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亮哲的親子冒險:愛乘以無限大女兒們給我的勇氣

亮哲的親子冒險:愛乘以無限大女兒們給我的勇氣

(文.圖/亮哲) 4月1號,就是小女兒滿2歲的日子,回顧擁有孩子的這5年,沒想到自己的愛還可以更多。 孩子教我的事.勇敢做夢 有了孩子之後,我試著回想我的孩提時期。身處於一個小康家庭,即使不富裕,父母卻讓我們感覺富足。當我開始試著回想家庭教育給我的養分,才發覺自身對於教養的觀念,是來自於原生家庭。我的老爸是職業軍人退伍,所以從小就聽說他是鬼見愁,只要是小孩,看到他就是哭,無一例外。 而我希望他們放開自己的眼界,突破生活的限制,超越我們所給予他們的想像,讓自己天馬行空的亂來,當然,這些必須在安全範圍之內。或許是因為身為一個演員,對於生活和角色的觀察有別於常人,孩子的眼光總能找到不同的樣貌,或許在大人的世界裡面很荒謬,但換個角度想,這是最勇敢、最直覺的做夢方式,不是孩子們幼稚,而是大人已經很久沒有做夢了。 愛無法量化.卻可以無限大 103年4月1日,是小女兒出生的日子,在那之前的9個月,我一直擔心該如何面對這個小小的生命。不是這個小生命本身有問題,而是與大女兒相處的兩年多來,所有的愛都在她的身上,我深怕自己沒有多餘的愛可以給小女兒。就像很多人會問有沒有大小眼?會不會不公平?我只能說,在小女兒出生之前,我沒有答案,只有一連串的反問以及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做一個不公平的父親。 終於,就在我從護士的手上接過小女兒的當下,我發現一切的擔心都是多餘,我們原本畫地自限被量化的愛,其實早就超過自己的想像。孩子的溫度從綠色的包巾慢慢傳到我手上,剛出生浮腫的臉龐是我看過最可愛的模樣。我抱著她,自然而然將自己的愛乘以無限大,公不公平這件事,其實只是我們庸人自擾罷了。 當下的美好.孩子完整了世界 姊妹倆的競爭是這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隨著成長而變成了各種有趣的畫面。姊姊一開始的醋意,以及冷不防的委屈眼淚,總會讓我們大人不知所措,但妹妹的一顰一笑卻又隨時牽動著姊姊的愛。她們是最矛盾的敵人,不管是充滿愛的咆哮,或是充滿愛的互相攻擊,都讓大人啼笑皆非。但即使再兇猛的攻勢,最後都是以擁抱收場,這何嘗不是我們童年畫面中最窩心的舉動?就在那個當下,我想起了自己和姊姊永無止盡的對抗與和好,一起打架、罰站、偷笑。看著自己的未來,想到泛黃的過去,再看看真實的現在,我的世界,就在當下。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7大類食品影響母胎健康

小心7大類食品影響母胎健康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組長康甄真) 懷孕雖是令人開心的事,但同時要重新調適生活習慣與身體變化,有些平時愛吃的食物也必須忌口,對不少愛品嘗美食的準媽媽來說,實屬一大難題。懷孕期間該怎麼吃,才能讓自己與胎兒在獲得營養的情況下,又不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組長康甄真指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除了要避免直接食用生食、含咖啡因食品或容易導致過敏的食材之外,較容易忽略的,莫過於熱量偏高的甜食及飲料,雖然這些零食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對孕婦及胎兒帶來不好的影響,但一旦吃多了,便容易囤積熱量,導致體重上升,罹患高血脂及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未熟食物 常見案例:生魚片、五分熟或七分熟的牛肉、生蛋等。 未煮熟的食物原本就含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或寄生蟲,準媽媽食用後除了會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這些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也會隨著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發生病變。其中,孕婦更應避免食用淡水魚的生魚片(例如吳郭魚、草魚或鯽魚),由於海底滲透壓無法使線蟲在深海魚身上產卵,因此深海魚較不易有線蟲感染;反之,淡水魚則是線蟲與肝吸蟲寄生的宿主,若遭感染,病患將出現發燒、厭食、上腹疼痛、肝腫大及壓痛、腹瀉、黄疸等症狀。 海鮮食材 常見案例:蝦子、螃蟹、牡蠣等帶殼海鮮。 海鮮一旦離開水後,就很容易腐壞,若不妥善冷凍保存,除了造成細菌繁殖之外,大量的胺基酸分解後會有腥味,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對母胎造成危險,因此平時若要食用,在處理完海鮮後務必清洗水槽、菜刀及覘板,並記得清洗雙手;此外,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前就曾發生食用海鮮後引起蕁麻疹,也應儘量減少接觸海鮮(其中又以帶殼海鮮為較常見的過敏原)及相關食品。 刺激性調味料 常見案例:辣椒醬、芥末醬等。 辣椒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食用後會使身體發汗,促進新陳代謝作用,但吃太多辣椒或相關製品,可能會傷及腸胃道的黏膜,造成腸胃道潰瘍,所以建議準媽媽適量食用即可。 康甄真營養師表示:「有些人也喜歡以芥末醬進行食物調味,若是直接由新鮮芥末所製成的醬料尚無大礙,但有許多市售芥末醬及辣椒醬其實都是經由人工調製而成的加工食物,不只含鈉成分高,吃多了將為身體帶來更大負擔。」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追趕跑跳蹦.bobo動一動:概論篇

追趕跑跳蹦.bobo動一動:概論篇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飛奇兒體操教學系統市府館區館長呂曜宏教練.虹約健康專業彼拉提斯教室物理治療師暨彼拉提斯教練Emily) 充分發展孩子的體適能力,不但能為寶寶打造健康體質,也能促進孩子各方面的身心發展,爸爸媽媽與寶貝一起動手動腳,讓體適能的家庭活動計畫增加彼此的體能,也為親子關係大大加分。 早期社會因為環境與空間較單純,且馬路上車輛不多,孩子多半能在自家巷口或門前跑跳、遊戲,無論是躲避球、木頭人、跳格子、盪鞦韆或蹺蹺板,少了3C用品的誘惑,肢體的活動量比現代小孩增加許多,但落後動作發展指標的幼兒比例卻較低,推論其中原因,與幼兒體適能力的發展應有很大的關係。 體適能力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表示,幼兒體適能泛指身體適應生活、動態環境(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主要包含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與適當的身體組成比例,但其他如:速度、爆發力、靈活性、平衡力、協調能力等,也常是幼兒體適能中重要的培養項目。良好的體適能力不但幫助孩子對於任何學習有較佳的效率、耐力與體力,健康狀況也比較好,且不容易生病,此外,對幼兒而言,充分的活動與提升體能,不但幫助全身肌肉的發展,同時也帶給大腦各部位充分的刺激,進而影響孩子在情緒、生活適應以及感覺統合能力的正面發展;然而,由於都市環境的限制與3C用品的普及,孩子沒有足夠的空間跑跳,加上家長又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動得不夠,逐漸讓孩子因為體適能力的不足而出現發展延遲、感覺統合能力不佳、不易專心或容易疲勞等症狀。 心肺適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可為身體各個組織帶來足夠的氧氣量,讓腦部與身體都能有效率的運作,並可幫助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心肺適能又稱為心肺耐力,幾乎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關鍵指標,日常活動如:走路、騎車、跑步、游泳或其他有氧運動等,都是訓練心肺適能的良好運動,可做為孩子培養體力的方法,讓他在從事各項活動時比較不容易感覺疲累,不過賴冠宇治療師提醒爸媽,要培養孩子的體適能,必須以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強迫、不嚴格要求,並依孩子的需求彈性調整活動強度,才能達到讓孩子樂於持續的目的。 ※原文刊載於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娩減痛 拉梅茲呼吸法

分娩減痛 拉梅茲呼吸法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 孕媽咪面臨生產時,心中百感交集,期待中帶點恐懼,亞東紀念醫院產房副護理長楊詩蘋建議,孕媽咪可與另一半共同練習拉梅茲呼吸法,由配偶在產程擔任發號指令的角色,有效協助孕媽咪達到減痛的效果。 專注呼吸 轉移疼痛焦點 拉梅茲呼吸法重點在於使孕媽咪可以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有一個專注的特定目標,腦中就會忘記疼痛細胞,甚至可以透過控制呼吸達到減痛的作用。臨床上發現理性的媽媽較能夠遵從指示,但多數媽咪歷經產程的陣痛後會「失控」,這時候另一半的角色非常重要,透過提供指令,讓孕媽咪可以聽從指示進行拉梅茲呼吸法,便可達到幫助減痛的目的。   楊詩蘋副護理長說明,拉梅茲呼吸法是法國產科醫師拉梅茲(Lamaze)遠渡蘇俄學習潘佛拉佛(Pavlov)反射的原理,等到學會以後再回國加以改良,蘇俄反射原理只是發覺大腦對於疼痛的認知可以經由學習來改變,因此後來拉梅茲回來運用在改善生產的不適上,利用呼吸技巧的訓練來轉移疼痛焦點。 拉梅茲呼吸法的好處 拉梅茲呼吸法好處在於夫妻對於生產有心理準備,減緩原本的不安與緊張,因為事前就要訓練,訓練過程夫妻都會有默契,不會認為生產是媽媽個人的事情,雙方會同心協力,訓練後也會覺得生產順利、不突兀;楊詩蘋副護理長以亞東醫院為例,產檢時有產科衛教師會告知相關資訊,每個月也都有開設媽媽教室,其中就有課程介紹拉梅茲,透過衛教多練習,也能夠更加熟悉,生產時就能夠降低手忙腳亂的機會。 學習時機 楊詩蘋副護理長建議,懷孕7個月(28週)的孕媽咪,可以向專業人員開始學習拉梅茲生產法,內容包括神經肌肉控制、體操運動、呼吸技巧,首先是神經肌肉控制運動,主要是使身體肌肉可以放鬆,讓子宮可以無拘束的宮縮,比較不會浪費體力;其次體操運動是練習背部、腹部及骨盆肌肉的強韌性,讓孕媽咪到產程最後一刻,會懂得如何用力,才不會有撕裂傷;最後呼吸運動主要是讓產程可以利用呼吸技巧來轉移注意力焦點,降低子宮收縮所感受到的不適,讓孕媽咪覺得產程比較容易度過,由於醫院受限於空間和地點的關係,通常醫護人員多半僅會傳授呼吸技巧。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慎選寶寶的第一雙鞋

慎選寶寶的第一雙鞋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怡年) 過了「七坐八爬」的階段,寶寶開始會慢慢扶著東西站立,很快就要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因此,該為寶寶準備一雙好穿好走的鞋,不只保護寶寶的腳,也讓他好走好跳,展開另一階段的人生! 選購學步鞋要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該如何幫寶寶選一雙合適的學步鞋,讓他順利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呢?陳怡年治療師指出,父母在選購學步鞋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鞋底具有止滑效果以避免滑倒。 2)鞋後跟要高要硬以包覆腳踝。 3)子楦頭要寬,以讓腳趾頭有活動空間,腳趾若無法自由活動,除了會怕腳趾摩擦破皮,也會影響到走路平衡能力的發展。 學步的時機 引起寶寶興趣 她補充,要吸引孩子願意穿鞋練習走路,除了可挑選讓寶寶感興趣的顏色、圖案,若鞋子會發出聲音,相信也能吸引寶寶的好奇心。「機能鞋是提供有矯正需要的寶寶所穿,剛學走路的寶寶還不需要特別穿機能鞋,避免依賴機能鞋提供的支持性,而失去正常機能的運作,如鞋內放置內側足弓墊,使整個足踝關節過多的保護,腳底少了反作用力的刺激,反而會讓腳底足弓的養成受影響」。 父母會問:何時可開始讓寶寶穿上學步鞋?陳怡年治療師表示,「大約寶寶9個月大以上,開始會扶東西站立時,可嘗試讓寶寶穿上學步鞋,一天大約1小時以適應穿鞋習慣的養成」。 適時更換合腳的鞋 由於孩子的腳ㄚ子成長速度快,她提醒,「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幫寶寶買過大的鞋子,最適當的大小是腳後跟與鞋子留下一指寬的距離,或許父母認為買大一點的鞋子,加上鞋墊就可延長鞋子的使用期限,這對寶寶的足部發育與走路順暢度都會有不良影響,不可不慎,適時為寶寶更換大小合腳的鞋是必要之舉」。 她說,「從鞋底磨損情況可了解寶寶的走路姿勢為何,父母可觀察寶寶穿過一陣子的鞋子,建議找機會請教專業物理治療師,確認寶寶是否有行走的問題,若真的有狀況,也可及早矯正以確保寶寶的足部正常發育」。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京硯聯合診所皮膚專科院長蔡逸姍) 專業皮膚科與乳房外科醫師皆指出,許多媽咪不知道產後乳房保養的方法,所以乳頭裂傷、乳腺炎及乳房下垂的問題在門診中層出不窮,為了要維持乳房健康及美觀,有8招做法是不容媽咪錯過的獨門訣竅! 要拯救乳房健康,媽咪不可錯過這8招實用的保養技巧,只要從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累積,相信生完孩子的妳也依然能夠擁有美麗的傲人雙峰! 1)避免讓寶寶含著乳頭入睡 不少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喝到睡著,有些媽咪不忍心吵醒他,就讓寶寶含著乳頭繼續睡。不過,高濕度環境是細菌的溫床,如果乳頭長期被寶寶含在嘴中,可能會引發糜爛現象,所以媽咪再怎麼於心不忍,都不應讓寶寶含著乳頭陷入沉睡,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寶寶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次喝完母奶,到了4、5個月之後,再以副食品做為搭配,讓寶寶逐漸離開母奶,進而減少對乳頭的刺激。 2)穿戴合適的內衣 產後媽咪脹奶與沒脹奶的罩杯差距可能頗大,增加一、兩個罩杯是正常現象,有些媽咪懷孕前和產後脹奶甚至可相差四個罩杯,因此對產後媽咪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內衣,也是一大難題。蔡逸姍醫師表示,媽咪在選擇胸罩時,應以脹奶後的尺寸為準,且挑選透氣性佳、支撐性優良、包覆性佳、柔軟度適宜及純棉的內衣材質,並避免選購太多蕾絲、縫線及不符合胸型的鋼圈;此外,有些媽咪可能會有左右邊乳房不對稱的困擾,建議請可選擇為消費者量身訂做的商家製做專屬胸罩,或因應較大罩杯的乳房來購買內衣,才不會擠壓到另一側的乳頭。 3)不可快速斷奶 如果快速斷奶,就會讓乳房迅速「消風」,使乳房肌膚變皺。為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媽咪應學會漸進式斷奶,假設原本習慣每5個小時擠奶一次或親餵寶寶,可轉為每6個小時執行一次,持續一週後,再拉長至7個小時;如此一來,就可技巧性延長斷奶的時間,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對乳房肌膚造成太大的傷害。 4)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除了媽咪抵抗力弱、沒有定時排出母奶之外,如果只讓寶寶固定吸吮某一側的乳房,也會造成乳腺炎的發生。建議媽咪可以輪流使用多種哺乳姿勢,不管是普通的抱法、橄欖球抱法、躺著餵或搭配抱枕,其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吸到不同區域的母奶,藉此讓媽咪乳汁都可順利排空,且利用不同姿勢餵奶也能避免肌肉痠痛。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安心應對不慌張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

安心應對不慌張寶寶感冒發燒的居家照護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 寶寶感冒時,無法以口語表示不舒服,因此需仰賴家長的頻繁觀察與照護,除了適時就醫,居家照顧的細節如果都一一掌握,就能讓寶寶的身體更舒適,爸媽也能相對安心。 溫度不一定與病情相關 許多家長以為發燒時的溫度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陳永綺醫師表示,兩者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尤其是2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因為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全,很容易會有失溫或體溫過高的狀況,因此,尤其建議2個月以下的寶寶只要發燒,先就醫了解狀況,否則若體溫持續出現攝氏39度以上或低於36度以下,很可能是嚴重的感染症,若沒適當處置可能會危及生命。 正確服藥 持續觀察 一般而言,寶寶病情的嚴重程度,通常與免疫系統的強弱與病原體的毒性大小有關,發現寶寶有異狀,優先就醫請醫師確認病情是第一要務,但後續的居家觀察與照護,家長就必須多費心,陳永綺醫師解釋,大部分的發燒通常48小時左右即可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逐漸下降,例如:昨天高燒到攝氏39.5度,今天只燒到38.5度;或是服藥退燒後再次發燒的間隔延長(由4小時燒1次變為6小時燒1次),這些都是寶寶逐漸獲得康復的表現,之後只要遵循醫囑、持續觀察、按時吃藥與回診即可。 居家飲食照護原則  除了持續餵母奶或配方奶之外,寶寶的食欲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有所減少,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如果寶寶真的無法喝完平時的奶量,就避免強迫餵食,以免增加孩子的不適;而已開始給予副食品的寶寶,則建議可以用流質食物(清湯或稀飯)來幫助維持每天需求的營養。如果持續高燒,必要時,與醫師確認後,可讓孩子適量攝取寶寶專用的電解質液,以避免脫水。 衣著 隨寶寶的體溫狀況增減衣物,如果正值發冷期、容易畏寒,就要適量增添衣物,如果是處於發熱期,要避免衣物、棉被太厚重,否則反而讓孩子散熱不易、更不舒服。衣物挑選須以棉質、寬鬆與吸汗材質為佳,如果寶寶手腳溫熱並開始出汗,可以稍微減少一件衣物,同時也提醒衣物若因為流汗而濕透,要立刻換掉以保持乾爽。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教養方程式:每個孩子都有獨特性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

教養方程式:每個孩子都有獨特性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

(文/新楊梅診所督導臨床心理師車先蕙) 上帝賜給每個人最大的寶藏,就是個人的獨特性!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有的創意十足、有的穩重務實。這些獨特性,就是孩子的「天生氣質」。同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氣質也會迥然不同,讓爸爸媽媽驚奇連連!  要如何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呢?要以一般同年紀的兒童區分男女性別來比較,而且要考量生活習慣或是相關活動,不能以單一情境、單一觀察來論斷。 讓孩子養成規律生活 孩子日常生活作息和生理機能變化,像是睡覺、起床、肚子餓、上廁所、洗澡的時間等。規律性高的孩子,父母親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生活型態;規律性低的孩子則捉摸不定較難照顧。一般來說,讓孩子有較為固定的生活規律,是比較恰當的。 活動大小大不同 孩子的動作快慢,與平時活動量大小有關係,有些孩子不太愛動,比較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有些孩子喜歡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坐不久。有些孩子動作慢吞吞;有些孩子動作迅速。通常「慢活」的孩子喜歡靜態活動,也喜歡較慢的生活步調;對於活動量大、動作快的孩子來說,運動、戶外活動、球類玩具等,比較適合他們。 趨避傾向各有方 孩子面對新刺激的態度,代表著趨避性。「趨」傾向的孩子比較外向,遇到陌生人不會怕,沒吃過的東西也不排斥,對新奇事物都很好奇;「避」傾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害羞,逃避接觸;比較難接受沒有遇到過的事物。因此,教養「趨」傾向的孩子,我們要多加以告誡提醒,注意意外的發生;反之,要多引導「避」傾向的孩子接觸新的人事物,鼓勵他們嘗試。 專心及分心的程度 孩子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的程度。專心的孩子在從事自己的活動時,比較不會受到外在的聲音、光線、人事物等刺激干擾。對於過度專注的孩子,我們要提醒他們多注意外在的刺激。易分心的孩子,在環境上就要嚴謹規劃,減少刺激。玩具一次一個,並且要讓他們玩15分鐘以上,不要讓他們隨意更換。 對事物的回應與表現 孩子回應外在與內在刺激的表現。例如:有些孩子生氣會歇斯底里地哭鬧,有些孩子發燒不舒服,反而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反應強度較高的孩子,比較容易被注意到。反應強度弱的孩子較容易被忽略。教導孩子適當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很重要,家長要多加觀察,平日的詢問也很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6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菸害對於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執行副院長謝燦堂) 大多數都知道「菸」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目前也有相關防治菸害的規定。然而,不只是直接的菸害,就連二手菸、三手菸也是,甚至會對孕婦、胎兒、嬰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有菸癮或長期受到菸害(二手菸、三手菸)的女性,將比一般不吸菸、不接觸二手菸和三手菸者,更容易遭遇以下狀況: 1)可能提早2年停經、進入更年期。 2)更年期的「熱潮紅」症狀會更明顯,因此可能更不舒服。 3)菸煙會漸進損傷血管細胞,使心血管硬化,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罹患率。 4)影響卵巢功能、荷爾蒙(雌激素)的新陳代謝,不易受孕成功。 5)荷爾蒙代謝受影響,將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促使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增加。 6)呼吸系統首當其衝,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甚至肺癌。 7)罹患子宮頸癌、外陰部癌症、乳癌等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8)吸菸對於整個口腔部位都會造成危害,輕者口臭、黃板牙,中度則齲齒、牙周病、掉牙,嚴重者可能導致口腔癌、舌癌。 影響子宮‧胎兒發展不良 胎兒所需的營養、氧氣,都是透過胎盤所獲得;因此,若胎盤狀態不佳,胎兒自然難以發育良好。謝燦堂副院長表示,早期他曾到美國的大學跟著某位教授進行胎盤相關研究,他們以早已剝離母體的完整胎盤做實驗,發現重金屬(鎘、鉛等)會經由血液、最後沉積在胎盤組織中,因此推斷此重金屬會使胎盤功能受到損害,進而影響胎兒的發展。 另外,「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孕婦的胎兒狀況,差異相當顯著」,謝燦堂副院長以三個月的胎兒超音波影片為例,正常狀態下,胎兒有活力、健康,但吸菸者的胎兒卻沒什麼活力,更被檢查出體重過輕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主因在於「菸的尼古丁會促使母體心跳變快、子宮血管收縮,進而降低血流量;而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本來帶氧,也會因此而轉變為攜帶一氧化碳,等於嬰兒的營養和氧氣來源減少,自然發育較不佳、體重過輕、活動力下降」。 三手菸: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的人都了解菸害對人體的影響,多數家長也都會避免在寶寶面前抽菸,阻隔吸入二手菸的機會;然而,卻忽略抽菸後在環境中殘留的「三手菸」,反倒成為傷害嬰幼兒健康的「隱形殺手」。   ※原文刊載於2016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

小心影響腦部發展!別用糖果安撫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 甜甜的滋味是許多寶寶的最愛,但是糖果、飲料、甜食等富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可能導致寶寶情緒不穩定、易怒或過動等情形發生,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呼籲家長,儘量避免讓寶寶吃甜食,才能阻絕影響寶寶腦部發展的壞因子。 甜食的負面影響 許多爸比、媽咪或是家中長輩,只要寶寶哭鬧不休或撒嬌,就習慣性使用甜食來當做安撫寶寶的工具,像是糖果、餅乾、巧克力、軟糖、果凍、布丁、養樂多、果汁、汽水、奶茶等,這可能不知不覺養成寶寶愛吃甜食及愛喝飲料的習慣,巫漢盟醫師指出,這種習慣將對寶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1)吃不下正餐/在不對的時間讓寶寶吃甜食,只會讓寶寶有飽足感,無法吃下正常三餐或是喝奶,衛生福利部建議,選擇食物首要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注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吸收,但是若只吃零食而已,等於只吃下了加工精緻後的糖及食用色素等人工添加物,原本需要的脂肪、維生素等反而都沒有吃到,導致營養不均衡。 2)過動及情緒不穩定/寶寶和大人最大不一樣是骨骼、肌肉及腦部都處於發育狀態,醣類在人體代謝時,必須仰賴維生素幫忙,一旦體內維生素不夠又過度攝取糖分,就會使醣類代謝時不完全氧化,造成乳酸等其他代謝產物堆積在身體各部位,若堆積在寶寶腦部,便會使得寶寶有過動及情緒不穩的情況。研究也發現許多零食內含有咖啡因,過小的幼童攝取過多,會使中樞神經興奮、容易產生焦慮等症狀。 3)注意力不集中/食用少量甜食會讓心情暫時愉悅,但蛋糕、飲料等高糖分食品皆屬於單糖類,進入體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因此維持能量持續力低,當孩子多吃就會影響大腦的續航力,容易變得昏昏沉沉,影響專心度與學習力。 1歲以下寶寶為何不能吃蜂蜜? 蜂蜜營養價值高,但在釀造及運輸過程,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為蜜蜂在採花粉過程,可能把已經被肉毒桿菌汙染過的花粉和花蜜帶回,加上肉毒桿菌孢子適應能力很強,攝氏100度的高溫下仍可存活,寶寶由於腸胃道發育不完全,腸道酸性與益生菌叢不足,無法抵抗肉毒桿菌孢子,餵食蜂蜜可能導致寶寶感染肉毒桿菌,肉毒桿菌釋放肉毒桿菌素時,嚴重時會抑制肌肉及腸胃道收縮,造成便祕、呼吸停止、全身癱軟,甚至是死亡的狀況,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寶寶食用蜂蜜。   ※原文刊載於2016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