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地球。它是人類生命的起源,無私的付出且孕育著生長在上面的生命,因為生命而美麗,卻也因為生命而衰老。 珍古德曾經說過「我們由上一代繼承這個地球,卻同時向子孫處借來,不、不是借,是偷來,偷來未來的資源,且仍繼續在偷。」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截至目前,由於人類過度消耗了地球資源,科學家預估在2030年人類的生態足跡必須要有兩個地球才能負荷。 信念教育‧從小開始 讓孩子從小開始建立「信念」,對於重要的事情應該寄予何種態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專家表示,若是在教導永續環境的課題中,還能讓孩子理解,這不僅僅是一個對於自身很重要的課題,而是對於全人類有很大的益處,何樂而不為;對於「永續環境」這個議題,我們可從兩個方向引導孩子,一個是建立信念,另一個則是習慣教育。我們知道,在日常中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必須先建立信念加上每日的習慣培養,無形中便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好奇」最佳的助攻手 孩子的好奇是天性,伴隨身體五感的發育,不論是透過故事、繪本等方式,讓孩子沈浸在探索及發現自然環境的樂趣中,都是與其建立連結很好的管道。繪本是學齡前孩子最早接觸的圖畫書,學齡前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透過淺顯易懂或是簡單的故事配合圖畫,讓孩子可以在玩樂中學習,亦或是以互動式方式設計問題,將討論的範圍擴大延伸至生活周遭,不僅如此,親子共讀也是許多人推薦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法之一。將探索的空間留給他們,才能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想法及愛護地球的方式。 體會‧成為一份子 愛護地球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日行一「綠」,亦即每天至少做到一項生活環保,例如:不要浪費食物、自備水壺、環保餐具、購物袋,不要使用用完就丟的塑膠品等。專家特別提到,在建立這些行為及習慣前,不妨先讓孩子理解地球與自己的緊密關連度,才有機會進行永續環境的教導,永續環境包括4個層面的概念。第一個層面是必須讓孩子了解自己是環境中的一份子;第二是讓他們必須節制且妥善地利用周遭環境的資源;第三是要避免讓環境遭受汙染和破壞;最後一個則是,當環境被汙染破壞時,要找出方法修護並好好的維繫。 專家舉例,當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傳達「愛地球」的概念時,大家可以帶著孩子走出室外去看看一棵大樹,讓他們主動去觀察樹上有什麼,再透過引導的方式讓他理解:一棵樹承載、孕育多少種類的生命,以問句的方式問孩子「如果有一天樹被砍倒了會怎麼樣?」「如果樹上的水果被人摘光了,會發生什麼事?」,讓孩子體驗我們的行為與周遭環境及其他生物,會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相關性,這樣的機會教育更能讓他們深植永續環境的重要性,而非停留在片段、單點的資訊當中。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延伸閱讀:出生開始學教養.守護你我的未來!bobo地球防衛隊 ※延伸閱讀:良好人際關係.從「與幼兒和好」開始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