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

腳踝痛不是扭傷,小心副舟狀骨症候群!復健醫教「3招」肌力訓練

腳踝痛不是扭傷,小心副舟狀骨症候群!復健醫教「3招」肌力訓練#腳踝

走路走久常腳踝內側腫痛?這樣的狀況常被誤認為是疲勞,但也有可能是副舟狀骨症候群所造成,這是一種先天骨骼異常,在女性身上較常見。復健科醫師提醒,副舟狀骨症候群常發生在久站、久走或運動員身上,可能導致腳踝急性發炎疼痛,除保守治療跟手術治療外,也能透過3招運動訓練來改善。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腳踝

腳踝扭傷後有很多處理方式,其中,可能是因為方便、快速,很多人會選擇貼個藥膏,不再疼痛就當作沒事。而有些部分的患者願意稍微麻煩些,願意接受適當的電療、超音波治療。這些適當的復健能夠減輕疼痛,加速修復,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但是經常被捨棄的建議就是:穿護踝。 根據研究,適當使用護踝,不只能緩解扭傷後的疼痛,還能減少急性的扭傷演變為反覆發作的習慣性扭傷的機率。但是,很多人就算已經被醫師診斷韌帶有撕裂、鬆弛了,還是不願意使用護踝,常見因素包括「戴不住、覺得沒效」兩大類。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選擇來解決。 挑選適合的護踝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挑選護踝的要點 1. 傷害程度:根據你的踝部傷害程度和情況,選擇適當程度的支撐和保護。輕微的扭傷或不適可能只需要輕度的彈性護踝,而嚴重的傷害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支撐,這時就應該考量硬殼式護踝。 2. 活動需求:考慮你生活中的常見活動類型。不同強度的運動與活動需要不同程度的支撐性和靈活性。例如:籃球或足球等高強度運動,因為需要急停、變向,需要較強大的支撐。如果是登山、健行,因為是比較長時間的活動,可能要更多地考量彈性與透氣性。 3. 合適的尺寸:選擇合適尺寸的護踝非常重要。護踝應該緊密貼合腳踝,但不應該過緊或束縛腳部血液循環。根據廠商的尺寸指南,選擇適合你腳踝尺寸的護踝。 4. 舒適性和透氣性:護踝應該舒適,不會引起不適或摩擦。選擇具有透氣性的材料,有助於保持腳部乾燥和舒適。 5. 醫生或專業建議:如果你有嚴重的踝部傷害,或對如何選擇護踝不確定,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指導和建議。 一般來說,先撇開高強度競技所需要使用的特殊運動用護踝不談,護踝的常見種類主要分:襪套式和綁帶式。 襪套式的護踝容易穿戴,主要透過布料本身的壓力來提供基本穩定。整體而言適合扭傷已經復原到一定程度後的日常使用。有些產品會在特定部位做結構加強以增加支持性,特別適合偶爾還是會從事低強度活動,例如:長時間步行、登山健走、騎車,時間久了會有不適感的人使用。 綁帶式護踝會額外使用繃帶加壓,又可以細分成:襪套式外加繃帶,以及完全繃帶式兩類。整體來說,由於可以透過繃帶讓使用者自行適當增加壓力、提升支撐性,所以不管哪一種,都比一般襪套式護踝更加穩定。但相對來說,也會犧牲一定的透氣性、舒適感與靈活度。適合傷害復原到一定程度後,仍需要從事中高強度運動的人。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擇對的護踝真的很重要,適當使用護踝,能緩解傷後疼痛,減少演變為習慣性扭傷的機率。除了評估運動需求,對支撐性進行考量,一定要還考慮合腳、彈性、透氣,只有戴得住的護踝,才能發揮功效喔!

腳踝腫痛莫輕忽 恐因罕見骨腫瘤惹禍

腳踝腫痛莫輕忽 恐因罕見骨腫瘤惹禍#腳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幾歲年輕人通常是體力最好的時候,相約打球、瘋路跑,運動傷害在所難免;但是要小心,若是有手腕、腳踝疼痛,可別輕忽,可能是罹患了骨科界少見的「骨巨大細胞瘤」!醫師提醒,骨巨大細胞瘤常發生於20-40歲年輕族群,雖然為良性腫瘤,但腫瘤不但復發率高,也有轉移的風險,若不積極治療,輕則造成患部的腫痛,重則破壞骨骼影響日常行動能力,不可不慎。好發於年輕族群 易與運動傷害混淆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偉武醫師分享一名20多歲的妙齡女子因腳踝腫痛就診,原以為是長期穿高跟鞋所造成的扭傷及腳踝壓迫,透過影像學檢查竟為骨巨大細胞瘤,以手術切除6次仍復發,使用藥物治療後獲得明顯改善。另有一名男姓大學生也是因手腕疼痛,原以為運動傷害所導致,後來確診是難纏的骨巨大細胞瘤,幸治療後目前仍維持良好生活,對於喜愛的運動也不受影響。骨巨大細胞瘤常發生於骨骼兩端,腫瘤藉由異常刺激蝕骨細胞作用而造成骨骼的破壞,使患部腫痛甚至骨折。因復發機率高,在過去僅能不斷靠外科手術刮除,幸虧目前有一種單株抗體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的骨質再吸收,並阻斷腫瘤刺激蝕骨細胞破壞骨骼,降低復發機率。腫瘤復發性高 需長期追蹤治療目前可使用的單株抗體藥物除了能抑制腫瘤生長外,也能使腫瘤鈣化,讓界線較清楚,手術治療時清除的機率也提高許多。此腫瘤在兩年內有較高的復發機率,所以在術後仍需持續追蹤。若是反覆復發或是無法開刀的狀況,陳偉武醫師也建議可配合使用藥物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但放射線治療須注意5-10%造成癌化的風險,因此還是會希望患者長期追蹤,持續用藥才能有最佳控制機會。微創治療使傷口更小 恢復期更短骨巨大細胞瘤發生位置多臨近骨骼兩端及關節處,傳統上為保有正常關節活動功能,會限制外科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的機會。臺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主任為解決治療困境,致力於精進微創手術,不僅不需要再大面積的移除骨骼,也可更仔細刨除骨內的腫瘤組織,再搭配冷凍治療或化學性燒灼預防,可降低復發機率。楊醫師分享一名罹患骨巨大細胞瘤51歲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的X光片中,可見小腿骨長達12公分的骨水泥填充,傷口癒合卻僅一小道疤痕,患者也能保有自己的膝關節,實在是病患的福音。醫師也提醒民眾,即便外科治療再成功,都不能掉以輕心,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平常注意防跌防摔,也能與常人無異,維持良好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腳踝扭傷?PRICE五步驟舒緩

腳踝扭傷?PRICE五步驟舒緩#腳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扭傷腳踝的經驗,不論是踩著高跟鞋趕車的通勤女性、穿著運動鞋在球場上奔馳的學生、或者是至郊外踏青的銀髮族,腳踝扭傷是臨床上常見的運動傷害,若沒有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很可能會留下後遺症,造成反覆舊傷復發,進而影響運動表現及日常生活。受傷前48~72小時 應執行“PRICE”口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欣蓉表示,由於解剖構造及受力方向的關係,通常腳踝扭傷以腳掌內翻為大宗,所以容易造成外側肌腱或韌帶的傷害,腳踝扭傷的處理大致可分為急性期與復原期,剛受傷的前48~72小時應記住執行“PRICE”口訣:‧  P/protect(保護固定),以護具或副木將腳踝固定,防止二次傷害‧ R/rest(休息),避免繼續使用受傷腳踝,給組織修復的時間‧ I/icing(冰敷),利用低溫降低發炎反應‧ C/compression(加壓),用彈性繃帶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纏繞,減少腫脹‧ E/elevation(抬高患部),幫助回流,以達減緩腫脹的效果腳踝受傷不追蹤 恐會區域性提早退化舊傷不痛代表傷口痊癒了嗎?腳踝受傷若不作後續追蹤,恐會導致區域性的提早退化,李欣蓉醫師表示,導致舊傷部位腳踝受傷會使踝關節穩定性降低,讓維持平衡和協調動作的能力變差,增加反覆受傷的機率,並形成惡性循環。急性期的疼痛腫脹結束後,應慢慢開始恢復腳踝活動角度、承重及運動功能的訓練,另外,對於扭傷的預防要選擇合適的鞋子,注意活動場地安全性,並記得佩戴護具。 

想減肥 淋巴、腳踝是關鍵

想減肥 淋巴、腳踝是關鍵#腳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能夠減肥成功的關鍵,其實就在「淋巴」與「腳踝」,最近我們常聽到的「淋巴」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理解它的真正價值與意義的朋友,我想應該不多,在我的客戶中,也有許多人不知道淋巴排毒的原始意義。淋巴可以幫助變瘦嗎?說起「淋巴」,一般會自然地聯想到「會變瘦」、「臉可以變小」、「淋巴堵塞」、「排毒」等字眼,然而「淋巴排毒」到底指的又是什麼呢?淋巴排毒原本是作為醫療上的使用,以醫學及解剖生理學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一種醫療技術。手部變輕 滿滿的「被撫慰」只要我們能掌握正確的知識,就能在執行中安全地獲得成效,其實,當時的我正處於窮途末路,差點就把身體搞壞的階段,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教授我淋巴排毒的恩師,我一邊與他閒聊,他一邊按摩我的左手,他的手暖呼呼的,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不知為何,我開始感到非常放鬆,按摩完後,我的手指也變得纖細,手骨及手筋也變得明顯,感到手部變得很輕、很容易活動,而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滿滿的「被撫慰感」,對當時走投無路的我來說,就像在山窮水盡之中看見桃花源一樣,於是,我當下就立刻決定要開始學習淋巴排毒。淋巴排毒 全新境界對我而言,上課的內容全都是未知的新事物,每次上完課,我的腦袋都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日日夜夜,在我不斷重新整理筆記、不斷複習的過程中,也讓我開始有了「茅塞頓開」的感受,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新發現。「淋巴排毒」撫慰了當時身心俱疲的我。因此我便開始抱持著,要讓更多人體驗這個絕妙技法的願望,開設了美體沙龍。現在,使用者的評價在街頭巷尾傳開,藉此讓我能夠幫助更多客戶。(本文摘自/一天3分鐘!轉轉腳踝,下半身就能瘦/平裝本)  

運動傷害前3名 膝蓋+腳踝+手肘

運動傷害前3名 膝蓋+腳踝+手肘#腳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最近路跑很流行,球類運動更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然而,如果沒有做好暖身,收操也沒做,又一直長時間的樂在其中,就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傷害也很容易發生,輕者疼痛,重則很可能就會無法行動,而且運動傷害還有好發部位,最常見的就是膝蓋、腳踝與手肘,特別容易受傷。跑步易使髂脛束肌肉群受傷跑步最易使膝蓋與大腿部位受傷;新高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瑞濱指出,不習慣長跑者,大腿旁邊的髂脛束肌肉群會太緊,因而會使得大腿在過度彎曲伸展磨擦之下,大腿膝蓋旁邊會發炎,膝蓋外側的髂脛束肌肉群就會疼痛;此外,長跑也易出現腳踝以及足底受傷。跑步與球類最常受傷求診門診中,因為運動傷害來做治療的以跑步與球類最多;物理治療師吳瑞濱表示,就跑步而言,以膝蓋與大腿部位較常見,球類運動則是打高爾夫球與網球常有運動傷害,常見部位則是手部傷害較多。運動前應做足暖身操對於喜歡跑步運動者,吳瑞濱物理治療師建議,平常就要做拉筋運動,至於在跑步前,暖身運動要做足夠,應該要做十至二十分的暖身操,而且收操運動也要做五至十分鐘,不要只稍微暖身就跑。運動一直重覆動作易受傷至於球類運動則是因為一直做擊發動作,因而產生運動傷害;很多人是在高爾夫練習場,一直重覆做同樣的動作,手部就容易出現運動傷害,也有人是在網球練習場做反拍的動作而發生運動傷害,以及腳步的動作,也容易有腳踝扭傷。休閒運動量力而為吳瑞濱物理治療師強調,職業運動選手都一定會有運動傷害,一般人以運動為休閒,想要避免產生運動傷害,運動前的暖身要做足,太難的動作不要做,運動不要太勉強,太困難的球不要打;因為重覆性的動作一定會有運動傷害,所以打球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就好,不要打太久。

減肥關鍵在於「淋巴」與「腳踝」!

減肥關鍵在於「淋巴」與「腳踝」!#腳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能夠減肥成功的關鍵,其實就在「淋巴」與「腳踝」。最近我們常聽到的「淋巴」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理解它的真正價值與意義的朋友,我想應該不多。在我的客戶中,也有許多人不知道淋巴排毒的原始意義。說起「淋巴」,一般會自然地聯想到「會變瘦」、「臉可以變小」、「淋巴堵塞」、「排毒」等字眼,然而「淋巴排毒」到底指的又是什麼呢?淋巴排毒原本是作為醫療上的使用,以醫學及解剖生理學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一種醫療技術。只要我們能掌握正確的知識,就能在執行中安全地獲得成效。其實,當時的我正處於窮途末路,差點就把身體搞壞的階段。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教授我淋巴排毒的恩師。我一邊與他閒聊,他一邊按摩我的左手。他的手暖呼呼的,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不知為何,我開始感到非常放鬆,按摩完後,我的手指也變得纖細,手骨及手筋也變得明顯,感到手部變得很輕、很容易活動。而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滿滿的「被撫慰感」。對當時走投無路的我來說,就像在山窮水盡之中看見桃花源一樣。於是,我當下就立刻決定要開始學習淋巴排毒。對我而言,上課的內容全都是未知的新事物,每次上完課,我的腦袋都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日日夜夜,在我不斷重新整理筆記、不斷複習的過程中,也讓我開始有了「茅塞頓開」的感受,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新發現。「淋巴排毒」撫慰了當時身心俱疲的我。因此我便開始抱持著,要讓更多人體驗這個絕妙技法的願望,開設了美體沙龍。現在,使用者的評價在街頭巷尾傳開,藉此讓我能夠幫助更多客戶。(本文摘自/1天3分鐘!轉轉腳踝,下半身就能瘦!/平裝本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