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苦等787天」才有新藥!醫揭:全因健保「1政策」慘成治療孤兒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賴俊良表示,統計台灣平均每4分鐘就1人罹癌,每10分鐘就1人癌逝,癌症不像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可以預防,並已嚴重造成國人生命的折損及威脅現況。
賴俊良指出,在少數已知可預防的罹癌危險因子中,長期抽菸者將可能導致肺癌之中的「癌王」肺麟癌,以及目前佔據男性癌症前3名的頭頸癌,一旦罹患這2種癌症,治療資源將比起其他癌症更加受限,恐成弱勢癌治療中的「癌症孤兒」,甚至面臨新藥看得到卻用不到的困境。
延伸閱讀:
大便有血,是痔瘡還是腸癌?外科醫師教你:看糞便「這顏色」判斷
肺麟癌不是肺腺癌 半數活不過1年
針對肺麟癌治療現況,嘉義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裕清說明,不少人常誤認肺腺癌與肺鱗癌是同一種癌,其實差一字卻是天壤之別。以晚期治療資源來看,肺腺癌第一線治療的健保新藥選擇高達數10種,而肺鱗癌僅2種且條件嚴苛,不到1成適用,臨床仍以化學治療為主,近20年沒有新突破,逾半數患者活不過1年,5年存活率更落後肺腺癌3倍。
林裕清進一步解釋,肺鱗癌患者通常須接受基因檢測,若為有基因突變,且文內註解:PD-L1抑制劑,是一組用於治療癌症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大於50%者,即可有條件使用健保給付的免疫新藥;但剩下4成無基因突變、PD-L1檢測小於50%者,就僅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給付,或自費使用免疫療法,經濟不允許者甚至放棄治療。
林裕清舉例一名戒菸超過10年的62歲男性個案,不明咳嗽半年,切片確診第4期肺鱗癌,但因不達免疫療法給付標準,只能選擇化療,治療成效低下,撐到使用第2線治療時,身體已快速惡化,過3、4個月就癌逝。他指出,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使用免疫療法合併化療,取代單用化療,5年存活率提升近3倍,呼籲肺鱗癌一線治療應跟上國際趨勢。
延伸閱讀:
什麼樣的人適合「斷食善終」?醫揭「5類人」癌末、失智症皆上榜
頭頸癌一線治療落後國際指引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部主任楊慕華則針對頭頸癌治療現況說明。他指出,多數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已為第4期晚期,傳統一線治療選擇多以手術、標靶合併化放療為主,5年存活率存活率僅存36%,曾長達10年未有新治療突破。
但楊慕華表示,近年許多臨床試驗證實,使用免疫療法可助提升5年存活率近3倍,已被頭頸癌國際治療指引列為一線治療並納入給付,然而台灣健保治療卻將該藥列為二線治療,與國際存在明顯落差,讓頭頸癌患者陷入有藥卻用不到的困境,甚至造成患者因欲放棄治療,自殺率高出常人5倍、高於其他癌症自殺率的情況。
楊慕華說,曾遇過一名50多歲頭頸癌病患,雖經檢測可進行免疫療法,但未達到健保給付標準,僅能靠開長途卡車賺較高的津貼,來支付免疫治療費用,最後仍因經濟壓力龐大支撐不下去,只好回到化療,結果病情惡化,半年後就離世。
癌症新藥平均等787天才能用
「沒有人想要罹癌,也沒有人可以選擇罹患哪種癌症。」賴俊良表示,因罹癌花光積蓄這類心酸故事比比皆是,但台灣癌友在癌症新藥問世後,受健保財務限制,平均等2~5年才可能使用到新藥,期間如上述肺鱗癌、頭頸癌等弱勢癌患者,根本等不到這麼久,不僅對社會家庭經濟帶來衝擊,也因病患樣本數稀缺,不利於支持台灣本土癌症研究發展,長期恐陷入硬、軟實力雙輸的負向循環。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補充,癌友平均要等787天才能用到新藥,但癌症病人生命都是在跟時間賽跑,即使健保有給付也不一定符合資格,平均只有3成能獲給付。她呼籲,政府應保障其他資源挹注,在全民健保之外成立「癌症新藥多元基金」,讓癌友能更早用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