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嬰幼兒養育方法大評比! 百歲醫師VS.親密育兒

嬰幼兒養育方法大評比! 百歲醫師VS.親密育兒

(採訪諮詢/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主治醫師、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資深護理長薛惠珍)(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爸媽都會有關於帶養寶寶的種種疑問,於是開始在坊間的育兒書找救兵,一直以來大都參考育兒界的兩大派別,《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和《親密育兒百科》這兩本書,所延伸出來的育兒方式。但這兩本書裡有些觀念南轅北轍,到底該怎麼做呢?本文邀請小兒科醫師和護理長,帶讀者認識兩大育兒法不同之處。【問卷會說話】關於這兩派有名的育兒法,我們先在《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上,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試觀察家長們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又從中得到什麼幫助呢?【截長補短為大宗】在1,100份問卷當中,有73%的家長選擇了「兩種方法都參考,截長補短後用在孩子身上」的選項,可見得爸爸媽媽雖然照書養,並不會堅持要貫徹某一個派別,而是雙管齊下的用在孩子身上。像是《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中,丹瑪醫師教導家長培養寶寶作息的方法,就讓80%的家長覺得有幫助;當然,也有一半比例以上的照顧者,認為《親密育兒百科》中介紹的同房同床、安撫高需求寶寶和學習母乳躺餵技巧等觀念,是育兒路上的好幫手。小兒科醫師:瓶餵或親餵決定作息方式/在丹瑪醫師的建議中,寶寶喝奶的間隔時間會影響作息,應該讓孩子相隔3至4個小時喝一餐,每餐都要喝飽。對於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已經決定以奶瓶餵食的媽媽,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主治醫師認為,在新生兒的階段及尚未加入副食品的寶寶,要以喝奶建立非常規律的作息,必須使用瓶餵才可能做到。當媽咪親餵母乳時,寶寶通常喝到自己覺得夠了,就不會繼續吸,母乳親餵一定是按照孩子的需求給予,寶寶想吃就給他吃,無法在固定的時間用餐。親餵母乳的優點很多,不管在促進乳汁分泌和建立寶寶安全感上,現在的研究結果都鼓勵親餵,若沒辦法親餵的媽咪,可把母乳擠出來瓶餵,也是方法之一。•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補鈣‧日曬 預防孕期抽筋

補鈣‧日曬 預防孕期抽筋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攝影/陳炳煌)有些準媽媽會發現,以往都不曾發生過抽筋現象,但一過了懷孕中期之後,抽筋卻常常在夜晚突然發作,且痛到令人難以忍受,必須靠家人的按摩,才能稍微舒緩症狀。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預防惱人的腿部抽筋問題?提到抽筋,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缺乏鈣質,但您知道嗎?造成準媽媽抽筋的原因,除了鈣質攝取不足之外,可能也是缺乏維生素D的表現,但要正確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可不是光靠食用保健食品或均衡飲食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 抽筋的症狀表現/  除了準媽媽之外,一般人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也會碰到抽筋現象,且發生部位以雙腳居多。雖然人體肌肉富有彈性,可以根據大腦意識收縮自如,但是當肌肉處於靜止狀態時,身體又毫無預警地進行劇烈運動,肌肉就會無法跟得上變化,導致痙攣;此時,肌肉就會出現僵直的現象,造成行動不便、無法走路,且患部非常疼痛,甚至出現肌肉變形的狀況。一般人最有可能發生抽筋的情況,通常是在運動前沒有做好暖身,使肌肉突然處於需要大量伸縮的狀態,才會導致肌肉不聽使喚;準媽媽則是因為需要挺著大肚子活動,負擔比一般人還大,造成肌肉過度負荷,才容易在懷孕後期出現雙腿抽筋的問題。抽筋和腳麻有什麼不同?有時候,趴在桌上小睡片刻後,會出現雙腳發麻的情形,若準媽媽挺著大肚子站太久,可能也會感到雙腳麻木。有些人誤以為這就是腳抽筋的現象,但腳麻只是因為長時間壓迫到坐骨神經及血管,導致神經暫時麻痺與血液循環不良,並不會造成肌肉僵硬或變形,通常等幾分鐘之後就能自行復原,但在腳麻過程中,若是隨便移動,雙腳會感到更明顯的刺痛,因此建議腳麻的準媽媽應維持同樣姿勢,靜待幾分鐘後再開始活動。  • 導致孕婦抽筋的原因/  除了過度活動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因素容易導致孕婦雙腳抽筋:1)鈣磷不平衡/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如果準媽媽平日飲食已長期缺乏鈣質,必然會造成體內鈣磷不平衡,導致肌肉發生抽筋現象。不過,若攝取過多含有磷酸鹽的食物(例如可樂或其他碳酸飲料),也會造成人體排斥鈣質攝取,且可能會使細胞加速老化,造成膚質變差,因此準媽媽應避免飲用過量碳酸飲料,一天攝取800~1,000毫克的鈣質與800毫克的磷,才是最佳比例。2)日曬不足/食物所含的維生素D,其實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維生素D2,通常會存在於菇類;另一是則為維生素D3,會存在於牛奶、蛋類、魚油或內臟當中,不過必須等這些食物進入人體,轉移至皮膚,再被陽光照射後,才會轉變成維生素D2及D3。其中,維生素D3有幫助吸收鈣質的作用,若準媽媽體內缺乏此營養素,就會無法順利吸收鈣質,容易造成抽筋,因此,孕婦應適時接受日曬,使皮膚轉化這些營養成分。•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媽咪必知飲食守則

孕媽咪必知飲食守則

(採訪諮詢/沐光臨床營養機構院長程涵宇)• 掌握營養重點/避免NG食物在台灣,夏季總是潮濕又悶熱,因此也影響很多人的胃口,更別說是孕媽咪。針對氣候、飲食內容和方式等等,孕媽咪在夏季飲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營養均衡」是飲食的重點原則,天然食材、多樣化攝取、定時定量,方能維持孕媽咪每日健康之所需。然而,說來容易,真正遵守的並不多,尤其在夏季,因為氣候潮濕悶熱,食欲和口味更大受影響。• 3大守則,夏日輕鬆吃/沐光臨床營養機構院長程涵宇特別提醒,在懷孕期間,更要特別注意飲食習慣,避免任何不良的食物對母胎造成影響。1)體重控制/大多數人由於炎夏的高溫,胃口欠佳;但固定時間仍有飢餓感,吃不下熱騰騰的正餐,反而吃了一堆點心、飲品等,這些食物普遍熱量偏高,營養價值不夠,長期下來,體重將容易快速上升。不同體態的準媽咪,懷孕期間各有不同的控制標準。孕前體重適中者(18.5≦BMI<24),增加8~9公斤最適當,如第一期(0~3個月)約0~1公斤、第二(4~6個月)和三期(7個月~生產前)各增加4公斤左右;孕前體重已過重(BMI>24),應控制在增加6~7公斤範圍;過輕者(BMI<18.5),最好可增加到12~13公斤,以確保胎兒有足夠營養。2)熱量掌控/「養胎不養肉」是每個孕媽咪的目標,熱量掌控更顯重要。從懷孕三個時期來看,分別可注意以下重點:第一期「調整飲食,減少孕吐」,由於正值胎兒器官發展,營養需求大於熱量需求,多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葉酸),維持平日正常飲食狀態即可。第二期「增加蛋白質和膠質的攝取,精準管理體重」,尤其從12週後,胎兒快速成長,建議每日多補充300大卡的熱量,但纖維質攝取量要夠,以降低便秘而導致肥胖的機會,且最好不要吃宵夜,否則多餘的熱量反而堆積體內。第三期則是「依胎兒狀況做調整」,如果胎盤功能佳,胎兒穩定增重(一週400公克),孕媽咪可適當減少熱量(避免甜食、水果過量);如果胎盤功能不佳,胎兒一週增加不到100公克,建議多補充熱量和營養價值皆高的複合性食物(如胡蘿蔔燉肉)。3)清淡口味/懷孕初期如又逢夏季,許多準媽咪孕吐又沒食欲,無法好好吃東西;因此可從口味清淡的料理開始嘗試,通常較好入口。外食料理多半高油和高調味量,尤其油脂在人體內消化速度慢,上班族孕媽咪很難避免,建議先從少油(如去油的清雞湯)、少勾芡的料理開始嘗試,飯後來杯現打蔬果汁(蔬菜為主、水果為輔),消暑解熱、促進消化,補足一日營養所需。•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親子關係加溫/嬰幼兒撫觸 寶寶安全感十足

親子關係加溫/嬰幼兒撫觸 寶寶安全感十足

(採訪諮詢/藍星五感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嬰幼兒按摩專業講師蔡宛真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蘇貞妮 演出/媽媽解薇諭&寶寶辰辰 動作指導&說明/蔡宛真老師) 對寶寶而言,父母的親密肌膚接觸,不但能增加彼此依附感,還能給予適當的身體刺激,幫助感覺統合發展。究竟對嬰幼兒進行撫觸和按摩,能帶來哪些好處呢?對此有興趣的父母又該如何入門呢?現代雙薪家庭多,不少父母會選擇請保母照護尚年幼的孩子,無形中減少許多親子相處的機會。藍星五感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嬰幼兒按摩專業講師蔡宛真表示,缺少接觸,親子間很容易產生分離的焦慮。此外,由於種種因素,現代嬰幼兒早產或透過剖腹產出的機率,都會比較高一些。蔡宛真老師表示,從子宮到產道,自然產的新生兒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其肢體末梢會較為敏銳;而剖腹產的新生兒,相對來說受到的刺激偏少。針對上述情況,如果父母能每天施行十至十五分鐘的嬰幼兒按摩與撫觸,有助於增進親子間親密感,並且還能給予寶寶身體應有且足夠的刺激,以避免產生發育遲緩而需接受早期治療的情況。Part 1:基礎篇:撫觸對親子的幫助人體皮膚包含無數的感受器,相當敏感。蔡宛真老師表示,透過如撫觸和按摩之類的膚觸,促使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活躍,而後傳導至大腦;大腦會開始釋放訊息,令體內的多項激素(如血清素等),分泌並運作至全身,達到活絡循環的作用,進而影響到身心狀態。1) 嬰幼兒同樣是指撫觸或按摩,但對象不同,意義就會不同,連帶就會影響到操作手法與帶來的幫助。蔡宛真老師說明,成人按摩偏向目的性,如有症狀(痠痛)而希望獲得緩解(放鬆)。至於嬰幼兒撫觸,通常會被視為「自然的親子互動工具」;而「雙手」是身體的一部分,只要寶寶願意,無論何時,都能滿足寶寶的身心需求。由於皮膚的感覺,是很基礎的感官需求,只要寶寶這方面能獲得滿足,心情自然愉快;情緒狀態一旦穩定,就能提升睡眠品質、增加食欲。2 )親人當寶寶感覺快樂的同時,親人(主要照顧者,如媽媽)也會放鬆,增加愉悅感;子宮收縮效率高,產後不憂鬱,身心狀態恢復佳,無形中也會提高免疫力。蔡宛真老師表示,這就是親子間「愛與支持」的感覺與力量,也是撫觸所帶來最大的意涵。提醒‧撫觸事半功倍由於對嬰幼兒進行撫觸與按摩,是直接與皮膚的觸碰;因此,蔡宛真老師提醒,在開始之前,有幾件事要特別留意。1) 事前需徵詢就算是無法表達言語的寶寶,都有屬於自己身體的自主權。蔡宛真老師表示,「身體所學會的,一生都帶不走」就能完全體現這個意義;因此,每次按摩前,父母都要徵詢寶寶同意,長久下來,寶寶會感受到親人與他之間的親密互動,自然也會建立舒適的安全感。2 )布置好環境聲音:邊按摩,父母邊使用拉長尾音的慈母語來引導,撫觸同時,也給予聲音刺激。光線:如果在白天,採自然光最好,適量日照有助皮膚生成維生素D;如果在晚上,採用間接光源輔助,例如檯燈、立燈等,但注意不要太刺眼。溫度:25~28℃是最適當的氣溫;冬天時關窗以防寒風,夏天則視溫度狀況,決定是否開冷氣,基本上保持通風即可。鋪浴巾:寶寶是光著身子接受撫觸,會佐以植物油,浴巾可幫助做為隔汙之用。3 )父母準備好父母是執行嬰幼兒撫觸最好的操作者,因此更應做好萬全準備。姿勢:挺直背部,脊椎和臀部呈直線,雙腳適度彎曲(以方便寶寶躺下或坐著)。個人清潔:剪指甲,並拿掉身上的飾品和眼鏡,以免刮傷寶寶。4 )選對植物油蔡宛真老師表示,植物油能幫助撫觸動作更順利,還能保護寶寶皮膚,預防皮膚症狀;因此,建議應選擇冷壓的天然植物油,如冷壓亞麻仁籽油、橄欖油、甜杏仁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避免撫觸&按摩小禁忌1 )生病時:生病感覺不舒服,尤其如又有發燒、體溫升高情況,建議暫停。2 )受傷時:皮膚上有傷口時,如果執行,反而可能加重不適。3 )哭鬧時:寶寶哭鬧,代表可能有更立即的需求要被滿足(如肚子餓或想睡覺)。4 )飯前飯後:吃飽飯前後的三十至四十分鐘內,建議不按摩。● 蔡宛真老師 ●現任/藍星五感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嬰幼兒按摩專業講師經歷/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兼任講師‧AVEDA芳療師‧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醫管暨醫療設備規劃師專業進修/美國國家整體芳療協會認證‧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加拿大分會講師班‧保母人員丙級技術士.英國Gatewayworkshops孕婦按摩認證※原文刊載於2012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親子好去處:桃園踏青‧彩繪村+休閒農場

親子好去處:桃園踏青‧彩繪村+休閒農場

(整理/李佩璇、圖‧文提供/青青小熊)夏天的腳步來臨,趁著太陽還沒變得毒辣前,全家可以安排一日遊到桃園踏青。不管是想看可愛的羊咩咩,還是悠閒品嘗美食,甚至是一覽彩繪村色彩豐富的壁畫,都能在桃園玩得盡興,趁著下雨之後涼涼的晴天,開著車子出門遊玩!視野寬廣不受限提到桃園就會聯想到機場,但這次不是要帶大家出國,而是一探桃園的有趣景點。在桃園有許多占地寬闊的休閒農場,能感受寬闊空間帶來的舒適;這次介紹的彩繪區也是特色之一,飽和的色彩讓孩子眼睛一亮。除此之外,桃園鄰近大台北地區,因此有許多食品製造廠商,紛紛在桃園建設觀光工廠,也是帶孩子出門的好去處,但要留意有些工廠只接受團體客,記得先上網預約。(坑口彩繪區的油畫壁畫,這可是專業美術老師的作品!)推薦行程看板/羊世界→蜜糖空中廚房→坑口彩繪村。推薦景點1)羊世界景點小故事/羊世界為休閒教學農場,民國81年成立時還是一個純粹提供羊奶和羊肉的牧場,到了民國91年轉型為休閒教學農場,除了羊咩咩生態秀之外,也提供擠羊奶的體驗。農場中除了羊之外,也飼養了很多其他的可愛動物,小鴨、烏龜、兔子和迷你豬等,提供孩子認識動物的好機會。如果想要在園區內烤肉,只要再加50元清潔費,自備烤肉材料和食物,就可以來個戶外BBQ了。青青說/羊世界的門票60元,其中30元可以拿來抵園區的消費,可說是滿划算的。除了和羊咩咩拍照外,可以讓孩子體驗餵食小動物的樂趣,是很熱門的活動,也有許多DIY的活動可以參與。另有羊咩咩造型的電動車,可以給小孩乘坐,當然也有提供餐飲的服務。30元可以用來買一些小紀念品,花少少的錢,就可以帶回屬於自己的歡樂回憶!我覺得是很不錯的體驗。(兔子造型的陶瓷創作DIY。) (自己動手幫貓頭鷹上色,趣味無窮。)•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蔣怡Coco 意外又驚喜的生命禮物

蔣怡Coco 意外又驚喜的生命禮物

(攝影/小台) 同時身兼模特兒、主持人和演員身分的蔣怡,總是給人時尚亮麗、健康自信的形象;這點在她晉升為媽媽之後,光輝不但沒有減少,還多了份獨特的孕味。身兼時尚模特兒、主持人和演員的蔣怡,挺著6個多月的肚子,蒞臨《媽媽寶寶》的封面拍攝現場。她的身形仍舊苗條勻稱、精神奕奕,就算是親眼所見,也幾乎很難令人相信,她是個預產期在7月中旬的孕媽咪。令人意外、措手不及的小生命愛情長跑12年的蔣怡和Dickson,在今年(102年)幸福完婚;而在籌備婚禮的期間,同時也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寶寶。事實上,這個小生命的到來,對於蔣怡和Dickson來說都是個意外。原本沒有特別想到懷孕這件事的蔣怡,直到去年(101年)年初,才和先生開始思考和準備相關事宜;然而,嘗試了好久,都未能成功,因此他們倆都打算放棄。沒想到,一段時間後,蔣怡懷孕了。或許是冥冥之中的預感,在蔣怡察覺自己似乎懷孕、打算買驗孕棒來確認的那天,正好跟一個滿要好、剛生寶寶沒多久的朋友約吃飯。由於朋友比較早到,先點了一桌子菜,蔣怡看到後大嘆「這樣怎麼吃得完」(平日的她食量並不小),而讓朋友推測她已懷孕。雙方驚覺對懷孕此事的想法一致,於是朋友開始分享為人父母的經驗,當時的蔣怡打從心底認為不可能,不斷否認。然而,當天晚上的驗孕棒就證實懷孕無誤,而她第一時間也向朋友告知此訊息。從錯愕到充滿幸福感「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懷孕時,我根本不敢相信;因為當時幾乎已經放棄,而且我們還有好多未來的計畫……」時逢Dickson在國外出差,還要再過幾天才會回國,於是蔣怡獨自花了5天的時間,消化和思考這項突如其來的消息。等到Dickson回國,聽到她懷孕後也馬上傻住,夫妻倆還翻找了行事曆,頓時回想不起可能的受孕日期;但Dickson很快地就接受此消息,整個人變得不一樣、而且更加體貼。然而,令蔣怡更感到驚奇的,是身為媽媽後的心情轉變。「第一天,仍在震驚之中;第二天,就醫再次檢查以確認懷孕;第三天,心情平復,幸福感油然而生。」既然小寶寶已經選擇來報到,身為媽媽能夠做的,就是坦然且滿心歡喜地迎接這份生命禮物。雙方親友開心又激動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已懷孕2個月;但蔣怡的態度相當低調,剛開始除了Dickson和朋友外,沒有告訴任何人,就連雙方父母也是。「我本身對於未滿3個月不能說的禁忌倒還好,但畢竟狀況仍不穩定,加上我又不太舒服,因此就沒有刻意告知。」不久後,夫妻倆先通知蔣怡的父母,雖然蔣爸爸聽到的當下很冷靜、認為時間也差不多,但言談間還是能感受到他的開心;蔣媽媽也很鎮定,只說「怎麼不趕快去註冊呢?」而在與Dickson的媽媽聚會時,一聽到這消息,馬上起身過來擁抱蔣怡,兩人都相當高興又激動。第一個母親節 • 深刻感受巧合的是,今年的母親節,不但是蔣怡的生日,也是她第一次以母親身分來過節。由於懷的是女寶寶,因此「三代母女檔」便決定一起出外大吃一頓,好好孝敬和慰勞媽媽的辛苦,慶祝如此特別又溫馨的母親節!初期稍有不適 • 早餐是活力來源常見於孕媽咪的初期不適,也發生在蔣怡的身上。懷孕第2~4個月,蔣怡不舒服的感覺很明顯,有時容易疲倦,胃口也變化很大;慶幸的是,唯一沒變的習慣是「早餐」。「我早上的胃口一向很好,原本就很喜歡享用豐盛的早餐。」縱使從懷孕起,她常常沒胃口吃午餐和晚餐;但只要早餐好好地吃,通常可以撐到下午,如果晚上有點餓或比較沒力氣時,她會再補充點牛奶。 •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妥協是規矩建立的重要關鍵

不妥協是規矩建立的重要關鍵

(文、圖/蘋果&糖果媽)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試圖突破父母教養規範與權威。我們家蘋果亦然,即使有些規矩從未改變,但孩子還是會企圖闖關,嘗試各種不同方式來測試父母的底線。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嬰兒時期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是哭和笑兩種。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在後天環境、大人的互動表現、甚至家人間的情緒示範影響下,孩子漸漸開始有自己的個性情緒表現,不再只是剛出生的那個吃飽睡、睡飽吃、乾淨舒服就開心的小寶寶。謹守餐桌禮儀規範我們家的餐桌禮儀規範就是孩子吃飯得要坐在餐椅上用餐,出門在外更是嚴格要求,只要是在外用餐一律要乖乖坐在餐椅上,除非吃完飯要買單離開或是上洗手間以外,就是要乖乖坐在餐椅上。這樣的餐桌規矩很重要,因為餐廳的環境很危險,在服務人員送菜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小孩離席走動奔跑而傾倒燙傷。除了安全因素之外,與親友一同用餐時,孩子的餐桌禮儀也是影響餐桌氣氛的重要關鍵。所以,每當蘋果嘗試下桌或離開餐椅時,我就會立刻用不容置疑的眼神告訴蘋果:「蘋果坐好。」只要是一定要遵守的規矩,我就是堅定而嚴格。對孩子來說,這種一定要遵守的規矩早已清楚知道要遵守,所以在要求的過程中,我不會用溫柔瑣碎的言語去勸說,只要嚴正重申,孩子就能明白媽媽堅決的態度。不輕易對孩子妥協像外出或是家裡有訪客來的時候,孩子也會出現利用機會索討的行為。剛開始,我會為了避免氣氛受影響或在意路人的眼光而有所妥協,幾次之後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孩子也會發現這樣的手段是可以成功的而一再嘗試。我後來調整做法,當孩子開始伺機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我會用平靜但卻不容置疑的態度拒絕孩子的請求。當孩子過一會兒又再次提出要求時,我會蹲下身用跟孩子一樣的高度、直視她們的眼神,嚴肅的說:「媽媽已經告訴過你為什麼不可以,就算你再問我,我也是會告訴你不可以的。」無論孩子幾番提議,我都立場堅決、不屈服就範。幾次過後,孩子就會明白到父母不可能會妥協的態度了。•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家庭與小霸王形成密切相關

家庭與小霸王形成密切相關

(採訪諮詢/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托育組教保督導蕭珉芬)(圖片提供/媽媽寶寶雜誌)小霸王的行為,最常在團體相處當中被看見,如隨心所欲、不會分享、無法感同身受等。廣泛而言,「家庭」是孩子出生以來,第一個接觸的群體單位(父母、兄弟姊妹等),加上血緣的密不可分;因此,家庭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力強大且直接,如果稍不注意,將可能形塑出小霸王性格。「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托育組教保督導蕭珉芬認為,嬰兒猶如一張白紙,會變成什麼樣生活畫面,幾乎都是由成人所構圖出來的。因此,想了解「小霸王」,就必須從家庭開始切入。原生家庭 • 形塑性格無庸置疑,「環境」在孩子發展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蕭?芬督導表示,嬰兒接觸的第一個環境是「家庭」,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歷練、經驗傳承、文化價值……,再推展到實際生活層面,深深影響著所有成員。因此,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孩子對外所展現出的特質與行為,絕大多數來自於對成人的模仿;就連還不懂得語言表達的寶寶也是如此,無形中早已吸收許多父母的特質。根據多年經驗,蕭珉芬督導歸納出幾種「可能造成小霸王」類型,其中又以前兩種最常見。• 寵溺型/父母或長輩給予孩子過度的愛,儘可能在第一時間滿足他的各項需求;就算出現過分的要求(如妨礙他人、違反規定),只要孩子沒有受到影響,家人也不會制止;並且一切都會打點好,不會讓他承擔負責。• 家暴型/與寵溺型相反的家暴,泛指任何家庭成員間發生的侵害行為,包含肉體、語言,不只承受外在疼痛,內心更煎熬。會因為模仿,而帶到與友伴相處社會行為的運用;甚至許多這類型家庭的孩子,在家中退縮隱藏,但累積的憤怒和怨氣,有可能到外面以霸道行為來發洩。• 特殊生理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就是俗稱的過動兒類型。此類型幼兒容易分心、衝動、在許多事物上不願意輪流等待,因此很常被誤以為不守規矩、欺負別人,出現類似小霸王的行為。這是很難避免的生理因素,須仰賴後天的治療措施。「小霸王」是一種行為情緒,大多指內心的主觀感覺;行為,外在展現的徵狀。人類從一出生開始,都在學習如何釐清和整合這兩者。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切入,蕭?芬督導認為,「小霸王」是一種外在表徵,代表他們面對外界的態度;但導致此行為的背後因素(情緒),可能不只一種,而這也是父母應該主動去理解的地方。被父母所「教養」出來舉例來說,在同個空間中,有孩子正在玩球,不小心滾到某一邊,正好有個寶寶被球吸引而爬了過去,抓住球。一旁的媽媽看到後,會怎麼做呢?相信多數者會如此:手直接拿走球,還給原在丟球的孩子,說聲抱歉。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蕭珉芬督導說明,成人直接從寶寶手中拿走球(類似搶走的動作),這樣會讓寶寶理解成「只要是誰的東西,直接搶過去就可以」而不需要任何的詢問。因此,建議處理方式如下:先以輕柔的語氣,告知寶寶「這顆球是別人的,哥哥剛剛丟的滾到這裡了,我們一起拿去還給哥哥。」引導或帶著他去還,然後再拿另一個物品替代球,更能讓寶寶了解和學習、模仿到正向的行為模式。一切源自於「我」從教育角度來看,許多專家學者強調「以兒童為中心」思考,在孩子學習階段提供適齡適性的內容。首先要釐清的是「以兒童為中心」絕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小霸王,而是以教育角度,關心孩子,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們設計,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滿足需求 • 非隨心所欲蕭珉芬督導提醒,小霸王容易產生在父母的無形教養中。不少家長認為這句話的「兒童」就是指「自我」,擅自解讀成「他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有什麼不可以的。」這樣把孩子寵愛過度,反倒是弄錯了以我為中心或以兒童為中心等教育概念的意義。孩子的自我調整本能從0歲開始,孩子的性格與行為,就如同「由下往上的螺旋狀」發展,每階段的程度和內容都會慢慢增強;但中途會小小的下坡(大約每增加半歲時),主要是自行調整和適應新階段的自我;當認知整合完畢,就會繼續進展。叛逆期 • 2歲就開始提到叛逆期,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青少年;但事實上,這並非人生中發生波動的第一時間。蕭珉芬督導表示,從前述螺旋發展的角度來觀察,大約在2歲3個月~2歲9個月期間,孩子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反叛期。此階段可說是當前情緒發展上最大的分野,恐懼、害怕、分離焦慮等等接踵而至,孩子特別容易感到不安,又不知道怎麼說,只好先以較激烈的行為呈現,因而時常讓家長有難以管教的疲累感。接著,大約在4歲3個月~5歲間,孩子迎來第二個反叛期;因此,如果父母在此之前,沒有把握機會,採取適當的協助與引導,4歲後將很容易出現小霸王的行為。從生活中 • 直接觀察與了解教育理論與技巧的發達,的確幫助許多家長在教養孩子方面,更能迅速地掌握狀況。不過,蕭珉芬督導建議,家長可以具備相關的知識,但儘量別完全以此做為常識,直接歸納和分類孩子的狀況,反而會受限許多。她認為,孩子有無窮的可能性,加上各自成長環境的不同,種種因素加總,將大大影響之後的行為表現。因此,還不如直接透過實際場景,觀察和了解孩子的變化,並藉此進行同步情境教育,讓他們在認知理解上較不易產生落差,隨時都能應用於生活;教導之餘,家長也能反思和檢討自身的做法,是否有哪裡需要再調整或修改。先糾正行為 • 後處理情緒父母的態度與處理手法,更是導正孩子行為發展的關鍵。蕭?芬督導表示,當孩子發生疑似小霸王的狀況時,家長應立即介入指導,以避免再度出現;接著和孩子好好討論,慢慢了解其內心世界,試著處理問題和轉換為正向情緒。當孩子的內心需求獲得滿足,自然也較不會企圖以強烈的方式,吸引大人或其他孩子目光,相信小霸王的比例將減少許多。

孕期體重管理白皮書

孕期體重管理白皮書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沈孟勳、亞東紀念醫院營養師賴玉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悠美診所新竹分院中醫部院長張若偉、台北松山運動中心水中運動指導老師陳淑婉、資深瑜伽老師丁寧)(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懷孕,是女人一生最美的時刻,卻也是體重最容易失控的時期,常常一不小心,體重就直線上升,尤其易胖體質、孕前BMI超過標準的女性,或是長期惡性減肥的女性,懷孕後更要積極做好體重管理,從飲食、運動著手,預防胎兒過大導致難產之外,產後也比較容易恢復身材,本次專題邀請專業營養師、中醫師、婦產科醫師及運動教練,從各項觀點分析體重管理方法,並提供健康食譜,讓妳遠離孕期胖嘟嘟,當個健康窈窕孕媽咪!懷孕媽咪體重管理孕期體重規畫隨著產檢時醫師的諄諄叮嚀,以及大家對體重管理的觀念進步,準媽咪們都知道,懷孕期間再也不能任意「一人吃,兩人補」,必須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之下配合運動,為整個孕期做完善的體重規畫,才能確保母體和胎兒的健康。以孕前體重為標準依《孕婦健康手冊》的說明,在懷孕期間可以增加10至14公斤的體重,但這只是一個提供參考的平均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沈孟勳主治醫師表示,孕期所增加的體重應依孕前體重做適當調整,且注意每個月體重增加的速度,至於到底可以胖多少,可參照準媽咪孕前的BMI值。孕期體重增加指引*資料來源/《孕婦健康手冊》BMI的計算方法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如果身高160公分,體重55公斤的女性,BMI的算法為55(公斤)/1.6×1.6(公尺2)≒21.5。@孕婦體重參考(單位:公斤)以孕前160公分的孕婦為例,不同的BMI值,也會影響每個孕期能增加的體重。認識BMI亞東醫院賴玉釧營養師表示,維持健康體重的意義在於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每個人的健康體重主要依年齡、性別、身高而異,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用以身高與體重計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界定體重,分為:體重過輕、健康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的數值有其意義,研究顯示,過重或是肥胖(BMI數值過高)的人,罹患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大,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因此會依照孕前的BMI值為孕媽咪做初步評估,讓體重控制更加精準。三個孕期可增加的體重從上述的表格中可知,懷孕中期起依照孕前的BMI,每週可增加0.3至0.5公斤。賴玉釧營養師指出,以一般成人來說,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吃進身體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累積轉成脂肪存在體內所造成的,當身體累積了多餘的脂肪,就會造成體重增加,大約7,700大卡的熱量,就會增加1公斤體重。孕媽咪所吸收的熱量和營養素,還要供給胎兒所需,因此在第二孕期之後每日可增加熱量300大卡。賴玉釧營養師提醒,市售便當一份通常超過700大卡,300大卡若換算成食物,則少於半個便當,表示孕媽咪除了每一餐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必須同時著重質與量,但不建議吃過多、甚至多增加一餐,以免胎兒發育所需的熱量足夠,超過則多胖在媽媽身上。太胖或太瘦都會影響胎兒雖然一再強調孕期體重控制的重要,但賴玉釧營養師提醒孕媽咪,懷孕期間不宜減重,整個孕期最少也要增加7公斤的體重,以免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賴玉釧營養師指出,曾經遇到孕媽咪為了維持體態,生產前只增加了5公斤,可能造成寶寶營養不足!可見孕婦太胖或太瘦,對寶寶來說都不是好消息,適中地增加體重才能維持母胎兩者的健康。體脂肪體脂肪是通過特殊的測量機器,以微量無感的電流通過身體,測量身體中脂肪和肌肉的比例,了解身體內部脂肪囤積的情形。賴玉釧營養師強調,此法為一般成人減重時測量所需,孕媽咪因肚子裡還有胎兒,體內的組成也變得複雜,因此測出來的數值並不具有參考價值,建議媽咪以孕前BMI值來增加體重即可,就暫時把家裡的體脂肪計放一邊吧!上班族媽咪的初期計畫外食頻率高‧留意營養素均衡懷孕初期(3~17週),上班族媽咪工作忙碌,大都以外食為主,賴玉釧營養師表示,外食的缺點是多油、多鹽、多加工且少蔬菜水果,因此孕媽咪在飲食內容選擇上要特別留意。賴玉釧營養師發現,特別是優質蛋白質的選擇,有些孕媽咪以為蛋白質就是吃肉,忽略可以從豆類、奶類等食材中獲得,無形中攝取太多熱量。計畫懷孕時可開始補充葉酸 如果是計畫懷孕的媽咪,可以從孕前就開始補充葉酸,沈孟勳醫師指出,懷孕初期對葉酸的需求量最大,大部分從綠色蔬菜中可以獲得,蔬菜的熱量又很低,鼓勵孕媽咪在初期多吃蔬菜。至於營養均衡方面,賴玉釧營養師建議孕婦每天都能吃到六大類食物,但要先分清楚自己吃下了什麼營養素,在臨床諮詢曾遇過媽咪從懷孕初期就水腫,細問吃了什麼,孕婦振振有詞的說:「本來我都不吃早餐,為了補充蛋白質,懷孕後都吃火腿蛋餅或培根夾蛋。」殊不知火腿和培根都是加工食品,鈉含量非常高,怪不得會有水腫的問題。懷孕期的第二、三期應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一兩肉約含7公克蛋白質,如果每天喝1至2杯250C.C.的牛奶,加上一份的肉(豆、魚、肉、蛋類,一份約1兩),蛋白質就很充足。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所需營養素 上班族媽咪因為外食不便,在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上常常缺乏,因此很多孕婦傾向以保健食品補充,認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沈孟勳醫師表示,雖然現在有許多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但吃下去之後吸收率是否良好,也是很大的問題,建議媽咪要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所需營養素,吸收率要比補充品好得多,除非孕期的不適太嚴重,吃得少又倒瘦好幾公斤,可以在醫師建議的前提下,補充所需的營養品。水分補充不可少除了蔬菜水果的缺乏外,上班族孕媽咪有時候忙起來,一天喝不到幾口水,下班的時候才想起來,根本一整天都沒上廁所!沈孟勳醫師強調,水分攝取和孕媽咪的羊水量息息相關,因此整個孕期水分的補充都相當重要,有些媽咪因為孕吐嚴重而減少喝湯湯水水,但不能喝太少,一天還是至少要喝1,800至2,000c.c的水。若怕引起噁心感,可以一次喝100至150c.c.,小口慢慢喝,增加整天喝水的次數,對於身體的代謝有很大幫助,也能預防孕期便秘找上門來。下午點心不吃甜  辦公室OL最常一起團購下午茶,有名的甜點、蛋糕和飲料絡繹不絕,坐在辦公室實在很難抗拒美食的誘惑!賴玉釧營養師表示,這些甜點飲料除了熱量很高,可能讓懷孕初期就體重飆升外,加工食品及化學色素都可能對自身及寶寶有害,如果可以就儘量忌口。沈孟勳醫師表示,有些孕媽咪孕吐和食欲不振的情形非常嚴重,什麼都吃不下,唯獨對形形色色的甜點還能入口,還是鼓勵媽咪吃一些,有吃絕對比什麼都沒吃來得好,但還是多嘗試其他天然的食材,不要輕易放棄,因孕期口味變化劇烈,只要熬過最前面幾週,也許某天醒來就發現可以接受大部分的食物。家庭主婦媽咪的初期計畫攝取水果不宜過量‧小心糖分太多有些孕媽咪在家養胎或照顧大小孩,對於每日的飲食選擇較多,也可請家人購買新鮮的蔬菜水果,在家隨時可以吃。賴玉釧營養師提醒,水果是很優質的食物,但糖分都不低,尤其夏天盛產的西瓜、芒果、哈密瓜等,熱量都很高,媽咪在家也不宜吃太多。蔬菜水果缺一不可香甜的水果人人都愛,許多家庭主婦媽咪更是把水果當正餐,賴玉釧營養師表示,水果和蔬菜所含的營養素不盡相同,對懷孕初期的孕媽咪來說,兩者缺一不可,不能因為今天吃較少蔬菜、認為多吃水果可補足,兩者是無法互相替代的。建議蔬菜則是一天3~5碟,盡量每一餐至少半碗到一碗的量。此外,不能以果汁替代水果,儘量吃新鮮、整顆含果肉。將家中零食收納起來相信媽咪都有這個經驗,好不容易把小孩打理上床、忙了一整天的家務之後,總算在睡前獲得一點點的空閒,拿了一包洋芋片坐在電視前,怎麼不知不覺整包就空了!沈孟勳醫師表示,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不但沒有孕吐的情況,相反的食欲大增,曾在門診遇過懷孕三個月就增加10公斤的孕媽咪,就是在家不經意吃零食的結果。賴玉釧營養師建議,如果孕媽咪的嘴巴真的很饞,總是管不住自己想吃零食,就把家裡的零食都收納好,放在不容易隨手拿到的地方,也跟家人約法三章,在懷孕期間儘量不要買零食,較能達到良好的體重管理效果。向偏方說NO有些人在孕前為了調養體質,會去坊間自己抓中藥複方來吃,懷孕之後仍舊繼續進行藥膳進補,或者是熱心的親朋好友得知懷孕,送上許多「養胎秘方」補品。沈孟勳醫師表示,初期是胎兒從胚胎開始,長成心臟、大腦、神經系統和重要器官雛形的時期,因此媽咪所吃下的食物,對寶寶的影響很大。沈孟勳醫師指出,懷孕期間並非完全不能吃中藥,但一定要請合格的中醫師診斷之後,開立適合孕媽咪體質的藥方,並且依照醫囑服用,避免擅自吃下來路不明的藥粉、複方等,不但可能會影響胎兒,且不確定中藥材的來源,還可能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油煙引起孕期不適許多孕媽咪身為家庭主婦,即使懷孕還是必須料理一家人的三餐,但油煙味常會引起孕吐和強烈噁心感,讓孕媽咪前三個月就掉了好幾公斤。賴玉釧營養師表示,這時可以跟家人溝通,儘量以清蒸、水煮、清燙和涼拌等方式料理,降低孕期不適的困擾,也能配合孕媽咪初期適合少油的飲食方針。如果家中不習慣每道料理都用清淡的料理方式,孕媽咪不妨適時搭配買現成的滷味、炒青菜或烤雞等菜餚,避免油煙引起不適,造成懷孕初期的營養不足。初期飲食不需增加熱量飲食為主‧運動為輔沈孟勳醫師表示,在懷孕初期,胎兒正忙著建構身體中重要的維生系統和器官,到了中後期才會開始長肉,在初期的體重管理方面,孕媽咪飲食不重熱量,而是攝取足夠營養素,應以飲食為主、運動為輔。初期可比照孕前攝取熱量懷孕初期的前三個月中,因為胎兒還很小,孕婦不需要特別增加熱量的攝取,建議孕媽咪增加1至2公斤即可。賴玉釧營養師表示,以一般孕媽咪而言,依照孕前的熱量攝取即可,但孕婦也必須檢視自己以前的飲食習慣,有些媽咪孕前為了身材著想,施行嚴格的減肥飲食,雖然看起來BMI值很低,但懷孕之後只吃這些東西的營養素不夠,勢必要調整飲食方式,可以尋求營養師的協助,幫助孕媽咪吃對營養又不發胖。胎兒尚未安穩‧輕度運動懷孕初期階段尚有許多變數,胎兒在子宮裡還沒安穩的住下來,有一定的機率因為胚胎的先天缺陷而流產,孕媽咪要特別小心。沈孟勳醫師表示,孕婦得知自己懷孕之後,整個孕期都可以運動,但前三個月寶寶的狀況還不穩定,要以低強度的溫和運動為主,並且視媽咪孕前的運動習慣做調整。若媽咪孕前沒有任何運動的習慣,只要每天散步、深呼吸,都可以當做運動;或者孕婦以前是運動健將,游泳、有氧舞蹈都難不倒,也有每週運動三次的習慣,就可以在專人的指導下做些孕婦瑜伽伸展操。輕度運動─每日散步散步比起跑步,帶給腰和腿的負擔都較小,心跳也不至於太劇烈,適合懷孕初期的孕媽咪進行。1)散步時機可選在每日清晨、飯後半小時後,或者睡前。2)每次散步以30分鐘為一單位,視自己的體能調整,不需要太久。3)散步時不必快走,大約每分鐘60至90步的速度即可。4)慎選散步路線,避開人車太多的地方以免碰撞;以河濱公園、學校或社區廣    場等地點較佳。5)散步時找家人或好友陪伴,不建議獨自一人,萬一半途身體不適可有援手幫忙。靜態運動──腹式呼吸法呼吸是時時刻刻都進行的活動,日常活動多用淺層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可進行肺部深層的氣體交換,強化全身的血液循環、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只要坐著就可以進行,很適合初期孕媽咪進行。1)腹式呼吸指睡著時進行的呼吸方式,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縮下。2)腹式呼吸並非真的將空氣吸到小腹去,重點是呼吸時橫隔膜與相關肌肉群有沒有跟著呼吸活動,既活動又能放鬆即可。3)深吸氣,試著把吸氣時間拉長,一點一點慢慢吸。4)慢吐氣,吐氣很重要,將身體中不需要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慢慢吐掉。5)深呼吸不但能提振精神,對於穩定情緒也有不錯的效果。•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腸病毒高峰期報到

小心!腸病毒高峰期報到

(採訪諮詢/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  (部分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炎炎夏季來臨,也是腸病毒疫情拉警報的時候!小兒科醫師指出,腸病毒流行年年都會發生,主角卻「換人做做看」,今年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多數會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家長不可輕忽。每年春夏交替之際,氣溫開始逐漸升高,大家才剛因為流感降溫鬆了一口氣,很快地腸病毒又開始拉警報,令家有幼兒的家長膽戰心驚!那一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流傳許久,但始終默默無聞。它之所以能攻占媒體版面引起廣泛注意,始於15年前,西元1998年的夏天,當時腸病毒71型突然爆發大流行,總共造成405名重症病例,其中78名死亡,推估約有150萬人因感染腸病毒而就醫。嚴峻的疫情使家長有如驚弓之鳥,原本應該最熱鬧的游泳池門可羅雀,許多熱門的兒童夏令營也被迫取消,甚至有人因為太過憂慮,選擇帶著孩子遠赴國外避難。自那時起,家長、幼托機構聞「腸病毒」色變,因為它沒有疫苗可預防,也沒有特效藥好對治,而且傳染力十分強大,常常會形成大流行。今年多見克沙奇A型腸病毒丁綺文醫師指出,腸病毒流行年年都會發生,主角卻是「換人做做看」。依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急診的腸病毒病例比率高於流行閾值且持續上升中,代表已進入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今年(2013)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其中半數為克沙奇A6型,該型病毒主要會造成咽峽炎的症狀,長出的水泡也會比較大,導致重症的比例雖不如腸病毒71型,多數會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因此家長不可輕忽。衛生署還提醒大家注意,今年的克沙奇A6腸病毒似乎發生突變,導致皮膚的症狀較嚴重。有部分病童感染後除典型的手足口水泡外,臉部、身體軀幹也會長出水泡,而且因為水泡較大,容易被誤診為水痘。病毒還可能會侵犯指甲,導致指甲脫落,所幸病癒後指甲會長回來,家長不用太擔心。防疫前先認識腸病毒腸病毒真的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嗎?丁綺文醫師認為,只要正確防疫,保持警覺,腸病毒並不是特別可怕的病,家長無需過度恐慌。腸病毒是一個龐大家族丁綺文醫師表示,腸病毒是一種濾過性病毒的統稱,家族成員龐大,總共有六十多種病毒,如容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以及今年社區中較流行的克沙奇A型病毒,都屬於腸病毒的一種。這些病毒有個共同特徵是在腸道中繁殖,但引起的症狀多為咽峽炎、手足口病,並非以腸胃炎來表現。因此,若寶寶罹患某種腸病毒,對於這種病毒可擁有5~7年的免疫力,但對其他的腸病毒,寶寶是無法免疫的,所以小兒科醫師會告訴家長:「即使寶寶得病,好了之後還是可能會被傳染『腸病毒』」。台灣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時期丁綺文醫師指出,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因此每年都有腸病毒感染發生,其流行曲線呈兩個波段,第一波以4月至6月為高峰,第二波在9至10月。當每年氣溫開始升高時,腸病毒就開始蠢蠢欲動,因此主要疫情仍以4月至6月這波為主。直到7、8月放暑假,學童從密集的學校疏散,疫情會稍微平息,直到9月開學,又會出現第二個幅度較小的流行高峰。腸病毒的常見症狀及治療腸病毒的潛伏期約3~5天,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連小兒科醫師都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確診,常見的典型症狀會在口腔、咽峽、手掌、腳掌出現水泡,因此俗稱手足口症,這也是小兒科醫師確診為腸病毒的根據之一。一般來說,輕症患者只要給予支持性療法即可,即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適當給予退燒藥(但不可用阿斯匹靈,也不應使用抗生素與類固醇),約5~7天左右就會自然痊癒。腸病毒可能產生的併發症腸病毒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主要在於可能引發的重症,例如腸病毒家族中克沙奇B型會引起心肌炎,伊科病毒會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而腸病毒71型會引起腦幹腦炎。當發生重症時,寶寶可能會出現反覆發燒、嘔吐、嗜睡、不安、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呼吸急促、抽搐等症狀,對於這些症狀,家長必須特別小心留意。丁綺文醫師表示,所幸自1998年以來,台灣醫界已經累積了許多治療腸病毒重症兒童的經驗,目前醫院都會監測重症病童的心、肺、腦併發症,當患者小於5歲且併發急性腦炎或急性心肌炎、肺水腫等,會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結果而論,的確降低了重症病童的死亡率,這樣的發展或許可讓家長稍鬆一口氣。感染後,為何病情大不同?丁綺文醫師指出,雖然被傳染了腸病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80%的腸病毒感染並不表現症狀,人體就直接產生抗體了,醫學上稱為「次臨床感染」或「不顯性感染」,尤其以成人較為常見。即使出現症狀,多數的寶寶都是輕症,少數的寶寶才會轉成重症,會造成這種差異性結果,跟孩子本身的免疫力有關。另外,對家中的第二個患童要特別小心注意,因為他接受的病毒量較高,病情有可能會變得較嚴重。•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