蒙不足、尿崩症、鼻漏。過去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最怕傷及大動脈,但手術過程中若使用定位導航系統,受傷機會很小。其他少見的合併症還有視力受損(約2至5%)、腦膜炎、中風及死亡。術後如果有殘存腫瘤應定期追蹤,腫瘤若無法完全切除,可藉由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藥物來幫助改善。鄭均洹主任、辛明泰醫師提醒民眾,如有上述腦下垂體腫瘤相關症狀,盡快就醫治療,以免腫瘤壓迫造成對生活的影響。

腦下垂體腫瘤 每6人中就有1人

腦下垂體腫瘤 每6人中就有1人#腦下垂體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2歲的王爺爺4年前曾因視線不清就醫,雙眼外側偏盲判斷為腦瘤,用顯微鏡手術摘除3公分大的腦下垂體腫瘤,住院半個月後出院。但前陣子王爺爺又因反覆頭痛前來就醫檢查,神經外科醫師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已長到3公分大,需手術切除。與耳鼻喉科醫師合作,透過鼻內視鏡與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成功經鼻孔切除顱底腦下垂體腫瘤,顏面不僅沒有任何傷口,隔天就能下床,術後2天就康復出院。鼻內視鏡應用廣泛 腦下垂體腫瘤、鼻內腫瘤切除皆可使用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蘇旺裕表示,鼻內視鏡發展至今剛好滿40年歷史,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無論是解析度、光源明亮度、器材便利程度都更加精細,早已成為處理鼻部疾病與鼻竇炎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十年來,隨著鼻導航儀器與手術發展,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更為廣泛,無論是鼻内腫瘤切除、眼眶病變與顱底腫瘤治療或是上述案例的腦下垂體腫瘤,都是鼻內視鏡的延伸創新適用範圍。每6位就有1位腦下垂體有腫瘤 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正常腦下垂體是位於腦部蝶鞍,直徑不超過1公分的微小腺體,為人體荷爾蒙分泌之主宰。雖然腦下垂體腫瘤發生率約17%(約每6位就有1位腦下垂體有腫瘤),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通常好發在20至40歲,且多為良性,有「功能性」與「非功能性」不同。功能性腫瘤會分泌荷爾蒙激素,影響血中荷爾蒙濃度與生理情況,導致生理期異常、乳汁異常分泌、男性女乳症、末端肢體肥大、庫欣氏症候群等各種症狀,通常可透過藥物治療予以控制;非功能性腫瘤若大於1公分時常壓迫周圍組織,使患者出現頭痛、偏盲、複視等視覺障礙情形,往往需要手術切除。顯微鏡手術搭配定位導航監測 精準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的切除方法從傳統的「開顱手術」逐漸演進到經上顎骨的「微創手術」及經鼻腔的「顯微鏡手術」。10年前起醫療發展進步到用鼻內視鏡直接從穿過鼻腔、打開鼻竇、深入頭顱底部將病灶切除。蘇旺裕醫師說明,視神經、內頸動脈緊鄰腦下垂體,術中若不慎很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但從解剖構造來看,鼻腔離腦下垂體不到10公分距離,用0.4公分寬的內視鏡從鼻腔進入,將部分鼻竇打開,切除顱底骨頭後,便能深入病灶區。此時再透過各種角度與110度廣角鏡的放大視野聚焦、錄影,並以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即時監測腦部組織與手術器械的相對位置,手術中就能避免傷及重要結構,將腫瘤切除。經鼻孔切除 取用鼻腔黏膜填補顱底切口便利蘇旺裕醫師表示,今年最新研究指出,透過以鼻內視鏡與電磁導航儀可提升52%腫瘤摘除率,出血、傷及視神經等併發症則可降低2成。與熟悉鼻腔構造與鼻內視鏡手術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合作,神經外科醫師在腫瘤摘除的過程中將能更順利,腫瘤被徹底根除,就更減少復發可能性。此外,過往腦部手術後,需另外取身體脂肪或肌肉筋膜填補顱底切口,防腦脊髓液流出,但若是用鼻內視鏡經鼻孔切除腦下垂體腫瘤,耳鼻喉科醫師可直接取用鼻腔黏膜填補,不僅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與安全性,還可減輕併發症、加快病患復原速度。蘇旺裕醫師提醒,鼻內視鏡手術雖已相當成熟,且能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病人仍需經醫師仔細評估與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將併發症、復發率降到最低。

未懷孕卻泌乳?恐潛藏腦下垂體腫瘤

未懷孕卻泌乳?恐潛藏腦下垂體腫瘤#腦下垂體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3歲的林太太未懷孕,近1個月卻乳房腫脹、乳汁分泌、頭痛、疲倦、精神不濟情況,生理期2個月沒來,驗孕檢查竟呈現陰性反應。林太太就醫進行抽血、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下垂體長出1顆約0.5公分的泌乳激素瘤,服藥控制2個月後,泌乳情況明顯改善,渴望懷孕的林太太也於半年後順利懷孕。腦下垂體腫瘤占腦瘤1成 好發於20至40歲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說明,腦下垂體主宰人體荷爾蒙,腦下垂體腫瘤約占腦瘤的1/10,好發於20至40歲成年人,發生原因不明,但大多為良性腫瘤,可分為非功能性與功能性。非功能性腫瘤症狀通常是因腫瘤擴大、壓迫周遭組織、影響其他腺體產生;功能性腫瘤(泌乳激素瘤、生長激素瘤、腎上腺素瘤),就會分泌相關荷爾蒙激素,影響血中荷爾蒙濃度與生理情況。若腫瘤長大壓迫周圍組織或激素分泌異常,就容易出現頭痛、視覺障礙(偏盲、複視)、內分泌功能障礙、尿崩症等臨床症狀。常見的內分泌功能障礙包括:1)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發生於青春期前,會造成巨人症;發生於青春期後,會造成肢端肥大症。2)泌乳激素分泌過多/發生於女性會造成無月經、亂經、乳漏;男性則會降低性慾、不孕、男性女乳症。3)促腎上腺激素過多/造成庫欣氏症候群、月亮臉、水牛肩。4)促甲狀腺激素過多/容易導致情緒緊張、睡不著、心悸、手抖的情況。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手術切除搭配藥物或放療李定洲醫師說明,患者因症狀表現不同,大多先看婦產科、眼科、內分泌科才轉介來神經外科,透過抽血、X光、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診斷後,再依個別情況決定治療方式。目前腦下垂體腫瘤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可透過「經鼻內視鏡腫瘤切除術」或「開顱腫瘤手術」等方式進行,再以藥物、放射線治療為輔,藉由去除腫瘤壓迫、腺體過度分泌後,讓患者恢復正常內分泌功能。不同腦下垂體腫瘤會有不同症狀,且治療痊癒後,依然可能復發,但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終身無症狀,如果有症狀卻遲遲未治療,可能影響生理機能,造成人體危害。不可輕忽腦下垂體腫瘤症狀,以免延誤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