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春節米飯、蔬果類怎麼吃才健康!營養師公開「在地食材」挑選表單

春節米飯、蔬果類怎麼吃才健康!營養師公開「在地食材」挑選表單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每逢過年不免俗的會準備豐富的年菜、品嘗許多應景美食,像是佛跳牆、湯圓、發糕等;但是在飽餐一頓後,往往又開始為了徒增的體重而感到煩惱。對此,營養師建議以「原型食物」作為飲食選擇,並搭配「吃當季買在地」的飲食要點,就能吃得美味又健康,元氣滿滿迎接新的一年。

狹心症是什麼?狹心症和心肌梗塞一樣嗎?醫教症狀、治療、預防一次看

狹心症是什麼?狹心症和心肌梗塞一樣嗎?醫教症狀、治療、預防一次看

台灣近日持續受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偏低,而冬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常見的疾病包括狹心症、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其中「狹心症」引起的胸悶,大多在活動量增加、情緒激動時易發生,在休息後胸悶的症狀會漸漸改善;但是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

6顆牛軋糖等於1碗白飯?營養師揭飲食原則:挑選小包裝、非油炸零食

6顆牛軋糖等於1碗白飯?營養師揭飲食原則:挑選小包裝、非油炸零食

農曆過年預備備!這週將迎來新年連假,過年的餐桌上常出現大魚大肉、少蔬果的餐點,再加上烹調方式以油炸、油煎、糖醋、勾芡或醬汁居多,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體重上升、肥胖等問題。對此,營養師建議飲食要均衡外,也要搭配運動來消耗熱量,讓這個年節可以健康吃、不發胖。

年前焦躁不安⋯你也有「過年症候群」嗎?醫教「1動作」緩解壓力

年前焦躁不安⋯你也有「過年症候群」嗎?醫教「1動作」緩解壓力

過不久就是春節連假了!很多人喜歡農曆過年的長假與歡樂氣氛,但年前的採購、打掃、親戚間的人際交往等大小事件,卻也產生所謂的「過年症候群」,容易讓人為此感到焦躁不安。很多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也許會透過「深呼吸」來減緩焦慮感受,而調整呼吸真的會影響大腦運作、平穩情緒嗎?

糖尿病友可以運動嗎?如何避免低血糖?醫揭「1類人」嚴重恐脫水

糖尿病友可以運動嗎?如何避免低血糖?醫揭「1類人」嚴重恐脫水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帶來許多好處,像是幫助身體有效利用胰島素,使血糖降低,又可減少體脂肪,降低血壓、強化心肺功能等,因此規律運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若運動方式不正確,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糖尿病友應養成運動前後量測血糖的習慣,並熟知低血糖的相關症狀,若出現症狀也要盡速就醫。

吃堅果、巧克力會造成尿路結石?泌尿科醫師教「5撇步」有效預防

吃堅果、巧克力會造成尿路結石?泌尿科醫師教「5撇步」有效預防

「尿路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疾病,其中腎結石跟輸尿管結石宛若「不定時炸彈」,平常沒事不會感到疼痛,一旦發作就會痛到要人命!泌尿科醫師表示,尿路結石的成因是尿裡的水分含量太少,廢棄物濃度太高,長期下來便可能形成結石,但民眾只要透過正確的飲食、飲水,就能預防尿路結石。

家中孩童是「小矮人」?醫警告出現「2狀況」應至醫院就診防後患

家中孩童是「小矮人」?醫警告出現「2狀況」應至醫院就診防後患

你家孩童有健康成長嗎?孩童的生長問題一直都是父母所關心的事,若孩子生長過程中,出現身高低於一般人、體重過輕;或比一般人高很多、提早發育等等狀況,就要小心是否有「生長障礙」或「性早熟」的問題。內分泌科醫師建議,若出現上述狀況,父母應提早帶孩童至醫院評估,才能避免後患。

2023農曆新年》辦年貨、備年菜看過來!營養師「4撇步」教你安心選

2023農曆新年》辦年貨、備年菜看過來!營養師「4撇步」教你安心選

下週將迎來春節連假,每到這個時期大家都會開始忙碌,因為又到了要辦年貨、備年菜的時候,但是市面上的年貨百百種,要怎麼挑選才好呢?營養師分享年貨採買的技巧,只要把握眼觀、辨味、適量、均衡4步驟就能安心挑選;另外也呼籲民眾,過年仍要保持均衡飲食、生活規律,才能過個健康年。

小血管病變未持續追蹤,竟反覆出血、腦中風?醫呼籲:定期檢查

小血管病變未持續追蹤,竟反覆出血、腦中風?醫呼籲:定期檢查

一名66歲老翁,因持續頭痛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醫師進行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該患者左側顳葉和頂葉出血性中風,立即安排住院治療,出院後於神經外科門診追蹤。後來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再度入院,經醫師安排頸部動脈血管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檢查,發現腦部「小血管病變」。

RSV是什麼?小兒科醫警告「2症狀」與感冒不同:好發2歲以下幼兒

RSV是什麼?小兒科醫警告「2症狀」與感冒不同:好發2歲以下幼兒

家裡有嬰幼兒的家長要注意了!近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正席捲台灣,典型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涕、發燒,但若出現痰多及喘鳴,一定要馬上就醫;小兒科醫師表示,面對接下來的過年假期,盡量不要將家中孩童帶到人多的地方,家長也要注意多戴口罩,回家後要馬上清潔雙手,避免將病毒帶入家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