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痛以為火氣大?當心細菌入侵「長水瘤」她花4年才解決
根尖囊腫初期不痛難察覺
陳昭安說明,囊腫俗稱水瘤,根尖囊腫主要是由根管內細菌造成,醫師幫A小姐進行減壓治療並做病理檢查,切片結果為良性,再進行根管治療,病灶明顯縮小,由於4年後骨頭仍有陰影,所以醫師施行顯微根尖手術,將根尖的病灶死角徹底根除,目前已完全癒合。
陳昭安指出,牙齒蛀牙後,口腔內微生物逐漸入侵到牙髓腔內,使牙髓組織壞死,細菌分解組織,釋放毒素,骨頭被吸收後,產生腫脹,尺寸會逐漸變大,佔據到顎骨空間。初步根管治療可解決疼痛,但有較大囊腫的牙齒,細菌種類多而且複雜,深入到牙本質小管內,不容易清除乾淨,根管治療成功率約8成。治療完成後,若根尖囊腫不消失,代表根管內外仍有細菌存在,所以最終還是要手術才能根除。此外,牙齒根管治療後沒有做假牙保護的話,一旦牙齒斷裂,細菌入侵,牙髓腔再度感染後,根尖囊腫會再復發。
細菌感染或惡性腫瘤?切片才知道
陳昭安指出,為區分囊腫是否為牙齒細菌感染,所有相鄰牙齒都要接受檢查,若是牙齒牙髓活性壞死,就可能是牙齒引起,須安排根管治療。若牙齒沒問題的話,可能是單純水瘤或惡性腫瘤,必須做病理切片確定。
囊腫一旦太大侵犯到神經及鼻竇等器官,在手術切除前常會使用減壓術,在外側置放引流管,釋放壓力,讓囊腫變小。待根管治療完成後,再追蹤3個月以上,當病灶明顯縮小至一定程度,且沒有膿水流出,移除引流管,並觀察病灶是否癒合,未癒合時,再安排根尖手術治療。
顯微根尖手術成功率達9成
陳昭安解釋,根管結構很複雜,有許多清潔不到的死角。但傳統根尖手術,醫師只能憑肉眼及手感簡單切除牙根尖,現在顯微根尖手術使用高倍率顯微鏡、明亮的照明、具有高倍放大的視野,不論是刮除病變組織、切除根尖病灶及進行根尖逆向填補,均能提供清楚視野,清得更乾淨,從根尖周圍刮除囊腫,手術移除感染物質,才能避免復發,根除病源。目前顯微根尖手術成功率已達9成以上,比傳統根尖手術高出許多。
陳昭安提醒,民眾進行根管治療後,須留意再度感染,若誤以為是火氣大造成的紅、腫、痛,便可能耽誤了黃金治療時間且導致惡化,所以定期檢視牙齒健康不容忽視。若產生根尖囊腫,越早介入越可縮短治療療程,切莫存僥倖心態而中斷治療,導致復發風險升高;顯微根尖手術風險較低,也能提供醫師更清楚視野,徹底將細菌及壞死組織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