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許多人的血壓隨著年齡而上升,因此通常在被診斷高血壓之後,需要一直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真的要吃一輩子的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高血壓藥物的停藥方法,在試著停用藥物時期,也要確保血壓盡量穩定。
在過去的年代,只要能給孩子溫飽就是好父母,但現在的標準卻不一樣了,到底怎樣才算是好父母呢?美國知名榮格心理分析師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於《覺醒中年》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索人生下半場的價值與中年的意義,幫助讀者適時跳脫舒適圈,去回應生命所提出的靈魂召喚。以下為原書摘文:
年節蔬果大採購,就怕水果不耐放,水果該如何保存才能放更久?哪些水果不用冰,哪些水果要放冷藏?水果保存要包紙還是塑膠袋?《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年節水果保存技巧,只要記住2大原則就好:溫帶水果適合冷藏,熱帶水果放常溫、陰涼通風良好的地方即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國健署提醒,傳統粽子對長者並非友善食物,可慎選食材、泡新鮮鳳梨汁軟化肉類、將硬食材切成小塊、包粽時餡料不要壓緊,粽子就鬆軟好入口。地瓜芋頭代替糯米 可改善粽子黏度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粽子中的糯米、豬肉、花生等成分,對年紀大、牙口咀嚼功能退化、腸胃消化不好的長者來說,可能難以下口。國健署研發適合牙口咀嚼差但其他功能正常的「容易咬軟質食」和「牙齦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氣進入夏至,中醫師指出,夏天養生重「養心」,適合多吃番茄、空心菜、蓮子三種食材;預防醫學專家則說,炎炎夏日切勿讓心火、肝火助長熱勢力,透過正確呼吸法,可調節情緒、避免情緒暴衝,預防致命的心肌梗塞。陽氣極盛 冬病夏治最佳時機中醫師彭溫雅指出,夏至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陽氣極盛,最適合調理身體,導入陽氣,也是體質虛寒民眾「冬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荷爾蒙指數下降,該怎麼補充荷爾蒙,才能改善更年期潮熱、睡不好、心悸的症狀?許多人想藉由補充荷爾蒙藥物來減緩症狀,中醫師彭溫雅提醒,如果民眾一定要使用西藥或想補充荷爾蒙的藥物,一定要先瞭解自身體質是否適合荷爾蒙,避免產生副作用。平日可以多食用天然的食材,有助於減緩更年期的不適,建議多外出散步,心情會更開朗。補充荷爾蒙藥物 先就醫了解自身體質彭溫雅指出,無論中藥、西藥,對...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多數人想到的是悼念屈原的節日。其實,過「端午」的習俗源自古人觀察到農曆5月氣候開始變熱,蛇蟲繁殖且疫病多發,由此衍生出許多驅毒避邪的方法,像是以蘭草沐浴,採艾草並懸掛於門戶、手臂上繫五彩絲線、飲藥酒等,可以說是古人預防疾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流傳至今成為習俗。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黃千毓表示,隨著醫藥公衛知識進步,毒蟲蚊蟻蛇蠍對民眾的威脅已大幅降低,但傳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先生一年半前因為胃口欠佳、腰背疼痛、血尿的情況就醫,檢查後竟確診為晚期腎細胞癌,手術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平均每三個月就更換一次藥物,換藥五次病情仍未受控持續惡化,癌細胞甚至轉移到肺部,連呼吸都喘,讓絕望的他一度考慮安寧療護。所幸,新一代晚期腎癌口服多重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讓王先生找到一線生機,如今治療近一個月,癌細胞轉移的不適已獲得緩解,甚至可以出院回家,成功翻轉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9歲張小姐懷孕期間右乳冒腫塊,擔心治療影響胎兒,直到產後才就醫確認為5公分腫瘤,所幸僅是良性管狀腺瘤。醫師表示,乳房超音波是非侵入性檢查,呼籲發現異狀及早就醫。罹罕見管狀腺瘤 屬良性腫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表示,管狀腺瘤是罕見的良性乳房腫瘤,約占良性乳房腫瘤的0.13至1.7%,良性乳房腫瘤中最多的是纖維性腺瘤,約占80至90%。多數女性一旦發現胸部出現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0歲的蔡小姐事美甲工作數年,透過她的巧手,客人的指甲總能煥然一新、變得粉彩晶亮,她參加全國性指甲彩繪比賽,也屢獲大獎。但蔡小姐半年來總是覺得一直想尿尿,一天上廁所次數高達20至30次,晚上也要起來4、5次。就連幫客人彩繪時,也頻頻向客人說對不起,暫時離開去廁所。雖然想憋尿,但陣陣下腹痙攣疼痛感不停襲來,直到尿液排出才會舒緩些。頻尿的症狀,工作被打斷、晚上失眠,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門診中常見患者因手肘痠痛無力來就醫,醫師表示,一般手肘過勞,可由推拿、按摩、針灸方式舒緩症狀,若工作需要,經常要屈伸手腕動作,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相同動作。好發於網球運動員故得此名台南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每當告知患者為網球肘時,不少人的反應都是「我又不會打網球,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呢?」事實上,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關節附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7月是升學和求職旺季,許多學生和社會新鮮人常常過度緊張;一名男大生自國中起就因在班上被排擠,心情緊張下狂拔頭髮,導致頭頂像被狗啃,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蔡尚穎表示,這種「拔毛症」多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好發率約1%,大約三到四個班級就會有一人有這種症狀。病患會一直拔身上的體毛,包括頭髮、眉毛,造成頭部不規則禿髮,影響社交與日常生活。有些情緒...