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5警訊」注意!專家籲「當心腎病變」增14倍住院風險

糖尿病患「5警訊」注意!專家籲「當心腎病變」增14倍住院風險

2022/12/27(2022/12/27 15:45更新)
台灣糖尿病患者逼近250萬人,卻有5成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糖尿病學會、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病患和腎病變病患應納入共同照護,不僅能減少住院風險,更可預防陷入末期腎病、需靠洗腎才能存活的惡性循環。

本篇文章目錄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台灣每年新增16萬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若血壓及血糖控制情況不佳,有33%在10年間就會發生腎病變;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平均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可能洗腎,更會增加「14倍」住院風險。

延伸閱讀:
健檢報告「腎功能有紅字」是慢性腎病嗎?專家曝1圖表:該這樣看

世界首創!台灣推「糖腎共同照護」

健保署今年3月1日起開啟世界首創,整合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病照護方案,希望透過實施共同照護,可照顧22.8萬名同時罹患糖尿病及初期腎病的病人。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黃兆杰表示指出,由於糖尿病和腎病的共病比例高,照護整合方案可讓病人更便於接受精準治療。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國際研究發現,在糖尿病發生腎病變初期,若能早期開始密集治療及完善照護,可能降低61%腎臟功能惡化風險;而台灣本土研究也顯示,糖尿病腎病共同照護,可降低40%腎臟功能惡化風險,以及一半死亡率。

延伸閱讀:
腎衰竭只能吃藥、等日後洗腎嗎?中醫揭「這3階段」逆轉還有救

利用健康存摺 掌握5警訊症狀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5成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若想讓病患提升對自身腎臟健康的辨識度,可善用「健康存摺」中能保留3個月檢查資料,留意是否出現腎病早期症狀,如: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等,及早就醫檢查蛋白尿及腎功能數值,判斷目前的腎臟病嚴重程度。

他說明,糖尿病風險因子有分成可控及不可控,患者應以可控引子的「5大警訊症狀」為主來著手改善,有利於預防腎病變:

  • 不可控因子:包括懷孕、遺傳因素
  • 可控因子:肥胖、胰島素阻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王治元解釋,糖尿病腎病變主要與血糖控制不良有關,腎臟長期過濾高血糖濃度的血液時,容易使腎臟細胞出現結構性變化,進而損害腎臟的過濾功能。另外,高血壓、高血脂也可能導致糖尿病腎病變發生。他呼籲,為防範「壽命延長導致慢性病更多」、「糖尿病患年輕化」等2大問題,控制糖攝取量應從小學教育做起。

糖腎共同照護3大重點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楊宜瑱提醒,糖尿病腎病變高風險民眾,共同照護3大重點為:

  • 定期篩檢監測:蛋白尿檢測、肌酸酐(Cre)檢測,一年至少1~2次,必要時3~4次
  • 精準治療:諮詢門診協助評估病患個案共病風險,遵守醫囑治療指引
  • 照護優化:瞭解相關護理及營養生活衛教知識

3大學會理事長黃建寧、吳麥斯、王治元共同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多重視腎病變共病問題,除了應定期檢測、追蹤腎臟健康外,如果出現疑似症狀也應就醫,並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及早控制血糖、預防腎功能衰竭。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