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

生育救濟是「社會安全」 非賠償醫事責任

生育救濟是「社會安全」 非賠償醫事責任#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想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計畫」,外界質疑這是政府在遇到生育事故的時候,拿納稅人的錢來彌補醫療疏失,醫改會表示,此計畫是遇醫療糾紛時「花錢了事」,醫療品質會更低落,對此衛生署醫事處表示,目前救濟金只支付非醫事責任部分,這算是一種社會安全機制,不會是全民買單。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難產、生育意外等事故很容易釀成醫療糾紛,對簿公堂沒有贏家,對醫病雙方都不利,有些意外並不是醫療行為所造成,例如「羊水栓塞」造成孕婦死亡,每年都有案例,是無法預期的風險,有鑑於此,衛生署希望能對孕婦或新生兒因生產中導致死亡或重殘個案,不論是否有醫療疏失,都可獲救濟金來彌補,「如果是醫師、醫院的疏失造成生產意外,一樣要依照正常程序走司法途徑。」生育事故救濟計畫預計於2012年1月1日實施,全國提供生產服務的醫療院所、助產所,必須經過衛生署評鑑後才能加入此計畫,估計全台有1000多家。根據醫學統計,發生羊水栓塞的產婦死亡率高達86%,新生兒死亡率也達60%。「羊水栓塞」是指大量羊水進入孕婦的血液中,造成栓塞現象,並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導致凝血能力消失,致使產婦發生休克及大量出血後死亡。

避免醫病對簿公堂 衛署推動生育救濟計畫

避免醫病對簿公堂 衛署推動生育救濟計畫#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明年打算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計畫」,對在生產過程中導致孕婦或新生兒死亡或重殘的個案,提供最高200萬元救濟金,希望減少醫療糾紛。對於衛生署的此項計畫,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整體的檢討機制不足,去提升整體醫療環境才是最重要。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難產、血崩等生育事故很容易導致醫療糾紛,對簿公堂沒有贏家。衛生署擬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計畫」立法,對孕婦或新生兒因生產中導致死亡或重殘個案,不考慮有無醫療疏失,死亡或重殘的產婦最高可獲200萬元救濟金,死嬰或死胎最高有30萬元救濟金,近日會將草案送行政院核定、今年完成立法,希望明年初開辦。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難產、生育意外等事故很容易釀成醫療糾紛,對簿公堂沒有贏家,對醫病雙方都不利,衛生署草擬「生育事故救濟計畫」,提供非訟解決之道;衛生署希望藉此計畫改善少子化問題並減少醫療糾紛。衛生署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計畫」,而申請生育事故救濟金的前提,是醫病雙方必須先撤告和解。不過光靠救濟金200萬,就真能減少醫療糾紛並讓婦女敢生育嗎?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副組長表示,衛生署此項計畫似乎是當發生醫療糾紛時,只是「花錢了事」,政策流於表面,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檢討機制與配套,要去提升整體醫療品質才是最重要。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說,政府應該研擬或討論相關政策,如何去減少醫療糾紛、疏失,以及降低醫療風險,讓人民安心,而不是純粹以救濟金了事的心態,這對減少醫療糾紛事件以及鼓勵生育都沒有助力;當發生糾紛時,應該去檢討醫院、醫師有沒有責任,去一個詳細的檢討,健全醫療制度,才是減少醫療爭議的根本。醫改會表示,衛生署這種類似「花錢解決問題」的心態,沒有一個嚴謹的檢討機制在,恐怕會產生一個現象,就是原本醫院都會謹慎小心去避免醫療糾紛,但此救濟計畫出來後,可能會讓醫院認為反正出了事「政府會買單」,心態上恐怕會有所鬆懈。

長期照護展成果 照顧路上不孤單

長期照護展成果 照顧路上不孤單#衛生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禮運大同篇裡所提的狀況不就是人人所期盼的嗎?但是,社會型態在改變,少子化、人口老化、離婚率攀升、不婚族人口攀升,這些都是在挑戰家庭的架構但卻又不容忽視的問題。「壯有所用」,但是家中的長者卻又乏人照料,如果長者又有如失智或其他健康照護問題,更會令年輕人「焦頭爛額」、甚至疲於奔命;尤其偏遠地區,年輕人口幾乎大多外移,更顯出問題的嚴重,同時更突顯對長期照護的需求。行政院衛生署所屬醫院有鑑於此,本著「公醫角色」及「在地老化」理念,規劃兼顧個人與社會責任的老人長期照護政策;以著重居家照護、維護家庭功能、整合照護體系,提供持續性的照護,期望達到促進老人生活品質與尊嚴,並建立自助人助的理念。衛生署長邱文達曾表示,在長期照護的政策規劃方面,衛生署將積極建立長期照護制度及致力於推動長期照護保險,以提供失能者及其家庭整合性與持續性的照護服務,減輕家庭照護負擔,另外也將強化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及原住民族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當服務的資源能夠深入這些地區,嘉惠這些族群,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才得以完全整合,台灣才能成為真正福利國家。日前記者會上,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致詞時表示,「老人潮」是全球化議題,長期照護是臺灣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衛生與社會福利政策。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臺灣截至2010年年底為止,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之比例已達到10.7%,所衍生出來的疾病型態慢性化、健康問題障礙化、照護內容複雜化、照護時間長期化等問題,已經造成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需求與日俱增。行政院衛生署本著「在地老化」理念,以著重居家照護、維護家庭功能,整合照護體系、強化專業協助,提供持續性照護、確保長期照護品質等原則,來規劃台灣兼顧個人與社會責任之老人長期照護政策,以期達到促進老人生活品質與尊嚴,並建立自助人助之理念。各署立醫院在長期照護服務推動上不遺餘力,自99年迄今(100)年3月止,中南盟各署立醫院在居家護理、居家復健或日間照護服務等居家及社區式服務方面,約服務44,658人次,在各院附設護理之家部分目前共照顧993位長輩,總佔床率亦近九成,其中衛生署台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獲得評鑑優等及多家醫院之創意輔具的發明,甚至是申請到專利權等,都足以展示署立醫院除在急性醫療的貢獻及努力外,更戮力於長期照護的品質提升,提供真正全人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在現場衛生署台南醫院也展示護理之家長輩之作品,有祈福天燈、配合節慶應景之作品,如過年之書法揮毫、元宵節之燈籠、端午節之龍船彩繪、平時之紙黏土製作,都是長輩與眾不同的心血,內政部社會司黃碧霞司長來到現場,對於阿公阿嬤之作品也讚不絕口,駐足觀賞,給予加油打氣。綜觀長期照護未來將是衛生政策重要目標,台南醫院長期照護之發展也有目共睹,規劃閒置大樓為長期照護中心並納入復健治療,其能成為全國最佳之長期照護示範中心。

讓病患有充足血庫後援 捲起袖子捐「熱血」吧!

讓病患有充足血庫後援 捲起袖子捐「熱血」吧!#衛生署

每年暑假期間多是血荒期,各地學生返鄉或是參加戶外活動、出國等因素,減少捐血情形,捐血人數下降,為了讓病患有足夠的血庫後援,渡過血荒的危機,衛生署台南醫院特於20日(星期三)13時至18時,在中山路前庭健康廣場,與台南捐血中心合作,呼籲民眾發揮愛心,共同挽起衣袖,慷慨捐熱血,醫院同仁,也以身作則,大家一起踴躍捐血,救治寶貴生命,共同響應「血脈相傳」活動。台南醫院特別準備精美紀念品,提供給前來捐血的民眾摸彩,獎品有隨身碟、文具禮盒等適合學生用品,歡迎滿17歲以上符合捐血條件之同學及民眾把握機會共襄盛舉。另搭配捐血活動,也舉辦器官捐贈、二代健保等宣導,提供民眾對於目前政府推動之政策了解與參與。捐熱血、作公益、送愛心、拿獎品、別忘了20日13時~18時,在台南醫院中山路前庭健康廣場有約。

成人標準日吃6克鹽 衛生署:國人超標不少

成人標準日吃6克鹽 衛生署:國人超標不少#衛生署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成人每天的鈉總攝取量應該低於2400毫克(食鹽6克,約一茶匙量);不過國人平均每天所吃下肚的鹽,超出標準量不少,也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主因之一。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很多人一天吃進10~15克鹽而不自覺,但如果不放鹽、胃道不夠,很多人根本食不下嚥。然而過多的鹽分與油脂,體重容易攀升,健康也跟著遭危害。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成人每日吃6克(約2400毫克鈉)鹽;不過衛生署統計,國人平均一天吃下12到14克的鹽,超出標準不少,衛生署呼籲民眾低鈉、少鹽一樣可出到美味。國民健康局建議,烹調食物上盡量選擇天然食材,少用醃製類食物,像是可加入番茄、蘋果、海帶、洋蔥、菇類,或是利用當歸、紅棗、枸杞等去搭配烹調,可增添食物美味,也能藉此減低用鹽量。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連兩天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邀請產官學人士討論食品添加物、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22日做出總結報告,針對加強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以及食品製造業管理提出改革方案。21日為全國食品安全會議的首日議程,學者專家達成共識,比照歐盟訂定國人的塑化劑容忍值、訂定嬰兒食品與包裝飲料等食品的塑化劑限量標準、以及食品負面履歷,要為食品安全把關。22日提出的食品添加物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分類、管理、標示、查核以及檢驗。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顏國欽表示,分類包括單方食品添加物管理,參考國際規範與國人飲食習慣,檢討現有分類制度;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上則要強制登錄、要求業者提供成分與檢驗方法。顏國欽說,管理上則要訂定食品添加物業者管理辦法、強化食品添加物追溯與追蹤系統;現行包裝食品的食品添加物標示法與規定也要去檢討改進,對於食品添加物更要縝密查核檢驗。至於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方案,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必須提升自主管理並強化業者專業知能、強化登錄制度並加強列管追蹤、強化稽查能力以及專才人員錄用與培訓、健全市場監測並加強列管追蹤、落實食品加工製造追溯與追蹤、適時修訂法令規章並強化管理。會議中產官學的專家也提出綜合建議,包括建立完善登錄制度、建構推動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自主管理驗證體系等。

食品添加物管理重要 孫璐西:單方、複方分類管

食品添加物管理重要 孫璐西:單方、複方分類管#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連兩天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會議,22日為最後一天議程,並提出結案報告,包括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與食品製造業管理的改革方案,會中並提出三個方向,分別為食品產業升級、政府政策配合及企業社會責任。台大食品科技究所教授孫璐西並表示,食品添加物管理上,應進行單方與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因塑化劑風暴讓很多國人對台灣製食品失去信心,為了修補國人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並重建MIT食品的形象,衛生署特別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廣納產官學專家的建言。會後衛生署長邱文達語重心長表示,塑化劑事件讓國人蒙受其害,我們也感到抱歉,政府單位未來會加強廠商自主管理,並強化食品履歷與追溯追蹤,希望國人吃得安心,而找回國際對MIT的信心,也是努力的方向。會中專家建議,應該建立食品業者的強制登錄資料制度,並將不合格的廠商也建立資料庫追蹤管理,以健全食品業者的資料庫建置。建立強制登錄資料制度確實是必要之舉,但孫璐西指出,全國食品相關業者多達約30萬家,因此要建立登錄制度,必須要有更完善的討論與配套措施。而會中總結的食品添加物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單方食品添加物與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孫璐西表示,「單方食品添加物管理必須參考國際規範與國人飲食習慣;而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上,則要業者強制登錄、並要求他們提供添加物成分與檢驗方法。」

衛生署:日本回收Metoprololtartrate40mg錠劑所有批號

衛生署:日本回收Metoprololtartrate40mg錠劑所有批號#衛生署

衛生署今(23)日表示,日本衛生單位16日發布回收訊息,日本アストラゼネカ株式會社回收Metoprolol tartrate 40mg錠劑所有批號,回收原因為發現藥品錠劑溶離度結果不符規格,廠商自主回收上述產品,Metoprolol tartrate 40mg錠劑之適應症為高血壓、狹心症等,不過衛生署並未核准該公司之此藥品,因此該等回收藥品未進口國內。衛生署表示,為確保藥物安全與醫療效能,衛生署已建置藥物安全監測機制,即時監視國內、外藥物安全訊息,除設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及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之外,並對於藥物之安全性與療效亦隨時進行再評估。衛生署強調,如果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之發生,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至於民眾如發現藥物不良品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品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recall.doh.gov.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