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嘗試「凍卵」.儘早儲存優良卵子!

嘗試「凍卵」.儘早儲存優良卵子!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楚珺 隨著女性晚婚情況越來越普遍,生育的年齡也跟著拉高,根據統計,去年女性結婚年齡高達30歲。年齡越高,身體各項機能都會逐漸下降,女性製造卵子的卵巢也不例外。「凍卵」是現今十分普遍的技術,對於年齡較大、想生寶寶的女性來說,提前保存品質較佳的卵子,可為未來的生育計畫做預備。 35歲前凍卵.活產率最高 去年美國哈佛大學針對不孕症做了一項研究,統計出不同年紀的女性,需要凍多少顆卵子才能成功生育一個寶寶,研究結果指出,40歲的女性若想凍卵,大約需要凍60~70顆卵子,才有九成的機會擁有一個寶寶;若是37歲的女性,凍卵顆數大約需要30顆左右,黃楚珺醫師建議,對於暫時還不想生育,但之後可能有此需求的女性,可考慮在35歲前凍卵,這時卵子的品質較佳,且取卵數量約在20顆左右,活產率就可達90%。 評估.排卵刺激.取卵 其實凍卵的程序並不像試管嬰兒一樣複雜,黃楚珺醫師說明,在凍卵前,會先透過門診進行評估,看看卵巢功能是否正常,確認是否有病變的可能性,若是都沒異狀,就會進入排卵刺激階段,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在月經的第2天,給予適當劑量的排卵藥物,促進卵巢製造更多的卵子,之後醫師再從陰道取卵,進而冷凍以備未來使用。她也提醒,即使凍卵技術已相當普遍,但仍需花費10~12萬元不等,也會再額外加收年保存費,建議做足事前準備再下決定。而之後取出的卵子是否能受精成功,取決於當時的卵子品質,因此無法確保每次凍卵的成功率。 術後多補水.嚴禁跑跳撞擊動作 在注射針劑、服用藥物的階段,黃楚珺醫師提到,若是年輕的女性,因為卵巢功能較好,可能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反應,一下子製造太多顆卵子,就容易產生腹水、胸水等副作用,曾經有過案例,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中風、甚至死亡,但黃楚珺醫師也強調,現今療程中所使用的藥劑都很先進,安全性提升許多,可大幅降低這些風險的發生,想要凍卵的女性不用太擔心。 在取卵手術中,因為是全身麻醉,難免會有出血、感染的風險,黃楚珺醫師強調,若是擔心內出血、出血量過多,或是有下腹部疼痛的問題,在術後就要多補充水分並休息,多數能緩解不舒服情況,在飲食上也建議多補充富含鐵質與蛋白質,像是豬肝等補血食物,另外,在取卵後的1~2週,不建議從事激烈的跑、跳、撞擊等動作,才不會讓腫脹的卵巢扭轉疼痛,甚至是破裂出血。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尚未生育卻卵巢早衰.應及早求助人工生殖 ※延伸閱讀:現在還不想生沒關係!但是「凍卵」你應該了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只要跟妳們在一起,我就會笑!」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

「只要跟妳們在一起,我就會笑!」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

文/高凡淳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aD7hlTbFtco 你還記得她嗎?把時間拉回2003年《我的祕密花園》,她飾演的是林依晨好友林文靜,當時還是個稚嫩的大學生,之後也接演許多台灣膾炙人口的戲劇,像是:《麻辣一家親》、《歡喜來逗陣》等,如今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梁又琳已經是位美麗的媽咪。在2010年後將演藝重心漸漸轉往中國大陸,在拍攝《我的媽媽是天使》時,與中國演員趙錦燾相戀、結婚,目前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4歲的小飯糰以及2歲的小丸子。 有小孩之後.變得更有耐心 梁又琳提到,總是說服自己「小孩是甜蜜的負擔」,但她認為有了小孩後,整個人變得更有耐心。她表示,孩子還小時,常常因莫名的原因而哭鬧,她不僅覺得不耐煩,還會因此跟老公爭執,甚至責備對方,但漸漸地,梁又琳發覺要學會控制脾氣,小孩哭鬧時,自己不要跟著煩躁,多跟身旁有經驗的媽媽聊聊,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哭鬧的原因,進而處理好本身與小孩的情緒。 姐姐公主控.妹妹大剌剌 梁又琳說,小飯糰從小就是個公主控,不管是坐或站,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公主,也特別喜歡穿蓬蓬裙;反觀妹妹小丸子,則是大剌剌的個性,想要做什麼就去做,也因為這樣的個性,她想吃奶嘴就吃奶嘴,梁又琳表示,在幫她戒尿布及奶嘴,就花上比小飯糰還長的時間。 梁又琳也分享了拍攝封面前,在車上發生的趣事:小飯糰和小丸子在車上問著彼此「誰是女生」,小丸子卻說自己是男生,梁又琳這時才發現,可能是因為小丸子長得比較像爸爸,平常大多是幫她做中性打扮,才會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小男生,梁又琳笑著說,現在會開始讓她多穿裙子,好習慣自己是個「女生」。 和平共處.屬於一家人的相處之道 與先生長期分隔兩地,夫妻之間的相處,大多透過視訊分享彼此的生活,梁又琳時常跟先生說:「我給你空間,但你要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只要先生拍戲一殺青,就會回到台灣與她們團聚,若是剛好2人都在拍戲,梁又琳也會請媽媽帶著孩子到拍攝地相聚,她覺得「只要人對了,在哪裡都一樣。」 至於女兒,每晚也會透過視訊與爸爸說說話、分享生活趣事,常常有好吃的東西,也會隔著螢幕要爸爸吃,梁又琳認為,女兒天生就是愛撒嬌,常常會對著螢幕中的爸爸說:「辛苦了,我愛你!」梁又琳幸福地說,這樣的相處之道雖然與大多數家庭不同,但只要找到互相平衡的方式,和平共處,即使一家人未能住在一起,依舊可維持甜蜜關係的關鍵。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4114 ※延伸閱讀:從彤彤姐姐升級孕媽咪,貝童彤甜喊:「小孩是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延伸閱讀:嚴立婷:湊足「好」字.讓我的人生更完整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有小寶寶了!肚子什麼時候變大?

有小寶寶了!肚子什麼時候變大?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新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彭加雯 懷孕中的妳是否也很期待肚子變大的模樣,但同時也擔心肚子的大小正不正常?其實排除病理因素,孕肚大小因人而異,而且不一定與胎兒體型或子宮空間有關,因為孕媽咪的體型也會影響肚子的大小與形狀。 懷孕周數與子宮高度變化 有些體型較瘦的媽咪,懷孕16~20周左右仍看不出凸起的肚子,但其實整個孕期子宮大小會持續改變,通常懷孕20周後,子宮底差不多位在肚臍的高度,較能明顯看出「孕肚」。耕莘醫院新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彭加雯指出,子宮底高度代表恥骨到子宮底的長度,是評估子宮大小與懷孕周數是否相符的方式之一。 醫師教妳正確測量肚子大小 彭加雯醫師說明,產檢醫師會藉由測量子宮底高度,或輔以超音波檢查,評估肚子大小是否符合懷孕周數。如果孕媽咪自己想要觀察孕肚大小變化,建議可以測量「腹圍」,測量方式以「肚臍」為基準,繞腹部一圈。通常懷孕16周後,每周腹圍增加約1公分,也就是說到了懷孕37周,腹圍增加約可至21~22公分。 影響孕肚尺寸的常見因素 通常孕肚會隨著懷孕周數增加與胎兒生長變大,彭加雯醫師表示,妊娠周數增加、多胞胎、胎兒體型較大(基因遺傳),或是孕婦本身有脹氣、肥胖或曾經有懷孕經驗肚皮較鬆弛,皆可能使肚子看起來比較大;若孕婦為了控制體重而疏忽應攝取的營養、抽菸、喝酒或使用特殊藥物等,可能使胎兒過小,孕肚相對看起來就會比較小。此外,染色體或器官結構發育異常、妊娠疾病、羊水量的多寡或婦科疾病。 多喝水可以增加羊水量? 彭加雯醫師認為,通常每天攝取2,000c.c.~3,000c.c.的水分,對微量增加羊水可能有幫助,但狀況因人而異。若經超音波檢查,評估羊水量過少,最重要的還是找出根本原因。 很多孕媽咪會擔心肚子小是不是代表胎兒生長空間也小,彭加雯醫師認為,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胎兒生長空間主要還是要透過超音波檢查來評估,加上有些媽咪天生骨架寬、有人骨架小,所以孕肚的大小和形狀因人而異,並不足以評估胎兒生長狀況,更無法因此判斷性別。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為什麼懷孕周數差不多,我的肚子比別人小? ※延伸閱讀:婦產科醫師帶妳破解懷孕12大迷思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貝報到.新生兒健康大小事

寶貝報到.新生兒健康大小事

文/郭珮綺.洪郁鈞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兒科部醫師邱彙雅.亞東醫院小兒部兒童病房主任高銓宏.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楊爵源.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王詩欣(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不僅讓父母的肩膀多了分甜蜜的負擔,掌握寶寶的健康也是初為人父、人母的你最在乎的大事。出生後的所有的檢查,無不希望確認寶寶健康無虞,如果發現問題也能及早予以治療。 PART1公費新生兒例行檢查.寶寶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在醫學定義中,出生28天以內的寶寶稱為「新生兒」,1~12個月大的寶寶則稱做「嬰兒」。一般新生兒的例行檢查會安排於離開嬰兒室前進行,木生婦產科診所兒科部醫師邱彙雅以該院為例,約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之內進行。 在理學檢查中,醫師一開始會先透過視診、觸診及聽診的方式,確認寶寶是否有異常表現。而目前常見的新生兒聽篩是採用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ABR)操作,觀察新生兒大腦對刺激音的腦波反應進行基礎判讀,檢查方式為在寶寶的額頭及後頸貼上貼片,並於兩耳帶上耳罩進行。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向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亞東醫院小兒部兒童病房主任高銓宏說明,以足月新生兒為例,新生兒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在寶寶出生滿48小時或是必須在餵母奶24小時之後,採集寶寶少量(約0.2~0.3c.c.)足跟血放置在特殊血片上,送至國健署指定之新生兒篩檢中心做化驗。 PART2自費新生兒超音波篩檢.破除「異常」的檢查結果 除了公費檢查項目外,醫療院所也提供自費的新生兒檢查項目,讓家長更能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其中的新生兒超音波篩檢,包含腦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腎臟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及髖關節超音波。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提供家長更進一步確認寶寶健康狀況。 PART3疫苗先修班.鞏固寶寶健康 寶寶出生後,按時接種疫苗有助後天免疫力的形成,再搭配飲食、睡眠與運動,則更可鞏固寶寶的免疫系統。 楊爵源醫師強調,打造寶寶的免疫系統,從媽咪懷孕的第1天到第1,000天內,是重要的關鍵期,並非口號。寶寶身上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抗體與其他免疫因子,雖然在月齡6個月後濃度會下降,但若持續哺餵母乳,則有助免疫球蛋白、抗體與免疫因子維持濃度。 帶寶寶前往注射預防針之前,家長須攜帶寶寶健康手冊,若寶寶有輕微感冒症狀或正在睡眠中都無妨,仍可接受預防針注射,但寶寶如有高燒傾向,或是嚴重的病症使體力耗弱、精神狀況不佳,就建議暫緩預防注射的時間。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新生兒滿月健檢.充分掌握寶寶身體的大轉變 ※延伸閱讀:寶寶離開子宮後必要的「新生兒健康檢查」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封面人物】從彤彤姐姐升級孕媽咪,貝童彤:「小孩是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封面人物】從彤彤姐姐升級孕媽咪,貝童彤:「小孩是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文/彭曉薇 從《我愛黑澀會》出道的貝童彤,轉戰兒童台後,以「彤彤姐姐」形象深植人心。在今年(2018)6月宣布懷孕後,順勢完成結婚登記成為人妻,現在每天都感受到身邊有寶貝女兒帕皮相伴,走到哪裡跟到哪裡,再也不會感到孤單了!讓貝童彤直呼:「小孩是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從小就是老公的女神! 與圈外上班族男友交往3年多,在發現貝童彤懷孕後,兩人隨即決定結婚。談起兩人相識經過及最喜歡彼此的地方,貝童彤笑著說:「我從小就是他的女神!他最喜歡我很辣的樣子!」當時才讀高中的老公,最喜歡的黑澀會妹妹就是貝童彤,兩人有緣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認識,原本健談的老公,在第一次見到貝童彤卻是非常文靜,整場飯局講沒有超過10句話,當時見面後,貝童彤覺得老公不僅長得帥,羞澀的樣子也很可愛,因此主動與他交談並交換聯絡方式。 「我覺得如果把男人當小孩寵,他真的就會出現小孩的無賴行為,但妳把他當成大人去相處,他就會展現出男人氣魄,成為女人可依靠的肩膀。」貝童彤有感而發地如此說到。她透露,以前戀愛習慣不好,總是會無止盡的付出,像寵愛兒子一樣,幫對方把所有事情都辦好,但是當對方沒有給你相同回應時,女方就會變得很辛苦,與老公後續聯絡後,覺得兩人很適合就開始交往,彼此關係很平衡,這是她第一次發現原來戀愛是可以很平等的,不會像以前我愛你或妳愛我比較多,相處起來不會覺得有壓力,也不會渴望從對方身上得到任何回報,兩個人自然而然感覺到彼此真摯的用心。 洋溢幸福的懷孕生活 貝童彤幸福地說:「等到開始有胎動,也興奮地與另一半分享,當老公第一次摸到胎動也很驚訝,後來有胎動都會跟老公報告,即便當下他忙著做自己的事情,也會立刻跑來肚子旁邊說,寶貝女兒你睡醒啦!」現在每天起床上班前,另一半也都會先親親她及肚子裡的帕皮後才上班,還會說「妳永遠都是第一,女兒才是第二!」讓貝童彤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有快樂媽媽才有快樂小孩 貝童彤建議所有孕媽咪們不要怕胖,懷孕是人生很難得的事情,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及攝取應有的營養,讓身體自然變化,不用因為這樣特別節食來控制身材,更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學會放鬆心情,但前提是也不要過於放縱自己,好好享受孕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畢竟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嚴立婷:湊足「好」字.讓我的人生更完整 ※延伸閱讀:恭喜「彤彤姐姐」當媽咪囉!舒服的懷孕初期好幸福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家有盧小孩‧溫和堅定教養從頭學

家有盧小孩‧溫和堅定教養從頭學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3歲、3~6歲國際認證導師暨《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作者羅寶鴻 幾乎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面對孩子哭鬧,情緒高漲的表現,要在孩子失控時採取溫和態度,原來必須要從大腦重新設定,透過經常練習,讓溫和與堅定的教養方式越來越容易執行,同時也將帶給孩子一堂堂別具意義的情緒教養課。 回到孩提時代‧重新接納自己 提起溫和但堅定的教養態度,家長對字面意義的傳達,感覺簡單易行,但實際經驗孩子的堅持與哭鬧時,卻掌握不到其中要領,問及如何讓家長的情緒不隨著孩子起舞、持續表現溫和,《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作者羅寶鴻表示,談到教養,就不能不請家長回溯自己小時候接受教養的回憶。 例如:孩子哭鬧時,自己感覺厭煩,是否因為小時候哭鬧時,也被同樣的態度對待?此時,家長可以試著回想,當時被如此對待的自己,感受是什麼?如果當時的感受是不被接納,那麼時至今日,雖無法重新要求父母更正態度,但已經成為大人的自己,是不是能回過頭在回憶裡,重新「接納」那個正在哭鬧中的小時候的自己? 這個回溯的過程至關重要,如果家長可以在回憶中開始接納自己孩提時代的任何情緒,那麼重新回到教育現場時,面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就能夠越表現接納與溫和態度,這也是為什麼有所體認的家長總是說:教養孩子,其實也是重新檢視自己的過程。 接納‧要從心裡真實給予 羅寶鴻老師進一步解釋,真正的「接納」是面對、允許、不抗拒、全程地體驗孩子的起心動念、需求與雙方感受等,如果爸媽的「接納」只是停留在觀點或理智上的認同,孩子無法真實感受到爸媽的接納,且「理智上的接納」和「打從心裡接納」,表現在家長面對孩子的姿態、語氣與態度也不一樣。 試想:當爸爸從高角度斜視著身旁的孩子,心中還帶著生氣地說:我接納你有自己的情緒;以及爸爸拉著孩子的手、看著他,理解的表示:你因為我的拒絕很不高興,我了解,你可以生氣,但我們還是必須遵守彼此的約定。兩種情境將帶給孩子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明確表現出爸爸「理智」上同意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心裡還沒同步;後者則表現出打從心裡的接納與溫和態度。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溫和堅定.不讓「拒絕」造成孩子的創傷 ※延伸閱讀:父母先學習控制情緒,再教孩子!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出生開始學教養:bobo愛露營.提醒事項別忘記!

出生開始學教養:bobo愛露營.提醒事項別忘記!

文/星願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暨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陳宜男職能治療師  現代人生活步調過快,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過得非常緊繃。上班整天面對著電腦、手機和電子郵件,下班後漫無目的看著電視播著令人擔憂的社會新聞,每天也被3C產品給綁架了。大人是如此,小孩也是如此。因此,有許多人會利用假日的時光,選擇一個遠離塵囂、放鬆心靈的休閒活動,讓自己和家人充電一下,其中一個非常棒的選擇就是「露營」。 擺脫3C枷鎖.享受美好露營 露營期間,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接近完全遠離3C產品的狀態,但為何說「接近完全」呢?別忘了,當然是要攜帶相機,留下美好的回憶囉!暫時脫離了3C魔掌的掌控,在露營前不妨可以先規劃一下,當沒有3C產品圍繞在身邊的時候,全家人可以做些什麼呢? 寶寶適合露營嗎? ​有許多家長擔憂,寶寶還小適合帶著一起去露營嗎?會不會不方便?會不會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萬一寶寶突然生病該怎麼辦?這些擔憂讓許多家長對露營望之卻步,或者想等寶寶上幼兒園發展穩定一些後再來規劃。難道寶寶就真的不適合露營嗎?其實,只要準備萬全與妥善規劃,帶著寶寶也可以開心、放心度過露營的美好時光。 1歲前露營.特別提醒事項 1.寶寶睡眠已經規律(約6個月左右),且已經有外出過夜(室內)的經驗。 2.當然,平時安撫寶寶情緒與幫助入睡的玩具、衣物或奶嘴也不能忘唷! 3.如果寶寶喝的是配方,泡奶與清洗奶瓶的基本用具與用水,記得要自備。 4.如果寶寶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可以選擇方便準備的食材(以蒸煮為主、容易研磨),如:地瓜、南瓜、蘋果、香蕉等;如果寶寶已經可以吃較多元化的副食品,則可以先在家中先做好或做成半成品,使用攜帶式冰箱或冰桶妥善保存,要食用時再加溫或簡單烹調即可。 5.露營不像一般旅行行程較多且搭車時間多,通常都只是在定點活動,對於寶寶而言,相對比較不會影響到規律的生活習慣。 1歲後露營.特別提醒事項 1.因為露營場地通常是戶外場地,周遭的環境可能會出現寶寶從未遇過的動植物,因此安全相關事項可以在平常透過遊戲的方式,融入戶外安全教育的相關元素,例如:利用動物玩偶來教導寶寶接觸陌生小動物時的正確行為與因應方法。 2.平時多帶寶寶到住家附近自然生態相對豐富的公園散步、玩耍,並藉由寶寶在戶外的親身經歷當作題材來練習在戶外可能遭遇的狀況,使印象更加深刻,效果加倍。 3.在露營前,可以邀請寶寶一起參與規劃露營行程,讓他們對於露營有期待的感覺,減少不安。 4.平時玩遊戲時,可以融入露營相關的元素,例如:在家中搭帳篷模擬露營的情境。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出生開始學教養:音樂饗宴.培養bobo學習好能力 ※延伸閱讀:出生開始學教養:帶bobo律動.動出好腦力與好活力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P值最高的自費產檢.「高層次超音波」值得一做

C/P值最高的自費產檢.「高層次超音波」值得一做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育禾婦幼中心院長蘇河仰 在眾多自費產檢項目中,若說高層次超音波的C/P值最高,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收費數千元,能從頭到腳把胎兒「看」一遍,若有重大異常,至少有8到9成的機會可檢測出,這樣具體的結果,讓父母對於胎兒狀況有更多的掌握程度! 醫療科技的進步,提供了許多產前檢查的項目,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自費檢查,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以C/P值評估自費檢查的價值 若真要用大家常說的C/P值(性能和價格比價)評估,育禾婦幼中心院長蘇河仰表示,「高層次超音波可說是C/P值最高的自費檢查,值得一做」,因為以收費2,500元至5,000元來說,將胎兒的構造從頭到腳全面系統性地掃描一遍,針對重大的結構異常,約有8成的檢測率。排除重大的結構異常,對父母而言,多少可放下對於胎兒健康的擔憂。 滿足了解胎兒狀況的期望 以往,高層次超音波不算是普及的檢查,主要用於醫師建議高危險妊娠的族群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不過,隨著大家對胎兒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孕媽咪愈來愈主動詢問各項自費檢查的必要性,蘇河仰醫師表示,「高層次超音波可說是最常被大家詢問的項目,個人也認為是非常必要且需要的檢查,畢竟產檢給付的超音波檢查,並無法滿足父母想多了解胎兒狀況的期望」。 他說,高層次超音波對胎兒從頭到腳的構造進行完整而全面的評估,包括:胎兒內臟器官、形態外觀,或成長發育中的評估檢查,有效地篩檢出80%以上的結構異常(缺陷或畸形)。 面對異常狀況做最好的準備 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的胎兒沒有結構異常的問題,讓父母可以安心;至於不幸有結構異常的胎兒,父母也未必一定要做出終止妊娠的決定,他解釋,「異常有程度之分,有的異常在出生後,可透過手術獲得治療,事先了解胎兒的狀況,為出生做最好的準備」。 蘇河仰醫師表示,「以現代醫療的水準,有更多的能力解決或改善以前束手無策的問題,事先充分掌握狀況,讓有異常狀況的胎兒出生後可立即接受妥善的醫療照護,依然有機會跟其他健康的寶寶一樣,擁有美好的人生」。 必須及早預做安排 蘇河仰醫師指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主要在20至24週進行,因為這時候的胎兒大小剛剛好,結構發展幾乎完整,羊水量也適中,基本上可看清楚大部分的構造,提醒要做檢查的孕媽咪,請務必於第一次產檢(約11至13週)時詢問產檢醫師,院內是否有提供這項服務,如果沒有,請產檢醫師轉介至其他有提供檢查的醫療院所,避免錯過最佳檢查時機」。 整個檢查時間至少需要20分鐘,孕媽咪以躺姿受檢,為了讓檢查更順利進行,有時會請孕媽咪起身走動一下或吃點甜食,讓胎兒有機會呈現配合檢查的姿勢。 最後,父母會拿到超音波照片,和一份由婦產科醫師簽名的報告,為此次檢查畫下句點。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帶你搞懂孕期超音波! ※延伸閱讀:【Doctors call in】需要照高層次超音波嗎?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文‧圖/伊萊媽  前陣子,我跟伊萊上了「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實境秀,當中有一集的環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甚至可以用膽顫心驚來形容!節目裡設定的環節是要測試孩子的安全意識,看看孩子是否會輕易地相信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是否會因為小禮物或小糖果就被陌生人拐走! 其實從伊萊兩歲開始,我就請他背下爸爸媽媽的全名、電話號碼、家中的地址!我也跟他模擬過,如果外出時真的走失該如何應對、能夠找誰幫忙,其實測試開始之前,我還蠻信心滿滿的! 接受檢測.同時機會教育 當天的狀況設定是--我帶著伊萊去服飾店挑選他跟妹妹的衣服,然後我要找個理由離開,留下伊萊獨自在店裡等我。 我其實聽到這個設定,就覺得蠻緊張的,因為從伊萊小時候到現在,我沒有單獨把他留在某個地方。雖然緊張,但同時也覺得這是個機會教育,我可以馬上知道之前對他耳提面命的叮嚀,他是否全部都有聽進去! 果然我人一離開,節目安排來誘拐伊萊的人立刻出現,而且竟然是個講英文的外國爸爸,還帶著一個混血的男寶寶。他們假意問路,想要伊萊帶他們去別的地方。天啊,這樣的組合,別說是小孩了,我覺得蠻多更大的孩子都有可能上當受騙,況且伊萊也才剛滿五歲! 發現漏洞.媽媽上了一課 沒想到伊萊告知對方「我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請你去問別人。」之後,完全沒有再搭理他們,甚至一直在店裡快步走,試著與他們保持安全距離,但就是不離開我請他等我回來的店家。 當時躲在遠處觀看的我,早已熱淚盈眶。最後伊萊順利地通過測試,而我也發現之前對他的安全教育有漏洞。之前我曾經跟他說過,如果不小心走失了,可以找警察或是在那個場所裡有穿制服上班的員工,抑或是有帶著小孩的爸媽,但後來我才了解,有些人蛇集團就是安排有帶小孩的假爸媽來拐騙小孩,我也因為這次的測試,上了一課! 教會如何保護自我 當然我們不能教導孩子說,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壞人,但在他們還小、還無法那麼明確的辨別時,至少教會他們如何保護自己! 還有一個準則要告知孩子:成人即使需要幫忙,在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會找小朋友幫忙的!也不可能要求孩子跟著他去任何地方!分享給各位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起用心來守護他們。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讓孩子不吃糖跟不看電視? ※延伸閱讀:伊萊家的萌力生活:We are a team!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透過身教讓「打招呼」成自然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透過身教讓「打招呼」成自然

文.圖/王以路 關於小小孩打招呼這個問題,爸媽們一定都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說不要逼孩子叫人,等他想叫了就會向別人問好,然後等到天荒地老,也等不到孩子願意叫人,有的爸媽是一定要逼孩子見人就打招呼,孩子不願意叫人時,爸媽就尷尬或不滿的罵孩子沒禮貌,並說「這樣不乖喔!」 不強迫孩子.透過身教重複教導 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孩子當然也是,有的孩子天生氣質就害羞慢熟,一直逼孩子叫,只會讓孩子更挫折害怕,但是如果一直都不教導孩子看到人或長輩要打招呼,真的會讓人覺得孩子沒家教、不禮貌,之後孩子在社交上也容易吃虧,這都讓當父母的又擔心又為難。 我自己的做法是:我們父母必須要先身教,看到長輩我會先打招呼,看到朋友先問好,然後跟孩子一一介紹:「婆婆、爺爺、叔叔、阿姨。」只要孩子叫對了稱呼,我們都會鼓勵她,說:「妳好棒叫對了哦!」 孩子不會叫時,我先不強迫,但是每一次我都還會重複教導,如果蛋妹害羞,我會跟長輩朋友說孩子慢熟,但是等蛋妹與長輩或是朋友相處熟了之後,要道別時我也會再請蛋妹跟大家說再見,這時她通常會很開心的說叔叔、阿姨再見呦!然後我會再鼓勵她,妳好棒!有跟阿姨叔叔再見,他們也會很高興喔! 近親幫忙.打招呼從熟悉成自然 等孩子都了解基本稱呼後,我會請她在稱呼後面加上好,例如:爺爺好、婆婆好、叔叔好、阿姨好等等,當然我也會請自己的近親幫忙身教,比如:我會請我的哥哥看到蛋妹時,也要跟蛋妹打招呼,然後我、媽媽、婆婆、哥哥這些她最常看到的長輩都會互相問好,大家一起幫忙身教,因為都是她熟悉的親人,所以蛋妹不會有害羞怕生的問題,很快地在大家的幫忙之下,她打招呼就從熟悉成自然,慢慢的蛋妹開始會對初次見面的叔叔阿姨問好打招呼了。 慢慢來多鼓勵.取代當眾責備 很多有小孩的朋友跟我說:妳家孩子都不怕生會叫人,但其實我從還不知道蛋妹個性怕不怕生時,就開始身教了,聽久了,孩子真的會比較容易上口。她害羞不願意時,我不數落,讓她慢慢來,然後多鼓勵,這絕對比當眾唸孩子沒禮貌、不乖,讓孩子在陌生人的長輩前受到挫折傷害來的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