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但新生兒死亡率已連續20年超過日韓,其中每年有超過百位死於先天性遺傳疾病,其中包括畸形、染色體異常,以及致死率極高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龐貝氏症等。醫師指出,新生兒篩檢率已降至不足7成5,提醒爸媽應在寶寶出生滿48小時後完成新生兒篩檢。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但新生兒死亡率已連續20年超過日韓,其中每年有超過百位死於先天性遺傳疾病,其中包括畸形、染色體異常,以及致死率極高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龐貝氏症等。醫師指出,新生兒篩檢率已降至不足7成5,提醒爸媽應在寶寶出生滿48小時後完成新生兒篩檢。
周小弟出生時,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漸長不斷增大,手術後頸部更長出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腫瘤甚至長進胸腔內部壓迫氣管與大血管,導致嚴重脊椎側彎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戴呼吸器,周小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孩子身上長了一個外觀呈扁平淺咖啡色的斑塊,是胎記還是「咖啡牛奶斑」(café-au-lait macules)?小兒科醫師提醒,咖啡牛奶斑是一種良性的皮膚斑塊,是相當常見的嬰幼兒皮膚病灶,常被誤認為是胎記,這些斑塊不會帶給病人任何的不適,也不具致癌性,通常與具有家族遺傳性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有關。
不明手麻、腳痛竟是心肌病變!70歲的邵小姐在4年前開始感到手指麻木、無力甚至間歇疼痛,就醫後被診斷為板機指與腕隧道症候群,且出現越來越虛弱、水腫等症狀,不僅連洗澡都氣喘吁吁,體重也急遽下降,反覆進行手術卻治療無果。因弟弟也有類似症狀,才在親友建議下去做基因檢測,最後確診為罕見的遺傳型心肌病變(ATTR-CM)。
小蔡(化名)10多年前,因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偏高,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檢查後,被告知須轉至神經內科進一步確認,經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錦章仔細診療後,確認罹患罕見疾病「威爾森氏症」。
一名4歲女童在出生時,經新生兒篩檢發現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罹病基因,並在1歲多時發病,會出現走路歪歪斜斜、肌肉活動功能不佳、四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所幸經過醫師評估治療及持續用藥後,成功改善肌肉症狀並存活至今,且現有運動功能無異於一般正常小朋友。
不到50歲的林小姐,因為自己的媽媽長年洗腎,經過健康檢查才得知家裡有「多囊腎」遺傳性疾病,家中5個兄弟姐妹竟4個有多囊腎問題,林小姐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竟已腎臟病第三期,甚至還因此不敢結婚怕遺傳到下一代。
日前一則在網路上發討論的新聞,有一家三姊妹接連得了癌症,其中大姊在進行例行體檢後,首先被檢查出肺部有結節,短時間內擴散成肺癌,緊接著家中其他兩姊妹也陸續被肺癌纏上,不過由於三人都沒有吸菸習慣,也並非從事特殊職業,醫師研判很有可能和遺傳有關,這個消息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