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強迫症發作⋯腦中不斷受「它」威脅?她用「重複動作」對抗恐懼感

強迫症發作⋯腦中不斷受「它」威脅?她用「重複動作」對抗恐懼感#心理學

或許大家都曾見過身邊的人有這樣的習慣,例如重複洗手、過度清潔,若是造成身心俱疲,很有可能是「強迫症」的症狀。強迫症病人心中常會有自己不想要的重複想法、影像或衝動,導致自己無法控制行為。強迫症患者陳俞蒨於自《我的強迫症》中,分享自身患病與診療經歷,讓強迫症患者看到希望的光芒。

當熱戀期一過,吵架就變成日常⋯?心理導師教「1方法」挽救愛情

當熱戀期一過,吵架就變成日常⋯?心理導師教「1方法」挽救愛情#心理學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擁有25年情感諮詢經驗的心理學導師黃啟團,於《別人怎麼愛你,都因為你怎麼愛自己》中深入剖析「愛」的構成元素、潛在模式與自我認知,不論是情侶或是已婚夫婦都適合閱讀,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要雙方一起扶持成長。以下為原書摘文:

別人家的媽媽總是比較溫柔?專家揭「真相」:理想母親根本不存在

別人家的媽媽總是比較溫柔?專家揭「真相」:理想母親根本不存在#心理學

教科書、童謠裡,母親的樣子都有個典型慈母模樣:溫柔、包容、輕聲細語⋯,但,現實生活中,真的也是這樣嗎?做不到如此模樣的母親,難道就是一名失敗的母親嗎?韓國諮商心理師朴又蘭在《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用自身經歷結合心理學研究和諮商案例,試圖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以下是原書摘文:

沒有「中立理性」這回事!心理學家揭「內省錯覺」讓你自認很公平

沒有「中立理性」這回事!心理學家揭「內省錯覺」讓你自認很公平#心理學

你以為自己面對抉擇時總是「中立、理性」,絕對不受偏見影響嗎?儘管你可能很有信心,但國際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塔莉.沙羅特(Tali Sharot)在《正面思考的假象》卻提出了「內省錯覺」的概念,分析人們如何掉入偏見盲點中,很容易忽略內在動機與心理狀態,其實不斷受到外在影響而重構。以下為原書摘文:

犯罪者「把詐騙當事業」!心理師揭「這關鍵」成一般人受害陷阱

犯罪者「把詐騙當事業」!心理師揭「這關鍵」成一般人受害陷阱#心理學

「詐騙犯會有報應!」看完新聞,人們或許難免有類似憤恨的感想,然而犯罪者本身難道沒想過下場嗎?由林昱萱、周裕翔和蘇益賢3位心理師合作撰寫的《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分析,詐騙並非衝動犯罪,其實普遍衡量過個人和情境因素,然而低門檻且高獲利的性質,使投機者願意鋌而走險。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